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

田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带着丝缕寒意透入体内,稍稍平复心中激荡的情绪。

瞅瞅厅中众官,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抹难以掩饰的激动。

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看着韩冈线条明晰硬朗、不怒自威的侧脸,田腴暗自喟叹,也只有如此人物方能放此豪言。

即便如王克臣一般地位高峻的边帅,说要将入寇的辽军全都留下,也只会惹来嘲笑。可换做是当初在河东,拿着数万人头妆点自己的战功,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皮室军首级在内的韩冈,又有几人会不相信?

“拿笔墨来。”韩冈下令让人准备好文房四宝,又招呼陈丰过来,“公满,你来写。让王克臣坚守太原城二十天。二十天后,援军必至!”

陈丰应声展纸提笔,而几名官员闻言惊喜:“枢副,二十天后援军就能到?!”

“差不多就在二十天上下。”韩冈点点头。他将话说得如此肯定,这让一众官吏更加安心。

“诚伯。”韩冈又叫起田腴,“你来写给汾州,榆次县的文书。”

田腴点头应诺。

看着两人坐下来提笔草书,韩冈放松下来,对其他人道:“河东关山险阻,易阻截,难进退。这一回北虏深入河东乃是自寻死路。”

众官纷纷附和:“有枢副坐镇,就是耶律乙辛亲来,也一样只有丢盔弃甲的份。”

“辽贼深入汉土,都是命悬一线的。先不说有杀胡林旧事在前,澶渊之时,若不是真宗心念苍生,顿兵澶州城下的北虏能回去的不会超过一半。”

直接批评皇帝不适合,可谁都听得出韩冈是在抱怨真宗皇帝太软弱了,这下就没人敢附和了。

韩冈笑了一笑:“这几年来,北虏与我官军对垒连战皆北,国力、军器都远逊于皇宋,且耶律乙辛秉国名不正言不顺,其后方不稳,又选在春来发兵,这是回光返照,后力难继。”

“有枢副的这番话,人心可安啊。”知军笑道,“若传到北虏的耳朵里,说不定吓得他们就向北逃回老家了。”

韩冈拿着杀胡林和辽太宗做例子,很快就会被传出去。当越来越多的官员拿这番话来激励和鼓动军民士气,不用多久会落进辽人的耳朵里。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没有可能将辽军给吓走。

“凡事还是要往坏处准备。我倒是觉得会将北虏给吸引过来。北虏连破雁门、石岭,气焰正是嚣张之时。他们要走,一个是抢得心满意足,另一个就是被打得丢盔弃甲后逃窜!”韩冈一扫厅中,“如果再死一个辽太宗,这一战后,辽人当从此不敢再南顾。”

就在韩冈继续鼓动人心的时候,陈丰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将一份草稿恭敬地递到了他的面前。

字还不错,有欧体的神韵,而内容简洁明了,没什么文辞华饰,把事情也说明白了,照着念,就算是不通文墨的也能明白。这可比韩冈预计的要好。很有不少官员为了表现自己的文才,硬是在公文中弄个四六骈俪之类的赋文来,却连该说的公事都说不清楚,尤其是以自负文采的进士为多。

韩冈点了点头,陈丰做官做了十几年,看来并不是白做的。将文书稍稍修改了几处,韩冈便盖印画押。装入信封后用火漆封口后,他瞅瞅知军。威胜军知军心领神会,“下官这就去安排,现在就走。”

该吩咐的都吩咐了,韩冈也没什么话还要多说,威胜军知军带着属官起身告辞。韩冈也不留人,将他们送到了厅门口,又让田腴和陈丰将他们送到了驿馆外。

离开了驿馆的大门,一行人中私下里就窃窃私语起来,多是赞着陈丰的好运气。

“福灵心至吧。平常也不见他如此精明厉害。”

“多半是……军守,接下来该怎么做?”

“韩枢副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知军回道。“不过是些粮饷、兵员,早早筹备好对大家都有好处。”

但有人犹有顾虑,“……但京营能赢得了辽人吗?”

“别忘了,还有河外的兵马。枢副若要调兵,折家敢耽搁片刻?再迟些,西军就上来了。”

“如何?”待两名幕僚回来后,韩冈就问道。

“看起来都对枢副有信心。”田腴回道。

“的确!”陈丰立刻接话,“来时个个忧形于色,但走的时候,却都是脸上带笑。全都是有枢副坐镇河东的缘故!”

“主要还是辽人没能在河北占到便宜的缘故。”韩冈摇摇头。河北那里是硬桥硬马的真打,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辽军真正的实力。

田腴点头道,“连河北军都赢不了,何论西军?而且辽军入太原,以运气居多,但打仗是不能只靠运气的。只要西军还在,朝野的信心就还在。”

“好了,威胜军可以暂时放一边去,现在的关键还是太原。”韩冈抿了抿嘴,“外无必救之军,内无必守之城。只要知道外面有援军会来,那么太原定能守得住。”

“但二十天是不是太紧了。”田腴方才就想问了,“若是二十天后援军不至呢?”

韩冈哈哈一笑:“辽人可能围攻太原一个月吗?要耶律乙辛当真如此做,这送上门的大礼,我可是却之不恭了。”

田腴皱着眉:“但也没必要就定下二十天。”

韩冈摇头,“不得不如此。”

虽说以太原的城防,即便是被赵光义毁坏后另修、防御力远不如唐时晋阳的新城,可也不是辽人用上十天半个月就能攻破的,但韩冈真是怕了。

这个时代,不仅属猪的多,就是猪的官员为数也不少。应对兵事时,什么昏招都能出。有面对区区百余贼寇,献了牛酒请其高抬贵手的,也有十几兵卒喧哗闹事,就吓得带着一家老小离城逃窜的——这后一位还是名门子弟,乃是当今首相的长兄,最让韩冈心中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这位宰相长兄的姓名居然与他同音。

不给王克臣等太原文武官以信心,以及足够低的目标,保不准他们就能将太原府丢给辽人。

“只是枢副,光靠开封的援军妥当吗?”田腴追在后面问道。

“还有河外的兵马!”

“麟府军也要调回来了?”田腴知道,在收到石岭关破的消息之前,韩冈并没有打算让麟府军也挤到太原来,而是另有任命,但现在局势已经变了。

“王克臣此时必然已经遣人从河外调兵了,救命稻草都要抓,何况精锐冠绝河东的麟府军?我这也算是顺势而为了。”

河外的情况一直还好,但胜州方向也有消息说遭到了辽军的进攻,以麟府军为首的河外兵被牵制,短时间内很难调回来。支援河北的兵马一时也回不来,而且韩冈更希望他们能发挥更大用处。

但河东军的主力,大半是在边境上。剩下的,则又大多集中在太原。当王克臣将太原兵马派往河北之后,河东的兵力便极度空虚。如果把丢在石岭关和赤塘关中的军队算进来,河东禁军还能不能凑出个两万三万来,那都是一个未知数。这样的情况下,韩冈不可能再留着河外军与辽人牵制队伍。

韩冈进了厅,借着方才田腴所用的笔墨纸张,匆匆写了几行大字。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陈丰在旁抻着脖子看了,却看不明白韩冈的意思。

韩冈依样签名画押盖印后收入信封,点了一名跟在身边数年的亲信,“借驿马,将这封信送去府州。”

“这是给折家的?似乎说不通。”田腴问道。

“我是在说辽人。”韩冈笑着,视线转到陈丰身上。陈丰却愣着,没有半点闻言即答的敏锐。

韩冈暗暗一叹,就听田腴道,“田腴明白了。歼灭了入寇的辽军,失去的土地都能拿回来,还能多饶几分。若是只想着收复失土,却不愿与辽寇硬碰硬,后患将无穷无尽。”

韩冈点点头:“基本上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达成目的,麟府军仅仅是调派能动用的机动兵力并不够,韩冈需要的是无所保留地付出。只是将家底都拿出来的折家和麟府军,甚至有可能连麟府丰三州核心之地都受到威胁和劫掠。这就得看折家能不能顾全大局了。

韩冈将折家视为自己在河东军中的助力,不过若是折家不能在大是大非上作出让人满意的决定,过去的交情自是雨打风吹去。

重新落座,韩冈突然猛不丁地问道:“公满,之前可是受了你家门客的指点?”

方才韩冈确认了陈丰的见识,只能说差强人意,之前那仅有一次的敏锐反应和判断,甚至并不是福灵心至的运气,从直觉上韩冈认为那只是转述。现在以陈丰的反应看来并不是错觉。

给陈丰指点的人绝不简单。从陈丰接到急报,到出门赶来驿馆,最多也就能换身衣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详情,便独自判断出辽人的动向,眼光和见识比今天韩冈看到的官员都要强。

而那一位当也不是官员,只可能是陈丰家中的人,门客或是亲属,否则刚才就应该有人会给他使个绊子——向陈丰投去满载着嫉妒的眼神,韩冈方才已经看到了好几个。

陈丰被韩冈盯得脸上血色尽褪,身子都僵住了。藏在心中的秘密,竟然一下子就曝了光。

“公满?”韩冈温和的声音在陈丰耳中,却像柄冰冷的刀子在背上划过。

韩冈眼毒,又是年少得志,在陈丰看来,那是分外容不得底下人欺瞒的性格。若是想蒙混过关,恶了韩冈,这辈子在官场上就没指望了。而说出实话,虽不能指望再受重用,但好歹还有份人情,何况那位也是自家人。

“不敢欺瞒枢副,那是下官侄婿。他游学天下,近日正好到了河东。前几日正与下官议论过河东局势,曾与下官议论过若是不幸让北虏攻破了太原城,可能会有什么局面,又该如何应对。”

韩冈抬了抬眉毛,有些惊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士大夫的见识和人脉有很多都是从游学开始的。不过游学不往京城去却往河东走,这个倒是稀奇。

听口气,还并不是陈丰门客,而是一个年轻士子,更是在石岭关陷落前就开始议论辽军入太原的局势,这就更难得了——真不知该说是乌鸦嘴,还是有先见之明。之前自家却是猜错了。

“可将他一并召来,你那位侄婿,我倒想见见。”韩冈听了听外面的更鼓,都已过了午夜,又笑道,“今晚是用不着睡了,干脆再多见几个人。”

“枢副……这事有些不巧。”陈丰变得吞吞吐吐起来,“下官的那位侄婿前两天就走了,说是去京城。”

韩冈已经准备点人去陈丰家请客,没想到已经走了,只是想来陈丰也不敢说谎,倒是让他微感遗憾:“……还真是不巧。是准备进国子监求学吗?”

“只是游学。国子监不易入,两浙乡贡更是难得一中,所以下官那侄婿是准备先游学数载,再预乡荐。”

“两浙一解的确不易中。”韩冈想起了自己当年参加进士科,是从锁厅试上得到了上京赶考的资格,若非如此,便要从十倍于乡贡名额的同乡士子中突围才行。陕西解试都是十里挑一,更别说独木桥一般的江南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多用上几年时间游学四方不算耽搁时间。”

“枢副可要将人追回。”田腴问道。

“算了,就不兴师动众了。”韩冈摇摇头。又不是韩信,他也不准备做萧何,且陈丰也让他失望,没什么心情。何况这一追多半要追到京城,直接写封信回去让人留意就好了,“令侄婿的名讳是……”

“姓宗名泽,表字汝霖。”

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二)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六)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中)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五)第二百七十章 长风(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议(二十三)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三)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长风(十一)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三十九章 追忆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二)第一十七章 庙堂(八)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遥别八桂攀柳枝(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变故(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九十二章 尘嚣(二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三)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上)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上)第一十九章 波澜因风起(上)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