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学习

其实不是官场商场的问题,而是新生事物初起,充满勃勃生机,一切都欣欣向荣,自然都是向上向前看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并把权力交到他们手上,至于那些庸劣之辈,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被沉淀到底层。

当一个组织,开始把精力集中在挑选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处罚的时候,那就到了垂暮之年,没有什么生机了。奖优罚劣,重点从来都在奖优上,转到了罚劣上,那就说明对于优秀人员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奖赏的,那还有什么前途呢?无法对优秀人员提拔奖赏,可能是整个机构都开使走下坡路,也可能是用来奖赏的位置、分配的资源已经被占据,没有分给下层优秀人员的空间了。到这样一个地步,也就离着走下坡路不远了。

科举对于这个时代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存在着这么一条奖优的通道,只要统治者的脑子清楚,就能够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而进士中的庸碌之辈,则一生只能做个中下层的官员。实际上绝大部分的进士,能够做到知州一级就已经到头了,真正占多数的实际上只在县一级。后人觉得中了进士就能做高官,是因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不是普通人。

禁军则与此相反,立国六十余年,和平三十多年,禁军中已经没有了上升通道。依年资而升,加上不裁汰冗员,再加上高级将领的子孙天生占据了好位置,普通人再是武略过人,一辈子能当上个小校就算是不错。每个位子都被占满了,可天下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却人人都知道这些人不能打仗,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叹无人可用。

三司的整个工商业系统都是徐平一手新建立起来的,现在自然没有上升通道被堵死的问题。但像人一样,终有一天会进入迟暮之年,徐平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延缓这一天的到来,所以特别强调要重在奖优,不要把心思放在汰劣上。不断地把底层优秀人员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保持流动性,才能保持整个系统的活力。

前一断时间跟赵祯谈军政,徐平为什么说募兵有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募兵不好,但现在这样募兵是不行的。只有进没有出,一旦从军,不管做的是好是坏,吃一辈子皇粮。军队是要打仗的,结果看着员额不少,却充斥着七老八十的兵卒,怎么去打仗?要把这些老弱病残淘汰出去可不是容易的事,实际上几乎年年有人提,却没有人能成功。哪怕就是以宰相之尊,想淘汰百十个禁军兵卒也是难以办到的事情。做皇帝的,首先想到的是把老弱裁掉,寒了将士们的心怎么办?这些人是学过打仗的,打不过外敌,还打不过老百姓?他们到了社会上,对社会不满,起兵作乱造反怎么办?天下无乱兵,那是要养到死的。

所以三司属下的这些公司,徐平从一开始就尽量防止出现禁军那样的问题。管理的官吏人数不多,级别不高,掌握着财权,但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负责公司经营的,是从外面招募来的,管理人员跟工匠一样,都算是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招进来,当然也就可以裁掉,职位都有任期,到时间必然更换,防止出现世兵世将一样的现象。

这样的制度,培训中心相对来说就不划算,培养起来的人才很可能流失掉。不过流失掉就流失掉,这个年代这些人也不可能跑到其他国家去,无非是被社会私人所用而已。只要保证培训起来的比流失掉的人多,就不愁无人可用,也算是为社会提供人才吧。

一边向蔡提举详细问着现在这里的培训情况,徐平一边向身边的几位判官吩咐,让他们花更多心思到这里来。新建的这些公司不仅仅是要向三司提供利润,还是新开的京师银行最重要的客户,能不能经营得好,事关全局。

太阳滑了下去,天气不那么热了,徐平站起身来道:“走,我们到里面看一看,这里的人到底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还有,他们吃住如何,也一起看上一看。”

蔡提举急忙当先带路,领着一行人出了长官厅。

教室依然是按徐平当年在三司条例司培训公吏时的样子,都是大屋,前面讲台一块大黑板,下面是一排排的桌椅。这种格局与此时的书院迥然不同,最大的区别,这里不规定学生的仪态,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书院不但是教书,还是育人,在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把道德规范贯彻下去。

没有国子监和一般书院的宽袍大袖,这里的学生一律短褐,一手笔,一手本,认识听着上面教师的话,一边记着笔记,倒与徐平前世的大学有些类似。按这个时代的观点,学生学了之后做的就是工匠商铺之类的贱业,他们如何穿着,怎么学习,根本就没有人关心。

徐平也不计较那些社会上的虚名,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读书人一样鄙视胥吏,每次衙门招人,前去投考的难道还少了?终归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让这些做事的人吃得好穿得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不会低了。随着时代发展,新的价值观终究会建立起来,社会会有跟现在不一样的价值取向。

只要把工商业做好,让在这个行业里的人能够有不错的经济条件,其他都会水到渠成。

在一个教室门前站住,徐平听了一会。

这里是一个做铁制品公司的培训班,主业是用热镀锡的钢板做各种容器,技术还是徐平在邕州蔗糖务的进候推广下去的。讲台上的讲的老师只有三十多岁,显然很不适应这种场合,说话有些磕绊,内容讲得也不甚清楚。不过下面的学生倒是听得很认真,不住地用铅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想来是那个公司里的技术骨干了。

从门口走开,郭谘叹了口气:“那讲的人,实在是差了些,好多东西都讲不明白。那种铁板制物品,我也钻研过,难在制之前下料,下得好了才能最后严丝合缝。这讲的只能说个大致道理,精细之处却说不明白,下料如何算就更加不清不楚了!”

徐平笑道:“这才是刚刚开始,能讲成这样就不错了。想把下料算清楚,可是牵扯到算学的不少内容,这个讲课的,我看未必把那些学明白了。一步一步来吧,总会好起来。”

钣金下料,算起来怎么也得有徐平前世的高中几何知识吧?他们现在能有这个概念就好了,具体的知识只能一边研究一边学习,急也急不来。先把框架搭起来,慢慢填充就好。

(最近脑子有些乱,写得分外艰难,感觉有些浮了,读者见谅。)

第54章 家贼第141章 永宁侯不得意?第227章 超市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174章 公事公办第57章 原则第125章 终于有事做了第222章 两路出山第107章 新钱之论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17章 干脆搞大第136章 近视眼镜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3章 家信第94章 轻兵过山岗第34章 杂事第145章 自杀的晋州进士第56章 惊变第67章 选择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212章 争功心切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166章 初战第101章 新法可验第96章 取他人头来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35章 三轮车第12章 知己知彼第78章 提携第214章 内朝外朝第203章 打铁趁热第219章 再对天章阁(上)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3章 人之将去第74章 请君入瓮第137章 怒骂御史第25章 要不我们换换?第79章 后苑饮宴第81章 准备迎驾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144章 各司其职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13章 速回庆州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28章 优迁第184章 商业机会第229章 围寨第258章 有一种态度叫沉默第78章 弹劾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182章 内部货币第7章 第一权臣第279章 破城第31章 攻略(三)第78章 弹劾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08章 老花镜第54章 买马第94章 我遇到了贵人第15章 对抗第64章 不同的生产方式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50章 大典(上)第81章 准备迎驾第67章 决心已定第41章 购置新宅第86章 猛虎入狼群(四)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165章 连夜回京第154章 结硬寨,打呆仗第17章 新的产业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179章 请从三司始(补上月欠更)第8章 通判厅第172章 农事第17章 回声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48章 下忠州第242章 节制三路第94章 我遇到了贵人第68章 别跟着我第84章 南线北线第93章 新格局第85章 孙七郎的差事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3章 蛮人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262章 应对之策第186章 有钱人第25章 你不明白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50章 牛羊满栏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234章 龙游浅滩被虾戏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175章 火海第190章 东还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