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上)

韩冈从流内铨徐步出来,李小六立刻迎上。虽然韩冈脸色看不出与进去时有何异样,宠辱不惊的气度让他很难外露出激烈的情绪波动,但李小六心知,没有区别便是好事。

“恭喜官人!”李小六嘻嘻笑着上前为韩冈贺喜。

“还要再等几天。”韩冈心平气和地说着,“只是刚刚通过铨选,要拿到告身才算。”

李小六并不清楚铨选和告身,但他会凑趣:“进士发榜到琼林宴之间,也隔了半个月呢。可谁能说没参加过琼林宴就不是进士了?”

“就你嘴会说!”韩冈摇头轻笑。

听见主仆二人的对话,周围投来的目光便带上了一点敌意,像刀枪一般戳了过来。韩冈不以为然,被一群守阙的闲官狠狠地瞪着,反倒有一点脚下踩人的痛快。

带着李小六离开嫉妒汇聚成的漩涡,韩冈一边走,一边计算着自己还要在京城待上几天。

自己通过了铨选,接下来流内铨定下韩冈的本官和差遣后,便要呈文政事堂,等政事堂审核完毕,又得移文官诰院。官诰院是制作和颁发告身的机构,并兼作审查,这一步手续没有五六天下不来。如此一算,韩冈想要拿到自己的告身,也就是证明自己官员身份的证件——虽然不会是个硬封皮的小本子,但实际的意义却是一样——至少还要等个十天半个月。

“足够急脚递在京城和秦州中跑个来回再带个几百里了。”韩冈暗暗为官僚机构的效率叹气,想想自己已经出来了二十天,一日四百里的急脚递也能往秦州跑两个来回了。而自己最快也得到三月初才能启程返家,来往公文更不知跑了多少回了。韩冈眉头轻轻皱起,也不知他和王韶制定的计划到时能不能成。

回到驿馆,却见刘仲武已经早早地回来了。他尽管沉稳,但如韩冈一般的养气功夫却是没有,嘴角唇边的笑意怎么也掩饰不住。

“恭喜子文兄了。”韩冈笑着说道。

刘仲武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韩冈的表情中有没有藏着铨选的结果。他陪着小心地问着:“……那官人你呢?”

韩冈笑着点点头。而李小六帮他出头回答。提得高高的声音有着引以为荣的得意:“我家官人哪有不过的道理?!”

“说得也是!说得也是!!”刘仲武哈哈地笑了,“以官人大才当然轻而易举。”

韩冈坐下来,问着刘仲武,“不知今日天子有没有来看子文兄射箭?”

“俺也以为官家会来看看!谁想到枢密院都承旨来主考。”刘仲武虽是在抱怨,但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意,“不过俺也没想那么多,只顾着射。俺用两石弓步射了十七箭,托福却都中了。又换了马,马射十箭还是都中了。再换了弩,俺先拉五石的,又拉了六石的,轻轻松松。都承旨见俺有把子牛力气,就使人拿了七石半的硬弩来。那力道,跟架在城墙上的八牛弩也差不离了。俺是用出了吃奶的气力,方才拉开。”

能拉开七石半的硬弩,这把子气力,让韩冈为之咋舌。虽然军中一直有传闻说有人拉弩能过八石,但谁也没真的亲眼见过。而刘仲武的七石半,已是骇人听闻。韩冈往刘仲武的下三路看,这厮的腰腿气力当是不小,向宝送他的美女当是被折腾惨了。

“……最后都承旨看着俺卖力的分上,给俺判了异等,其他十几人都不好意思在俺后面练了。”

刘仲武一番话说的得意非凡,一贯的稳重不知去向。不过这也难怪,他得到的试射异等,比优等还要高上一级,非武艺卓异不可得,几年也不定能出一个。而授官,往往也会比正常的三班借职要提高一级,直接任三班奉职。如果不论文武之别,真要计较起来,三班奉职比韩冈的判司簿尉都要高。当然,文武之别实际上是存在的,即便是从八品的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这等小使臣中最高的两级,也不能说真比从九品的选人强出去。

刘仲武今次在殿上演练的都是弓弩。试射殿廷,顾名思义本就是考得射箭。大宋军中最重远程兵器,向来是三十六种兵器,弓弩居首,十八般武艺,射术第一。韩冈现在只为王舜臣感到可惜,他神技一般的连珠箭术如果在殿前施展开来,就算刘仲武也得退避三舍。看到三十步外的箭垛上一眨眼的工夫就长出一朵花来,任谁都要惊掉下巴。可惜啊……

“韩官人,今天要不要好好喝上一顿!”刘仲武过去是躲着韩冈,怕被他拉着喝酒,后来虽说认命不躲了,但也没有主动过,今天可是第一次拉着韩冈喝酒。

“能与子文兄共叙一醉,当然是最好。只是啊……”韩冈很遗憾地说着,“我等会儿还要去张、程两位先生家报个喜信。这样吧,明天在樊楼里摆一桌好了,来了东京一趟,也得见识一下樊楼春色。不然回去后一说,连樊楼都没去,谁会相信我们真的到东京了。”

韩冈会说话,刘仲武被拒绝了,也没不高兴,反而笑了起来。点着头,“说的也是,不去樊楼,那就是白来一趟东京了。”

韩冈午后再次去了王安石府。刚到门前,就看到一名宦官捧着一个长条盒子,领着几个从人走进王宅,不过很快他又带着盒子和从人被王安石的小儿子送了出来。瞧他的模样,这次宣诏终究还是失败了。

看着传诏的中使骑马离开,韩冈猜测着王安石到底什么时候才会重新出府理事。想来应该不用太久的时间,他看看王府前的街巷,停在这里的车马比起前几天又多了一些。随着圣旨和辞章的交替往来,朝堂政局越来越明朗,王安石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所以原本散去的官员,现在又重新聚在王家的府门前。宽有两丈的道路,已经被来访官员的车马堵成了一条羊肠小道。

韩冈进了门房,里面早坐满官员,他们的心意也是跟韩冈一样,都是在等着王安石的出面。这么些人也是天天来此,几天下来,各自都混了个面熟。韩冈会结交人,在众人中人缘甚好。他进来后,座中官员便纷纷跟他打招呼。等他坐下,便一起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闲扯起来。基本上,在门房里的官员都跟韩冈一样,皆是坐上一个时辰半个时辰就起身,这是变法派的官员们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不来,等秋后算账,那就是得怨自己的腿脚不勤了。

王安石还在称病中。理所当然的,韩冈也照样还是没能等到接见。在门房处坐了一个多时辰,表示了一下恭谨的态度,韩冈便告了罪起身离开。出来时,日已西斜,但大门口的车马不见减少,反而多了一些。

离开王安石府,韩冈直奔小甜水巷的方向。从城西北的王安石府,横贯了大半个东京城,用了半个多时辰,方抵达张程两家的门外。

看到韩冈,张戬和程颢连问都没问铨选的事,等韩冈说起,也不过是点点头,直视为理所当然,根本都不替韩冈担心。也难怪,毕竟新官铨选难度实在太低,即便韩冈被两位主考的令丞使坏,还是一无所觉地顺利通过,由此可见,平日里的铨选有多么简单。

“通过铨选不代表能做好官,日后行事要记得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不负天子,不负黎民。”程颢语重心长地说着。

韩冈恭恭敬敬地行礼:“多谢先生们的教诲。韩冈必日日铭记在心。”

一番训诫之后,张戬让了韩冈坐下。沉声问道:“玉昆。有件想请教你一下。”

韩冈连忙站起:“请教绝不敢当。有什么事,先生尽管问。”

“坐,坐。”程颢笑着示意韩冈重新坐下。

等韩冈落座。

“也不是什么大事……”张戬便用着漫不经意的语调说着,“只想问问玉昆你,有关在古渭和渭源屯田的事情。”

韩冈点了点头,道:“先生问对人了,此事学生正好知道。”

“说来听听……”

韩冈心中透亮,看来他和王韶的计划已经在朝中传开了,却不知御史台对此看法如何。只是不论程颢、张戬他们这些御史们现在持的是什么态度,自己在情在理都得让他们变成河湟拓边的支持者……至少不能是反对者。而现在便是得看自己的表现了。

韩冈心如电转,嘴里的回话却没有半点磕巴:“屯田渭水上游,是王机宜的收复河湟的第一步计划。欲收河湟,便必须收服当地众蕃。而蕃人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为了震慑他们,就必须在古渭和渭源派驻一支官军,必要时,还得消灭一两支被西贼收买的蕃部,以便杀一儆百。但不论是驻兵还是开战,物资粮饷消耗总不会少,如果全数依靠外运,不论是朝堂还是陕西转运司,都支持不下去。所以王机宜便想着在当地自行解决部分粮饷,故而便有了在渭河中上游两岸屯田的计划。”

张戬道:“最近王韶已经用专折将他的这份计划呈上来了。”

韩冈点点头:“学生出来时,已经听说王机宜正在写这份奏章,大体内容也有所了解。渭源至伏羌城,两百余里河谷,宜耕荒地近万顷,而能开辟成良田的地方至少千顷之多。如果将千顷良田开垦出一半来来,出息就已经足够支撑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而屯垦这么一点田地,只需要他们一年的时间。”

“是吗……”张戬漫声应了一句,沉默地看着韩冈一阵,突然间眼神化为刀剑,单刀直入地厉声问道:“那窦舜卿为何说秦州至渭源,宜垦荒田只体量得一顷四十七亩?!”

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一)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二)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顾(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五)第四章 力可回天安禁钟(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九)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八)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九)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上)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中)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六章 日暮别乡关(下)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上)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上)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九)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议(二十九)第四章 力可回天安禁钟(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八)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九)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上)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七)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二百二十章 变故(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澜(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六)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三)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议(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三)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三)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