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正七品内阁大学士胡惟庸,此时心神全然不在伏案上摆放着的且摊开的一份奏折上,虽然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是盯着它看。

自大明淮王分封百官后,得知自己是内阁的成员,且职位七品时,说实话,他的心里还是极为忧虑的,为自己的前程而担忧。

不过,在得知内阁成员每日所做之事后,他的心里是狂喜的。可是,这种狂喜并未持续太久,他逐渐地从内阁所做之事中,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愈是深思,他那失去的担忧,又失而复得。

他心里极为害怕,内阁这样新产生的办事机构,作为内阁的成员,在官位品级上,不会有太多的调整。

然后,他就日思夜思,甚至夜里失眠,终于琢磨出了一点苗头:那就是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对于他而言,人生第一等大事,自然是自己的前程是否远大。

如果内阁之官的前程注定不大,那么,他就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跳出这种泥坑,免得越陷越深,直至最终再也无法有希望跳出来。

这,也就是他现在心不在焉的原因。

胡惟庸缓缓抬起头,他的余光偷偷地打量着正坐在伏案上的淮王程德。

见到淮王并未注意到自己,胡惟庸观察了一会儿,便沉思片刻。

尔后,胡惟庸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想道:为了自己的前程,拼了。

他准备提出一些治理地方的国策,从而顺势提出请求将自己从内阁这个机构中摘出去。

就当胡惟庸准备站起来的时候,胡惟庸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宋濂却率先站了起来,胡惟庸见此,只好沉住气,并顺便看看宋濂想要做什么。

宋濂的举动,也引起了其他内阁成员几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宋濂,眼里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并未理睬众人的打量,而是先走出伏案,接着,规规矩矩地向着程德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启禀淮王,大明初立,百废俱兴,大明虽已有八部,但人才尚少。微臣以为当以大明国名义面向天下而首开科举,一来昭显淮王王者气度,二来天下士子皆盼着能一展所长,并为此苦等久也,若淮王重开科举,天下士子必感恩戴德前来相投,假以时日,这天下英才,尽入淮王名下,而我大明将会一统天下。”

宋濂话音刚落,其余众人,纷纷诧异地望着宋濂,但转而倏忽间,他们都将视线落在淮王程德身上。

宋濂提出来的这一建议,众人心中虽然恨不能第一个提出来的人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感到有些庆幸,毕竟,此事必须要经过淮王程德的首肯才行,而且容易触怒淮王。倘若淮王不点头,这建议始终还是建议。

只是,令其他人所失望的是,程德并没有因言下罪。

于是,其余人都很羡慕地望着站着笔直的宋濂,他们都知道,这宋濂的建议,至少淮王未反对,而淮王未反对,也未表态,恰恰说明淮王也在思量间。

宋濂或是瞧出了这一点,立即趁火打铁,连忙道:“淮王,天下英才投靠我们的多了,相应的,投靠陈友谅、张士诚、刘福通、元朝等势力的英才就少了,久而久之,我们大明必然强于其他各势力,此臣弱敌之言,还望淮王听之纳之。”

宋濂说完后,便立即站在一旁,默默地低着头并目视地面。

他知道,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至于成不成,那就取决于淮王最终是否同意了。

宋濂耐心地等待着程德的抉择,其余众人也在暗暗观察着,他们都在想,这宋学士之言,还真是善言善策。

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默默地等候着。

程德陷入了沉思。

眼下之际,若是重开科举,会不会对前方的战事有什么影响?

而且,重开科举面向的是全天下的士子,谁知道这些来南京城的士子是不是有各势力所派出来的探子?

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吧?尤其是一些核心机密之类的事务还未做好转移。

实际上,程德也深知宋濂所说的重开科举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但问题是,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三线作战,对于大明财政来说,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倘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再重开科举,那么,就意味着这方面投入的物力和财力将会是巨大的,而这,与现有实际情况相比较,综合衡量了大明财政开支,还是不符合大明国的利益的。

依照程德所想,以大明国的名义重开科举一事急不得,得慢慢来,至少等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他们都再建新功才是。

而且,这几日,他也接到了冯国用给他写的回信,冯国用告诉他,接下来一个月以内,他必定拿下整个庐州路,而且他已经针对彻里不花布置了天罗地网,这一次彻里不花大军将会在劫难逃。

冯国用还在信中详细地陈述了他的所有布局,程德看完后,对于冯国用拿下整个庐州路的信心很大。

除了冯国用这边,耿再成那边,虽然取得了巢县,但在攻打无为州时,却被无为州那边的元军给拖住了,虽然耿再成再三表示定能早日拿下无为州,但程德也通过耿再成的字里行间知晓这短时间内,耿再成或许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了。

至于李三七那边,虽然拿下了当涂城,但程德宁愿李三七没有拿下的好。

不过,好在刘伯温将此事给压了下去,不然,程德都要亲自前往当涂城去问罪李三七了。

思来想去,目前他所能做的事情,便是不拖冯国用的后腿就行,而不拖他的后腿,就是保证大后方的稳定,给冯国用足够的底气。

倘若真的在这种关节眼里重开科举,将会平生一些变数,也对大后方的稳定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且,之前一封匿名的举报信信中涉及的那些人,他都还没有处理,锦衣卫还在暗中取证中,如果这些人不处理掉,就必然无法让自己的大后方稳定。综合考虑下,重开科举并不符合程德心中的利益预期。

于是,程德的目光落在了宋濂身上,平静地开口道:“重开科举一事,本王思之再三,考虑到冯国用、耿再成还有李三七三路大军在前线作战,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变数,此事延后再提。目前的重心还是放在实施大明富国强民国策上,其余不相关的就不要再提了,避免节外生枝。言而总之,就是大明要稳中求强。”

宋濂张了张嘴,最后苦笑道:“淮王英明,是微臣考虑不周。”

胡惟庸等人见此,则是纷纷暗暗思忖:淮王,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程德见众人都沉默了,便出声道:“本王希望诸位能够同心同力,这大明能否最终击败其他所有对手,还要靠大家的努力。不日,冯将军必然能够传来大捷,希望诸位为大明国强盛而积极献言献策,只要是有利于大明的,本王都会采纳。还望诸位私下之余,都能上一道奏疏给本王,时间期限最好是在半个月内。”

“微臣遵旨!”宋濂等内阁成员纷纷起身躬身应道。

“你们都继续忙吧,本王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

程德说完此句后,便匆匆离开了书房,往罗燕屋里而去。

胡惟庸望着程德离去的背影,目光陡然间有些阴郁。

(本章完)

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第137章 泗州军事学院讲学第22章 冯家寨收英才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17章 当涂城八百里急报第241章 亲征之议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269章 欲造郑和,寻得粮种第244章 陈友谅: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190章 陈兵梁县,伺机夺庐州路第249章 黄州大战(二)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22章 罗二虎之妻刘氏临死前的请求第72章 泗州军事学院第183章 剑指金陵第236章 分权第26章 天下无饥第133章 张七九心甘情愿做红娘,程德计划在第52章 见敌之虚,乘而勿假第149章 夜袭泗阳城,李孝慈斩杀达鲁花赤第146章 洪泽商人主动提议开港招商,汝中柏第232章 圣武元年第238章 张士诚的背刺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泽湖,罗茂的假戏真做第160章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第146章 洪泽商人主动提议开港招商,汝中柏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38章 李孝慈主动提出学兵法,淮安路八百第270章 大肆封侯群臣喜,征夷将军惊众臣上架感言第236章 分权第168章 和马黎诺里的一场交易第109章 《泗州日报》第190章 陈兵梁县,伺机夺庐州路第220章 暗谋十万红巾军第168章 和马黎诺里的一场交易第262章 朝会封赏侯爵激励群臣,好学皇帝向第263章 罗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杀心起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210章 康茂才阵前倒戈,拿下集庆路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58章 脱脱的退意第73章 城隍杀戮,义子沐英 徐司马第80章 泗州英灵祠第134章 李善长与吕不用交锋败,《泗州律法第195章 和州终克第80章 泗州英灵祠第86章 喜报连连第214章 大明用兵战略第31章 滁州败,濠州谋,马秀英现第44章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第228章 安庆之战与《大明日报》第208章 泗州军才下江宁县,陈埜先便献计攻第229章 攻占安庆路之谋隔而不围第262章 朝会封赏侯爵激励群臣,好学皇帝向第274章 征虏大将军人选,东北王真实身份第271章 蓝玉之请,五年之后第85章 大婚第276章 父子相谈,用心良苦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34章 逐个击破,人才纷投第200章 计除徐寿辉第192章 徐达献计攻和州第126章 为缓泗州军缺粮之困,姚广孝献计攻第28章 经天纬地吕不用第116章 张道陵后裔张邋遢第84章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第115章 法之大务在治,治必在罚第38章 佃农艰苦,田主黑心第284章 一统天下,神武元年第209章 背水一战第176章 吴俭夜见章溢吴家存,与没有泗州军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第162章 惊现三十二个传教士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第24章 贾鲁围定远第263章 罗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杀心起第62章 胜不骄,败不馁第34章 逐个击破,人才纷投第95章 以德为本治理方略论(一)第128章 深夜商议攻江都,为攻金陵招一万水第134章 李善长与吕不用交锋败,《泗州律法第86章 喜报连连第229章 攻占安庆路之谋隔而不围第48章 东明之围,蝗灾初现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第193章 诈城计策失败第255章 黄州大战(八)第264章 朝会布置,灭张灭方第60章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第179章 科学院试验火器第83章 闻悲声不悲上架感言第174章 程德检查义子四书功课,章溢书房夜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陈友谅第153章 元军再攻淮安城被击退,泗州科学院第238章 张士诚的背刺第44章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