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

说到这里,徐平还是叹了口气:“书生谈兵,往往好钩沉前朝军制,排兵布阵,议论将勇不勇,兵精不精。臣虽然也是书生,到底是真带过兵,打过仗的,却知道这些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眼光落在一时一地。最根本的问题是,军队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养兵让天下不起乱子?那又何必非要养军!有的是办法让百姓安居乐业,何必要用这最费钱的法子!国家养兵,不是为了让天下不起乱子,而是保家卫国!军队要能打仗,就要让每个统兵官每一个士卒都知道这一点,不然,终究是徒费钱粮!”

听了这话,赵祯不由笑道:“我以为你想的是什么!国家养兵,对内弭民乱,对外御强敌,不正是应有之意!此是并行不悖的事情,有什么好烦恼的!”

徐平摇了摇头:“六根不净,输得干干净净!哪里有能够既吸收内乱,又能够外御强敌的军队。两者之间必然要做一个选择,军队是用来对付外敌为主,而是消灭内乱为主。如果是为了对付外敌,便如两汉,兵卒尽用良家子,威震四夷数百年。”

赵祯不以为然:“大唐之兵,杂以胡人游侠儿,不一样控西域,绝大漠!”

“臣先前在邕州,曾经刻印儒释道典籍,当时周围蕃邦小国都来求书。其中有在大理旁边深山里的小国,不惜重金求儒家经典,自言是汉武帝平西南夷时所遗留,千年以后至今华语华服,语言多类似汉魏古言。而大唐虽强,却如司空图所言,未等唐灭,河湟就已经是‘汉人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了。更不要说,大唐的威震四夷,靠的本来是府兵能战,一样都是良家子。等到了唐玄宗时胡将带胡兵,安史乱起,一切尽成空。马嵬坡前杨贵妃香消玉殒,唐明皇狼狈逃西川,以后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两汉哪怕直到三国鼎立的时候,一将带偏师,依然能够横扫北胡,其间差别不可以道里计。”

汉唐虽然并称,但到了王朝的最后时刻,面对外敌的局势却迥然不同。汉朝末期哪怕是中原地区因为黄巾之乱以及之后的争霸战争,打得千里无人烟,面对外敌依然如砍瓜切菜一般,而唐末却成了外族眼里的肥肉。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但说到根本,还是那一句徐平前世对战争的定义,“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军事是从属于政治的,而且服务于政治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汉朝军事符合这一规律,而唐朝中后期是背离这一规律的。在制度的最根本上出了毛病,那么花再多的钱,付出再大的代价,依然无力回天。

赵祯虽然对徐平所说的不认同,还是道:“这种言论,也不是没有人提起,要学唐初府兵制的一直都有。可自唐时人口增殖,均田制无以为继,怎么能够学得来呢?说来说去这些还都是书生之见,天下已经不同,怎么能够倒回去!”

“府兵制难行,哪怕是在唐朝的时候,就真地是因为均田制继续不下去吗?陛下,自贞观四年,大唐议夷夏之防,魏征被责,便就开始引胡人为兵,而汉人为民。臣只闻百姓如水,而兵则为水中之鱼,兵民为胜利之本,未闻鱼离了水还能鲜活的。自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先贤筚路蓝缕,建起家园,而有今日之中国。人与兽杂居,被兽所伤自然不能避免。被伤之后,自然是建篱笆,修弓矛,群起围猎害兽,打杀而已。未闻要人学着野兽茹毛饮血,抛家远去山林,学着野兽过活,而非要用牙齿爪牙跟野兽决胜负。放着好好的人不做,为什么要学着去做野兽呢?自府兵之后,改为募兵,实际从军制看来,无非是用胡人的部落兵制,代替汉人自古以来的兵制,被胡狄所欺,那就自然而然。”

赵祯皱着眉头不快地道:“募兵怎么是胡人部落兵制?胡人全民为兵,到了战时自备弓马出战,回去了则依然放牧牛羊,中原募兵岂是如此?”

徐平摇了摇头:“兵制不是这么看的,是看官兵为什么打仗,怎么打仗的。如今朝廷视禁军为爪牙,冀希望其如虎狼,是不是跟学着野兽相差不多?禁军出战,不问这仗为什么打,要怎么打,只管先要各种赏钱。一举一动,心中想的只是得钱。胡人南下,为的又是什么呢?无非抢劫掠夺而已!都是为了一个钱字。胡地贫瘠,抢汉人自然是能够得利,战争对他们就是军国合一。而朝廷之军呢?臣直言,不管是禁军也好,晚唐募兵也罢,跟胡人作战能有几个钱?他们只要向汉地随便抢上一抢,就比与胡人打上千百仗得的钱还多。”

说到这里,徐平不由叹了口气:“臣事君以忠,尽忠无非心诚,陛下要问,臣自然不得不说。但这话说起来,真的是忠言逆耳,不是臣不想说,而是未到说的时候。臣事君心若不诚,则失其身,而君王不能以诚待天下,则失其国。关于禁军军制,臣今日所说开诚布公,说不说在臣,听与不听则在陛下。只要陛下以诚待天下,则天下必然不会负陛下。禁军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所谓军阵,所谓器甲,都是细枝末节,而是以天下之财养数十万之兵,此数十万之兵却隔绝于国事之外。与国事隔绝,便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又怎能寄于厚望?外战不利,非将军不勇,非士卒不尽死力,是国事对其无关紧要。军国军国,最终只是军是军,国是国,军国两层皮。这就像鱼离了水,再无活力。既然打仗是为了钱,那么不打仗还有其他的办法赚钱。还有更容易风险更小的办法赚钱,打了胜仗无非是多得钱,打了败仗无非是少得钱,这仗打起来还有什么意思?陛下说得对,天下数十年未闻兵戈,内外太平,禁军千错万错,无非就是一个钱字,养起来有些贵了。只是朝廷想这样太平下去,外敌却未必给这个机会,仗,总是要打起来!等到对外战起,那就不是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对外敌能不能战的问题!臣现在主管三司,数年之间,可以聚起钱财,保证战争一起,财物不缺。但就是钱粮不缺,就真地能打胜仗了?”

现在说这些,赵祯也只是听个热闹,很能有切身体会。只是他自己让徐平说,又不好现在改主意,只好听下去罢了。说起外敌,随口问道:“你是说西北,这几年会有战事?”

“何止是西北,只要禁军一露出不能战的姿态,到时只怕是周围烽烟四起!臣说来说去的还是那句话,要想真地能够外御强敌,就只能是让军队为了保家卫国打仗,而不是为了得钱养家打仗。保家卫国的军队,国家自然会养,应该养,必须养。但是只是为了钱而又打不了胜仗的军队,早晚会出大乱子的!军事必须服从于国事,离了这一点,便就是鱼离了水,自保尚且不能,又何言能战敢战!”

第99章 刻书准备第252章 惊梦第139章 谋反诛全族第63章 放生池第6章 知州第217章 追猎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67章 准备做大事第1章 徐家庄第125章 谁得罪谁?第80章 按规矩来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142章 想去五台山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第96章 贵客盈门第99章 刻书准备第305章 《景祐会计录》第87章 我们投降第3章 洞房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75章 世道变了第208章 老花镜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23章 又想错了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75章 弑父第41章 购置新宅第52章 一指点出佛主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183章 擒获第80章 按规矩来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26章 余波第172章 夜战第263章 狄青的请求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章 定计第93章 新格局第145章 将校营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87章 我们投降第112章 黑吃黑第26章 余波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30章 分道扬镳第151章 春狩第61章 官吏斗法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88章 分岐第184章 钱明逸的机遇第214章 内朝外朝第89章 你们要做点善事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317章 苟且岂能偷安第236章 狂徒第234章 导洛入汴第49章 旧部第66章 以民为师第2章 父老第126章 你在骗我们?第67章 找盟友第22章 试学士院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89章 棉花推广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70章 震慑第230章 约定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325章 系统性失职第233章 郭谘归来第178章 货币之战第7章 尴尬的接风宴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14章 欧阳修认输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69章 光耀门楣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89章 魑魅魍魉第216章 王拱辰开店(上)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第26章 龙门酒家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第166章 时机正好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71章 战场第61章 转机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267章 许怀德也不容易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184章 为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