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技术无用

这天,安装队的几个孩子和村里的孩子玩开仗,分成两拨,站在十几步之外,瞄准对方扔土坷垃。看着一块土坷垃打在对方身上,留下一个土印子,就开心的大叫,被打中的孩子懊丧,其他人更加奋力的还击。

有个农村孩子扔过来一块土坷垃的时候,谢晋元儿子没躲开。一下子砸到眼角,立刻流血了,眼睛都被血糊住。吓得农村孩子一哄而散。

附近的一个村民看见,赶紧过来,将这个受伤的孩子送回家。兰妮儿带孩子去厂里卫生所看来,发现伤口没有什么,只是眼角擦破一点皮儿,上了一点红药水就完事儿了。

兰妮儿有些后怕,差一点就打到眼睛上,这太危险了。呵斥道:“以后不许这么玩了。”儿子答应一声,跑出门又玩去了。

小孩子之间的事情,本来不算什么事儿,但是,涉及到安装队家属和村子的关系,引起了村长石新生的重视。他带着打伤人的那个农村孩子和大人,来到谢晋元家赔礼道歉。兰妮儿很大度,说:“小孩子们打打闹闹,不算什么。”

这个孩子也道歉,不好意思的说:“我当时也没注意,摸到的不是土坷垃,是一块沾上土的石头。”

孩子们之间没有身份登记的意识,村里的孩子和职工家属的孩子依旧一起玩闹。

这一天,一群孩子正在蹲在地上写作业,忽然间一个孩子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石笔弄断了,你赔我。”

大家闻声抬头看过去,发现是曲耀国尴尬的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这里学生的学习工具,都是标配三件套:课本、石板和石笔。石板是一块一尺见方打磨平整的青石,镶上木框,作为练习写字的本子,石笔是细长条的滑石。用滑石石笔用力在青石上面划过去,就会留下白色的痕迹。

不巧,曲耀国的石笔用的只剩下指头肚子一点,实在捏不住了,就借同学的石笔用。同学的新石笔细长,他不小心用力过大,折断了。

这下子这个同学不干了,叫嚷起来,要他赔。

石笔很便宜,但是大家也要花钱买的。谢晋元的大儿子见状,赶紧把自己的一支新石笔拿出来,递给那位同学,事情才算平息。

曲耀国对谢先举说:“谢谢你。以后我还你。”

儿子摇摇头说:“不用还了。我还有一盒呢。”

谢晋元自己文化不高,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很支持。在学习用偏上从来不吝啬。所以,儿子的石笔有富余。

晚上,在谢晋元问孩子们学习情况的时候,大儿子忽然想起来石笔的事儿,就说:“爸爸,我们学习用的石笔不够了。今天还因为曲耀国弄断了石笔,被别的同学揪住不放。”

“石笔?怎么会断?”谢晋元问道。

“买回来的石笔太细,不耐用,一不注意就会断。要是能够粗一点就好了。”儿子说。

粗一点?那是不可能的。永远也不可能。做石笔的人,恨不得将石笔做的更细一点,这样的话,一块滑石就会做出更多的石笔,赚更多的钱。

谢晋元想了想。说:“做石笔有什么难的。星期天我就给你做一些粗的石笔。”

不远的山里就有滑石。滑石不属于重要矿产,所以一直也没有人纳入国家的管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开采。

到了星期天,谢晋元带上锤子凿子等工具进山,不到半天就回来了,背回来一大堆石笔,足够用到小学毕业。儿子过来一看,爸爸做出来的石笔很粗糙,但是比买回来的石笔要粗很多,耐用。

“这下写字的时候就不怕断了。”儿子高兴的说。

第二天上学,谢先举炫耀的拿出爸爸给自己做的石笔,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一阵惊讶。随后,其他家长也跟风,自己动手做石笔。这样一来,导致了杂货店石笔销量大减。

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山里有滑石,但是人们思想僵化,都是去杂货店花钱给孩子买石笔,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做石笔。谢晋元为孩子制作石笔的举动,算是为大家开了窍。

转眼到了收麦子季节。学校放了几天假,村里孩子们跟着各自家长去地里秋收。职工的这些孩子没有人管,就撒欢似的自己跑到收获之后的田野中拾荒。一天下来,每个孩子都能够拾到几十穗麦子,带回家里,让妈妈给烤了吃。那种烤麦仁的香味,零他们欲罢不能。

兰妮儿和其他的家属一样,都没有出去工作,留在家里带孩子,过着平静的生活。

安装队来到这里后,所有人都发现,自己以前引以为豪的技术,全部都失去了作用。除了谢晋元来自锅炉房之外,他们都是从车间里抽调出来的。他们原本在车间里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机床,现在这里就是一个建设工地,人来人往,挖土运石,没有车间厂房,没有机床给他们操作。他们现在的身份,也不是之前的车工铣工钳工,是安装队,工作是水电设备安装。

水电气设备安装,和操作机器是两码事儿,他们谁也没有干过。

但是,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么?

大家都是从工厂出身,对于一个工厂里的水电线路分布情况,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如何施工的,但是见多识广,完全可以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瓢。这也是上级当时决定建立一支专门的安装队伍的初衷。

谢晋元从一个高技术的钳工,改行到电气安装,从技术方面来说,要更容易一些。但是,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谢晋元不得不放弃自己以前喜爱的技术。他想到今后自己的精锻技术再也没有用武之地的时候,深深的为自己的技术感到可惜。当初为了掌握那些技术,自己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啊。

从株洲兵工厂的时候起,经过一一五厂多年的提高,已经练就的技术十分精湛。若是按照这个技术考核的话,他应该能够评上七级工。可是这一切,来到安装队之后,就全部作废了。十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样的代价,恐怕是当初胡亮也没有想到的。

小树林对现在的情况下显得无所谓。他本来什么也不会,现在好了,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了。自从离开兴平,他就一直跟在自己最信赖的谢师傅身边。谢晋元一路上也把小树林当做小弟弟一般颇为照顾。来到这里后,小树林没有被分到石家左,而是和其他单身的人一起住在附近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来到工地后,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水电安装的施工,而是最原始的劳动:挖土方,砸石头。

这是翟延生从工厂建设指挥部给大家带回来的任务。

大家听到这样的任务,立刻骚乱起来。这些人原本就是刺儿头,现在更是敢想敢说。

“我是四级车工,我不去挖土!我是安装队的,不是挖地的民工!”一个声音大声喊叫起来。

翟延生一看,认得这个人,是闫克成,兴平工厂第三车间的刺儿头。

紧接着,又有声音叫起来:

“我是调度,不是刨地开沟的农民。”这个人翟延生也认得,是第五车间的魏任远。

第六车间的华青山也大喊大叫:“我是安装队的。我只干电气安装的活儿!”

安装队的这些刺儿头,翟延生基本上都认得。他知道自己遇到当队长之后的第一个考验。如果不能管住这几个人,今后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

他大声说道:“这在指挥部分给我们安装队的任务。我们必须服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是,他的话显然没有说服力,也没有权威性。大家还是乱哄哄的。

看见这里人员还在原地不动,从远处跑过来一个人,问道:

“翟队长,你们怎么还不开工啊?”

翟延生一看,这个人是指挥部的施工现场调度,刚才开会的时候见过,立刻说:

“马上就开始。有点小事情,马上就好。”

调度叮嘱说:“翟队长,那你们要抓紧啊。再耽误下去,今天的任务就完不成了。”

调度离开,翟延生头上见汗了。建设指挥部分给安装队的第一个任务就完不成,以后在别人面前就抬不起头来了。

他环视一圈,看见了刺儿头之王,谢晋元。擒贼先擒王。他对谢晋元大声喊道:

“谢晋元,你是什么态度?”

谢晋元正和小树林站在后边,打量这里的地形地势,心里估算要开挖多少土石方,忽然听见翟延生叫自己的名字,他走上前来问道:“翟队长,你叫我?叫我做什么?”

谢晋元的意思,是你把叫我是要让我做什么工作,结果翟延生心里有偏见,给听差了,理解成你没事儿叫我干嘛。老好人心里这个时候有了火气,大声对谢晋元说:

“个人的需要必须要服从国家的需要。”

谢晋元觉得他的话莫名其妙,点点头说:“翟队长,你说的对啊。”

翟延生更生气了,指着他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去干活儿,还站在这里?”

谢晋元双手摊开:

“翟队长,你是队长,需要我干什么活儿,你说了算。可是,你并没有跟我说,让我干什么啊?”

翟延生被怼的哑口无言。其他几个刺儿头还没有明白谢晋元话里的意思,只是看见翟延生难堪,嘻嘻哈哈的笑起来。

翟延生听到谢晋元这样说,才知道是自己闹了个大乌龙,感情不是人家不愿意干,是自己没有将干什么活儿分配到每个人啊。

第一次当一把手,就出现这样的纰漏。他心里也觉得自己领导能力不够。转眼之间,他又想开了,他安慰自己说,没有领导经验,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以后就好了。

他重新振作精神,开口说道:

“指挥部给我们分配的任务有五个,砸石头,运石头,挖土方,运土方,修道路。我们安装队五十个人,十个人一组,自由组合。然后去刚才那个调度那里领工具。”

说完,他就开始点兵点将,将九个人拉出来,带着去调度那里领铁锹搞头,挖土方去了。至于其他的人,不听话,干脆不管了。

第六十章 初见老外第九十章 怎么处置第一百二十四章 宝贵传承第一百三十章 搬迁复活第十二章 别样帮忙第一百一十四章 单人赴川第十八章 夜遇老乡第七十一章 掀桌子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言之恩第九十一章 特大洪水第三十三章 生活难题第一百一十四章 单人赴川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受私钱第一百零三章 老家更近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所畏惧第七十二章 发配锅炉房第六十七章 捞出老乡第四十七章 蓝色新衣第九十二章 不予解释第二十二章 首长胡亮第二十六章 搬运炮弹第三十一章 人与为善第三十四章 建国大喜第九十八章 替人嫁衣第五十七章 存钱匣子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落实第一百一十二章 亲信叛逃第七十一章 掀桌子了第七十八章 艰难年代第一百零八章 两派争斗第一百二十四章 宝贵传承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争夺第三十五章 男人话题第八章 立功受奖第八十八章 又砸石头第九十章 怎么处置第四十九章 文化差距第二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二章 花生米魅力第七十二章 发配锅炉房第二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一章 阶级对立第七章 初生牛犊第三章 黄大仙儿第一百零七章 一起来抓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所畏惧第十三章 翻脸成仇第七十五章 饭不够吃第五十一章 阶级对立第一百一十七章 蔬菜危机第九十三章 厂长问责第二十八章 渡船人性第九十六章 老家传统第二十九章 派去送死第六章 到地方了第六十三章 夜半闷酒第八十六章 咱不敢问第三十一章 人与为善第八十章 废纸立功第五十二章 不辞而别第六十四章 两难的选择第六十二章 花生米魅力第四章 集体温暖第九十四章 毛驴立功第四十五章 入党碰壁第十三章 翻脸成仇第七十三章 新的集体第一百一十六章 终于回归第五十七章 存钱匣子第七十八章 艰难年代第六十九章 试探试探第二十九章 派去送死第一百零七章 一起来抓第一百一十七章 蔬菜危机第三十九章 自我膨胀第一百二十四章 脾气有理第一百二十六章 提前退休第二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四章 集体温暖第三十七章 合适工种第九十九章 入党受挫第七十五章 饭不够吃第九十章 怎么处置第八十八章 又砸石头第六十三章 夜半闷酒第八十七章 技术无用第二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十八章 夜遇老乡第一百章 打抱不平第三章 黄大仙儿第九章 女人照片第四十九章 文化差距第十一章 上门慰问第三十一章 人与为善第一百零四章 换个工作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德报怨第二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七章 蔬菜危机第一百二十章 为食而活第九十二章 不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