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三)

曾布意欲留下独对。

向皇后虽理政不久,可也知道曾布的请求绝不正常,多半是有话想私下里说。她为皇后,内命妇、外命妇不知见了多少,想要私下里说话的,也有不少人在谒见之后,单独请求留下来。

难道是为了召回韩冈?

曾布和王安石的旧怨,向皇后好歹也是知道了。王安石既然一直都拦着不让他的女婿回来,曾布当然就会支持召回韩冈。

可是之前曾布一直都是反对的……

向皇后有点拿不准。

但不管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曾布想要留下来,答应就是了。先看看他到底想要说什么,说的不好就不答应。这没什么好多犹豫的,宰辅们不再同进同退,在向皇后眼中,也是一件好事。

“既然参政有事要奏禀,那就稍留一步。”皇后不再迟疑,留下了曾布,便开始逐客:“诸位卿家若无事,就先回吧。”

……

肯定是为了召回韩冈。

曾布话出口后,王安石正要挪动的脚步就定住了,脸色越发的黑了。

虽然说召回韩冈就意味着把吕惠卿也一并召回,两位勋臣如今已经被连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前曾布便是因为不打算让吕惠卿回朝,而一并阻韩冈于外。不过看曾布现在的样子,多半是宁可看着吕惠卿回朝升任宰相,也要把韩冈给拉回来。

在短短几天之内,曾布的态度完全颠倒,剧烈的变化,让王安石觉得有哪里不对劲。难道说已经跟河东那边勾结上了?还是说,一直以来都是故意反对,现在赶在节骨眼上来迎合皇后?

曾布当年在自己背后捅了一刀的旧事,至今王安石仍然是耿耿于怀,不免将曾布往恶劣处去想。

一见皇后逐客,王安石再也不能等了,踏前一步,向着帘后躬身:“殿下。臣王安石,亦有一事需奏禀,请留对!”

王安石垂眼看着手中写了几句今日议题节略的笏板,上面完全没有需要独对的条目。但他现在必须留下来。否则曾布一提议,下面墙头草再一奉承,让皇后确认她在两府中还有支持者,王安石就再也压制不住底下的异动了。

纵然他还能挡住韩冈,可之后政事堂中有曾布大事小事都配合皇后的心意,根基一去,王安石这个平章军国重事,真的就只能在“重事”上发言——究竟什么是“重事”,下定义的却是垂帘的皇后。

不过现在还来得及。不管曾布想做什么?只要不能单独跟皇后议论,那么一切阴谋诡计都别想成功。

原本王安石阻韩冈于京外的心思并非这般坚定,可到了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不坚持到底,就是他无法再安坐于朝堂。

纵然亲如翁婿,关系到一生的功业,也没有多少人情可以讲。

就如当年吕夷简对范仲淹,出去了就别回来了!

……

王安石的回应,让韩绛、蔡确、张璪、章惇等两府诸臣心中赞叹不已,釜底抽得好薪,完全不给曾布机会。

曾布完了。

既然王安石硬是插了一脚进来,皇后还能赶走王安石把曾布单独留下来?就是天子也不能那么做。

王介甫这一回连老脸都不要了。这时明着欺负皇后年轻识浅,无力掌控朝政。可偏偏皇后和曾布都无力做出应对。

韩绛冷眼看着曾布,“做事前也不多想想。蠢一次不够,还要蠢第二次!”

韩绛当年第二次任相时,也曾自请留对。但那一次与这一回不同,当时他是把王安石请回来,就算当着众臣的面来说,也没什么好怕的,无人敢于反对。

可曾布今日不同,他的提议有太多能让人出手阻止的空间,完全不可与他韩绛当年相比。

而且王安石的犟脾气,曾布了解得还是不够多。越是用小花招,惹起的脾气就会越拧。当年吃下的亏,难道都忘掉了吗?

终究还是个无能之辈!变法时身兼十数职的风光,其实不过是有王安石在背后支撑,自身还是上不了席面啊。

无意多看那废物一眼,韩绛想知道,皇后会怎么说。

宰辅们当面互驳,非此即彼。一旦定出胜负,输家必然要请辞。可无论如何,王安石的平章军国重事是辞不得的,动静太大了。离开的只会是曾布。区区一个参知政事,不会影响太多。皇后如果还想保住朝中有一个体己人,这时候就该说话了。否则已经把身家押上赌桌的曾布就要完蛋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说一声今天累了,有事明日具本奏闻。

说留曾布议事,现在也可以不留,这点小事上反口只是小问题。真要让曾布将他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可就要成众矢之的了,王安石更是绝不会放过。

只是向皇后心中的弯弯绕明显不够多,没有把曾布从危机中给解救出来,“卿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吾洗耳恭听。”

曾布瞬息间脸色数变,低头道:“前日蒙朝廷深恩,官臣第四子纡。惟念臣子年幼,不堪受此重恩。臣父早殇,得长兄巩教养方得成人。如今兄子绾,学问精粹,性情厚重,然至今白身。臣请殿下恩典,愿将臣子之荫转予吾兄子绾,以全臣兄弟之德,臣不胜感激涕零。”

皇后声音阴沉,“是吗,就为了这件事?”

韩绛低头笑了。

曾布反应够快的,但实质上还是退缩了。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曾布看来是缺得太多。王安石当年能不顾众多旧友割席断交而坚持新法,曾布只是被王安石瞪了一眼就软了。

真是废物。

……

“缩得好。”

蔡确心中还是松了口气。

曾布若当着王安石的面提议要召回韩冈,王安石自是会反对到底。

皇后若袒曾布没关系,但如此一来,王安石可就要辞官了。若是皇后畏惧王安石,反过来就变成了曾布不得不引咎出外。

可无论是王安石这个平章军国重事辞官,还是曾布这个参知政事辞官,都不可能不告知还在病榻上的天子。

只要皇帝还卧病在床,王安石的地位将稳如泰山——毕竟垂帘听政的只是皇后,而不是太后。但要让皇帝开口让曾布辞官,之前一切的谎言却也将无法遮掩。从皇后到宰辅哪一个都逃不过罪责,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何况到了后来,已经完全分不清是善意的掩饰,还是纯粹地不想让皇帝再接触朝政。

万一把赵顼给气到了,皇后罪过最大,三从四德都不遵守,如何母仪天下?若是没气到,那问题就更大了,宰辅们离得远,还能躲一躲,皇后往哪里躲?

届时不是皇后把天子给管束起来,就是天子改立皇后。不管会变成什么局面,对已经坐上宰相之位、已经没多少空间可以晋升的蔡确来说,都不会有太多的好处,反而是危机重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维持稳定才是他的利益所在。

这样撕破脸皮的手段,还是不用为妙。皇后和宰辅们互相妥协,这样才能维系朝廷的安稳,也能让天子安心养病!

幸好曾布缩了。

如此一来,大事抵定。连参知政事都无法动摇王安石,那么谁还敢为韩冈出头?韩冈既然回不来,那么吕惠卿又如何回京?

向皇后终究是拗不过拗相公,至少今年年内,吕韩二人他们别指望能回来了。

……

曾布败了。

刚刚得到消息的蔡京看了看桌上刚刚修改好的草稿,无可奈何。精雕细琢的文章,现在已经用不着誊抄了。就着灯火,直接点了。

看着稿纸烧得干干净净,蔡京轻叹了一声。王安石以他的执拗的脾气,硬是将曾布逼退,韩冈只能继续留在河东。

“曾布这一回在京城留不住了。”强渊明走了进来,一脸的兴奋,没注意房中还有着的淡淡烟味。

丢了这么大的脸,曾布若是还不请辞,御史台可就有活干了。

“不可能的!”蔡京摇头,“别忘了,曾布终究还是天子钦点的参知政事。”

就算王安石想要把曾布给赶走,他也得担心曾布破釜沉舟把事情闹到御前。

“即便乌台、谏院齐齐上本弹劾,王平章都得要保他。”

强渊明稍愣,“什么事都没有?!这可太便宜他了。”

“什么叫什么事都没有?中书门下自此而后,曾子宣他说话还有多少分量可言?”

终究只是首鼠两端的货色。远比不上章惇能另辟蹊径,也比不上的蔡确会看风色,更比不上吕惠卿的一意到底,当年市易务一案,已经让人看透了他的本性。

章惇能改走军功一途,吕惠卿把变法坚持到底,蔡确早早地就改抱了皇帝的大腿,只有曾布,在最坏的时机,做出最蠢的事。

“可惜了。韩玉昆这一回可是要在河东长住了。”

“有什么好可惜的,难道元长你想喝韩枢密的寿酒不成?”

三十岁的枢密使啊!远在天边倒也罢了,近在眼前岂不是让人心中堵得慌?

蔡京笑而不言。

虽然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但韩冈不回来不算是坏事,免得心中不痛快嘛,终究还是有好的一面。

因为崇政殿中的小小动荡,朝堂上一下变得清静了,一时之间,再也没有动静。

直到三天后,河东制置使司一封奏报传来:折克行大破叛国附贼的黑山党项诸部,斩首三千余。河东制置使韩冈为其表功请赏。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上)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四)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八十九章 尘嚣(二十)第一百二十三章 扑朔(中)第二百零八章 变故(五)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九)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四)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二)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一)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五)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三)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迁(二)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八)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三)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一)第七十章 尘嚣(一)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七)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三)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中)第七十五章 尘嚣(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二)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三)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十)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下)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