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

“记得那时候,将军已经是都巡检了。”

当年韩冈还在王韶麾下为幕僚,听说了李复圭为推卸罪责大开杀戒,除了不直李复圭没有担当的品性,并为种詠感到遗憾外,也记下了好运气的白玉。

“是。”白玉低声应答。

“之后陕西推行将兵法,将军以秦凤都监之职任正将……是第三将吧?”

“是。”白玉声音更沉了一分。

陕西推行将兵法时,已经被调任秦凤路的白玉担任第三将正将。这时候,白玉已升任了都监。但十年过去,白玉的名位依然原地踏步。

在这段时间里,河湟已得,西夏已灭,大宋官军更是已经走到了天山脚下,将河西走廊纳入疆界之中。

多少原本微不足道的文武官员,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一个个飞黄腾达,王韶、韩冈先后晋升西府,种谔、燕达升任三衙管军,王舜臣、李信之辈从兵卒成为一路中坚,白玉这名西军中的宿将却什么都没能捞到,唯一能拿出来炫耀一下的,就只是在广锐军叛乱之后斩首两百余的一次胜仗。

但这样的胜利,放在眼下,在面对那些正当红的将帅时,甚至都不好意思提及。一众将佐坐下来夸功耀武,别人拿出来的,不是斩首上千的丰功,就是破敌数万的大捷。参加了平夏之战的一众将领,党项人的头颅拿到手软,两百多个首级甚至还不够一转之功。

这是白玉的伤心事,听见韩冈当面提起,脸色就免不了有些难看起来。他不敢现面皮给韩冈看,只能低下头去。

白玉心有顾忌,但在身后侍立的白昭信却不禁忿然,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再难抑制。他愤然道:“吾父若有枢密一般的机缘,岂会蹉跎至此?!”

“住口!”白玉脸上的血色一下就褪得干干净净,猝然起身,一巴掌把儿子打翻在地上,“枢密之功天下可有几人能比,生祠遍布关西,可是你配说嘴的?!”

说着,又狠狠地照面门踢了白昭信一脚。他下脚不轻,砰一声闷响,白昭信顿时便满脸是血。

“都监,你这是为何?”韩冈皱眉摇头。

白玉下手还真会选地方,踹身子容易出内伤,外面还看不出来,照脸去打,弄得满口鲜血,却不会有大碍,但看起来却是下手极重,已经体现了真心实意的歉意。

白玉收了脚,看了捂着脸的儿子一眼,转身低头跪倒:“小儿无知,冒犯了枢密,末将回去当重加责罚。”

“孝心岂可入罪?且令郎说得并没错。”韩冈过去亲自将白玉和白昭信先后搀扶起来,让人领着白昭信去疗伤,然后拉着白玉的手坐下来叹道:“都监缘数的确远不如他人。就是曲君玉【曲珍】,之前犯了重罪,如今也得吕枢密重用。可这一回都监来援河东,韩冈知都监宿将,用兵最稳,所以方以后路相托。只是耽误了都监立功的机会。”

被韩冈拉着手,白玉坐立不安,“岂敢,枢密既然信用末将,末将又如何敢不尽力?”

“说的好。”韩冈哈哈一笑,趁势放开了白玉的手,“正是多亏了都监尽力。稳定后方,我军方能安心与辽贼决战。这一战的功劳中,少不了都监的一份。”

“枢密之赞,白玉绝不敢当!”

白玉再一次躬身逊谢,但这一回,韩冈在他的神色中,却找到了一丝掩饰不住的愤然。至少在他的耳中,韩冈的话完全是托辞,做信不得。

这样的老家伙,胡子都花白了,人当然也变得固执。当然不可能因为几句空头话就改变看法,甚至感激涕零。但韩冈相信,白玉只要功名之心未尽,接下来就不愁他不上钩。

请了白玉重新落座,喝了两口茶后,韩冈才又说道:“现如今,代州后方已经为都监稳固,剩下的,也就是面前的贼寇了。辽贼退守雁门。险关要隘,攻打不易,都监宿将,惯习军事,当有以教我。”

“末将只知听命行事,恳请枢密吩咐。”

“武侯有云:集众思,广忠益,参署是也。都监为我僚属,当可直言无讳,共参益之。”韩冈再看了白玉一眼,“此是军令,都监勿再推辞。”

“……既然枢密这么说了,白玉斗胆,就说一说想法。”白玉停了一下,见韩冈点头,方又说了下去,“雁门为天下知名的险关,末将虽从未亲眼得见,可早已是如雷贯耳。孙子说过,‘攻城最下’,攻打险关自是等而下之。”

“嗯。”韩冈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

“所以以末将愚见,不如绕过去……从武州绕过去,与朔州城中的麟府军会合一处。”

白玉是在猜韩冈的心思,然后顺着韩冈的心思说话。

既然把他麾下的兵马调到忻口寨,却又不顺便东调代州,那么当然只会去往北面的神武县。顺着韩冈的心意说话,就是拍马屁,拍得韩冈这位枢密副使见兼制置使高兴了,也就能得到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了。

“说的好。都监之言正合我意。”韩冈拍了拍手,又道,“不过以精兵锐卒抄截辽贼后路固然为良策,可也必须从正面攻打雁门诸关以牵制雁门中的辽军。”

韩冈说着目光灼灼,盯住了白玉。而白玉一下就迟疑起来,他不清楚,韩冈是不是要让他去攻打雁门关,为折克行牵制辽军。

那样的话,比之前清除盗匪的差事还要痛苦。盗匪据守的破寨子怎么能比得上辽军坐镇的雁门诸关?功劳就更不用说了,兵马损失多了,甚至还会被治罪。

幸好韩冈很快就接了下文,让白玉松了一口气:“当然了,这件事不算难,代州这里的兵马已经足够了。用不到都监的西军。”

白玉的心提了起来,带着期待,“枢密的意思是……”

“辽军的主力已经退回朔州,麟府军虽是夺下了朔州城,但面对马邑周边的重兵,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如果仅仅是驱逐辽寇,韩冈没有使用西军的打算。不过现在战事进行顺利,反攻入辽境在即,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将白玉和七千西军留在后方清理匪患。

在代州、忻州,辽军人人思归,无心恋战,可当战场转移到辽国国内,就在家乡作战,那么之前造成士气不振的原因,也就不复存在。辽军真正的战斗力一旦爆发出来,即便因为战马损耗的缘故,实力大幅下降,也不是现在的京营禁军能够抵挡。

折克行之前在古长城处伏击辽军之后,便兵围朔州城。如果是在大宋境内,辽军一旦被围困,不用怎么打,自然会选择突围撤退。

可韩冈这两天接到的报告中,折克行却说辽军多次出城反击,此外他还遭受了两次夜袭。战斗意志和欲望比韩冈在代州这边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要不是辽军实在不擅守城,加上朔州城墙多年未有修补,即使以麟府军之精锐,也不可能那么容易便攻下了城池。可即便是在已经夺下,想要再进一步东进马邑,封锁雁门关北口,光靠麟府军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完全变了模样的对手,只有在战斗能力和作战意志上同样出色的西军才能让韩冈放心得下。

白玉起身,恭声问韩冈:“白玉当如何做,还请枢密示下。”

“折克行夺占了朔州城,辽贼定然心有不甘,必举大军来夺还。你去朔州,与折克行并肩作战,联手迎敌。若是万一辽贼不肯过来,你和折克行就分兵去清扫朔州城周边的部族、寨堡,逼萧十三遣军来攻。”

韩冈的计划就是背城决战,以他手下最精锐的队伍,来迎战辽国的疲惫之师。

朔州和大同府同在一个盆地中,对辽国来说肯定是不能弃置,只要占据了此处,就像是丢在湖中的香甜鱼饵,不愁鱼儿不赶着凑过来。

且朔州城背山而立,战事若有不顺,撤入山中,以骑兵为主的辽军便难以追击。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仗当然可以打上一回。

而且神武县方面,粮草之前都准备得差不多,通过轨道节省下来的民夫人力,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通往武州的几条通道上。而在翻越古长城抵达朔州后,更可以依靠就地征发来解决。光是一个朔州城,就足以供给两军一万四千余人以及五千多战马一个月的口粮。

万事无忧,只等辽军过来一战。

白玉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哪里还敢迟疑,当即行了军礼,“枢密之命,白玉何敢不从?愿立军令状,定将辽贼引至朔州城下,协助折府州与其决一死战。”

领了将令,白家父子便连夜回返忻口寨。次日上午,便领军北上。两天后,全数抵达武州,继而开始向朔州进发。

在韩冈看来,战争已经到了尾声。

大同也好、飞狐也好,都难以夺占或是守住,退而求其次,能做的,也就是攻入西京道的核心之地,俘获更多的辽人,以换回被掳走的国人,同时以巨大的损失来扼制日后辽国入寇的念头,使其不敢再南窥。

虽然比起之前参加过的河湟、征南和平夏诸战,这一回的对辽战争可以算得上很短暂,但给他的感觉,却是旷日持久,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一路磕磕碰碰,总算是有了个了局。

不过这个想法只在他接到从京中传回来的密报。

“这算什么?!”韩冈先是瞠目结舌,继而大怒,“这疯了吗!”

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三)第二百零七章 变故(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澜(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七)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三)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二)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二百五十章 新议(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五)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六)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下)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上)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下)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下)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变故(十)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十)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八)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五)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扑(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二)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三)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二)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上)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下)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一)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七)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五)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七)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二)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上)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