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李隆睁着大眼睛,气鼓鼓的看着面前的刘希义,一时间有些语塞而说不用出来话。

其实,李隆的心中对于投降还是有些忌讳的,对于刘希义心中还是有一些抹不开的感情,所以,此时此刻听着自己心中最是担心的主公,皇汉王朝的陛下亲口说出来这句话,还是让李隆有一些错愕的感觉。

许久之后,李隆看着面前的刘希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慢慢的说道,“陛下,现在城外面的边军士兵的人数确实不是少数,如果,陛下您执意这样下去……”

李隆顿了一下,眼睛一转,仔细斟酌了一下用语。

而这个时候,面前的刘希义则是直勾勾的盯着李隆,然后质疑的问道,“那又如何?”

听着刘希义若无惊心的话,李隆的心有些说不出来的憋屈,迎上了对面刘希义的目光,然后一字一顿的说道,“等着我们一起攻进城来。”

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在整个养心殿里面还是像是平地惊雷一般,使得身边的司马云梦以及面前的刘希义,还有周围的那些内侍丫鬟们,此时此刻的心中都是一阵错愕,有些诧异的看着面前的李隆。

而李隆则是继续的盯着面前的刘希义,眼睛没有丝毫的转移。

这一次,刘希义彻底的震惊了,看了一下面前李隆的目光,然后便迅速的转移开来,有些弱不经心的四处打量了一下,然后冷冷的说道,“好,好,好,那我倒要看看你李隆究竟有多大的能耐,竟敢威胁我!”

说完,刘希义猛然站起了身子,看了一眼面前的李隆,然后转头看着面前的司马云梦,狠声说道,“送客!”

司马云梦的心中也是一惊,这会谈刚刚开始,面前的刘希义可就直接发了脾气,虽然,来的时候,主公韩东倒是没有让司马云梦一定要和平解放汴京城,可是,司马云梦也知道这战事若继续的持续下去,苦的还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们,所以,此时此刻的司马云梦还是看着面前的刘希义淡淡的一笑。

司马云梦说道,“不必如此吗,既然我们已经来了,那可是带着很大的诚意的。”

“虽然,刚才李将军言语之中有些冲,但是,我敢保证这李将军肯定是为了您着想啊,当初在黄河边的时候,李将军加入我们的行伍,还是专门和我们谈了条件的若是不让您加入我们的话,李将军就要自裁以谢皇汉的。”说着,司马云梦看着面前的刘希义,口气也是慢慢的有些温和。

听着面前司马云梦的话,刘希义也慢慢的坐了下来,看着面前的司马云梦,然后接着说道,“先前失礼之处,还望司马公子海涵。”

刘希义的语气也慢慢的有些平和起来,不过,却是依旧少不了那一股有些高傲的味道。

司马云梦倒是没有感到什么不适的,而是看了一眼身边的李隆,然后转头看向刘希义,继续说道,“哪里哪里,先前李将军的言语冒犯之处,我司马云梦在这里向您道歉了。”

司马云梦对着面前的刘希义微微的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来的时候,我家主公已经说了,到时候,刘渊的儿子袭封汉王,世袭罔替,封地依旧是河东。而您,则尽心尽力的在汉王未行加冠之礼前,尽心辅佐含污纳垢,治理河东,其他一概事物皆按照赵宋之时3办理,而我边军不多干预,只有一点,必要之时须得听从我边军调遣。”

司马云梦笑着继续说道,“您的儿子,皆封为伯爵,封地亦为河东城池,到时候,整个河东一切事物便都交由您来治理,这样也保全了河东刘氏家族数便来的家族传承,也保留了世兄刘渊一脉的血脉,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听着面前司马云梦所说的话,刘希义的心中也是苦苦一笑,这样的计策虽说表面上看起来还是比较好的,可是原本身为陛下,身为整个中原地区的最高统治着,可现在却是仅仅沦落到了河东一行省之内,这样孰轻孰重,刘希义还是能够清清楚楚的看见的。

可是,刘希义也知道,若是不接受对面司马云梦提出来的计策,城外面的那些边军士兵一起攻进城来,到时候,城内的这些刘希义的亲属们可就一个也不能够保全了,即便是韩东大发慈悲,保留了自己的姓名,到时候,也顶多给刘渊的年幼的儿子封一个爵位,继续留在河东,到时候,河东刘氏家族连军队也就没有了,而更不用说自家的性命,到时候,可就真的没有什么了。

这样看来,孰轻孰重,还是比较清楚的。

刘希义苦涩的笑了笑,这样的选择其实怎么选也是那一个答案,就看你心中能不能放下曾经的那些过眼烟云罢了。

整个养心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凝重起来了。

自从司马云梦说完之后,司马云梦就这样笑眯眯的看着面前的刘希义,没有说话。

而李隆自从刚才和刘希义顶了几句话之后,便一直就这样别着头,看着窗外面的那些花花草草,没有看这边,对于,司马云梦和刘希义所说的话,也只是对着耳朵听听,口中则是一言不发,这样的事情,来的时候,韩东已经和自己说过了,所以,此时此刻司马云梦说给面前的刘希义听,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个过场。

刘希义自从听了司马云梦的建议之后,便一直深深的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仔细的考虑着面前的这个一手制造出来史上最强武器惊天雷年轻人所说出来的计策,心中很是忐忑不安。

时间已纷纷的过去,而养心殿里面的寂静也慢慢的开始渲染开来,那些旁边站着的内侍丫鬟也是屏着呼吸,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大气不敢多出一下。

许久,刘希义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直接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刘希义抬头看着面前的司马云梦,有些苦涩的说道,“司马先生,其实这件事情的结果,很是清楚了,对于我来说,只是听一听您的建议,是不是?”

听着刘希义这样说,司马云梦也是苦涩的笑了笑,结果也的确就是这样,其实刘希义问不问,就是一样,这样考虑下去,结果也是一样的,所以司马云梦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看着面前的刘希义,没有说话。

刘希义慢慢的王身后椅子的靠背上躺了过去,双手无力的耷拉在椅子发的扶手上,双眼慢慢的紧闭着,不过,眼皮却在快速的左右转动着,似是在考虑着什么问题。

看到这一幕,司马云梦只是淡淡的小雷笑傲,依旧没有说话。

屋内的寂静继续蔓延下去,书也没有先开口说话。

而刘希义则是继续的思考着这个问题,前些天,看到汴京城外面的边军士兵到来的时候,刘希义便也想到了一点投降,可是,当时只是对于联军士兵不东来支援汴京城而说出来的气话,当时没有当真罢了。

而此时此刻看着现今的情势,联军士兵的总指挥晋王殿下,却是依旧没有东来支援这边,晋王现在已经没有了根基,而且,南阳府的家眷们全部已经被韩东擒获了,所以,刘希义知道此时此刻的晋王肯定是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不懂来这边支援,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叹息的。

既然,你晋王政.权这么的步同舟共济,那我何必还这么苦苦的支撑着这个联军的整体呢?

可是,此时此刻投降边军,自己和自己的兄长这么多年来打拼下来的基业,包括整个河东行省,京畿地区,还有洛京这些地方的基业,却都要毁于一旦了,这么多年来,牺牲了这么多的河东子弟,到头来,还是空守着和东风的旧地,没有丝毫的功劳,这么多年来的打拼,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心不忍啊。

不过,于心不忍也就罢了,刘希义也知道,若是还这么的抵抗下去的话,估计到时候,脸河东行省也会保不住的。

想起来以前整个中原大地上流传着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真是这个道理。想起这句话,刘希义忽然记起来了,这句话就是城外面的那个韩东所说出来的,现在对于自己来说,还真是先兆啊。

想着这句话,刘希义苦涩的笑了笑,然后慢慢的睁开眼睛,看了一眼面前的司马云梦,却见司马云梦继续的看着自己,依旧是没有多说一句话,刘希义感到一阵心慌,便又迅速的闭上了眼睛。

又过了一会儿,刘希义慢慢的说道,“只要,韩东他答应这些承诺,我决定,加入韩东队伍。”

说完这一句话,刘希义像是如释重负一般,靠着椅背,就这样闭着眼睛,整个身躯却有些微微颤抖。

听着面前的刘希义说完这一句话之后,司马云梦和李隆两个人都是一怔。

李隆则是看着面前的刘希义,有些激动的说道,“陛下……”

“不要再叫我陛下了。”声音有些微微沙哑,似是心中走出了无数次的挣扎之后,变成这个样子的。

李隆也是样子很错愕,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面前的这个自己曾经的主公,愣了一会儿,然后慢慢的说道,“原谅末将,末将李隆知错了。”

说着,李隆跪在了刘希义的面前。

而刘希义则是慢慢的站起身子,然后向着外面走去,临出门的时候,淡淡的说道,“你没有错,是我想得太多了。司马先生,你们请回去吧,还望韩将军言而有信。”

说完,刘希义便要向着外面走去。

而司马云梦则是看着面前的刘希义,说道,“刘先生,请稍等一下。”

刘希义停止了脚步,没有在向着外面走去,而是静静的听着身后面的司马云梦想要说些什么。

司马云梦苦涩的笑了笑,说道,“洛京城的齐政,归德府的李忠,还有河东的刘海三位将军那边,还望刘先生下命令,归顺我们边军。”

“这个……自然,我会传令给他们的。”刘希义淡淡的说道,“还有其他的吗?”

“我家主公明年春节的时候荣登大典,到时候,还请先生光临,以行禅位大礼。”司马云梦看着刘希义的背影,淡淡的说道。

听着司马云梦所说出来的话,刘希义的背部明显的微微一颤,倏尔,便控制住了身形。刘希义微微的吸了一口气,慢慢的说道,“这个自然。”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向着外面走去。

屋内只剩下司马云梦和李隆两个人,司马云梦看了一眼身边依旧跪着的李隆,然后轻轻的笑了笑,这一次来的人物终于是算大功告成了,这样就可以顺利的回去交差了。

司马云梦慢慢的走近李隆,搀扶起李隆,然后说道,“李将军,走吧,咱们回去。”

说完,司马云梦便扶着李隆,慢慢的向着外面走去。

外面的天空有些明媚,深秋时节的天空没有了凛冽的风,也确实是比较好,司马云梦的心情也是和现在的天气一样,变得有些格外的高兴。

很是顺利的出了城门,没有在城内再多停留,便直接奔到了边军的营地。

和韩东草草的说了一下,这一次谈判的结果之后,韩东便兴高采烈的看着司马云梦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开始立刻收拾,明日一早进城!”

……

……

第二天的早晨,整个边军士兵便已经整理完毕,接近二十万的人马,密密麻麻的站在汴京城的外面,在初升的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英勇威武,那些黑色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精神抖擞。

在最前面骑着战马的韩东,今天也是一身戎装,身边则是魏翔,齐阳,江晓,司马云梦,还有李隆,一干将令也都精神抖擞的骑在马上,眼睛看着面前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巍峨的汴京城,心情都是十分的激动。

“我们要进城赶考了,希望我们都能够考一个好成绩啊。”韩东想起来后世之中一位伟人所说的话,也禁不住开始自我炫耀。

说完之后,面前的汴京城便打开了城门,随之,里面走出来一行人,那些人站在城门外面看着这边。

韩东看着面前的那些人,心中一喜,然后大声的说道,“走,进京赶考了!”

说完,便踢了踢马腹,向着前面慢慢的走去。

过了一会儿,城门口的一干皇汉王朝原本的王公大臣,武将文臣们,以及汴京城内的士绅商贾,一时间都齐聚在城门口,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有些震颤大地的二十万大军的到来。

韩东等人到了城门前方的时候,在刘希义的引导下,一干众人便都一起跪了下来,对着面前的韩东高声的喊道,“恭迎王师到来!”

韩东爽快的笑了笑,看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刘希义也跪了下来,心中说不出来的快意,然后看着面前的众人,立刻翻身下马,慢慢的走到了刘希义的身前,亲手扶起跪着的刘希义,低声说道,“二岳丈,快快请起。”

说完之后,便对着面前的众人,大声的说道,“诸位快快请起。”

看着面前的众人站了起来之后,韩东便带领着那些人,向着城门内走去。

朱*文*刀所部进了城之后,便开始迅速的接管城防,刘希义看在眼中,却也只能够无可奈何的在i型浓重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齐阳的五德营士兵也迅速的向着其他各个城门,开始慢慢的接管城防,并且派出了五德营士兵开始在城内以及皇宫内驻防,并且巡逻,维持治安。

整个汴京城显得有些有条不紊的。

在魏翔黑骑军的开路下,韩东等人走进了皇宫,而江晓也迅速的给远在幽州城的张睿等人写信,让政务堂的一岗人员,开始向着汴京城搬迁。

整个汴京城就这样毫无动乱的和平收复,韩东也开始入住了已经久违了许多年之后的皇宫,而这一次是入住这里,心情就显得格外的高兴异常了。

那天晚上,整个汴京城内的百姓们则放弃了焰火,都在庆贺着整个汴京城的和平解放。

第二天,一大早,在韩东的接见下,刘希义迅速的给远在路上的齐政和李忠,刘海三个人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开始投降边军。

洛京城赶过来的齐政距离汴京城只剩下半天的路程了,迅速的接到命令之后,便赶到了边境城外,然后进了城之后,便没有任何的犹豫,服从了韩东的命令。

归德府的李忠,还在兰考县城附近,也迅速的就地开始驻防,服从了来自于汴京城的指令。

而远在河东行省正在向着幽州城赶去的刘海所部,接到命令的时候,却已经是数天之后,不过,刘海一直和韩东还是比较近的,所以,也就立刻的驻扎在了大同府,服从了韩东的命令。

幽州城的张睿等人接到江晓的命令之后,在戴宗德的学生军的护送下,也开始向着汴京城出发。

整个中原地区的情况开始慢慢的有了新的发展。

第56章 北疆才俊(上)第45章 离别(三)第三十三章第39章 望族(七)第4章 榷场(一)第16章 胜利第32章 上中下第20章 北门第18章 行军第28章 密使?(一)第9章 登基大典(一)第9章 沙尘暴(上)第1章 偶遇(二)第45章 离别(三)第30章 计议(下)第9章 桑奇第28章 密使?(一)第二十四章第3章 汴京第37章 生变(三)第27章 擒获第39章 望族(三)第6章 雾弹第45章 铜瓦箱(二)第4章 惊现西凉第26章 对不起,滚远了第16章 大雾之中的蓟州第二战(下)第8章 静海城的平静与热闹(下)第5章 监察御史(二)第38章 西凉城第18章 刑讯第五十六章第27章 要宰,就宰到底第23章 环州第3章 交接(二)第3章 交接(二)第34章 第三战第10章 血战(四)第39章 望族(四)第58章 李斌第10章 血战(一)第2章 定州(二)第2章 驿站第10章 单挑与穷寇要追(上)第21章 霹雳第43章 汴京之战(六)第6章 剿匪(四)第12章 蓟州城外寒风吹(下)第63章 上第43章 汴京之战(六)第4章 榷场(四)第12章 王权(二)第37章 婚礼第5章 监察御史(二)第6章 剿匪(一)第47章 静海城(一)第39章 望族(四)第37章 新的忧虑第3章 府谷之战第40章 齐阳(二)第31章 游街(一)第23章 哨卡第34章 猜测(二)第25章 天亡我边军?第45章 离别(三)第21章 惨烈第4章 榷场(二)第20章 吐蕃(上)第42章 大胆的想法第36章 银州城陷第4章 榷场(一)第31章 游街(三)第43章 汴京之战(五)第三十六章 二第1章 江湖乱 求大家评定一下第26章 大捷第50章 雪白世界里面的插曲第24章 议和第1章 偶遇(一)第二十五章第42章 大胆的想法第14章 小草第47章 既然来了,那便不必走了第15章 兵败如山倒第45章 渭城第11章 苦恼第38章 锦衣卫第43章 汴京之战(一)第8章 阴谋第59章 风云变幻第36章 夜市(二)第三十八章 一第11章 首战第6章 治军第10章 驾崩第44章 觐见(二)第43章 汴京之战(二)第19章 下第35章 临沂(二)第12章 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