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调查组的组长乔雪丽虽然是个女人,可林铁生知道乔雪丽可是新任省长赵政策特意带来南湖省的。乔雪丽和赵政策之间的关系,南湖省的官场上,没有几个人不知晓。毕竟,赵政策曾经在西衡县任职县委记,而当时乔雪丽是西衡县县委办主任。

如此算来,乔雪丽自然是赵政策的心腹人士。

虽然乔雪丽的级别还够不上林铁生这个地级市的市委记,可林铁生非常慎重,亲自带领着长椅市的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在市政府大门口迎接乔雪丽所带的调查组的到来。

“乔主任,欢迎你前来长椅市指导工作啊。”林铁生大步走了过来,迎向提前停车的乔雪丽,握手寒暄。

“指导谈不上。”乔雪丽淡淡地说道,“一起合作把工作做好吧。”

一般情况下,乔雪丽是非常低调的。可这次前来调查回龙公司案件以及**窝案,乔雪丽是得到了赵政策的指示,一定要强势,首先就要给长椅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压力!

按照官场上的习惯,无论哪个调查组前来,都会笑着回应。毕竟,任何一个调查组要开展好工作,都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特别是领导的支持,否则的话,工作比较难以开展。

林铁生心中一凛,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可马上又舒展开来,一摆手:“乔主任请。”

乔雪丽也不客气,一马当先,直接走在前面。

长椅市的领导们都面面相觑。看来,省城调查组这次来是来者不善啊,暴风雨要来临了。

果然,才到会议室坐下,乔雪丽的开场白就很是锋芒毕露。

“林记,各位同志。”乔雪丽樱唇微吐,“我想先确认一下,何长春是长椅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吧。”

“是的。”林铁生脸色有些阴沉了,却也*点了点头,“这个同志以前有些经济问题,不过……”

“那就行了。”乔雪丽马上打断了林铁生的话,“据我所知,何长春行贿的事实已经被当做反腐教育的反面教材,在南湖省政法委编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一中,都有描述。我想请问一下在座各位,何长春是怎么当上中院院长的?”

顿了顿,乔雪丽还不等在座人的分辨,就急着说道:“而且,在**窝案中,行贿多次并且得以连任法院院长的并不只何长春一人,对吧?”

“长椅市发生了重大**窝案,我也有所了解。”林铁生叹了一口气,“上一届领导班子就是倒在这个**窝案里,我们这一届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并没有放松惩治**,我们市委市政府的态度也很坚决,一定要还长椅市人们一片纯净的天空……”

乔雪丽倒不做声了,饶有兴趣地在林铁生等人脸上打量着,好像他们脸上又花似地。

“哪位同志是组织部长王峰扬同志?”等到会议室里重新恢复了平静,乔雪丽笑着问道。

“我就是。”一个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应声道,脸上微微冒汗,被人点名道姓的滋味,可不太好,“乔主任叫我老王就行了。”

“王峰扬同志。”乔雪丽马上沉下脸来,“我有些不明白,在两案判决内容公开报道的半个月后,在长椅市换届选举中,何长春是如何再次连任长椅市中院院长的?在人代会上,听说何长春还代表中院向大会作了以反**为主要内容的报告?还请王峰扬同志指教一二?”

“这个……”王峰扬有些傻眼了,将求助的眼神看向了市委记林铁生,林铁生却看向了会议桌上的笔记本,视而不见,只好硬着头皮回答说,“何长春同志是有经济问题,可认错态度比较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我们组织部也是秉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给何长春同志一个机会。”

“就是因为这个机会。”乔雪丽冷笑了一声,“让长椅市中院冤案错案一大批,上访者都告进了京城,给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责任,这个责任谁来负责?”

说着,乔雪丽冷着俏脸,目光如电,在会议室里的众人脸上扫过,有如带有锋芒!

而与此同时,青年报的主编兼记者肖达则来到了长椅市人民法院,想采访院长何长春。法院行政办公室负责人得知肖达的采访意图后,脸色突变,声称何长春正在开会,便不再出声,随后便走出了办公室,到外面办公室里打电话。

几分钟后,这个负责人建议肖达到市委宣传部联系采访事宜。

而在长椅市宣传部协调下,肖达终于见到了何长春本人。

“我的问题长椅市纪委已经给了定论,换届时长椅市市委也都很慎重,我是经过选举的。”或许是宣传部门已经做了何长春的思想工作,见到肖达,何长春从办公桌后坐到了肖达身边的沙发上,虽然表现热情,坦诚,但眼神中仍然隐藏着一丝不安。

何长春说,这个结论也是经过反复研究磋商的,长椅市纪委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给了他警告处分,他也写了面检查。

何长春坦言,这个结论是在换届之后才下来的。

“有了这个结论我就可以安心工作了。”何长春满脸凝重,“一直有人在到处写信告我,结论没有下来之前,我的压力一直很大。”

作为记者,肖达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基本上不打断被采访者的话语。

“这是给了我一个自新的机会,我在法院内部大会上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也是犯过错误的人,就看怎么对待了。人生是不平坦的,看从哪个角度看了,一直有人告我,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情,时时刻刻提醒我,会发狠把工作做好。我堂堂正正做人,让时间,事实去证明自己。”何长春的脸上很坦然,可嘴角的抽动出卖了他,这是个比较紧张的表情。

“何院长,我进法院的时候,看见上面的宣传栏里有您的文章,写得很有创意啊。”肖达笑了笑,很是自然地深入主题。

“是啊,那是我专门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自查自纠活动写的文章,题目叫《剖析问题要到位》。”何长春讪笑着,“在剖析问题上,部分干警或多或少存有三怕:一怕降低威信,二怕伤和气,三怕抓辫子。”

顿了顿,何长春好像来了动力,侃侃而谈,看来对于这篇文章,何长春是花了心血,记忆犹新:“思想上的毛病和身体上的疾病一样,得之容易解除难,难就难在有些同志缺乏刮骨疗毒的胆识和勇气。”

“剖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找出教训是为了变成财富,分清责任是为了改进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剖析过程中,各级要始终掌握政策,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搞无限上纲,也不能苛求大家的认识一下子达到高度统一。”何长春有些动情地说道,“因为犯错误就把一个人彻底否定掉了,那中国社会就不进步了。评价一个人,组织上还是很慎重的,要给评价,给结论,总不能一直一个逗号逗下去吧。”

肖达禁不住乐了,打趣道:“何院长,据我了解,您曾经起草了一份洋洋洒洒长达十五页的判决,前面四页没有一个句号,都是一逗到底,这是真的吗?”

“那是记员写的,检查的又不仔细。”何长春的表情略微有些尴尬,借口说。

“何院长,如我冒昧,能不能请问您一个问题?”肖达笑着转移了这个尴尬的话题,却引入了另外一个更加尴尬的话题,“您的面检查写了多少字?中院有人知道您写检查的事情吗?他们是否看到您的检查?”

对于肖达的这些尖锐问题,何长春很聪明地选择了回避,这也让肖达很是不满意。

“我的确犯了错误。”何长春承认道,“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风气不好,所以犯了错误。逢年过节大家都去,你不去,领导会对你有意见。”

对于当初的行为,何长春认可是错误,但不认可是行贿。

“行贿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利益。”何长春辩解道,“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谁不希望有个进步的机会呢?”

在采访中,何长春对自己的现状并不十分满意。

“现在的官场,当官一定要上面有人。”何长春叹了一口气,“要是中央有人,我现在都到省里去了。”

“何院长,您这个观点我不认同。”肖达很是严肃地说道,“南湖省新任省长赵政策同志,就是从南湖省衡北市西衡县桐木乡的乡党委记职务一步一步脚印,脚踏实地走上去的。”

当然,以何长春的级别,还不足以知道赵政策的背景通天,肖达才这么说。不过,赵政策有现在的成就,确实不是光靠赵家的背景能够得来的。毕竟,世家子弟在京城里一抓一大把,可有赵政策今日的成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第三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245章 大动作开始了第105章 胡天的难题第32章 欧阳教授第170章 点拨第84章 蹲点第257章 审讯第192章 风波起第165章 隐身记者第二百九十八章第四百三十四章第236章 先安内第二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七章第90章 政策是个好同志第158章 入局第三百七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93章 意外第178章 重要的磁带第三百三十四章第108章 报纸的力量第116章 威信初立第17章 高考辅导员第35章 黑马第429章 T第156章 姚副省长的召见第82章 猜忌第81章 离间第三百六十章第251章 耳光的代价第三百七十一章第50章 一山还比一山高第239章 眼圈红了第234章 东山再起第三百四十五章第193章 三哥们第二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二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第429章 T第三百二十七章第120章 英雄血泪第三百零三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四百零七章第66章 献计第四百二十三章第122章 善后第148章 达则兼济天下第119章 蛛丝马迹第三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一十三章第130章 说服第63章 挖坑第183章 人走茶凉的感觉第三百五十二章第242章 狐假虎威第60章 府办主任的难题第96章 乡党委书记的门牙恩怨第186章 要设常务了吗第59章 烟酒烟酒第108章 报纸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第172章 强收报纸第166章 井水问题第221章 人事议题第128章 王语嫣第32章 欧阳教授第75章 变脸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165章 隐身记者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112章 贫困背后的贫困第三百四十九章第236章 先安内第四百一十九章第32章 欧阳教授第49章 乌龟席第246章 说服第165章 隐身记者第127章 保姆来了第6章 赚钱大计第245章 大动作开始了第77章 让房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15章 身先士卒第160章 三菜一汤第95章 回家过年第109章 局定第二百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