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两手都要硬

李若谷微闭双目,靠在椅子上久久不语。他跟徐平不熟,两个人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也说不上是喜欢还是讨厌。如果只是自己,李若谷也不会去争什么,就跟徐平不跟他争班次一样,他又何苦去争那一口闲气?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有什么必要去得罪一个新贵?结一个善缘,也为子孙留下一条后路。

可河南府不是李若谷一个人,只要开了这一道口子,转运使司就会逐渐参与到河南府的事务中来。洛阳和河南两个附郭县与府衙同处一城就苦不堪言,以后河南府衙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李若谷不但是无法对下属交待,也无法向后任交待。

沉思良久,李若谷才道:“此事关系非小,还是容我回去慢慢想一想,再回答都漕。”

徐平点了点头:“如此最好。现在正是秋雨时节,还不急,留守可以慢慢想。”

面对州县,转运使司代表朝廷,面对朝廷,转运使司代表地方,这是这种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而中央集权越强,派出机构的权威越重,会慢慢侵夺地方权利,甚至向新的地方权力中心转变。安抚使司管军政,与民政无涉,在其他几司中转运使司设置最早,侵夺地方权利的现象也最严重,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地方权力中心的趋势。

大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运使司的地方色彩越来越浓厚,其后设置的提刑司更多具有中央色彩,又慢慢侵夺转运使司的权利。历史上后来设置的提举常平也是一样,越晚设置越是代表中央利益,带有监视地方的用意。

对这一点,徐平比这个年代的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矛盾的对立与转化,这是必然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别说这个年代,一千年后的省级派出机构地区行署还慢慢变成地级市了呢,常设的地方派出机构,向地方权力中心转化是必然。

提点刑狱设了又废,废了复置,变来变去。说到底,是因为现在的转运使司还只是具有某些地方化的苗头,没有特别严重。天圣年间提点刑狱就废了几次,徐平刚到邕州任职就碰上一次,现在的各路提刑,是明道二年又重新设置的。

提刑司被废的时候,职权便就归转运使司。此时提刑司刚刚重新设置不久,还立足未稳,徐平不趁着这个机会夺地方州县之权,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果朝廷给提点刑狱监督转运使的权力,再做事就要受到很多束缚。

徐平也一样对李若谷没有成见,但出于自己的部门利益,必须要借助这次开渠,让转运使司参与到河南府的地方事务中去。做不到这一点,自己要搞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也就无从谈起。河南府是京西首州,所有的经济改革都要以这里为中心。

李若谷看着徐平胸有成竹的样子,感到无奈。河南府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哪有什么底气跟徐平对抗?整治河道,开沟治渠,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接不下来的。只有回去之后想办法,让朝廷拨钱下来,至于借口是用整修洛阳皇宫,还是修皇陵,那就再想了。

徐平喝了口茶,看了看李若谷,转过话题:“留守,前些日子朝廷有诏令,让选州县清廉能守的僚官,主持各州常平仓,不知河南府可有人选?”

李若谷淡淡地道:“此事我再想想,过些日子再议吧。”

本来想与徐平谈的就是管理常平仓的人选,没想到提起修河的事情,让李若谷一下子没了心情,也就懒得再说了。

常平仓设置于太宗当政时期,规模一直不大。在京城主管常平事务的是司农寺,三司不得过问,更加不能支用常平钱物。但另一方面,三司下面又设有常平案,自己记账,作为对司农寺的牵制。这是衙门之间常有的事情,叠床架屋,各有打算。

地方上常平仓一般随着劝农使,提点刑狱带劝农使,常平仓就隶提点刑狱,转运使带劝农使,便就由转运使司主管各州常平事务。徐平是兼任本路劝农使的,京西路的常平仓自然就归他管辖。前些天发下来的诏令,本来就跟他有关。

要以路一级统筹搞经济变革,必须要有一个机构作为依托。转运使没有行政职能,没有这样一个依托,下面的州县根本就不会理自己。徐平大约还记得课本上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便就是在地方上用了常平仓,直至新设了提举常平这一个监司出来。这是历史的经验,徐平自然要借鉴,实际上路一级也没有比这一机构更合适的机构了。

汉朝的时候,便就开始有了常平仓,但真正完善起来,还是要到宋朝。太宗时候设常平仓的时候,功能相对很简单,就是收获的季节用市价收购粮食,遇到荒年或者青黄不接的时候比市价略低出售粮食。在这一段时间,常平仓有作用,但作用不大。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常平仓的储存不多,也就是能够覆盖州府,下面的县里基本就享受不到好处。再一个朝廷主管的司农寺地位不高,挡不住下面州县的支借挪移,往往实物与账面数字不符。这道诏令出来,便就跟这现状有关,就一步就挡住地方伸来的手。

但徐平的用意不仅是在于这些,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由转运使主管常平仓,不再单纯地买卖粮食,而是可以用这些作为本钱经营,经商也好,开场务也好,都可以。这样一来常平仓便就成了一个有经济功能的单独机构,很多经济措施可以借这个壳子推行。

此事过于重大,朝廷里还没有决断,只是下诏令选择管理常平仓的人员。

此时下边州县的钱粮,一般来说,除了州一级的公使库等少数,基本都是由三司掌控的。一部分要送到京城,还有一部分是留在地方,留在地方的也在三司账上,地方只是代为保管,称为系省钱物。系省钱物州县无权动手,支配权在转运使司。

正是握住了钱袋子,转运使便就掌握了地方的经济命脉,可以在本路各州之间调配钱物。徐平正是借助这一条,明明白白地要插手河南府的政务。

一手用常平仓在路一级做统筹规划,一手用系省钱物侵夺地方之权,这是徐平上任之后首先要做的。只有把地方权力收到自己的手里来,才能够大刀阔府地做事情。

而用来掐住地方脖子的,就是那一条引洛入汴的河道。

(备注:常平仓由转运使经营,历史上是景祐三年淮南转运副使吴遵路提出来的。

今天只有这一更了,读者见谅,这一两天我会把欠的补上。)

第137章 疯狂时代(八)第170章 曲线挽留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03章 事发第5章 公路第44章 细盐第24章 富贵田园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48章 风波第113章 教阅第157章 清场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52章 童七郎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88章 斩了就是第124章 死城第197章 马肉不好吃?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69章 姚黄魏紫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114章 千古佳对第254章 出路第107章 以伪收假第158章 渌州战事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6章 他乡遇故知第151章 春狩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11章 治术(二)第262章 应对之策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54章 心有不足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项人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20章 定计第61章 裂痕第77章 诀别第102章 钱法类书第62章 宰相气度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22章 新米第299章 不吝重赏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109章 杀人越货第61章 入社第335章 钱粮准备第268章 惊天噩耗第5章 公路第60章 骚乱第81章 试探第282章 父子相残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100章 铸钱第240章 道理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7章 第一权臣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钱收回来!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35章 申峒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84章 自伤身世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44章 机动利器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2章 秀秀(上)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第9章 永不加赋的困境第28章 蟾宫折桂第120章 破阵子第72章 三个关节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27章 牧草换豆第3章 秀秀(下)第26章 庆祝第42章 动荡第18章 农田辑要第27章 西南边事第210章 我为什么跟个阉人谈?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93章 王师北来第176章 钱粮为纲第201章 提举官第16章 仁义者何?第134章 假于阗国第31章 霸王鏖兵处第69章 做做样子第3章 一路千里第138章 愤怒第111章 准备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