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不可否认女真骑兵是最强悍的野战部队,大约能与之一拼的只有哥克萨雇佣骑兵。大明的关宁铁骑虽然敢正面出击,但在单个质量上就差了几个级别。现在的女真人经过努尔哈赤几十年的营建,都成了职业战士,这是大明募兵制怎么都比不上的地方,应该说根本就没法比!所以我要发明新的武器来对付他们,空中部队是最占据优势,最有震撼力的。虽然说自己用未来科技欺负皇太极,显得有些不够厚道,但皇太极的后世子孙仍旧是给欧洲人用先进科技欺负,还不如现在就给我PK掉,不拖累后世的亿万中国人。
我对这次试验飞行很重视,毕竟这关系着大明空军能否产生。看过热气球模型后,我示意徐光启让人开始点火。原本他们还想着是不是要烧香放鞭炮什么的,这些仪式都给我简化掉了,现在只是试验而已,等真的载人成功了再说。我现在的感觉,就有点像是在主持研究‘神五’一样。
因为这一次热气球太小,当然不能进行载人试验,我只是让人用长绳子绑住,篮子里边放了几块石头。煤油灯点燃后,所有人都盯着热气球。这热气球体小,受热后的效果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原先干瘪瘪的球体渐渐变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慢慢的吊篮的绳子绷紧,最后篮子在人群的注视中,终于离开了地面缓缓升起。
看到这一景象,所有人都‘啊’了一声。要不是我在场,这些天工学院的技术人员们就要敲锣打鼓庆祝了。空明灯的出现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都没能运用到载人,即便有人想到,也恐怕是找不到合适的制作材料。今日这个小型热气球总算没有让我失望,同时让他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飞上蓝天不再是梦想。
在我感叹之时,徐光启指挥匠人们在前后忙碌着,他们在不断的往篮子里边装石头,看这个热气球最大负重能够去到什么位置,然后又测试大概可以飞多高。既然能飞,剩下的这些试验我就交给他们去做了,走之前我下达了封口令。今日参与试验的人都不能对外透露热气球的秘密,否则给女真人知道后,热气球的震撼力将大为减弱。毕竟以这个时代条件做出来的热气球,威慑功用大于实战。
“皇上,那个‘热气球’能真的飞到天上嘛?”在回去的路上,谷刚小声的问道。
随我前去看热气球试验的只有谷刚跟方正华两人,在没有大臣的时候,我曾允许他们不用那么严肃拘谨。我听了谷刚的问话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回答,方正华扭头疑惑的问谷刚道:
“谷统领,你这话倒问得蹊跷了,方才不是看过了嘛!皇上说能上自然就可以上天的!”
谷刚笑着道:“方公公,我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真龙天子,想出来的东西就是鲁班再世也比不了,我怎么会说它上不了天呢!”
我听了觉得有些好笑,回过头看着他俩个笑道:“好了,不用再替朕吹嘘了。谷刚,你刚才到底想问什么?”
面对我的问话,谷刚嚅嗫着道:“微臣是想问,这个‘热气球’做大几十倍后就可以搭人上去,可人上去之后怎么办?是不是也绑着绳子拉下来?”
在电动螺旋桨出现前,热气球这东西是没办法人为随心控制的,飞行的方向完全是靠风来决定的。而且热气球飞行的日子要避免大风,大雨,否则都是极为危险。
“这个问题谷刚问得好,热气球是不能人手操作的,就是象在大海里航船一样,靠风来决定。至于降落的话,先让天工学院研究研究,应该问题也不大!”
谷刚听后更是压低声音道:“微臣斗胆一问,皇上是否打算让候四跟铁牛来操作这‘热气球’?”
谷刚也不笨嘛!居然知道我的想法,当初我救他们两个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用他们来试热气球!
反正都要知道的,我直接坦白道:“朕是有这个意思,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嘛?”
谷刚听我这么说,慌得他低头道:“微臣不敢,皇上圣躬远虑,微臣只是看到那热气球飞上去后危险之极,可惜他二人的一身功夫才有斗胆向皇上提及此事。”
我点点头,候四铁牛这两个侠盗进来宫后,规矩了很多,我知道谷刚在其中花费了不少的力气。要想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我办差,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让他们明白,跟着我比去做侠盗更能救济世人,那么他们肯定会留下来。现在将他们象谷刚一样收为亲近侍卫也未尝不可,只是热气球总要有人来试的。毫无经验的尝试自然会比较危险,用他二人成功的机会大很多。我正色道:
“这个朕知道,但换作别人,只怕活命的机会更小。他们两人身负轻功,又是戴罪之人,朕让他们学会这热气球,以后也好有个出身。热气球对我大明意义甚大,他二人如何就看造化了!朕绝不会为了两个侍卫而换人的!”
“皇上恕罪,是微臣糊涂!”要不是在外边,谷刚就要跪下请罪了。
“罢了,他们不管怎样都比在外边做盗贼好!走吧,朕还有事要办!”
说着我带着他们两个往皇城方向走,在进宫的时候,正好是候四他们当值,他们见到我,规矩的行了礼。我深深的瞧了一眼,点了下头才进去。
回到宫中,热气球升空的高兴劲头还未过,乾清宫案台上的奏折又让我笑不出来了。大明地大物博,经纬都跨了好几十度,各地的天气也迥异。一年之中听不到灾害的消息是不可能的,不是南方水害就是北方旱灾,蝗虫,地震一个不少,灾后接着又是饥荒。今日递上来的奏折,说京畿,江西都出现了旱情,请求朝廷发放粮食赈灾。
为了避免弄出乱子来,我不得不召见大臣,商议如何解决!按照崇祯朝历年来的的作法,都是朝廷运粮过去,让官员们就地赈灾。所以户部很快就将所需粮食,以及从何处调运的条文都整理出来了。虽然我知道这是在明末这个多事之秋的一贯作法,但我心里有另外的一个隐忧。
那就是在十七世纪初,大明遭遇了小冰河的骤变天气,在未来几年灾害不断是肯定的。具体是哪些我也记不清了,但我知道有多地方都受到了影响。如果各地全都指望着朝廷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救济的人数太多了。在崇祯初年,为了扑灭即将到来的起义苗头,我不得不全力赈灾。但到了现在,一昧的由朝廷出钱出粮,只会让地方官员眼巴巴的望着我手中的粮食。救灾说到底,靠的还是自救,我拨下去的救济粮食也只能抵挡一阵。至于如何度过难关,恢复生产,更多的是地方官员的责任。所以当大臣们跟我提出救济的事情时,我在想朝廷是否该撤出越俎代庖的圈子。
“此事明日再议吧,朕再思虑思虑!”我决定想清楚点再说,毕竟关系到上万条人命。
“皇上,微臣有一言启奏!”我正要散朝的时候,一人大声阻住了我!我回头一看,居然是周延儒。上次他给我谏言,要我卖字画敛财。此事后来不知道怎么给韩鑛知道了,逮着周延儒就是一顿好骂,差点就要上折参劾他了。吓得周延儒连告了一个月的假,直到最近才回来上朝。
周延儒的一声大喊,让大臣的注意力全集中到我身上,他们要看我什么反应。我只好转身回到座位上,温言道:
“周卿家,你有何话说啊?”
周延儒见大家都注意到他,他才咳了一声出言道:“启禀皇上,微臣方才听各位大臣说关于京师,江西的赈灾事宜。微臣以为大人们此举不可!虽然地方发生旱灾,但实际情况如何,各位朝中大臣都不知。咱们要是贸然答应,以后要是其它地方纷而效法,只要有一点芝麻绿豆就要朝廷免税放粮,这如何了得。”
“那周大人说是不赈灾了?”郑三俊很是看不起周延儒,语带嘲讽的打断他的话。郑三俊转而对我躬身启禀道:“皇上,周延儒此言差矣,灾害来势汹汹,非人力所能阻挡。若朝廷救济失当,死的可就是成千上万的大明子民。周大人身处庙堂,锦衣玉食,自然不知百姓的苦楚。微臣以为周延儒此言断不可取!”
郑三俊的话说完,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和,就连贺逢圣也说要以民为本,及时赈灾!周延儒给驳得尴尬的退回了朝列,只是时不时瞟着我,看我的态度如何!现在既然正反双方都说了,我总要表下态:
“你们的意思朕都明白,受灾的百姓是要救济的,但不可否认,有些官员一看自己辖区内粮食歉收啊,略有点风雨就妄报灾情。甚至有些官员根本就不顾百姓死活,成天就坐在衙门里等朝廷的救济。这样的话,可不是我大明财政所能支撑得起的。”
“皇上的意思是……?”
“朕是想问问各大臣,有没有好点的办法。朝廷赈灾能力也是有限,朕希望能够把粮食送到最有需要的地方!”
我话一说完,各大臣都没有吭声。贺逢圣本想出来说话的,最后还是忍住了。在这里边,内阁大臣跟户部官员最清楚大明的财政情况。赈灾的话,今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户部的人不出来说话,理由很简单,作为大明的财政管家,自然不想国库里花得一干二净,即便有钱也要防着别的地方要用。
周延儒见我发话又大胆出言道:“皇上所说极是,微臣也是担心地方官员肆意谎报灾情,所以微臣以为灾情发生后,应该先由地方出力抗灾。若仍旧无法度灾,才能由朝廷接济。”
“皇上,微臣以为周大人的话不可!”内阁大臣成基命最终站了出来,他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虽然朝廷全力赈灾会使得地方官员倦怠,但如按周大人所言,一旦到了地方无力赈灾再申报朝廷,只怕伤民太重。我朝以仁德待民,望皇上以民生为重。”
“望皇上以民生为重!”成基命说完,很多大臣都顺着跪了下来齐声高呼。
看这个阵势我不答应还不行了,我只好顺着他们道:“各位大臣平身!”
“皇上,微臣有一法子供皇上参详!”这时又一臣子出来说话,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温体仁!今天的大臣都怎么了?都是在我要决定什么的时候才突然冒出来!
“哦,既然有法子,那就说出来大家参详下!”
温体仁又行了一礼道:“微臣方才苦思良久,觉得若朝廷全力赈灾有弊端,但由地方先赈,朝廷后救济也有缺漏,所以微臣想了一个法子,将两者各取所长。当地方有灾之时,地方官员先上报朝廷,朝廷予以救济;但救济粮银非直接下拨,而由朝廷派员监督发放,并视当地官员在灾中作为来评定其政绩。”
我不由拍了下案台,叫了一声‘好’!倒不是说温体仁的建议有多好,而是他给了我一个灵感。那就是独立的审计制度。历来朝廷用钱,都是户部审计发放,弊端是肯定有的。就像温体仁建议中提到由朝廷派员去发放救济粮款,只要地方官员贿赂好户部就可以了。而我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审核部门,独立核算朝廷各种支出用度。
“各位爱卿,各位爱卿!”我叫了几声,他们才从惊讶中恢复过来,看来他们对我的过火反应有些让他们始料不及。温体仁自然有些志高意满,皇上说好,那自然一切都好。周延儒则大呼倒霉,自己好容易选好的机会,居然给温体仁插了一杆进来。
“各位爱卿,方才温爱卿所言,正合朕的心意。这次京畿,江西的旱情很严重,朝廷就全力救灾,江西那边由南京户部负责。至于另派人员监督之事,朕不久会有旨意出来。”
谁也不知道,就是这样偶然的一个建议,使得大明又多出了一个部门。而我有了这个头绪之后,这几天都一直在参详着怎么把这会计部门独立出来。它的隶属部门,人员组成等等都让我头疼了好一阵。这事还没有了,徐光启又回来求见了。好在他给我带来的消息还算不错,热气球的试验完成,他是来请旨问我要把载人热气球的直径做多大!
“皇上,根据微臣的计算,若要实现载人,热气球至少要做到直径三丈(十米)以上。”
“嗯!”我看了下徐光启试验出来的数据,直径六尺(2米)的热气球载重最大可到三斤半的样子,考虑古代的十六粮制,换算出来至少要做一个直径六丈以上的热气球才行,而且不考虑其它因素,这个高达二十米的庞然大物实际载重也只是在一吨左右。我最后决定:
“朕看就将这试验的热气球直径扩大十倍便可以了!”
徐光启心算了一下才点头道:“微臣遵旨!”
徐光启现在满心都在盘算着热气球的数据,见我无其他事便打算告退。
“徐爱卿,朕看你年事已高,制作热气球任务繁忙,是不是派个人作你帮手?”
“哦,”徐光启似乎醒悟过来,“皇上明鉴,这样热气球的进度也可以加快!微臣觉得用钦天监的汤若望如何?”
“汤若望啊!”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热气球是我大明的秘密武器,怎么可能这么快让欧洲人掌握!一个人痘技术还要他们的最好战舰图纸,何况是未来的空中力量!徐光启也未免有些大方了,科学无国界,但不是说我要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无偿奉献出去。
“朕看宋应星比较合适!你又是在天工学院制作,用他的人,他的资金。况且朕也希望能多个人掌握热气球的制作,汤若望虽是我大明的臣子了,但同时他也还是西洋的传教士。热气球可是战场上的利器,朕不想这热气球传到西洋这么快,你们这些主持热气球制作的人要注意保密,知道嘛?”
“微臣遵旨!”在徐光启眼里,虽然宋应星所学也很渊博,但他对数学,特别是欧洲人的几何知道的不多,所以他才想到汤若望。在他看来利马窦,汤若望‘无私’的把西欧科技传到大明来,他们也扎根在大明。自己若是刻意隐瞒先进的技术,反而是自己不仗义了。但我提到这是军事机密,他当然要无条件服从。
看着徐光启快步的退下去,我实在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我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才提议加入宋应星去制作热气球,要是徐光启有什么事情,至少还有一人接替。在我的印象中,徐光启在今年也就是1633年去世的。但到了现在七月多了,他仍旧还是很健康!我不禁疑惑,是历史的改变还是我又记错了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