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回 空穴风(三)

出了永合殿,元宏便令抬辇的内侍们一路疾行,回至御书房。

方才于内殿之时,因顾及禾与孩儿们,元宏强压心火,隐忍未发。此时入了御书房,元宏便于室内来回踱步,犹如困兽一般。

三宝立于一侧,见皇帝如此举动,便知皇帝已是怒火万丈。三宝此时莫说进言、奉茶,便是一个多余的手势亦不敢做。

三宝身为内侍监总领,瞧着他这般模样,整个御书房内,往来的内侍们皆垂首而行,事事谨慎小心,唯恐冲撞了正在气头上的皇帝而受罚丢命。

今日在永合殿内见元恪倒地昏厥,太子元恂心中亦是惶然,于是趁众人手忙脚乱之际便急匆匆出宫回府。得了皇帝召其入宫的旨意,元恂心觉不妙,急忙忙令随侍之人往任城王等府上报信,方才动身入宫。

平日里元恂多由与自己府邸相连的华林园入宫,如此快捷便利。今日知君父定要斥责于己,元恂便特意令左右清道率侍卫驾车自宫门而入,以拖延时间,令任城王等可入宫为自己陈情。

元恂虽有备而来,待入了御书房,见君父一脸黑沉,仍觉心内怵怵。

俯身跪地,元恂小心道:“儿子参见阿耶!不知阿耶宣儿子前来有何事吩咐?”

元宏本就因元恂姗姗来迟而怒火中烧,此时又见其明知故问,更是火上浇油。怒视元恂,元宏冷面道:“朕缘何宣太子前来,太子当真不知?”

元恂自受太子印玺至今,元宏从未当面称呼其为“太子”。此时闻君父如此称呼自己,元恂不禁打了个寒颤。

俯身叩首,元恂道:“儿子今日鲁莽了些,望阿耶恕罪。”

元宏斥道:“鲁莽?你今日险些酿下大祸,岂是鲁莽可一语带过?今日若非子恪挺身相救,淑儿便会被那碎瓷所伤,轻则肌肤有损,重则容颜尽毁…你身为兄长,竟对弟妹们下如此重手,毫无手足之情可言…你今日所作所为,枉为太子!”

元恂自恃有理,虽见君父震怒,仍存侥幸之心:“儿子并非存心而为,只因二阿弟行忤逆之事,儿子虽一时气极,却是谨记阿耶平日里‘兄友弟恭’之言,亦不过教训其几句,不曾想永合殿主事的那个汪氏杖着有左昭仪为靠,竟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方才惹了祸端。”

元宏已知事情原委,此时见元恂仍无悔过之意,自是勃然大怒:“此事前因后果朕已尽知,你非但无半分悔意,还将是非颠倒,枉朕如此深信于你。”

指着元恂,元宏继而又斥道:“朕几番耳提面命,令尔等兄友弟恭,彼此善待。你身为众兄弟之长,全然不顾手足之情,竟与弟妹拳脚相向,着实令朕失望至极。”

元恂闻言,心内不受,虽不敢流于表面,却是无半分悔意。

元宏并无止声之意:“所谓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你身为太子,当宽仁以下,而非咄咄逼人,锱铢必较!”

不及元恂出声,便见三宝小心入得内来,禀道:“陛下,任城王、咸阳王及太子三师皆于御书房外求见。”

元宏冷眼瞧元恂,道:“如今倒是长进了,遇事知觅人倚靠了…彼等来的倒及时…”

转头对三宝,元宏吩咐道:“太子既搬了救兵,你便去宣了彼等觐见。”

待三宝应下,不片刻,元澄便领了众人入得内来。一众人等瞧见元恂伏跪于地,又见元宏一脸愠色,皆心知不妙。

待众人行罢礼,元宏有意道:“诸卿同时前来,所谓何事?”

元澄身为宗室之长,闻皇帝相询,屈身作揖,便先他人开了口:“臣不敢欺瞒陛下,臣等入宫便是为今日太子与常山王之事。”

望着元澄,元宏道:“既如此,皇叔定是已知事情原委,那皇叔与诸卿可是来为太子游说?”

元澄摇了摇头,道:“太子与常山王皆为陛下骨血,那便是我皇族子嗣,臣身为宗长,绝无偏袒何人之意…太子不妨再将事情原委详尽道来,亦可令臣等知其究竟。”

元恂见得了时机,急忙忙将方才殿中之事,避重就轻道于众人。

待叙述罢前情,元恂一脸委屈之状,道:“阿耶,儿子是您至亲骨血,您怎得宁可相信一个贱奴而不信您亲生的儿子啊!”

元宏冷哼一声,道:“你言下之意,是朕偏听偏信了?不论汪氏之言可信与否,朕只问你,你可有殴打子恪,掌掴瑛儿,推倒淑儿?朕并非昏庸之人,孰是孰非自可分辨!”

元恂闻言,一时语塞,无力辩驳。

元禧见状,忙近前半步,垂首道:“陛下,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太子亲眼目睹常山王与冯小娘子有逾越之举,纵是有过激言行亦是人之常情。”

元禧言下之意,元宏岂能不知。不过异曲同工,暗指汪氏之言不可尽信。元宏深信禾,自是信其身边亲近之人,且汪氏所言有元瑛与宫人为证,自是不会谩辞哗说。

望着元禧,元宏道:“依二弟之言,今日是朕错怪太子了?”

元禧道:“臣不敢,臣并无此意。只常山王与冯小娘子有错在先,方令太子意气用事。夫为妻纲,若妻德有失,犹不可遏,而况太子乎?”

太傅穆亮与冯氏姻亲相连,不愿冯娷有失,更不愿得罪太子。此时闻元禧之言,穆亮接口道:“冯小娘子乃太师嫡孙女,自幼养于深闺之中,熟谙女德妇行…太子素来待弟妹亲厚,依臣浅见,此事定有谬误。”

元宏肃色道:“虽事出有因,太子亦不可不顾手足之情。常言道,长兄如父,两个阿妹尚且年幼,太子怎能忍心下此重手!你待兄弟姊妹尚且如此,又何况百姓乎?为君者,乃天下之主,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理当刚柔并济而非意气用事。以你这般心性,朕日后如何将这江山社稷交付于你?尔等可知,无仁者而位极,家国大祸也!”

元恂闻言,瞬间转了脸色,不停叩首道:“阿耶恕罪,儿子有错,儿子日后定善待弟妹,亲睦而处!”

见元宏双眉紧蹙,面色凝重,众臣急忙忙伏跪于地,连声为元恂求情。

少傅李冲抬起头,道:“陛下,曹魏名士嵇公曾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前几日太子还与臣探讨此诗,太子言此诗以鸳鸯来喻兄弟和睦友好之情…太子读诗尚且如此,岂会当真对兄弟手足无情啊,陛下三思!”

李冲方才言罢,元澄便道:“陛下曾亲口允诺太师与冯司徒,欲娉冯小娘子为太子正妃。陛下虽未下诏,然满朝文武已人尽皆知,倘若冯小娘子当真与常山王有私,陛下与太子颜面何存?太子今日行事虽鲁莽,却亦情有可原。”

元恂毕竟乃元宏长子,又身系家国重任,元宏见众人为元恂陈情,加之方才冯娷亦亲口认下与元恪有私。念及此,元宏亦缓了口气:“今日虽事出有因,太子亦当克己行事。身为储君,若无克己之力,日后如何经略四海,一统天下?”

环视众人,元宏正色道:“太子行事操之过蹙,非仁君之所为。且孝悌为仁君之本,若不能上事父母下爱弟妹,又如何治天下?今日太子既有悔悟之意,朕且再信其一次,若日后再犯,断不能饶!”

望着连连叩首的元恂,元宏继而又道:“太子放纵任性,虽罪不及废,仍当训以为戒。着,咸阳王代朕行刑,鞭一百!”

第四十六回 风云起(一)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十五回 邺城宫(三)第八十二回 蛇吞象(一)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八十六回 心难平(二)第六十回 春庭月(二)第一百八十九回 皇后仪(二)第一百八十八回 皇后仪(一)第六十五回 攻心计(一)第一百四十五回 风云起(二)第一百九十二回 皇后仪(五)第三十六回 昭仪娠(一)第九十八回 迎孺子(四)第一百八十五回 太子废(三)第一百三十一回 乱心智(三)第一百五十四回 青丝绢(二)墨鱼的啰嗦第五十九回 春庭月(一)第二百回 母子隙 一第六回 定情物第一百八十六回 人心恶(一)第八十一回 山林道(三)第一百一十四回 心叵测(二)第一百回 心所欲(二)第六十二回 春庭月(四)第五十九回 春庭月(一)第一把五十七回 厌胜祸(三)第三十七回 昭仪娠(二)第一百二十六回 惑君心(一)第一百九十九回 悲欢合(三)第一百三十二回 祸双行(一)第九十三回 绵里针(一)第一百二十一回 父女谋(三)第九十九回 心所欲(一)第四回 初相逢第一百零五回 白马寺(三)第五十三回 丧明痛(四)第四十四回 狭路逢(一)第一百一十回 秘不宣(一)第一百二十三回 邑不乐(二)第八十二回 蛇吞象(一)第一百四十回 新年始(一)第二十六回 昭仪封(一)第五十九回 春庭月(一)第一百八十二回 生与死(四)第七十八回 车马行(三)第一百九十三回 亲不睦(一)第七十四回 复归来(二)第七十七回 车马行(二)第一百四十三回 新年始(四)第一百七十一回 空穴风(三)第六十七回 攻心计(三)第一百九十回 皇后仪(三)第一百三十四回 祸双行(三)第二十回 桃代李(一)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七十二回 真与伪(四)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里锥(二)第一百八十九回 皇后仪(二)第八十六回 心难平(二)第一百七十二回 空穴风(四)第一百七十回 空穴风(二)第九十八回 迎孺子(四)第二十四回 君王心(一)第十七回 情与妒(一)第九十九回 心所欲(一)第四十二回 阴阳草(一)第二百零四回 伤别离 三第四十五回 狭路逢(二)第一百九十回 皇后仪(三)第一百零八回 冯氏女(一)第一百三十二回 祸双行(一)第一百零八回 冯氏女(一)第九十八回 迎孺子(四)第十二回 伴君侧(二)第四十四回 狭路逢(一)第四十一回 兄弟阋(二)第三回 高家妇(三)第六十六回 攻心计(二)第一百七十一回 空穴风(三)第三十五回 择孺子(三)第七十七回 车马行(二)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一百七十回 空穴风(二)第一百九十三回 亲不睦(一)第十八回 情与妒(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悲欢合 一第一百六十七回 谮人言(一)第一百四十八回 星象现(一)第一百八十五回 太子废(三)第四十六回 风云起(一)第六十一回 春庭月(三)第二回 高家妇(二)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里锥(二)第一百七十四回 因生变(二)第一百五十五回 厌胜祸(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祸患遗(二)第九十七回 迎孺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