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包抄(中)

国人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卓志军的眼里,他把目光的右翼,也就是布鲁克斯岭通往阿拉斯加的进山口。卓中将的手中,只剩下了约三百门野战炮,榴弹炮和火箭炮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动不便,他也只能打着充分利用这些野战炮的主意了。幸好,日本黄军两个军中,还各有一百门野战炮,基本上没有遭受损失,相加起来,还是可以与美国人相抗衡的。右翼的地势相对较平缓,即利于美国人的进攻,也利于自己的反击,艾威尔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调拔给右翼美国部队的火炮要比左翼的多得多,达到了三百门左右。看得出来,艾威尔对左翼的进攻也不是很看中,他最期待的,应该是能不能在右翼打开一个突破口。

直到晚上九点钟,天才渐渐地暗了下来。一声令下,针叶林里的炮兵就忙活开来,他们得利用夜色,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把三百门野战炮运到两翼去。三百门野战炮中,右翼分到了两百五十门,而左翼只分到了五十门。在崎岖的山路上摸黑把七十六毫米的野战炮运到七八公里外的地方,难度还是有的,幸好挖出来的交通战壕足够宽,沿途还有大量日本人当免费的劳力,总算在九月五号凌晨两点左右,把所有的野战炮都拖拉到位。这一些完全是在黑夜中进行的,而且尽可能地少发出声音,估计美国人应该不会知道。只是,一向擅长算计的艾威尔。说不定已经把这种情况计算在内了。

早上六点钟左右,联军地进攻开始了。不出蔡兴少将所料,打先锋的果然是最后抵达攻击位置的加拿大部队。不但如此,还有一个师的加拿大部队从阿克拉维克镇出发,朝中心阵地发起了攻击。看样子,艾威尔不把这些炮灰折腾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价值,是不会罢休的。反正就是些英国人的殖民地部队。折腾光了。英国人都不心痛。美国人就更加不用放在心上了。要是亚洲的道路畅通地话,说不定进攻地就是一大堆一大堆手中仅有步枪地印度部队了。中路的加拿大部队,队形散得很开,而且没有任何火炮掩护,摆明了是佯攻,吸引中国人的注意,给中国人增加一点点压力而已。从进攻的密度上看。一个师的部队才负责五六公里宽的路段,是相当正常的一次进攻。可是,对于拥有先进武器、而且躲藏在工事里面地中国部队来说,中路的这一个师简直是来送死的。

先发动进攻的是中路的加拿大部队,他们在早上四点钟就出发,六点钟的时候刚好抵达指定位置,并立刻发动了进攻。可是,他们那看似猛烈的进攻。却丝毫引不起卓中将的兴趣。就算不用火炮,单上千挺地机枪和密集地铁丝网,就可以让中路的加拿大部队寸步难行了。而且。别看中路的加拿大人枪打得挺积极地,却远没有前天进攻时的气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让防守的中国军人直想睡觉。左翼是在六点二十分的时候开始进攻的,卓志军把左翼的防线全部交给了森口次朗。那个地方山路较陡,有点儿难走,美国人的火炮所能起的作用不大。唯一可虑的是,美国人选择的进攻地点是在左翼的最边缘处,那里无法投入太多的防守部队,别看那么多日本人摆在那里,能派上用场的,顶多也就一个团而已。而美国人却可以凭着远较防守方宽广的进攻区域,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不过,对森口次朗来说也有一个好处,他手中近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后备部队,打光了一个连就再上一个连,打光了一个营就再上一个营,只要交通壕还在日本人手中,防守正面上永远可以保持着一个团的兵力。

卓志军中将亲自负责右翼的防守。右翼的情况跟左翼差不多,一次性也只能投入一个团的兵力,而且比左翼更糟的是,右翼的地势较平缓,美国人可以从两个方向投入兵力,而且火炮的数量也比左翼要多得多。六点四十分的时候,右翼的进攻开始。跟欧洲战场不一样,美国人事先并没有进行炮火准备,而是野战炮跟着步兵一边推进一边射击。没办法,双方火炮的数量基本上旗鼓相当的,可是在性能和射程上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要真如欧洲战场上先进行炮火准备的话,说不定没等步兵发动进攻,自己的火炮就得折腾掉一半以上。

战事进行得相当激烈,第一波是加拿大部队的两个团,从两个方向同时发动了攻击。美国的炮兵再一次让艾威尔感到惊喜,他们不顾中国人的炮火,强行把野战炮推进到能够对阵地进行轰炸的地方。由于美国人的火炮散得比较开,而且充分利用了一些天造地设的掩体,如躲在大石头后面,利用一下随处可见的深坑,以及卧倒在地上的枯木等,给日本人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加拿大人进攻速度相当快,仅仅半个小时就冲到了铁丝网前,进入了机枪的最佳射程之内。一排排子弹打来,冲在前面的加拿大人纷纷倒地,其它士兵则迅速地卧倒在地,匍匐前进。加拿大人随身携带的迫击炮也发威了,一颗颗炮弹如雨点般地落到日本人的头上,落到战壕里面,不断的爆炸声中,日本人的尸体纷纷被抛出了战壕。才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个营的日本黄军就没了。在不远处观战的卓志军中将脸然漠然,微微摇了摇头,朝一直呆在一边侍候的右翼日本军军长挥了一下手,一个营的日本黄军立刻端着步枪,抬着迫击炮,从交通战壕迅速地冲到前沿工事去,使得本来有点儿岌岌可危的阵地迅速稳定了下来。

第50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下)第18章 日本内乱(上)第61章 进攻西班牙(中)第49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上)第38章 倒霉的联合舰队(上)第5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上)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30章 军人感情第53章 狼与狈(上)第88章 莎朗来访(上)第9章 承德之役(16)第30章 外交舞台(3)第36章 谈判(上)第15章 对付日本人(2)第16章 偷袭(2)第18章 布局(2)第32章 攻占科西嘉岛(上)第13章 包抄(上)第52章 落魄总统(下)第35章 都是大嘴巴惹的祸第21章 乌克兰效应(上)第44章 利益第一(下)第17章 追歼日本海军(3)第13章 特别雇佣军(上)第12章 请德国人上船(3)第34章 迟来的空军(上)第31章 仁慈,也是有回报的(上)第3章 占领夏威夷第15章 机会来了(中)第14章 特别雇佣军(下)第7章 强攻(上)第21章 追歼日本海军(7)第28章 偷袭西班牙镇(上)第10章 与美国人的生意(1)第25章 克里斯诺亚尔斯克的陷落第22章 承德之役(4)第7章 天津之战(3)第44章 攻陷德里(下)第12章 俄舰队的覆灭(中)第41章 胜利果实(一)第48章 交易(2)第14章 天津之战(10)第31章 收复台湾(1)第33章 攻战科西嘉岛(中)第15章 借口(下)第15章 判断(上)第8章 鬼子的反击(8)第21章 乌克兰效应(上)第36章 晴天霹雳第28章 分析的结果(上)第1章 德国的妥协(中)第15章 大沽口海战(1)第2章 大战前夕(中)第18章 出击(上)第12章 好个诱饵第31章 巴拿马空战(上)第4章 美国人的反扑(上)第6章 鬼子的反击(6)第13章 请德国人上船(4)第13章 御前会议(4)第4章 战前会议(9)第20章 协约国的不谐之音(下)第6章 买命第9章 煸动谋反(2)第12章 占领开普敦(上)第19章 异样的宁静(上)第20章 协约国的不谐之音(下)第23章 出兵(2)第32章 收复台湾(2)第36章 收复台湾(6)第34章 被打出来的新政(上)第12章 俄舰队的覆灭(中)第22章 面包的妙用(上)第27章 攻战种子岛(3)第22章 卢森堡之战(上)第90章 莎朗来访(下)第39章 绝境(中)第21章 孤注一掷(上)第25章 拉美国人下水(下)第49章 海蛇行动(中)第14章 机会来了(上)第49章 绝望(下)第1章 日本投降(1)第35章 记者招待会(下)第45章 为荣誉而战(中)第18章 反击(下)第4章 美国人的反扑(上)第36章 联军会议(中)第13章 御前会议(4)第48章 交易(2)第45章 陆军的问题(下)第2章 回马枪(下)第4章 攻打北京(1)第28章 偷袭西班牙镇(上)第48章 交易(2)第25章 目标,敦刻尔克(上)第48章 交易(2)第15章 机会来了(中)第89章 莎朗来访(中)第86章 法国新总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