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头目

等众人吃过了饭,把汤喝了,队副到王学斋身边,对他道:“你随我来。”

王学斋不知道要干什么,起身随着队副,到了队长身边。

队长对王学斋道:“我是这一队的队长,姓罗单名一个纪字。这一位是队副,名叫梁贯成。我是河南府颖阳县人,梁队副是登封人。上面吩咐,每一队里要有三个人管事,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一个书手,负责各种公文抄送宣读,并给队里的人写信读信。梁队副说你耕读传家,自小读书,想来是有些学问的。便找你来问一问,愿不愿意做这队里的书手?”

书手在各种官府衙门甚至是军队里都广泛存在,乡下最常见的自然是乡书手。不过这是个吏职,王学斋读书的人,有些不大愿意,又不好拒绝,问道:“这书手除了抄抄写写不知道还要做什么事?再一个,做这书手,有钱粮吗?”

罗纪笑了笑:“不只是抄抄写写,是队里的事情都是三人一起商量。我和梁队副都是粗识几个大字,书没读过两本,抄写、记账这些事情都做不来,需要书手来做。自今以后我们这一队人都是在一起做事,也一起领钱粮。队长、队副和书手除了领的钱粮,还有一点贴补,我是每月三百文,队副和书手都是每月二百文。”

梁贯成急忙补充道:“这是额外发下来的,比别人多这么多钱,而且都是足钱!”

一个月有两百文,也不算少了,可以买上两斤肉吃,买米一个人能吃大半个月了。王学斋想了想,才道:“今年遇灾,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又如何能够挑三拣四?只是不瞒二位,在下自小读书,是要应举的,这书手怎么也是个吏职——”

罗纪笑道:“刚才我们在这里说,也是怕你有这个顾虑。你不用担心,这个书手是不算吏职的。我们被招进转运使司,都漕官人特别说过,我们这些人都不算吏职。”

王学斋不太信,看着罗纪道:“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都漕官人掌一路漕宪,怎么会用假话哄我们,此事不用担心。”

王学斋出了口气:“既然如此,我自是恭敬不如从命!”

公吏也是可以考科举的,不过必须离职三年才可以应举,在职是不行的。怎么说公吏也是个铁饭碗,月月发得有钱粮,中进士则是虚无飘缈的事,有几个人能够下决心提前三年准备?而且一般来说,公吏出身找保人也不好找。

这样的规定有其现实的考虑,因为很多官宦子弟捞不到官身便就会去做公吏,好歹也是官方的人,有固定的收入,而且时不时地还能捞些好处。如果让他们做着公吏的事情拿着朝廷的钱粮还可以考进士,明显对普通百姓不公,而且还容易形成官宦世家。地方上被豪强把持,这是官方不愿意看到的。

离职三年,实际上相当于成了普通百姓,这些人就可以用平民的身份去应举。

打消了王学斋的顾虑,气氛一下子融洽起来。京东路虽说是圣人之乡,教育发达,但这个年代,就是在邹鲁之地读书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队里能有王学斋这样一个自小就饱读诗书的,并不容易,罗纪和梁贯两人相当在意。

河南府也是诗书之乡,多少后世闻名的大儒就是从在这里收徒讲学开始,再加上这个时候人员流动频繁,做生意的人也多,民间粗识几个大字的人还是不少的。但真正要识文断字,看得了官方文书,那样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这也是王学斋的价值。

看队里的人都吃过了饭,纷纷在那里闲聊,气色明显好了很多,罗纪取出一本册子连同前边的字纸交给王学斋:“趁着现在有时间,你去把队里的人都记在这册子上,后边这册子还要抄录一份送上去呢。对了,明天我带你进转运使司衙门,听候官人咐咐。还有,你的老母要单独造册,造完册自然会来与你完聚,不必心急。”

此时吃进肚子里的饭肉开始消化,王学斋觉得身上有了暖气,心情极好。接过册子和字纸,挨着桌子问这一队人的姓名、籍贯、家世以及以前的履等等,内容比刚才拿粥的时候详细得多。刚才问一遍,是分为各队,现在再问一遍,则是正式给这些人编籍造册,从此之后他们就真正是三司属下的厢军,暂时由转运使司代管。

第一次的字纸和后面的册子,都要一起交上去,上面抄录完之后用了印再发下来,这既表示郑重,也是为覆核。真有乱编名字的在里面,就有可能被揪出来。

杨告和王尧臣并肩走在这一排一排的棚子间,见灾民吃饱喝足之后情绪稳定,并没有意外的事情发生,两才出了一口气。万事开头难,这几天不出事,这次就算成功。

走完一圈,王尧臣问杨告:“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看着就觉得心慌。道这,这一批到的有多少人?”

“大约八千人左右。刚才我已经问过,基本可以由两到三人组成一家。唉,灾民,里面的老弱妇孺就显得少了一些,这都是难免的事。”

王尧臣默默点了点头,逃荒的路上,就是对一线生机的争夺,自然是青壮年容易存活下来。这还是中国人一向强调尊老爱幼,不然连这副景象都没有。

看看天上的太阳,王尧臣对杨告道:“天时不早,该安排人领这些灾民到他们住的地方了。一定要安排好,一队一队地离开,切不可一涌而起,闹出事来。”

“都漕吩咐过,一步一步如何做都早有安排,只要按预计的来就好。”

今天的情形,徐平离开之前已经进行过多次的预演,并针对遇到的情况准备了各种预案,转运使司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做事前要有计划,做事的时候要按计划办事,事情结束之后要有总结,这是徐平一直坚持的原则。这原则很简单,但如果能够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比事到临头靠着灵机一动靠谱得多了。

第71章 少取多予第45章 白砂糖第65章 要将功赎罪第95章 西瓜种子第132章 柳八娘第18章 种士衡第202章 换相(上)第39章 先来后到第28章 竹筐里的少女第76章 增兵第200章 各怀心思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31章 端午(下)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51章 菩萨转世第40章 谁承其后第151章 春狩第165章 版权费第11章 清贵之选第41章 意外第69章 国子监第146章 分别第144章 机动利器第81章 谈不拢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第147章 破绽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14章 大战将起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6章 酿酒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83章 以打促和第279章 破城第56章 国柄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么办?第189章 棉花推广第185章 倾国之战第100章 虎威第34章 期集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4章 乡下小铺子第8章 雪第87章 猛虎入狼群(五)第242章 节制三路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72章 三个关节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51章 新市场第121章 弹破琵琶第37章 逼迫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116章 清理后患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2章 三司集议第201章 提举官第123章 吕夷简的担心第166章 时机正好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吗?第139章 谋反诛全族第22章 新米第120章 风高放火天(上)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3章 护卫铁骑第54章 官与民第19章 共剪西窗烛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30章 众矢之的第173章 再起波澜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129章 重贬第303章 我们如此做第104章 多卖酒第60章 阳光明媚第176章 钱粮为纲第81章 试探第155章 徐徐而进第273章 示威第17章 盼盼第89章 定论第80章 按规矩来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14章 僵局上架感言第17章 回声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142章 话已说尽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15章 奇观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143章 幕后主使第34章 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