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政策禁不住和国内的官场做比较。在官场上,起跑线能够均等就已经够意思了,还想求终点不能均等,那就有些过分了!

没有后台,能够进入体制内,在很多人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可留学生们却不这么看,均等意味着每个人与他拥有同等的权力和机会,而终点不均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贫穷和富裕,保有荣誉和丧失荣誉的互变可能。

留学生们的观念基本打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条条框框,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

所以,在国内,有些比较开明的机关单位正在冲破种种阻碍提供机会均等的环境,他们认为这样已经很好,万事大吉了。

看来,国内的改革还不够开放哪,放不开。赵政策禁不住提醒自己,改革还要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

一个自费生,和赵政策谈到自己的经历来。感慨万千,也让赵政策心中生气很多感慨。

这个自费生叫李学成,万里迢迢来到美国。他走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李学成不知道怎么样问路,到哪里住宿,在什么地方购物,更要命的是,他的口袋里只有三十美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样投入一个硬币,打个电话与亲人联系。

李学成想,亲人一定会来接自己。李学成的姑妈在美国,是她一万美元的保证金担保他来美国上学的。

机场上已经空无一人,姑姑却不见身影。一阵苍凉感袭上心头,他安慰自己:姑姑有急事,打个电话问问吧。

话筒里传来姑姑亲切地声音:“你来啦,我们全家祝你平安到达。我已经给你联系了工作,对,到餐馆刷盘子。不,你不必急着回家来,直接乘车去餐馆吧……”

完啦,李学成目瞪口呆。在国内,即便平时来个客人,也要迎接一下,起码也要四菜一汤招待一下,何况来自国外的亲人。

李学成一怒之下,找到先到美国的一位朋友,诉说心中的不平。

朋友却是哈哈大笑:“你姑姑真好。她给你联系了工作。你快感谢上帝吧!”

在每日累死累活刷盘子的劳作中,李学成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美国!

平时,美国人绝对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主动帮助别人,是视对方为弱者,这是双方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等于说:我瞧不起你!

中国的第五代留学生们,尤其是自费生,在美国不得不陷入不自立不能生存的境地!靠父母,靠朋友,靠亲属,一句话,靠别人是不行的!

但赵政策认为,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改造。

他们在国内形成的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感,被资本主义社会的适者生存给弄得粉碎,从而锻造出一种新的性格,不屈不饶,顽强奋斗!

他们的生物钟被重新调整,国内养成的睡午觉。侃大山,打扑克,逛大街等习惯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个人都揣着一个小本本,上面是每周内以分为时间计量单位的活动日程表。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随时感觉到小舟即将倾覆的威胁,非顽强地自主创造不能达到彼岸!

于是,当赵政策收到一份份留学生们决定在美国创办中国公司的报告时,感觉到由衷的喜悦。

赵政策相信,国家也正需要这种精神。

也许,是六十年代农场的劳作让于林长感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沉闷,也许,是七十年代在灯泡厂的机械动作使他的性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位自费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现在美国一个数控机床厂担任工程师。

于林长主动找上了赵政策。

“我有一个建议。”于林长迫不及待地说,“美国的机床市场十分薄弱,台湾的企业家看准这一点,来此办机床厂,只要运来台湾的机床,配上日本或者美国的电脑,翻手就是成倍的利润。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工业,完全可以打入美国市场,但需要有人来干。”

赵政策得知,于林长曾经三次向有关代表团和派出机构提出过建议,但无人理会。

“你到黑乌市经济特区区,市政府一定会采纳你的建议。”赵政策只是略微一沉吟,就很果断地说,“我给你联系方式,直接找市委书记高风同志。”

于林长一下子神采飞扬,两个人倾心交谈。直到天边发白。

在美国的这一个多月里,赵政策收获不少,感触良多。

飞机凌空而起,直低京城,赵政策终于回国了。

当天晚上,二号首长就接见了赵政策,而赵政策也提交了一份关于第五代留学生情况的详尽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生共出国三万八千人左右,学成回国的已经有一万六千人,这已经成名百分之八十不归的提法不准确。在已经回国的人中,有一百七十多人取得国内重大科研成果奖,百分之七十八的人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仅仅以华清大学为例,回校担任教师的留学生已经为研究生开出了一百六十七门课程,为本科生开出了一百五十五门课程,其中许多为国内空白。

而对伴读制问题,赵政策的看法是:理解。

赵政策认为,配偶在爱人身边,不仅可以互相关照,而且伴读者同样参与学习,实际上等于国家同样一笔钱却使两个人进修,这是双重人才效应。何弊端之有!

赵政策强烈建议,不要对伴读制关闸!

第三天,青年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国家教育委员会召开的留学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政策指出:通过各种形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完全符合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长期方针,今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七五期间由国家财政拨款公派的留学生总数保持现有水平,而地方,部门自筹资金以及与国外交换的留学人员,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增长。

最后,赵政策部长指出:第五代留学生是完全可以让祖国感到自豪的!

赵政策在教育部任职副部长的一年时间里,如果说这份关于中国第五代留学生的报告为呕心沥血,精简教育机构为迫于无奈。那么筹划希望工程的建立则是颇为自豪!

能够为希望工程的创建提供自己的力量,赵政策觉得这是自己为官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业。

为此,赵政策东奔西走,不惜动用赵家的力量,一个人就为希望工程拉来了两个亿的捐款。

而赵老爷子终于找赵政策谈话了,也许是对赵政策在教育部的这段工作作风比较满意吧。

老爷子的书房里,一杯清茶,溢出余香。

“你有个心理准备,要不了多久就要去中央党校进修半年。”赵老爷子淡淡地说着,脸上的表情波澜不惊。

“好的。”赵政策心里一喜,嘴上却说着。虽然,赵政策对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一职位没有原来那么排斥,但从心理上还是希望在地方政府上大展拳脚,因为那里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去中央党校进修,就意味着老爷子已经对自己的仕途做出了安排,很快就要升职了!

“这段时间做的不错。”赵老爷子终于说道,“算是干了些有用的事情,没有让我失望。”

赵政策只能听着,不好插话。

“在党校学习期间,你要多思考如何主政一个省,如何用人。”赵老爷子缓缓地说着,“如果什么事情都亲自为之,那你就当不好一个省长,只能当一个市长。”

“知道了。”赵政策赶紧说道,“我会用心学习的,和党校同学搞好关系,向他们虚心学习。”

赵老爷子的眼角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中央党校的这期培训,最低级别就是副部级,很多是执政一方的大员。赵政策能够这么说,看来是明白人。

“低调一些的好。”赵老爷嘴上却说这,“在教育部里精简机构,虽然很多事情你没有亲自操作,但也得罪了不少人,你大伯没少为你操劳。”

赵政策禁不住撇了撇嘴,又要干活,又要不得罪人,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不过。赵政策却不敢反驳什么。

“有时间去你的老领导钱丁洋那里走走吧。”赵老爷子的手指头在书桌上面轻轻敲着,“做人不能忘本,当年钱丁洋对你可是厚望有加。”

顿了顿,老爷子继续说道:“现在的南湖省省城市委书记黄铁芯也是你的老领导了,要想办法联络联络感情。这个人有些瑕疵,但还是很有能力。用好了,对你的帮助不少。”

“知道了。”赵政策这个时候已经明白,只怕老爷子是要安排自己去南湖省任职省长了。

赵政策很清楚,以自己的资历任职南湖省的省长,已经是超规格提拔了。想要一步踏上省委书记的宝座,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谁让自己这么年轻呢。

不过,赵政策觉得任职省长,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政治上,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把关,对自己只有好处。(!)

()

第三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85章 暴发户第二百八十二章第121章 血斗第三百八十二章第205章 交心第185章 禽兽不如第三百二十四章第96章 乡党委书记的门牙恩怨第71章 求援第158章 入局第三百七十九章第117章 宏第25章 县领导的指示第52章 秦家第29章 校园风景第89章 令人发指第195章 见红第四百一十九章第33章 实践出真知第254章 优良传统第二百七十四章第167章 自来水的构想第三百五十一章第202章 常委会议第142章 巧巧第251章 耳光的代价第69章 军人的委托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63章 挖坑第4章 劳动竞赛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第58章 领导的提示第79章 喜怒不形于色第三百七十九章第61章 考验一百零一章 不得已第181章 假币三第178章 重要的磁带第14章 受气第34章 人情冷暖第177章 怎么报道第139章 起步第108章 报纸的力量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88章 放得下第四百二十七章第195章 见红第231章 费力不讨好第119章 蛛丝马迹第257章 审讯第98章 油子第153章 毕业论文要卡壳第48章 支书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第三百九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七章第186章 要设常务了吗第124章 赵政策的脾气大了第47章 对话第164章 赵副县长第三百四十六章第35章 黑马第三百七十一章第30章 突破第139章 起步第91章 轻易不打女人第三百二十一章第124章 赵政策的脾气大了第三百四十九章第159章 乔主任的家事第79章 喜怒不形于色第二百七十四章第173章 强硬态度第三百一十三章第250章 激将乔光明第429章 T第10章 糖衣炮弹第51章 民办教师第224章 阿喀流斯之踵第四百二十六章第188章 放得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第265章 继续改革第260章 京城行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26章 开端第140章 暗涌第三百七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二章第198章 大会推广第209章 想找个保姆第165章 隐身记者第四百零七章第三百七十八章第四百零七章第三百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