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没怎么上过学,是通过后来扫盲运动认识了一些汉字。贾公正清楚地记得,高中之前贾公正最远到过县城,上大学后,要远离老家,那时跟家里联系只能用书信,爷爷每次给贾公正写信,奶奶都会在信尾加上几行字,内容无不是询问关心贾公正的生活的话语或让贾公正抓紧学习的话语,再或是别担心家里的话语,虽然简单几行字,却或是错别字,或是用拼音备注。贾公正能看得懂,这是伟大的母爱,会带给贾公正无限的鼓励,贾公正为有这伟大的母亲而自豪。
奶奶是善良地,勤劳地,勤俭节约地,具备了全中国成千上万普通农家妇女的一切优良品质。贾公正弟兄三个,从小到大,看到的都受着奶奶勤俭节约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大哥穿完的衣服贾公正穿,贾公正穿完没破烂三弟穿。因为奶奶的影响,从来都没有怨言,只要衣服干干净净就行,生活中永远是向低标准看齐。奶奶从来不舍得浪费半丁点粮食,每次做饭,等一家人吃饱了,若再有剩饭,必然是奶奶下顿的饭食,不管贾公正再怎么规劝不要吃剩饭,奶奶总是不听,总要热热再吃。爷爷忙于乡镇企业那些年,家里、地里都是奶奶一手打理,而且打理的有条不紊,俨然是老行家。贾公正记忆中每年的麦收是个辛苦活,麦收一开始也就那么十来天,非常地紧张与忙碌。村里人常说,麦收就是龙口夺食,时间紧张,是万万耽误不得的。如果没有参与过麦收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暴晒、那种紧张、那种劳累的感觉的,常常是忙于割麦或麦场碾收,让人有一种不顾一切劳动的冲动,更有一种苦乐并存的煎熬与无奈。贾公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年都要参与家里的麦收工作,深深为万千农民的不易而感动,奶奶也是其中之一。奶奶跟村里人都是和睦相处的,村里谁家有个事,奶奶也去帮帮忙,所以在贾公正的老家,爷爷奶奶是有好口碑的,是方圆几里的“名人”,说起来好多人都认识,这是一种最普通村里人的沉淀,是一种宽厚大爱的崇高品质,深深地影响着贾公正这个家族。
贾公正还清楚的记得,那年贾公正参加高考,连续的酷暑。高考三天一结束,贾公正从县城坐班车回家,走在熟悉的乡村小路上,远远的就看到爷爷牵着牛在路边放牛吃草,不时地向路口的远方眺望,贾公正的眼睛是湿润的,爷爷那哪是放牛啊,分明是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儿子归来。爷爷着急紧张的心态,爷爷牵牛故作轻松的神情,永远掩饰不住爷爷对贾公正的期望。说句实话,当时村里的孩子没有好的出路,念书算是比较理想和快捷的一条路,鲤鱼跃龙门和万千学子挤过独木桥估计就是这么个意思。贾公正简单地跟爷爷寒暄后,爷爷并没有过多问及贾公正考试的情况,只是说这三天天气太热,估计没休息好,回家吃饭休息。说着,就牵着牛缰绳朝村里方向走。家里奶奶听到爷爷的声音及时把院大门打开,热腾腾的饭菜很快端上了桌。
“这千层饼是咱这块最好的,是你爸知道你今天考完,一大早骑自行车去邻边县城买回来的,确实是好吃,好多人排队买呢!”奶奶边说边摆碗筷。
贾公正的眼泪直打转。
贾公正终究还是忍住了。
这一幕,贾公正终生不会忘怀,那是伟大的爱,那是最真挚的家庭关怀,那是难得的亲情温暖,那更是一炉旺火,炙烤着贾公正那深受高考困惑的游子的脆弱心,给贾公正力量,给贾公正血液,给贾公正实实在在的干粮,乃至于若干年后,不论何时何地,贾公正回想起那一幕,浑身都是力量,周身都是正能量,激励着贾公正奋勇前行。
当贾公正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远行是必然了,远行就意味着别离,要离开家去学校了。村里到长途汽车站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要带行李,爷爷专门提前安排亲戚驾驶家里的三轮车。当三轮车发动开始行驶时,奶奶从村子中央的家门口一直追赶到村东口的大槐树下,奶奶边追边哭,贾公正已是满脸泪水。那是贾公正第一次出远门。以前最远去过县城,对于外面的世界真是一无所知,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这种离别的痛楚寄托着奶奶太多的牵挂,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乃至于若干年后,贾公正每次回老家,到了村东口,都会多看着几眼村口那棵大槐树。是二十年前的离别,造就了贾公正现在更美好的生活,贾公正是难忘乡愁的。
如今,贾玉莹正好放暑假,也就腾出了陪爷爷奶奶出去旅游的时间。贾公正有时在想,如果当初爷爷奶奶不是咬紧牙鼓励贾公正上学,没有这种来自家庭的积极推动力,贾公正的人生估计另外书写,也许就会成为村里人,也许就会黯淡无光,也许就是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