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股票市场的火爆。更是让黑乌市经济特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锦上添花。

而喜上加喜的是,邓巧巧给赵政策生了个七斤重的胖大小子,这也让赵政策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因为公务繁忙,赵政策仅仅抽空回京城一趟,陪了老婆孩子三天,就匆忙返回了黑乌市经济特区,这也让赵政策有一种愧疚感。

正因为这样,赵政策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去秦露那里了。

秦露倒也能够理解赵政策的想法,或许这样有责任感的男人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吧。秦露没有怪赵政策,而是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要是能给赵政策怀个孩子,那秦露觉得自己的日子就要幸福得多。

起码,那样一来,在没有赵政策的日子里,秦露的日子不会这么寂寞。

能够离赵政策这么近生活,不时还能见上一面,这已经让秦露很满足了。争风吃醋,秦露是不敢想的,一来邓巧巧是名正言顺的妻子,二来秦露和赵政策的身份也不允许。

而这个时候,胡天答应给赵政策提供的一百个身手过硬的退伍特种军人已经到位。因为赵越秀给的待遇很吸引人,最后。胡天居然提供了两百多个退伍特种军人,让赵越秀喜出望外,直夸侄儿赵政策会办事。

在秦露的安排下,这些退伍军人都以合法渠道进入了非洲。

赵越秀盯紧的是非洲的钻石,而赵政策却极力主张开采铁矿石等金属。最后,在秦露的和稀泥下,达利集团的大部分精力房子金属开采商,小部分力量去开采钻石。

赵政策知道,所谓的钻石矿藏,只是听起来诱人,实际开采起来很是麻烦。一来非洲钻石名声在外,盯着的人很多。二来钻石的开采流程比较艰难,并不是传说中那样,到处都是。

当然,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矿藏资源的取得是首要的。历来的国家之间的战政策,大多数是为了掠夺矿藏。

可让赵政策想不到的是,自己盯紧了非洲的矿藏,特别是铁矿石的时候,自己辖区的煤矿却出事情,一共有六十九名工人被困井下。

当高风市长跑进赵政策的市委书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矜持,显得有些慌张。

“书记,不好了,出大事情了。”高风没等秘书通报,就闯进了办公室,嚷嚷着。“艳阳煤矿由六十九名工人被困井下,处境相当危险。”

“什么?”赵政策心里一咯噔,手中的签字笔掉落到了地上,也毫无知觉。

“走,我们去现场。”赵政策很快就站了起来,“在车上,你再向我介绍具体情况。”

这一天是星期天,离特区市中心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李村的小地方,这里有个煤矿。

这天,幸福不是毛毛雨,雨下得比较大。

早上六点三十分,段小强和往常一样准时起床,三下五去二,不到五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洗脸刷牙等活儿。

而在昨天晚上,黑乌市境内几乎下了一夜的大雨。

出了家门,段小强发现天还在下着小雨。

“这鬼天气,该不会再下大雨吧。”段小强还是忍不住粗鲁地骂了一声。然后,他到矿门口的小食堂,要了三根油条,一碗小米稀饭。

油条五毛钱钱三根。稀饭两毛钱一碗,段小强就这样打发了自己的肚子。

段小强是艳阳煤矿的安全员。简单吃过早饭,大概还不到七点钟,段小强就来到了调度室参加例行的调度安全会议。会议由调度员蒙刚主持,参加会议的都是各个连队的队长或者副队长,再加上三个安全员等人。

段小强匆匆扫了一眼,发现今天来参加调度会的,有采煤队副队长朱念群,掘进队副队长杨万军,开拓队副队长曹百成,修护队副队长兰朝军等。

会议很短,调度员蒙刚例行公事简要安排了生产,强调了安全。三五几分钟过后,会议结束了。

根据规定,矿工不允许穿化纤衣服下井,只能穿纯棉布服装在井下作业。段小强来到矿区澡堂更衣室,脱下了自己T恤,换上了蓝色的劳动布工装。

然后,段小强来到安检站,找到值班的郭帮民,取了一台新的瓦斯检测器。因为他原来的那台太旧了,性能不好,怕失灵了耽误大事。

接着,他到灯房去领矿灯,还有自救器。下井到井口,来到验身房,签名,接受安全检查,没有带打火机。也没有带电子表等违禁物品,“验明正身”后顺利下井。

这个井叫东风井,东风井与一般的国有大矿不同,井下没有升降机,矿工下井全是步行。

先是下台阶,用了将近一刻钟。经过一个十多米的小平台,又下了一个四十五米的小坡,段小强就算是到了自己这个安全员的工作地点的。

安全员不是官,但在井下,所有矿工还必须听安全员的,包括各连队队长。

段小强管着运输线,还有开拓队的两条巷道,以及掘进队的一个巷道等,大到两百米长的大巷道,小到四五米的巷道都有。开拓队的两个巷道,每个都有一百多米长,而掘进队的巷道要超过一百五十米长。

安全员的职责,主要就是在这些宽度在一米八左右的巷道上巡视。来回走动时,安全员要带着瓦斯检测器,及时检测各个部位的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监督检查矿工是否有违章作业现象。

段小强来到运输线时,还没有人干活。根据规定,行人巷八点半前不允许行车。井下不允许人车同行。

段小强再往前走,是一个五百米长的斜坡,走到底就是运输平巷。在斜坡二百五十米深处,段小强发现有五六个运输队工人在整理巷道。

段小强接着往下走,在开拓队的第一个巷道连接点,开始拿出瓦斯检测器工作。

瓦斯浓度百分之零点一八,二氧化碳含量百分之零点二,一切正常。

刚刚测完,段小强就发现刚才碰到的那几个巷道的运输队工人慌慌张张跑过来,边跑边喊:“冒水了,运输大巷前边有水!“

段小强心里一咯噔。井下冒水,那可是非常严重的消息。

根据规定,不允许带电子表下井,段小强又心疼自己昂贵的机械表在井下受潮,他一般都不带表。但是段小强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还不到九点钟。

赵英才和王全发几个人是冒水的第一发现者。由于在一起干活儿,他们几乎是同时发现的。

几个人一块大喊:“看哪出来的水,这水太多了。”

开拓队的副队长曹百成也听到了喊声,他带着自己的七个工友过来了。

段小强和曹百成商量,必须查清水是从哪出来的,以便应对,或者告诉井上采取相应措施。他们决定大家一块出去,顺着大巷往前走,逆水而上,查找水源。

开拓队,运输队,再加上段小强,一共十五个人义无反顾地逆水而上。

水其实刚开始并不大,甚至还不能淹过脚脖子。再往前走,在五百米下上坡上,往下走五十米,水面已经升高。

在皮带巷和运输巷中间,有一个变电所,十五个人走到那时水已经到小腿肚处,快到膝盖了。

“这水翻滚着,跟浪差不多,只怕前面的水势很大。”段小强喃喃念叨了一句,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了。

果然,到了距离平巷和斜巷交界处,水淹过脖子了,到了嘴巴处。

不能再往前走了,十五个人开始往后撤退。

到了开拓队平巷与斜巷交界处,曹百成看到了地上的一根管子,灵机一动:“老段,不行的话我们把风管拉上?“

有经验的老矿工都知道,风就是井下煤矿工人的命。

段小强自然是马上响应:“那行,你带你的工人拉风管。运输队的人跟着我去平台,通知人。“

跑到液压泵站时,段小强让此处管理员去通知采煤队队员,运输队的马俊婷去通知掘进队,一一分工。

撤离到开拓队的窝头处,段小强看到了泵站的电话机,赶紧拿起电话,他想通知调度室,告诉井下情况。可是,非常遗憾,电话没有通。

不一会儿,许多人都是一路小跑过来了。段小强想着高出相对安全,决定让大家都上那个高出的平台。

那是个运料存料的平台,长三十米,宽不足三米。

曹百成带着自己的队员,从俩个窝头处,七手八脚地把高压软胶管拉到了平台处。

这时,段小强发现扇风机还在转,说明井下还有电。

大家商议说,应该把掘进巷道的潜水泵抬出来,等水涨高时,可以用水泵抽水,让水翻过大家所处的安全平台,这样可以避险。

可当大家把潜水泵抬过来,准备接通电源时,扇风机已经不响了。

“停电了。”段小强心里又是一咯噔,屋漏偏逢连夜雨哪。

有人拿矿灯一照,三百米的水平巷道,高有两米三,这时全被水灌满了。

高处平台有两部内线电话,段小强拿起电话,要打给调度员蒙刚,他怕矿上不知道。

电话不通,段小强急得满头大汗。无奈之下,赶紧派电工去修理电话。

一看电话不通,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有人感觉呼吸困难了,甚至开始骚动。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哭得特别伤心:“这咋办呢,我咋出去呢?我还没有娶媳妇呢?”

“现在出井是出不去了。”段小强只好说,“大家先把情绪稳定,一定要镇静,再想办法。”

大约两分钟以后,风管开始有风了。

“井上已经知道了,大家别慌。”段小强心里略微轻松了一些。

很快,几个骨干人员迅速组成了井下自救小组。

按照矿工们的习惯,每天早饭下井后就不再进食,直到下午四五点收工。但是困守在平台上,时间过得慢,饿得倒比平时快。

一个矿工饿了,掏出自带的两个烧饼吃了起来,没带馍馍的矿工老张看到了,心里犯嘀咕:“还不知道要困到啥时候,这时候吃馍,你们都有馍吃,我们没有馍吃,过两天有人下来救人,你们活着,我们都饿死啦。”

老张心里这么想,嘴上也不敢说,后来实在忍不住,就偷偷跑到前面,告诉了段小强。

段小强一听,急了:“妈呀,这个馍不能叫吃啊。”

很快,段小强就组织人号召大家把带的干粮都收集起来,六十九个矿工,有十七个人带干粮,十七的塑料袋里装着烧饼,馒头。其中,有一个人带的最多,除了一大包馍外,还有四个鸡蛋。

于是,大伙给他做工作:“这会儿拿出来,到时候给你多分点。”

段小强的两个烧饼进水了,但也必须交上去。

一般采煤工人是不带食物的,因为其工作面太脏,带食物的都是附属对的。

采煤队泵站有个工具铁箱,食物放进去后上锁了,钥匙自然由段小强亲自保存。对段小强的人品,工人们都信得过。

自救小组约定,放食物的工具铁箱要开,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同意才行,任何人不能私自打开铁箱。

到了十点钟左右,电话居然响了起来,是调度员蒙刚打来的。

“水源是下雨河道的雨水下去的,别怕。”蒙刚吩咐几个负责人要稳定工人情绪,测试有害气体,“不要敲打铁器,不要有火花。”

井下人知道水源来自何方,电话也接通了,大家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等到矿上向黑乌市市政府汇报,高风市长再告诉市委书记赵政策,已经是傍晚时分。

赵政策率领特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在暴雨中赶到现场,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被困人员。”赵政策下达了指示,非常坚决。

八点过十分,赵政策与被困矿工通电话,关切地询问他们在井下的情况。

“氧气够不够?”

“呼吸怎么样?”

“有没有人受伤?”赵政策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关切之情,表露在沾满雨水的脸上。

赵政策动情地说:“矿工师傅,请你们安心,放心,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把你们抢救出来,你们不要慌乱,要保持体力,节约用灯,我们已经开始组织抽水,也在给你们通风供气,你们一定要互相帮助,树立信心,渡过难关。”

这个时候,赵政策心里其实火冒三丈,上午出现事故,到了傍晚时分才通知市政府,煤矿的领导班子胆子还真大!(!)

()

第202章 常委会议第三百零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第178章 重要的磁带第150章 手放错了地方第150章 手放错了地方第88章 双管齐下第114章 磨刀霍霍第176章 采访罗成中第36章 没有最黑只有更黑的马第187章 稳定第一第三百二十三章第69章 军人的委托第35章 黑马第34章 人情冷暖第22章 高考第148章 达则兼济天下第四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三章第102章 求签第三百三十七章第169章 麻烦来了第79章 喜怒不形于色第214章 亲家第53章 秦老爷子第144章 有本事娶回来第三百三十九章第220章 又进步了第103章 约斗第270章 心病第175章 坦诚相对第166章 井水问题第三百五十八章第240章 好官第236章 先安内第三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257章 审讯第259章 肖达火了第124章 赵政策的脾气大了第40章 当枪使第231章 费力不讨好第二百八十六章第213章 身不由己第119章 蛛丝马迹第二百九十章第99章 副县长的难题第三百一十章第三百六十九章第252章 压力第262章 新理念第三百七十二章第165章 隐身记者第253章 郁闷的龙国清第30章 突破第三百六十六章第7章 赵完成量田量进不量出第71章 求援第221章 人事议题第246章 说服第四百二十四章第110章 承诺第181章 假币三第97章 过年第三百零八章第133章 强权溅起了黑暗第33章 实践出真知第110章 承诺第三百三十章第二百九十六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三百一十章第234章 东山再起第224章 阿喀流斯之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224章 阿喀流斯之踵第40章 当枪使第265章 继续改革第四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三百八十九章第211章 别动我的人第二百八十八章第259章 肖达火了第189章 汗滴禾下土第146章 省委党校学习第245章 大动作开始了第65章 烫手山芋第103章 约斗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三百八十九章第125章 要出问题第四百二十七章第131章 丧事连连第133章 强权溅起了黑暗第二百八十六章第239章 眼圈红了第9章 小小电瓶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