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三)

准备了近一个月,太原府的夏收终于开始了。

天上的太阳火辣辣得能将人烫伤,跟三伏天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不过这样的天气,不论是收割还是翻晒都是个好时候。

太原府的万顷麦田,在十天的时间内差不多都收割干净了。当金黄色的小麦被摊开暴晒在阳光下,夏税的工作,也随之展开。

关系到一天的太原府衙门中的官员和胥吏们,都是忙得脚不沾地。不仅仅是各地州县上缴的籍簿,还有韩冈的吩咐,都让他们没空停住脚步。

“府库账册怎么到现在还没做好?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韩冈在前院催促的声音都能传到后院中,等他回到后面,王旖就有几分不解地过来问着他:“官人怎么这么急?整理账籍簿册,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完事的,好歹也要几个月。”

韩冈摇摇头:“不是为夫急。是我们很快要回京城了,这里的事当然得做个了结。将个烂摊子交给后任,我可丢不起这个人,而且有什么事可说不清楚。”

王旖疑惑地眨着眼:“官人怎么知道要回京了?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韩冈右手握拳,轻笑道,“消息倒没有,可若是调令不来,那为夫就再上几份奏章好了。神木寨的石炭,不止可以用来烧砖。完全可以跟保德军的铁矿配合上。若是保德军开铁场,规模和产量不会比京城和徐州小到哪里去。”

王旖惊讶得瞪圆了眼睛:“官人,上一次的奏章难道就是为了能让天子将你召回京城去?”

“还不知道有没有用。所以才要继续上奏开辟保德军铁场。”

听了那么多,王旖终于是明白了,韩冈是把握到了天子的心思,才敢这样行事。

不过韩冈提议在保德军设立铁场,可不仅仅是为了让天子担心自家再夺立功勋。河东需要一个稳定的钢铁来源,而太原府的许多富户都需要钢铁。保德军是眼下河东路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铁矿了,只要朝廷能同意设立保德铁场,规模肯定会在短时间内扩充起来。

保德军【今山西保德县】有铁矿,在过去是为河东边寨的弓弩院提供制造箭头的铁料,也是边州百姓铁器的来源。产铁量虽然少,但实际上的储量应该不会小。而且对比起如今全国上下总计也不超过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以及河东的实际需求,再小储量的铁矿也是够用的。

府州缺铁,可朝廷对府州的供给只有打制成兵器的成品,而且枢密院每年遣人查验数量来,远比其他的地方要严格得多。折家想要铁料,只能去买铁锅铁铲。所以折家很希望,能有一个。保德军和府州就隔着一条黄河,如果保德军开办铁场,那么以折家在河东北方的影响力,暗中细水长流,一年弄到上万斤的铁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韩冈这边只管提议建设铁场,是否能成功,韩冈并不能打包票,而且失败了也不打算再提。至于朝廷同意了韩冈的建议之后,折家怎么从保德军弄到钢铁,那是他们自家的事了。

比起折家,韩冈宁可去关心轨道的结构问题。

到底什么时候能将铁轨造出来?就是没有工字轨,仅仅一根铁条,都比现在用的硬木要好,河北轨道拖到现在,在韩冈看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对西夏的战争问题。

韩冈仰头看着被太阳映得发白的天空,“调令多半就在这两个月,若是回京的话,就要顶着这个太阳了。云娘和南娘又有了身子,家里面还有几个小的。这一路上的车马劳顿,累着了可不好。”

周南和韩云娘皆有身孕,韩冈都已经有七个儿子,而他现在年轻得很,想要追上九子八婿的郭子仪,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如果周南和韩云娘两人最后生的都是儿子的话,等大一点,确定不会夭折了,就过继过去承宗祧,还了父母的心愿。

“还是到时候再说吧。”王旖说道,“若当真有诏令回京,肯定就有办法来解决。”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收获和征税的工作渐渐地到了尾声,的确是超过往年三四成的大丰收。稻谷满仓囤的情形,出现在各县汇报中的次数,可不是一次两次。使得因为战事而亏空的常平仓,也因此而顺利地得到了补充。

在夏收和夏税征收的这一个月,太原府的粮价并没有大的波动。常平仓在稳定粮价上,起了关键的作用。

当太原府元丰三年的夏税征收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天子也那边也对韩冈的两封奏章有了想法,将他调离太原,调回京城的迹象也渐渐多了起来。

正如韩冈所希望的,他的新岗位在夏收结束的终于定下来了。不再担任太原知府和河东路经略使,而是回返京师,改判太常寺,兼提举太医局、厚生司。

这就是韩冈的新差事。

“三哥哥,太常寺是做什么的?”安排前来宣召的中使去了寅宾馆住下,刚刚回到后院的韩冈被韩云娘扯着袖子问道。

“问你南娘姐姐吧。她比我清楚得多。”韩冈笑着打发了韩云娘过去。

周南离开教坊多年,早年的伤痕已经淡忘得差不多了,听到韩冈的话,旧日的教坊司花魁淡然一笑,摇头道:“太常寺中,奴家只知道一个教坊。其他相熟的衙门,如太乐局、鼓吹局,都归了太常礼院管。至于再多的,可就不是奴家能知道了。”

“就跟你南娘姐姐说的那样,判太常寺就是个没什么事的闲差,正经事都给太常礼院拿去了,不归太常寺管。”韩冈打了个哈欠,从严素心手里接过了一碗冰镇百合绿豆汤,“判了太常寺这下回了京城,倒是又能过上一阵清闲日子了。”用勺子挖了一勺绿豆沙,至今嘴里,有点含糊说着:“倒还真是没想到。”

“官人不是事先就知道要回京城了吗?怎么还说想不到。”王旖笑着问。

“我可不知道会是这个差事。也不可能猜得到还能多了个殿学士的名号。”

太常寺是九寺之首,统管朝堂礼乐、祭祀,太医局也是其属。其主官太常卿,地位近于六部尚书,高于宗正寺外的其余七寺,有“尚书里行”的说法。可依照如今的官制,六部九寺的职事早就被瓜分殆尽,太常寺也不例外。朝廷的礼乐制度和仪式,有太常礼院管辖。名义上礼院尚归太常寺辖下,实则专达于上,不受太常寺制约。而熙宁九年的时候,太医局也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

眼下太常寺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一个空壳子,只管着社稷二坛、武成五庙等京城的祭祀场所,以及一群荫补官中的斋郎、挽郎——祭祀上打下手,葬礼上执灵杖,这是他们的工作。此外,还有一个教坊,京城中的伶人,妓女都在太常寺的管辖之下。

不过礼乐是儒门的核心之一,故而太常寺这个职位清重而位尊,可以安置高官。说句难听话,就是养老的地方,跟韩冈之前的同群牧使一个类型。

但在差遣的改变之外,韩冈还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名——端明殿学士。

且原本的龙图阁学士的职名并没有被削去,也就是说,韩冈现在是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

在品阶上,殿学士在阁学士之上。从今日开始,若有人要用职名称呼韩冈,那就应该是端明而不是龙图了。

一般来说,端明殿学士是翰林学士资历较深者的加职,或是翰林学士非因罪离任后的赠予。司马光现如今正是端明殿学士,他是在翰林学士任上反对变法,最终出外任职,之后改授端明殿学士。而韩冈援引的是则王韶的旧例。当年王韶奉旨拓边河湟,在攻下河州之后,他的职名便成了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

端明殿学士的授予,可以算是对韩冈的补偿了,不然从太原知府兼河东经略使的任上,转任判太常寺,其中贬责的味道太重,并非是待遇功臣之法。

不过赵顼也是顺便通过这项任命,更加明确地表明他并不打算让韩冈拥有与地位相当的差遣。否则端明殿学士就应该改成翰林学士。

以韩冈如今在儒林的声名,也当得起翰林学士的头衔。只要不加知制诰的名号,也不用担心在起草诏书一事上会丢人现眼。可赵顼却宁可用更高一级的职名来安置韩冈,也不让他有机会插手参与朝政。这样一来,当然就没有机会走进两府之中。

但换个角度来想,天子这是在用更高的官位、职名、勋阶来安抚韩冈。

韩冈很明白,换做普通的臣子,天子若是看不顺眼,或是想磨炼一番,直接打发到远僻州郡去好了。也就是向世间传授牛痘的自己,能让天子不得不投鼠忌器。

这不仅仅是功劳立得太多的缘故,提举太医局和厚生司的兼差说明了一切。

“正合我意。”韩冈想着。

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下)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九)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四)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三)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一十八章 庙堂(九)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九)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四)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三)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中)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下)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九)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下)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五)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三)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下)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下)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迁(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一章 巩州(上)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五)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五)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谁言金疮必枉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