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

马蹄敲打着路上的石板,声音清脆,听着分外悦耳。

郭谘看了一眼身边一直黑着脸的郑戬,叹了口气:“天休,副使刚才说的话才是正途。我们是三司,只要把事情搞明白,人头查清楚,该做的就已经做了。至于这些人怎么处置,上报中书门下,宰执们去决定才是对的。”

郑戬冷哼了一声:“话是如此,可是名单上可有好几位宰执的名字!让他们去处置,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们辛辛苦苦为哪般?”

郭谘有些无奈:“还有台谏言官,他们总不会视而不见。”

“敢捊几位宰执的虎须,现在哪个台谏言官有这个气魄?!无论是御史台的韩中丞,还是谏院的孙祖德和宋庠,我看他们都做不了这件事!”

宋庠天圣二年状元及第,一般说他是继王曾之后“连中三元”的又一人,实际上天圣二年由于赵祯还在孝期,并没有举行殿试,直接是以省试成绩定名次,宋庠的这个“连中三元”是打折扣的。郑戬天圣二年进士第三名,与宋庠同年,两人的私下关系相当不错,但说起为官的气魄来,郑戬对他也毫不客气。

这些事情郭谘和刘沆又何尝不清楚?但问题是徐平还能怎么做?为了这件事去硬抗几位宰执?那才是真地脑子不清楚了!

刘沆提一提马缰,赶上来与郑戬并排,对他道:“天休,为副使想一想,这样做已经是最合适的了。徐副使因病寻医,不在衙门的这些日子,我们务必小心谨慎!”

“我明白。”郑戬沉着脸点了点头,“只是肚里咽不下这口气而已!”

刘沆和郭谘两人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郑戬才真地该去谏院,他也有那个精力跟人天天打嘴仗,在盐铁司查账还真是委屈了他。

月亮了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华倾泄在庭院里,如梦似幻。

难得像今天一样彻底放开心情,徐平与李璋多喝了几杯,头微微有些发晕,却更加觉得意气风发。送李璋一家到了客房休息,徐平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院子里迎着吹来的凉风,深深吸了一口气,徐平抬步进了书房。

秀秀默默地跟进来,点起了灯,收拾书桌上的文房用具。

徐平在椅子上坐下,对秀秀道:“酒喝得有些多了,口渴,去帮我沏杯浓杯来!”

秀秀应了,还没有动身,就听见外面林素娘道:“这些杂事,让碧桃去做就好。”

见到林素娘进来,秀秀忙上前见礼,扶着她到旁边坐了。

此时的林素娘身怀六甲,行动相当不便,在椅子上坐下,轻轻吐了口气,对徐平道:“大郎,夜已经深了,为何还不去歇着?”

“今天李璋提起,说是我寻医假的这些日子,闲在家里没有事干,难免气闷。他说何不趁着这个时候办个诗社之类,日常寻些同僚朋友来热闹一番,一是解闷,再一个也是联络同僚情谊。我觉着他说的有些道理,看看哪些人合适,写些帖子去请人。”

林素娘轻轻点头:“大郎这样想也是好的,总好过没事闲在家里。不过请什么人来,还是要仔细思量。请人不来,失了自己的面子。什么人都请,又失了体面。”

“我知道,无非是一些平时有交情的同僚,不需要有那么讲究。”

林素娘还要再说,想了一想,还是没有开口。女人家的眼界跟男人终究不同,心眼天然地小了些,对人情世故总是小心眼地精细盘算,实际上哪有那么多讲究!与徐平来往的都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小肚鸡肠的终究是极少数。

秀秀上前,为徐平摊了纸,细细地磨墨。

徐平想了想,口中道:“在京城和左近的几位同年,那是一定要的,与我关系最近的就是他们了。总是要先叫他们来捧个场,不至于场面冷清。”

说完,提起笔来,给王素、韩琦、嵇颖等人写了帖子。徐平是这些人的领袖,这个面子他们总是要给,日后仕途上还要相互照应呢。

林素娘轻轻咳嗽一声,道:“既然是诗社,馆阁里的学士总是要叫的。”

徐平摇摇头:“馆阁里那么多人,总有不想来的,而且我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递帖子过去。宋子京判馆阁,给他就行,让他招呼人来。”

叫了宋祁,总不能漏下宋庠,兄弟两人地位相当,文名相当,关键是与徐平的关系也差不多,都是有交情但不怎么亲近的那种。至于别一位知谏院的孙祖德,因为有年前的那一场冲突,还是免了,免得林素娘看见他上火。

叫了大小宋兄弟,天圣二年在京的进士貌似就不好不叫,叶清臣、曾公亮这些人要单独发帖子过去。天圣二年跟天圣五年的进士都叫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便就不好漏下,这些人与徐平的年龄相当,以后还有几十年同朝为官的日子。关键是天圣年间的这三届进士,徐平前世有记忆的委实不少,日后都有大用,现在搞好关系很有必要。

这样一算,招呼的人已经不少了,朝中中下层的官员已经涉及到了一小半。

徐平一一把帖子写了,让秀秀封好,把笔放下。

秀秀默默地把帖子一一折起来,分门别类放在一边,自己做了记号。

徐平心中一动,问秀秀:“秀秀,你说我还要招呼什么人来?才不至于被人说闲话。官人我现在不是当年了,朝廷中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失了礼数。”

Wωω¸TTκan¸co

秀秀微身笑道:“自然,官人现在是朝里的侍从大臣,怎么是以前可以比?若是问秀秀,我说了你可别笑话没有见识。”

“尽管说,我什么时候嫌弃过你!”

秀秀一边整理着帖子,一边说道:“官人送帖子的,不是同年就是你的下属,都是官职比你低的,这样不太妥当吧,凭白让人把官人看低了。依我说,官职相差不多的也应该叫,略高一点的也应该叫,这样才显得心里磊落,到时候也热闹。”

徐平听了,不由地笑道:“这一年你回家委实长了不少见识,竟然能够想到这一层!好,那便朝里的杂学士,两制词臣也一并发帖子去!至于宰执,那就真不能冒昧发帖了,免得被人说我孟浪!”

(备注:郑戬历史上的评价是越是涉及到权贵之家的案子越是积极,而且治案也越是严厉。两件案子很出名。一是宝元二年他权发遣开封府事,因为治下小吏冯士元案牵连权贵,包括吕夷简、程琳、庞籍、盛度等宰执大臣,还有不少官员,一起都受到处罚。吕夷简的长子和次子,甚至被他抓到牢里。还有一件案子就是滕宗谅案,他和王拱辰两人追查到底,也就是《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起因。顺便说一句,当时范仲淹是力挺滕宗谅的,两人有亲戚,而郑戬也是范仲淹的连襟,关系也非常之好,案子中郑戬没有掺杂私情。)

(顺便,这些备注我都注意字数,不会算钱的。)

第253章 收网第47章 应对第252章 惊梦第241章 白壁题诗第55章 利用第7章 我做好人第147章 渌州被攻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226章 胜则争功第129章 重贬第149章 且去读书第82章 祭奠续第116章 走马为谁雄?第230章 审计司第63章 在路上第43章 插手忠州第78章 要知耻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5章 报恩第20章 市场的车轮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89章 魑魅魍魉第4章 邕州城外第186章 有钱人第30章 殿试第136章 握成拳头打人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3章 这就是侠客?第26章 不要失职第119章 审问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97章 钱入户等影响了谁?第7章 贵人相助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29章 名人第27章 牧草换豆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166章 时机正好第133章 无妄之灾第69章 财帛动人心第29章 邕谅路第97章 流年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82章 别机机杼第43章 赐姓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71章 废后风波(上)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4章 烦心事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吗?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11章 清贵之选第79章 坐观成败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14章 僵局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35章 三轮车第22章 大秦国故事第63章 放生池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80章 花开富贵第233章 学习第19章 共剪西窗烛第221章 细腰城第209章 送礼第191章 梁园虽好第49章 事发第73章 点将第5章 公路第177章 决战第69章 国子监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34章 磨炼第107章 谁会那么蠢?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116章 对冲第2章 中子贵且显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47章 吃点苦头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16章 对冲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21章 弹破琵琶第134章 救星第90章 发酒发肉第225章 四轮马车第23章 蔡襄之错第231章 购物券第200章 营田务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219章 再对天章阁(上)第211章 王素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