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

郭逵在保州坐镇,已接近一旬。

自从九天前,他将帅府行辕再一次转回到这座边州时起,河北西半部边境线立刻变得稳如泰山起来。保州中的士气、军心、民心、全都恢复到易州之败前的情况。

但毕竟只是易州之败前,想要再更胜一筹那已经是不可能了。河北军无论士气还是资源,不可能再组织起同样规模的作战。在军心兵力比之前更胜一筹的辽人面前,即便郭逵,也只能选择稳守。

几天来郭逵常翻三国志,无论本纪、世家还是列传,在多少人的传记中,字里行间都写满了无可奈何。曹操兵败赤壁、刘备败退夷陵、周瑜天不假年、诸葛亮悲叹五丈原,许多时候纵然有雄心壮志,却也只能长叹一声无奈。

“大人,李信已经到了,正在外面候着。”郭逵的次子郭忠义进了房来,向郭逵低声禀报。

这位败军之将终于是回来了。郭逵放下手中的书简,沉吟了一下,“请他进来吧。”

“知道了。”郭忠义应声要往外走。

“等一下。”郭逵叫住了他,深深地盯了儿子一眼,“有礼数一点。”

郭忠义对父亲的叮嘱有些不以为然,但他也不敢反对,毕竟李信背后还有个奢遮的表弟——眼下已经与自家老父同在西府的韩冈。真要开罪了李信,日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乖乖地低头应是,转身又出去了。

儿子的心绪变化,瞒不过郭逵老辣的双眼,重新拿起书,他甚至没有多解释的想法。他礼遇李信,不是因为李信背后的韩冈,而是因为他并不想看到军中难得的将才受到羞辱。

纵然李信兵败易州,但郭逵对他的评价依然没有降低。在败阵之后,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能有大半逃过契丹骑兵的追杀,甚至还能维持基本的建制而没有溃乱,无论如何都是主帅的功劳。

可郭逵还是免不了要遗憾,扭转战局的机会一去不再来,下一次再有机会,也轮不到他郭逵来主持军务了。

决战是决定胜负最终归属的会战。占据战场的主动权,逼迫敌军在不利的形势下决战,是每一个统帅是否称职的标志。

攻打易州,是郭逵反守为攻的计划。夺占易州的确是能够扭转战局,但逼迫辽军赶来易州解围,趁其远来疲惫,将之战而胜之,甚至不需夺占易州,战局便会就此抵定。

尽管辽军也有围魏救赵的手段,但易州离辽国南京析津府已然极近,郭逵确信耶律乙辛不敢赌上一把。更何况缘边各州,无论保州霸州雄州,都已经证明了那里防线的坚固。至于沧州,虽然面积广大,但多是还没有开垦出来的近海荒地,远离河北的核心,若是耶律乙辛打算从那里着手,郭逵乐得趁机攻下易州,这个买卖是大赚特赚。

在决战之前,总会进行一系列小规模的交锋。而在频繁的交锋中,官军很顺利的一步步逼近易州。到了易州之后,驻扎地营地也贴近了山势,充分利用了步兵在地形适应性上的优势。

从地形上看,大半地界就在太行山中的易州,远比霸州、雄州北面,更适合步兵展开。进可战,退可逃,不用担心被骑兵利用马上的优势围困。即使到了现在,郭逵也不认为自己选择的反击地点错了。

可惜这一计划还是功亏一篑。

并不是主将人选的错误,而是误算了耶律乙辛手上能动用的力量。

尽管事前郭逵已经尽量往多里计算南京道的兵力,而且易州州城距离边境亦不远,但当辽军以重兵切断了李信军后路的时候,郭逵这才知道,他还是把耶律乙辛手中的兵马算得少了。

他甚至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一场对双方而言应该都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战争,耶律乙辛究竟是怎么才能未卜先知地将东京道的女真人先行调来,这完全是不合情理。

郭逵忽而失笑,耶律乙辛真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说河北,河东那边就不会让韩冈战了上风。

耳中忽地听到一点动静从门外传来,仁宗时硕果仅存的名将虽已近六旬,依然耳聪目明。他坐正了一点,等着河东主帅的表兄进来。

……

李信的神色一如往昔,稳稳地走向郭逵所在的正堂。

行辕中往来奔走的官吏甚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李信,但他们的眼神则变得极为诡异,绝无一分一毫的同情和善意。

败军之将,自是如此下场。

李信一步接着一步,脚步依然是毫不拖泥带水。

在往日,李信麾下的将校对他不敢有半分不敬,但现在则同样有很多变成了嘲笑。幸而李信还有个做了枢密副使的表弟,终究还是没人敢当面嘲讽于他。

就如现在在前领路的郭二衙内,比过去几次见面还要亲热了许多。

但李信想要的不是这一个啊。

穿过了中门,两名在行辕中书写文书的小官迎面而来。认出了李信和郭忠义后,立刻避让到一边。只是李信两人越过他们之后,窸窸窣窣的碎语便从身后传来,却是在猜李信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置。

郭忠义似乎听到了一点,李信就看着他有些紧张地回头过来,但李信无嗔无怨,那些蚊蝇的声音还不至于让他动了火气。

自家已经是挂名在枢密院的将领,已不再受三班院和审官东院管辖,想要处置他,得枢密院奏请天子来决定。李信很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关系,决不至于有何重罚。

但若是事情最后变成了那般结果,可就真是丢人现眼了。

李信嘴角抽动了一下,他宁可像犯了谎报军功的王舜臣那样免官留任,以功赎罪。也不愿自家的表弟拿着功劳和官位来抵偿自己的罪过。

又是几名官吏擦身而过,又是同样的议论传入耳中。

李信眼神更冷了点。都是帅府中人,有这个空闲还不如多关心一下河北的局势。

易州之败的伤亡数目并不算大,河北的局势还是陡然紧张起来。辽军接下来的动向让人颇为思量。

李信微微地摇摇头。

其实根本用不着担心他的这一次败仗会造成河北防线的崩溃。以郭逵的老辣,怎么可能不会去考虑失败的后果?在兵败之后,郭逵坐镇的河北西部防线依然稳如泰山,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也正是郭逵的稳重,使得李信能动用的兵力明显不足,顺理成章的,也让他所指挥的各部将校都缺乏在敌军围困下坚持下去的决心。

辽军数量超过预计,这并不是失败的全部理由。但易州大营和后方的联系被辽军以重兵切断了整整三天,则完全是辽军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而得到的结果。

无粮无援,甚至不通半点消息,军心自然不稳。到了这一步,除非是韩信才有背水一战并且获胜的能力,换成是李信,便不得不下令向南突围。

意义如此重大的一次会战,竟然不能得到全心全意地投入,李信不喜欢抱怨,但他终究不至于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

李信确信,如果郭逵能多给他一万人马,甚至只要五六个指挥的骑兵来维系道路,结果会迥然不同。

只是他也不想自欺欺人地去抱怨郭逵,换做他自己坐在郭逵的位置上,且事先又不知耶律乙辛能这么快从东京道调来大批兵马,那他绝对会跟郭逵做得一模一样。

也因心中如此纠结,面对热情得反而显得虚假的郭二衙内的时候,李信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先在门外停了步,待到郭逵传话出来,他方才跨进正厅。

“末将李信,拜见枢密。”

向端坐着的郭逵行了一礼,李信便沉默地垂手站在厅中央,等着郭逵的发落。

视线落在了李信右臂伤处上,郭逵的目光微微起了点波动。他也是老行伍了,伤势轻重与否他一眼都能看得出来,不比那些精擅金创的军医差到哪里。

站起身,郭逵绕到李信身旁,看着夹板、石膏和绷带裹起的右臂,带着几分关切:“胳膊上的伤怎么样了?”

“骨头折了,不过及时上了夹板。过百十天就好。”

李信脸上闪过一抹黯然之色,这一回胳臂上伤了筋骨,日后他的掷矛恐难恢复到旧日的水平了。

突围时李信亲自领兵断后,保住了大半军队安然撤离,加上配属给他的骑兵并不算少,最后连同他所率领的殿后军,也同样从重围中脱身而出。

只是在撤退的过程中,李信身中多箭,虽说因为坚固的重甲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但他的右臂却还是在乱军中挨了辽人手中铁骨朵的重重一击,以至于骨断筋伤——这还是有盔甲的结果——不得不上了石膏夹板来固定伤处。

郭逵多看了伤处两眼,李信心中清楚的,他也同样看得出来。李信脸色一瞬间的变化,也没瞒过他的眼睛。

李信的胳膊远算不上是重伤,治疗及时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他恃之以威震四方的投枪绝技,之后能不能恢复如初,那可就难说了。

“弓马武艺仅是匹夫之勇,万人敌方是将帅所求。之前老夫就想说了,义仲你执着于掷矛,并非是好事。霸王都弃了剑,去学万人敌,你既与淮阴同名,岂能连霸王都不如?”

郭逵的口气像是长辈叮嘱自负才能的子侄,甚至亲切地叫着李信并不为太多人知的表字。

李信都有些愣,郭逵现在的态度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纵然自家身后有个同为枢密的表弟在,以郭逵的性格,也不该如此讨好。

“枢密……”

李信张口想说些什么,却被郭逵打断了。

“义仲,胜败兵家常事,不要太放在心上,日子还长得很。”郭逵咧嘴笑了笑,“易州一败,责任不在义仲你身上。纵虽有过,但也有功。易州战后,辽贼已无南犯之力,这就是你的功劳!之前老夫已经上了奏本了,向朝廷好生分说了一番。”

郭逵于战前就考虑过李信失败的可能,也做了相应的应对。在李信北上易州的过程中,河北北部各军州坚壁清野的工作趁此良机而加速进行,河北边防也得到了调整的时间。眼下辽军就算冲破了边境寨防,也要吃足了苦头才能得到足够的粮草补给。这些都是将战事推到辽国境内的好处。

“枢密!”

李信的身子有些发颤,一直以来都是一张冷脸的他,也忍不住红了眼圈。郭逵在朝廷上为他这名败将辩说,那不仅仅是一封奏章的问题,连自己败阵的责任都要一身担起。

“不要想太多。”郭逵转身坐回座位上,“再怎么说,老夫都已经是将辽贼的主力挡在了国界上了。在开战前,朝廷的要求也不过如此。何况窜入内地的几支辽贼,被老夫打得狼狈而逃,前后还丢下了一千多斩首出来。不怕什么!”

郭逵不是充大方。李信这个人选是他提议的,如果把罪责全往李信身上推,郭逵本人也逃不了用人不明的罪名。往死里开罪了韩冈且不说,日后他郭仲通也别做人了。哪位将领肯跟着个没担待的主帅?不能为部将遮风挡雨,没资格领军!

郭逵一直以来都隐隐地有些看不起狄青,主要就是狄青性格软了点。当年韩琦要杀焦用立威,而主将狄青不敢争。正是这样的性格,所以狄青日后才会有忧惧之下,壮年而亡的结局。换做是自己,怕个鸟!

郭逵放声道:“不论外人怎么看,老夫这个做主帅的,就不能让帐下的儿郎受委屈。”

第三十三章 虚实(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上)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七)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四十三章 长风绕城遥相对(上)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二)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一)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下)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八)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迁(二)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五)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九)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下)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五)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迁(十)第七章 飞将庙中风波起(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师(一)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三)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八)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七)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二)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上)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二)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二)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