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最大债主

谭虎手里拿着帖子急匆匆地走进后衙,对正在书房里看书的徐平道:“都漕,留守司衙门送请帖来,说是今晚设宴为盐铁王副使接风,让您去呢!”

徐平一头雾水,接过请帖,看了一遍道:“王副使拜祭皇陵,伯庸陪同也就足够了,还到洛阳城来干什么?莫非还非要见一见李留守?”

王尧臣暂时兼任留守司通判,一应皇宫皇陵的事务都是他在张罗,李若谷基本处于半退隐的状态,政务撒手不管。一年到头到皇陵去的官员多了,王尧臣亲自去陪同王博文已经给足了面子,按往常惯例在永安县拜祭完直接就回京师了,不到西京城里来,除非还有针对皇宫的差事。这王博文正事没做,先到洛阳城来,行程真是别出心裁。

写了回帖给谭虎,徐平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只好放到一边,晚上见了面自然知道。

已是初冬,寒风渐起,留守司衙门的待客花厅点起了炭火,红通通的散发出暖意。

李若谷看了徐平的回帖,对王博文道:“仲明安心,徐龙图回了信来,只等晚上过来为你接风。有什么话你直接跟徐龙图说,老夫这一年来身体不适,怠于政务,一切都是伯庸在处置,跟我说岂不是对牛弹琴?我们还是只谈些闲话。”

王博文只好点头称是,不再提起跟政务有关的话题。手下通判得力,任西京留守的老臣经常有撒手不管安渡晚年的,李若谷倒也不是特例。

徐平刚到洛阳的时候,李若谷还想着争一争西京城的主导权,后来被儿子来信劝说一番,不要惹了徐平耽误了儿子李淑的仕途,从此便就半退休,不再管事了。李若谷已经年迈,这一辈子官做到现在也就到此为止,没什么升迁的机会了,心思全在李淑身上。李淑现在舍人院任知制诰,只差一步就可以入学士院,徐平这种在皇上赵祯心里有特殊地位的臣子,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王博文是恩荫出仕,后来由陈尧咨举荐,得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他精于吏事,这政宽平,多次出任政务繁杂的职位,政声不错,风格跟杨告有类似之处。

这是赵祯当政用人的一个特点,谏官词臣多用进士高第,文坛上名声卓著者。而三司这些政务繁杂的衙门,则不问出身,主要看中吏干,三司正副使很多不是正榜进士。

王博文和李若谷坐在火盆旁,又说了一会闲话,王尧臣才从外面进来。

叙过礼,落座之后,王尧臣才对王博文道:“副使重任在身,政务繁忙,也不能在西京城多待,不知什么时候去永安皇陵?定下时间,我好去安排。”

“不急,不急,难得来一次西京,总得住两天。”王博文笑着摆手。他的真正差事是要在西京城里办的,皇陵那里才是捎带,又急什么。

王尧臣心里暗暗摇头,心说王博文一向都是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这次没头没脑?祭拜皇陵是国家大事,要挑好良辰吉日的,怎么还在西京城里拖起来了。

天渐渐暗了,一阵冷风吹来,李若谷咳嗽两声,用手捂住嘴道:“天气乍寒,我这把老骨头有些承受不住了。哎,人老了,不中用了——”

王博文道:“留守若是身体不适,便就先回去休息吧。若是惹出病来,我岂不罪该万死?”

李若谷客气两句,便就借势起身,对王尧臣道:“伯庸,仲明远来是客,你代我给给招待,切莫要冷落了。我身体找不住,就先回去了,这里一切都交给你。”

王尧臣急忙起身应诺,扶着李若谷出了会客花厅,让随从扶着回去休息。

送走李若谷,王尧臣回来坐下,对王博文道:“李留守其实身体还硬朗,惟一就是曾经患过耳疾,说话声音小了听不大清,所以不爱应酬,副使莫怪。”

“留守是元老重臣,年迈身体不佳,人之常情。伯庸,我们说话。”

王尧臣感觉出来王博文好像特意找与自己单独谈话的机会,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好直接问,只好与他说些闲话。

不知不觉就谈到了今年河南府的改变上来,王博文道:“自伯庸任河南府通判,人户钱粮增加之快,天下第一。现在京城里都说,伯庸不愧是状元出身,政绩彪炳。”

“不能如此说,不过侥幸罢了。”

“岂能是侥幸?你们天圣五年的进士不简单啊,徐龙图且不去说,有破国之军功,有在三司让府库充盈的实绩,你们其他几人也都崭露头角。京城里大臣经常谈论,如伯庸和韩稚圭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必有大用。”

王尧臣只能含混点头,这种话题他怎么接?

王博文又道:“前些日子,文彦博试过学士院,已经入了馆阁。对了,这次到西京来他有信要我带给三门白波文发运,还请伯庸行个方便。”

王尧臣只好道:“若是副使在西京城里多待些日子,我去书请文发运来城里相会好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说了这些废话,王博文看出王尧臣有些尴尬,终于转到了正题上来。“伯庸,你主政河南府,钱粮增广,自不必说。最近在三司,大家都议论你这里收了许多州军的飞票,数额惊人,把内库外库搬空,只怕也填不了你这窟窿啊——”

说起这件事情,王尧臣的神情便严肃起来,正色对王博文道:“副使,我这里可也欠着许多外债呢,若是补不了飞票的亏空,河南府的日子可过不下去。”

“哦,王君贶那里吗,不用担心,营田务怎么也还是在三司之下,一切好商量。”

王尧臣摇了摇头:“副使这话说得不完全,河财府最大的债主可不是营田务。”

王博文一怔:“那是哪里?不是一直都说你这里主要是欠了营田务的本钱吗?”

王尧臣叹了口气:“那一定是副使没有仔细看我的呈文,河南府最大的债主,一直都是京西路转运使司。就是营田务借的钱,也大多是漕司借了之后转给河南府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今年考成的时间快要到了,我要是补不上漕司的窟窿,这一年岂不是白干了?”

第71章 战场第68章 别有出路第32章 位极人臣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204章 国计民生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第128章 换相第202章 送到口边的肉第152章 防微杜渐第127章 大捷第216章 新的货币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章 桂州第32章 各怀心思的同僚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1章 黄白术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9章 问道第302章 青冢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239章 别做书呆子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305章 《景祐会计录》第334章 李璋随军第51章 大案第58章 怪人知县第145章 将校营第196章 补丁第284章 告罪使第96章 移风易俗第27章 小隐君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157章 手艺差了些第64章 编修三司条例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2章 两个小孩第168章 不平静的夜晚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92章 给我们看诚意第37章 阶级法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151章 春狩第184章 商业机会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29章 讲不清楚第34章 同年欢宴第98章 民思无邪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长第205章 夫妻对话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93章 烟雨三月第141章 甲峒低头第99章 坏事总容易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30章 饮鸩止渴第42章 动荡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80章 按规矩来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22章 清路第184章 为什么呀?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215章 合伙第24章 赌斗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45章 养子秘诀第242章 节制三路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23章 雅俗共赏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44章 细盐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42章 方田均税第44章 嫁女瞻前顾后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94章 我遇到了贵人第266章 走投无路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132章 兵进门州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87章 攻防第61章 意外第65章 离开河阴第324章 各扫门前雪第87章 地方耆老第88章 南来的汉人第290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上)第15章 理政(一)第69章 国子监第42章 远方的稀罕物第131章 疯狂时代(二)第189章 侧翼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