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

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凯旋而归,未察有建文帝的任何踪迹。船队沿途恩威并播,至是许多番国都遣使随郑和船队入朝进贡,有古里、柯枝、翠兰屿、南巫里、苏门答腊、吉兰丹、满刺加、旧港、占城等国的贡使。除带来了珍珠、珊瑚、玛瑙、象牙、犀牛角、玳瑁、香料、燕窝等中原稀罕之物外,还带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来。有送鼓眼多鳍彩斑鱼的,有送凝脂通透奇怪石的,有送满身长刺臭肉果的。有翠兰屿贡使带了一种叫花贝壳的玩意儿,虽然说是叫花贝壳,其实模样儿更像是中原河塘里的螺丝,只不过比中原河塘里的螺丝大了数十倍,且全身缀满了花纹,有耳蜗样的尾尖,吹之深厚雄浑。永乐皇帝想到草原大漠里两军阵前厮杀,所用号角为羊角,声音轻巧虚飘,常常掩没于千军万马的厮杀之声中,若用这种花贝壳来充作军号,岂不更能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也可使敌闻声丧胆。永乐皇帝想用黄金购买翠兰屿贡使手中多的花贝壳,可翠兰屿贡使不识黄金价值,更喜欢中国人所铸之铜钱,于是明廷用五千铜钱换了翠兰屿贡使手中的半筐花贝壳,让翠兰屿贡使扎扎实实的肥了一回。南巫里贡使带了一种名叫巧嘴儿的鸟,红头、绿翅、黄肚脐,会模仿人说话,还能在贡使的手杖上翻滚腾跃,十分讨人的巧,永乐皇帝很是喜欢,道:“这巧嘴儿名暗含了中国人口中的长舌妇,不如就叫它翠吉祥吧。”听皇帝赐名,满朝齐呼:“吾皇英明!”翠吉祥亦连叫三声:“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叫的永乐皇帝心花怒放,命收翠吉祥入御花园里好生饲养。吉兰丹贡使带来了一种香料树,黑花细纹,香浓味远,闻之让人心清气爽,永乐皇帝亦命收入御花园里种植。最让人惊奇的是古里国贡使献上的花福禄,模样儿像马,全身一圈一圈的花纹。古里国是西洋那边的一个大国,这次派了八十多人的使团过来,是所有番国贡使中来人最多的。古里国贡使道:“这花福禄并非我国所产,乃西洋那边的大洋之外一个叫木骨都束的国家献给我国国王的,国王崇敬陛下,故派我送来转送给陛下的国家,以乞带给陛下福寿安康!”永乐皇帝道:“照你所说,那西洋之外又有重洋,重洋之外还有国家?”古里国贡使道:“正是。”永乐皇帝道:“那里可一样的也有高山大河?五谷丰登?”古里国贡使道:“那里黄沙漫漫,太阳灼热,人们不种稻米,都以打猎捕捞为生,人的皮肤都是黑的,那里还有一种神兽,身躯庞大,脖颈二丈余,满身五彩花纹,人们都叫它麒麟。”听说有国出麒麟,满朝文武无不惊异。麒麟乃中国人心中的祥瑞之兽。麒麟现而孔子生。麒麟的出现,不是昭示着太平盛世来,便是彰显有圣人明君出。永乐皇帝暗忖:自己终继大统,步太祖之德治武安。治下太平盛世,成就一代明君,不正是自己的平生之愿吗?遂有了‘遣使重洋外,载得麒麟归’之念。

永乐皇帝根据各番国进贡的情况,赏以不同的瓷器、铜钱、丝绸、纱罗、彩绢等,并安排在专门招待外宾的‘会同馆’里住下,因这次来朝进贡的人数特别的多,‘会同馆’里无法全部住下,只得让部分使臣住附近街区的客栈,客栈花销自然是由明廷买单,‘会同馆’里所有用的吃的,全由明廷供给。不仅如此,永乐皇帝还定期派遣大臣往‘会同馆’里宴请和慰劳各国使臣。致使各国使臣们皆乐中土而忘返。

加里曼丹岛的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是永乐皇帝登临大位,遣使宣谕各番国时敕封的番王, 每年都有派贡使通好明廷。郑和船队出使西洋,所选航线乃加里曼丹岛的西海岸,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听说明廷派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心想去没停靠浡泥国,返回时必定到访,谁知郑和船队返航时,亦只是过境西海岸,并未到访。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坐不住了,以为是自己的国家有哪里怠慢了明廷,才使明廷派出的庞大船队没有到访自己的国家,于是他亲自带了包括王妃和重臣在内的一百五十多人的使团,到明都城南京来觐见天朝皇帝。麻那惹加那是到访明廷的第一个番王,永乐皇帝亲自接见了他和王妃及一班众大臣。麻那加惹那呈上金缕表文,文曰:

陛下一统华夏,威服四海。臣国偏隅海岛,荷蒙陛下大恩,赐以封爵。从此,臣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草繁木茂,鸟衍兽兴。此乃陛下大恩大德之所致也。故臣亲往,以求一睹陛下之龙颜,表臣些微之诚意。

献上丰厚贡品:龙脑、冒顶、腰带、片脑、鹤顶、玳瑁、犀角、龟筒等地方特产。

永乐皇帝亦赐以丰厚的黄金、白银、铜钱、瓷器、丝绸、纱罗、刺绣等物并以最高礼遇接待了浡泥国王和王妃。

又有百多人的暹罗国贡使团,还带了三百多人的商人到来。暹罗国是由‘暹国’和‘罗斛’两国合二为一,所以叫‘暹罗’,因盛产大象,又称‘白象国’,人民信奉佛教,多穿黄衣,故又称‘黄袍国’,后来才叫做了泰国。暹罗历来自称为中国的藩属,唐朝以前便有来华朝贡之举,自唐以来,不因中原的朝代更迭而停止朝贡,因中原的盐巴和布匹是暹罗人的最爱,故贡使团每来必带了商人团队来,在唐时便已如此。

永乐皇帝颁旨扩修‘会同馆’,在‘会同馆’最显眼的位置处设了‘番王邸’,用以专门接待到访的番王,还在‘会同馆’外辟地修建了京城最大的集市,叫‘番肆集’,不但番人在那里做生意,南来北往的中国客商亦争相去‘番肆集’里寻找商机。‘会同馆’里除永乐皇帝定期派遣大臣来宴请各国贡使外,各国贡使之间又有互相的宴请。酒席上不但请了汉人歌妓舞蹈助兴,那些番人还带了五花八门的番人节目来酒宴上表演助兴。一时间,‘会同馆’里夜夜笙歌,‘番肆集’上日日繁荣。

这日永乐皇帝朱棣带了皇后和十余位文武大臣来‘会同馆’的‘番王邸’宴请浡泥国王麻那加惹那和王妃,酒至半酣,报有甘巴里、阿拔把丹两国贡使紧急求见,就酒席上传召,甘巴里贡使道:“臣等乃古里国西北两个小国的贡使,奉王命出使陛下的国家,来觐叩陛下龙体,贡献臣国宝物,不想在经过锡兰山国时,被锡兰山国王蛮横的抢夺走了我们的宝物和船只,还野蛮的将我们赶下了海,其他随员生死不明,而我们两则是侥幸抓住了一只木筏,在大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才被一队商船救起。又辗转了数个船队,乞讨样的历九死一生,才来到了陛下的国家。今日得见陛下龙颜,乃臣等之幸。伏乞陛下出兵讨伐锡兰山国,以报臣等的国仇私恨。”说吧两人竟孩童般的伏地哇哇大哭起来。永乐皇帝已从郑和口中知道了锡兰山国王抢劫过往商船、拦阻各国贡使、欺凌弱小国家的种种卑劣行径,而且还不把自己的敕谕放在眼里,这与他‘靖海通远’的战略意图径相违背,遂有兴兵之意。永乐皇帝命扶起两国贡使,好言抚慰,道:“锡兰山国王违逆朕意,欺凌弱小,蛮横抢夺,朕绝不会姑息,定当予以狠狠的教训。”于是赐酒压惊。尽管两国贡使空手而来,但念其一路艰辛,诚心可昭,永乐皇帝仍赏赐给了不菲的铜钱、瓷器、丝绸等物,还命末席就坐。安抚好两国贡使,正待重新举杯,有满刺加贡使闯入,跪拜于永乐皇帝桌前,哭着道:“暹罗国贡使来后,对臣等百般欺凌:恶言威胁、动辄打骂不说,还数次抢走臣等的财物。臣等忍气吞声,是害怕烦扰到陛下,触怒了天威,故未声张。今闻有贡使哭求伸张正义,臣才敢冒死闯入,乞求陛下为臣等伸张正义。”满刺加历来都是暹罗国的臣属,明初为太祖所封,才成为和暹罗国平起平坐的番国,然暹罗国人见了满刺加人,仍以宗主的身份加以欺凌。永乐皇帝命传暹罗国贡使入,对其欺凌满刺加贡使的行径严加呵斥,暹罗国贡使唯唯诺诺,立即退还了所抢财物,还表示一定痛改前非,绝不再欺凌满刺加人。永乐皇帝赐满刺加贡使浡泥国王旁边一桌就坐,而让暹罗国贡使末位入席,以示暹罗不敢欺。再次举杯,未及三巡,邸外有汉番争执,传入盘问,原来是御花园的管事太监和南巫里贡使起了争执。御花园管事太监道:“昨夜一场秋雨,我们忘记了遮鸟笼,雨淋的南巫里贡使进贡的翠吉祥黑不溜秋的,像乌鸦一样,原来那鸟是用染料染成的花花绿绿,我们心想既然南巫里贡使成心欺骗,我们就有理由来要回皇上给的那些赏赐,南巫里贡使坚称那鸟原来就是那颜色,是来中国水土不服才掉的色,你看这鸟现在还掉着色呢,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御花园管事太监提起手里的鸟笼,里面的鸟果然和那乌鸦一个模样。酒宴上的十余文武大臣早已是义愤填膺。那锡兰山国王的野蛮抢夺,暹罗国贡使的霸凌行径,还只是蛮夷之间的扯龌,倒还可忍,可这南巫里贡使竟然王城脚下公然欺君,是熟可忍?武将桌上的邱福仗剑离席,起奏曰:“这些蛮夷胆大妄为,不给予狠狠的教训,不足以立我朝廷天威。臣请就戮南巫里贡使,使臣帅五万水军精兵,一举荡平锡兰山国。”永乐皇帝亦是心中怒甚,正要命人拖出南巫里贡使斩首,那御花园管事太监手中鸟笼里的鸟竟巧舌如簧的连叫三声:“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吾皇英明!”永乐皇帝心中的愤怒顿时烟消云散,道:“肖小蛮夷,寡廉鲜耻,又何必与之计较呢?”遂赦免了南巫里贡使的欺君之罪,也不收回给予的那些赏赐。早已吓得筛糠一样的南巫里贡使三呼‘万岁’后,连滚带爬的逃出了‘番王邸’。永乐皇帝离席细看那鸟,虽是黑不溜秋,但到底还是和乌鸦不同,道:“这鸟儿像黑锅上滚过一般,不如叫它‘巴锅’吧。”亦命当场释放。这‘巴锅’鸟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后来的‘八哥’鸟了。

永乐皇帝颁旨郑和再领船队出使西洋,除送回各国贡使外,还向锡兰山国和暹罗国去布施弘德。郑和船队在送回占城、旧港、满刺加、吉兰丹、苏门答腊、南巫里、翠兰屿、柯枝、古里等国贡使后,于永乐七年的一月来到锡兰山,锡兰山国是个佛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对此郑和在这里弘扬佛法,布施寺庙。他向锡兰山国的信众颂扬佛祖:“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沙河,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向锡兰山国都城周边的佛寺布施总计:“金一千钱,银五千钱,各色其丝五十匹,织金宝旛四对,古铜香炉五个,戗金座全古铜花瓶五对,金座全黄铜烛台五对,戗金座全黄铜灯盏五个,戗金座朱红漆金香盒五个,金莲花五对,香油二千五百斤,蜡烛十对,檀香十炷。”信众无不心服。郑和船队离开锡兰山去往暹罗国的途中,顺道爪哇向西王都马板催收被枉杀百七十余明使之偿金六万两黄金,可西王都马板仅能纳一万两黄金,相去甚远,都指挥朱真道:“可扣王为质,或发兵以讨。”郑和道:“上怀柔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岂利其金焉?”遂传谕永乐美德,所余五万两黄金悉数皆免。郑和船队离开爪哇到达暹罗国时,已是永乐七年的九月矣。针对暹罗国人民最爱中国的盐巴和布匹,郑和便从中国带去了制盐高手和织布能人,教暹罗人制作海盐和桑蚕织布,同时还带去了熬制中药、酿造美酒、石磨豆花、凿井开渠等工艺。尤其是在暹罗国茂密的森林中帮暹罗人发现了紫檀木,用于制做船舵和名贵家具,在随处可见的象牙中带雕工去教会了暹罗人雕刻象牙,制成漂亮的工艺品,使象牙的价值倍增。也从而使暹罗国很快在番国中成为了最富有的国家。至是永乐弘德广播于西洋各番国。

那日官兵来红叶寺搜查,幸得无依道人头天晚上返回寺里,用计得脱,才使建文帝一行逃过一劫。无依道人云南闻建文帝一行已北向入蜀,便星夜赶回,恰在一个月圆之夜到达。当时夜已过半,无依道人从寺内嘈杂的鼾声知有客来访,且还有一女客,已闻建文帝出走带了常妃,度乃建文帝一行。无依道人遂不敢睡,只住持室里打了回盹,念了一回内功心经,吐纳至黎明,去塔楼打了一轮太极,收势的时候望了一眼远处的太洪江,见有十余条棚船正逆江而来,知大事不妙,赶紧飞奔下塔楼,叫伙房小沙弥去催了寺里的访客大殿议事,果然是建文帝一行。知有官军冲寺庙而来,大家一时也慌了神,寺庙周边满是荆棘,除通往谷底的一条蜿蜒小路外,便别无他路,加之还有一个常妃,可谓逃也不是,不逃也不是。无依道人突然想起寺庙建成后,仙师张三丰曾临视,走时说有一个铁匣子置于藏书房的壁柜中,叫情急时取出打开。无依道人取出铁匣,打开检视,见里面有剃刀一把,度牒三张,红色袈裟三件,三张度牒分别书有应文、应贤、应能,乃洪武二十八年颁制。太极宗师张三丰受太祖所托助皇孙,于‘靖难’师起分遣七位弟子往西设立寺庙,后值朝廷倾覆,闻建文焚宫出走,度其终将至蜀,遂制铁匣携往蜀地置于无依道人所立红叶寺中,果为所用。无依道人叫宋和牵马去寺侧密林躲避,叫伙房小沙弥带了常妃去穿套小沙弥服饰往伙夫房里去忙厨,好让伙夫房浓烈的烟熏味遮盖住常妃身上的胭脂味。并吩咐之后快来将大殿、经书房,两边的耳房、前面的客房和院坝点上熏香,好熏除访客们的俗世味迹,尤其是常妃留下来的那股淡淡的女孩儿的脂粉气味。无依道人迅速为建文帝、叶希贤、杨应能三人剃度,因来不及烫戒疤,只得戴上青色僧帽,好在已入深秋,寺庙僧人都已纷纷戴上了僧帽,已不足为怪。三人穿上袈裟,持了度牒,随无依道人来到经书房,才刚坐定,便有伙房小沙弥通报官兵围了寺庙,无依道人前去寺门迎了千户等数位军官进到大殿。领兵千户安载喜,乃巴县木洞场安家祠人,出生那天父亲被大夏国强征去军队服役,故取名载喜,意为父亲能载喜而归。后值汤和、廖永忠攻蜀,父随军往救瞿塘关,半道闻关破,便与部分兵士迎降廖永忠军,遂命攻铜锣峡,因功授军职,后累迁至都指挥使,载喜获袭授千户,为五宝兵站之镇守长官,受铜锣峡兵营都指挥使节制。无依道人来此修寺,自然是要拜会这里的军政长官,故与那安千户相熟。一翻让茶之后,安千户向无依道人拱了拱手。道:“月余前有中原来的持剑可疑人士被我兵站士兵发现并追之,让其同伙飞箭救走,我四位士兵惨遭射杀,从我被射杀士兵受伤的位置和深浅来看,知是一流的射箭高手所为,如不出所料的话,当为建文朝流落至此的御前侍卫之所为也。经月余的明察暗访,疑其藏于住持的寺庙之内,今领兵前来,是要缉凶归案,望住持成全。”无依道人浅啜一口茶,道:“敝寺从未有过建文朝的御前侍卫到来,到是有中原的三位高僧,来寺已数月,是贫道请来共参佛经,我这就请出与大家相见。”无依道人起身前殿诵经房请出应文和尚、应贤和尚、应能和尚三位高僧,与大家一一相见,验视所持度牒,乃洪武朝所制颁,况建文帝蹈火自焚早已昭告天下,遂不疑有建文,只道真是中原的三位高僧。安千户道:“此流亡之辈,惯于隐藏,何寺庙险远,一夜间销声匿迹,遍周边乡村肆槽不见其踪,或藏于寺庙一隅不之察也,亦未可知。”无依道人道:“请详搜之。”安千户向身边军官一递眼色,身边军官纷纷寺门外带了士卒,将红叶寺搜了个掀底朝天。

常妃身材娇小,穿了小沙弥服饰,就十足一个还未完全长大的孩子,官军搜查来时,她正抱了一抱柴禾,脸上数堂抹灰,谁也没有去怀疑她的身份。一翻搜查下来,自然是一无所获。安千户得报未察有任何的蛛丝蚂迹,他只得告辞。道:“若是有那行迹可疑之人来寺,切莫隐藏,速来报官。”无依道人双手合十,道:“佛门清修地,不纳闲散人。若是形迹可疑之人,必为作奸犯科之徒,定当报官,请将军无虑。”送走官军,又有程济、薛通回了寺,请回宋和,大家对这次的脱险不觉唏嘘,对太极宗师张三丰未卜先知的本领赞叹不已。一翻计议,大家觉得此地已非久居之所,既然官军已经怀疑,虽然此次未有所获,必不会就此甘休,定会对寺庙严加监控。叶希贤对无依道人道:“既然张真人为我等准备了袈裟,也必然会对我等指点迷津,只不知当时张真人是何言语?”无依道人道:“仙师来时我并不知道,只是走的时候才见我说起了铁匣子,并无他言,我亦不知铁匣内为何物?直到打开时才知是剃刀、度牒和袈裟,我才作了如此安排。不过仙师修炼的武当,离此并不太远,我们可往问焉,然人多不宜。”程济道:“我在四川岳州府做教谕的时候,有一同事名霍良,字厚光,与吾相善,吾曾随他游历重庆,在他家住过一宿,从他家后山可以看到前面一高耸山峰峰顶上的红枫,当为修寺庙的这个山头,他家该当离此不太远,当年我离开岳州招赴京师,他也去职归隐,我这就寻他相帮,把不能随往的妥为安置,不使陛下担心。”于是议定由叶希贤、杨应能陪建文帝随无依道人往武当,程济寻霍良相帮,相机将薛通、宋和、常妃撤离红叶寺,以免被官兵发现。

略作收拾,第二天一早,建文帝、叶希贤、杨应能以法名应文、应贤、应能相称,随无依道人往访太极宗师张三丰,他们并不避官军耳目,然为隐藏行踪,他们并未东出荆、襄,直上武当。而是佯云游之僧,首先西行去了峨眉,峨眉山掌门卧云大师云游去了,是他座下大弟子玄月禅师接待了他们,在金顶普贤菩萨所骑六牙白象的铜塑前,玄月禅师正向信众讲《华严经》蒲公见普贤,道:“蒲公往洛阳谒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言所见……。”瞥四位气度不凡的高僧到访,便让弟子了因和尚接讲,他带了四位僧人去殿内斋室,有小沙弥奉了茶水,无依道人道:“吾乃太极宗师张三丰弟子无依道人,受托带中原三位高僧来峨眉拜谒卧云大师,向参佛法,不知卧云大师何在?”玄月禅师道:“师傅云游在外,不知其踪迹所至?亦不知何日归期?师傅有云‘请来者去留自便’。”闻四僧要留些时日以参佛法,便安排寺里住下。四人或道场听高僧讲经,或禅房只独自参佛,不知不觉便是十日。

这天应文和尚起来,见大殿里空无一人,正自诧异,有阳光射进殿堂,应文和尚循阳光走出大殿,只见脚下大地阳光普照,头顶太阳熠熠生辉。他正想择一高地好好享受阳光的沐浴,却见一鹿从身侧跑过,脚如莲花,背似莲座,一僧自身后赶来,轻拍应文和尚肩膀,道:“那不是蒲公所见之鹿吗?且去看看有何异状?”遂随僧追鹿而去。转过一山岗,已不见了鹿之踪影,亦不知身边的僧人去了何处?只见前面依山结有一草庐,及至走近,见门框上有一木牌,上书‘宝掌庵’,推门见里面供奉一和尚,面有些熟,一侧有僧念佛,上前相问,僧道:“此庵所供奉乃宝昙和尚也。”应文和尚听说供奉的是宝昙和尚,赶紧蒲团上跪拜。自南宋至元末,四川战乱频仍,致蜀地佛教凋敝。太祖建立大明,崇尚佛法,因峨眉‘普贤应化之地,久乏唱导之师’之故,敕遣南京天界寺高僧宝昙入蜀峨眉山住锡,宝昙居蜀八年,‘日夕弘佛,道化渐兴’。后召为国师。圆寂太祖御赐褒诗二首。

其一

山中静阅岁华深

举世何人识此心

不独峨眉幻银色

从教大地变黄金

其二

断岩知是再来身

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

清风明月最相亲

宝昙以国师数入皇廷讲经,应文和尚识得,只是一时没想起来。跪拜毕,应文和尚抬头,不见了宝昙塑身,却见太祖怒气冲冲的走来,手握刺棒,照了应文和尚头顶打来,吓得应文和尚转身便跑,脚踢门槛跌出庵外丈余,一觉醒来,原来刚才是做了一个梦。此刻寺外寒风呼啸,窗印大地一遍银色。

第二天起来,玄月禅师手捧一盘纹银,对应文和尚道:“师傅昨夜回寺,听施主有吁叹之声,道此地并非施主安身之所,遣弟子送上纹银五十两,还望施主笑纳。”应贤和尚收了纹银。无依道人、应贤和尚、应能和尚遂随应文和尚下山,四僧一路云游去了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山西五台的佛光寺,河南嵩山的少林寺,从河南往荆襄来到武当时,已经是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节了矣。应文和尚能否武当获得太极宗师张三丰的安身之策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乐议迁都 得资助建文始结宅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第九回 敕番邦永乐言加兵 离险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监纵奇兵 谋逐鹿书生献妙策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二十一回 躬垂询永乐释溥洽 亲修卷建文助慧一楔子:多地名显建文足迹 几家谱藏惠帝血脉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乐议迁都 得资助建文始结宅第十九回 再征漠永乐败瓦刺 重回乡建文悉后人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第十九回 再征漠永乐败瓦刺 重回乡建文悉后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将封国公 开埠市三臣立商号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凶 焚宫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楔子:多地名显建文足迹 几家谱藏惠帝血脉第六回 思前朝苏州现寨令 厚亲恩西平闪用兵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二十一回 躬垂询永乐释溥洽 亲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九回 再征漠永乐败瓦刺 重回乡建文悉后人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五回:存忠义永乐敛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征夷 遇劫匪江边重操弓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惨杀戮震慑缄民口 蜀道难西南有祥瑞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五回:存忠义永乐敛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乐言加兵 离险境建文北入蜀第六回 思前朝苏州现寨令 厚亲恩西平闪用兵楔子:多地名显建文足迹 几家谱藏惠帝血脉二十一回 躬垂询永乐释溥洽 亲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乐议迁都 得资助建文始结宅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四回:惨杀戮震慑缄民口 蜀道难西南有祥瑞第十九回 再征漠永乐败瓦刺 重回乡建文悉后人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四回:惨杀戮震慑缄民口 蜀道难西南有祥瑞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九回 再征漠永乐败瓦刺 重回乡建文悉后人第五回:存忠义永乐敛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征夷 遇劫匪江边重操弓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将封国公 开埠市三臣立商号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九回 敕番邦永乐言加兵 离险境建文北入蜀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凶 焚宫殿建文忙出走二十一回 躬垂询永乐释溥洽 亲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监纵奇兵 谋逐鹿书生献妙策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杀书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储解缙遭雪埋 出中原程济露行踪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七回 息将怒永乐追封赏 谋复国建文设柳营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征夷 遇劫匪江边重操弓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二十一回 躬垂询永乐释溥洽 亲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乐议迁都 得资助建文始结宅第四回:惨杀戮震慑缄民口 蜀道难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惨杀戮震慑缄民口 蜀道难西南有祥瑞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第五回:存忠义永乐敛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一回 征安南永乐失爱将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凶 焚宫殿建文忙出走第七回 息将怒永乐追封赏 谋复国建文设柳营第十二回 耀海外郑和弄韬略 躲盘查薛通沉弓箭第八回 寻帝踪给事宣密诏 使巧计主录陷囹圄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监纵奇兵 谋逐鹿书生献妙策第十六回 征漠北五将同战殁 隐帝迹七忠共殒命第二回:假帝尸厚葬淆视听 乔北上陷危遇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