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省城杜鹃市百货大楼因为资不抵债,早就被拍卖掉了。这起拍卖,也算是黄铁芯就任杜鹃市后的一个大手笔,算是改革先锋!

百货大楼被上海新东方公司购得,可在此之前,深圳英特拉公司就已经租下了百货大楼一层的大部分场地,合同租期为二十年。

新东方公司要求英特拉公司要么涨租金,要么走人。而英特纳公司认为租赁合同依然有效。

于是,协商不成,新东方公司停止安置百货大楼职工,工人们拉起了“我们要吃饭”的横幅,与英特纳公司对峙,械斗一触即发!

黄铁芯一得到消息,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连夜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可协调会从凌晨三点开到早上八点,新东方和英特纳两家公司互不买账,也不愿意走法律程序。

第二次再开,还是没有结果。半个月后,摘掉的横幅又被挂在百货大楼的门口,职工们群情激昂!

这下,赵政策也有些坐不住了。

想了半天,赵政策才给黄铁芯打了个电话。

“赵省长,请问您有什么指示?”黄铁芯一如既往的恭谨,“百货大楼的事情,我一定能够找到妥善的办法。”

“芯叔,你看这样好不好?”赵政策笑着说,“让和谐委的姚主任试一试,也许能有想不到的效果呢。”

“这个……”黄铁芯略微有些迟疑,“老领导出手当然好,不过,就怕……”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嘛。”赵政策呵呵笑着,“姚主任是宰相肚子里能行船呢,不过,芯叔你还是亲自去请一下的好。省城毕竟是你的管辖范围,你不开口,姚主任也不好出面。”

“那好吧。”黄铁芯知道赵政策省长是在和自己客气,已经够给自己面子了,要是自己不识抬举,那就有些糟糕!“谢谢赵省长的关心。”

要是别人,黄铁芯还真不愿意买账,也丢不下这个面子。可姚本泽是他的老领导,而且对他有提携之恩,能够化解这过往纠结,也算了了结黄铁芯一直以来的这个心病。

果然,黄铁芯一打电话给姚本泽,姚本泽二话没说,就答应自己试一试。

姚本泽试图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他把新东方公司和英特拉公司的两个老总请到一起吃饭。

饭桌上,姚本泽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笑着说:“两外老总,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们杜鹃市仁义巷的故事吧。”

两个老总都知道姚本泽原来是南湖省的政协主席,正部级别呢,自然是很给姚本泽面子。一个商人,如果不给一个官员面子,那他的下场往往会比较凄惨,即便这个官员已经退休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仁义巷的来历很是动人,在杜鹃市可谓家喻户晓。郭朴的老家就在离钟楼不远的地方。有一天,身在京城的郭阁老刚下朝回府,就接到老家夫人写来的一封家。信中说,邻居王山盖房时,多占了咱家一墙宽的宅基,想让他派人回来压压对方,为她出气。”姚本泽缓缓道来,却卖了个关子,“两位老总,你们猜一猜,郭朴如何处理这个事情?”

两位老总都是鬼精的人,自然都说:“愿闻其详。”要知道,人家讲故事卖关子,你要是直接把谜底给说了出来,那会让讲故事的人难堪,说不定就把这个讲故事的人给得罪了。

“郭阁老看完信,马上叫人润墨,写了一封回信。郭夫人接到回信,急忙拆开细看,只见信中写着四句诗:“千里捎为一墙, 让它几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夫人顿时明白了,马上让家人从自己宅院的一边让出了三尺宽的地方给王山使用。”姚本泽笑着说,“王山很受感动,他主动把自己的墙拆了,往后退了三尺,这当中的地方便闲置起来。后来,从这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小巷。人们为了感念郭朴义让宅基的品行,便给这条小巷取名叫仁义巷”。

仁义巷的故事,流传至今,确实给了许多人提示。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人让一步,大家都皆大欢喜。

两位老总听了,都很有感触。

姚本泽多次协调,经过十几次反复,新东方公司和英特纳公司之间的对立情绪逐渐化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问题得到解决。

从险些发生群体性械斗到矛盾解决,百货大楼事件历时两个多月,这也牵扯到了市委记黄铁芯很大的精力。要不是姚本泽出马,只怕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更多。

黄铁芯感觉到,如果领导干部每天都要解决这些问题,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发展?这个时候,黄铁芯感觉到赵政策上任后第一件抓的就是和谐委工作,还真有眼光,抓出了效果。

尝到了甜头,黄铁芯也越发重视和谐委的工作,甚至开始下定决心抓出一个示范点来。

最终,黄铁芯还是选择了硬骨头商贸物资系统。而相对于省城的和谐委来说,人们还是习惯叫它为小和谐委。

哪些人上访,为什么上访,他们又什么诉求?

在赵政策提示指导下,作为小和谐委的办事员,姚小月对商贸物资系统上访情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且得出了结论:群众的诉求千差万别,但最根本的是要求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们不是过得去过不去的问题,有的是真过不去。不是吃得上饭吃不上饭的问题,有的是真的吃不饱饭。

但是,个体的情况又各不相同,需要倾听,理解,同情,关心,帮助解决。

姚小月在新的岗位上可以说是干得有声有色,很得同事们的喜欢。淳朴,善良,善解人意是做好这个工作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条件,姚小月都一一具备。

小和谐委成立之初,邀请了三十几位“五老”为顾问,成员由商贸物资总会和有关局委二十几个领导和总会所属各个企业经理,厂长,党支部记,工会主席,在岗职工代表和下岗职工代表组成,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邀请杜鹃师范学院,工学院的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参与,对信访群众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小和谐委实行单位联系会议制度,这也是姚小月亲手制定的。每周定期召开会议,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同时,确定五老联系点,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威信,为企业改制,发展建言献策。明确和谐委员会成员对口帮扶的困难家庭。

此外,姚小月还开展零就业家庭普查,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特困职工逐户走访,对困难原因,就业情况,家庭状况等登记备案,建立特困救助基金。

燃料公司,食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先后成立了救助专项基金,采取企业拿一部分,工会出一部分,职工捐一部分的模式,形成了日常救助和重点帮扶相结合的长效救助体系,解决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

不到半年时间,和谐委共帮扶困难职工一千五百多人,帮扶金额接近五十万元,协助企业为职工缴纳医疗,工伤等两千多万元,发放经济补偿金三百多万元,帮助五百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协调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两百多人。

为了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在赵政策的建议下,姚小月坚持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困难群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制度》等十几项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和谐委办公室每周要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本周工作形势,安排部署近期工作。

每月召开一次和谐委全体成员联席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困难群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制度》规定,和谐委每年组织一次捐款活动,困难救助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用于重要节日慰问救助困难职工,帮助困难工子女上大学,大病住院等特殊情况。

在此基础之上,和谐委员还形成了《民情民意汇集和分析机制》,《矛盾排查疏导机制》,《零就业家庭帮扶机制》等十几项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谐委的工作做到了不因为个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工作重点的转移而中断。

姚小月人随和,又很阳光,和很多人都聊得来。自从再次见到了赵政策后,姚小月心里欢喜,每天走起路来都是轻飘飘的,

甜甜的笑容每天挂在脸上,姚小月显得更加妩媚动人了。

今年四十岁的李宏文是糖烟酒公司职工,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当时,部分职工因为经济补偿问题多次集体上访,李宏文也多次到省政府,京城上访。

小和谐委成立后,姚小月经过调研主动与李宏文等三十多名职工面对面谈心,拉家常,摆问题,想办法。有一次,刚好赵政策来看望姚小月,顺便和李宏文聊了聊。

第三百三十五章第98章 油子第49章 乌龟席第38章 新想法第二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二章第137章 背后有人第81章 离间第150章 手放错了地方第190章 尤转顶的退让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三百零八章第5章 结识秦露第268章 龙国清的下场第四百零九章第2章 睚眦必报第25章 县领导的指示第81章 离间第三百零六章第152章 烈士公园之行第四百零七章第四百零七章第214章 亲家第18章 争端起第三百七十章第三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二章第58章 领导的提示第133章 强权溅起了黑暗第115章 身先士卒第三百三十四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103章 约斗第三百一十三章第105章 胡天的难题第四百三十一章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三百零七章第77章 让房第121章 血斗第74章 专职秘书第160章 三菜一汤第三百零三章第127章 不好惹的胡天第39章 搭档第41章 大嘴巴问题第192章 风波起第四百零五章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三百六十五章第253章 郁闷的龙国清第247章 共进退第164章 赵副县长第三百五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一章第221章 人事议题第265章 继续改革第127章 不好惹的胡天第16章 谢天华的来历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128章 威胁第三百八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二章第180章 假币(二)第188章 放得下第三百零三章第四百一十九章第138章 要进步了第四百一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97章 鹬蚌相争第209章 想找个保姆第三百零五章第232章 市长秘书第43章 他来找赵完成第三百五十九章第203章 费力不讨好第34章 人情冷暖第79章 喜怒不形于色第224章 阿喀流斯之踵第27章 入学第93章 意外第52章 秦家第103章 约斗第172章 强收报纸第238章 徐书记病了第四百零四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184章 旖旎第99章 副县长的难题第43章 他来找赵完成第三百七十五章第68章 你给我当学生都不配第四百三十一章第192章 风波起第51章 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