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九)

bookmark

快四更天了,福宁殿中依然灯火通明。

只看衣服都没准备好,就知道想要在明天立太子为帝是如何仓促了。

“玉堂的人呢,怎么还没到?”

“已经派人去催了。”

“太上皇退居何处?”

“以后再说。”

“大庆殿上,谁来确认真伪?”

“礼仪使赞礼的位置近,到时候子宣多看两眼,认清了再说话。”

“那就要靠子宣了。”

“平章和相公离得也近,都要看清楚。”

太宗驾崩,遗诏太子赵恒即位。曾经帮助太宗登基的内侍王继恩,谋图另立被废为庶人的前太子赵元佐,却被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给关在了政事堂中。

到了次日,真宗御殿,受群臣拜贺。吕端为宰相,于礼当率群臣罗拜。可因为王继恩的关系,吕端多了个心眼,他是近视眼,硬是凑到御驾面前,把真宗披下来的头发拨开了,看清楚真的是赵恒后,才下来带着群臣叩拜成礼。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真宗当时不是披头散发,只是坐在帘后,吕端让真宗撤帘,坐到正前,让朝臣都看清楚了,而后方行礼。

不管当年的真相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说法,都是在提醒后人,于新帝登基前,必须要做好万一有变的准备。凡事要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尤其是在大庆殿,群臣罗拜于下,高高坐在上面的新皇帝还真不容易看清楚。所以宁可看起来是小心过度,也比疏忽大意拜错了人要强。

心浮气躁的对话不时地响起。两府宰臣已经将所谓的宰相气度丢到了脑后。

登基大典,是一国之中顶级的大典。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但有些事必须最先完成,有些事则可以缓一缓。

当务之急,是群臣朝见新天子。

派去请太子的人已经走了,找裁缝的人同样走了,去学士院请翰林学士的人还没回来。

等待的时候,宰辅们并没有闲着,内部很快就分派了各自的任务。

宫内的事交给宫内安排,宫外的也就一个群臣朝见是当务之急,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交给薛向理清,之后交付有司。

主持仪式的礼仪使是参知政事曾布,流程由他主控。

首相韩绛起草太上皇帝册文,由参政张璪书写。次相蔡确起草太上皇后册文,曾布兼职书写。此外太子的生母朱贤妃,为太上贤妃,其册文,章惇撰,韩冈书——她们要转太后、太妃,得等太上皇上仙。

而最为重要的禅让大诏,翰林来得太慢,已经没时间再等了。

“介甫,还是你来吧。”韩绛看了一圈,找到了闲着没事的王安石。

王安石咕哝了一句。

章惇、韩冈离得近,听到了,同时抬头看。韩绛也是苦笑。

“投名状吗?”王安石就是这么小声抱怨着。内禅一事,他现在已经不反对了,可心中依然难以释怀。

但韩绛还是坚持让王安石来写。大家都有事,王安石如何能清闲?同样都是赞成内禅,王安石当然不能置身事外。

王安石要了笔墨,片刻时间草草写就了一篇,拿着笔,盯着草稿,过一阵就动笔修改几个字,也没用多久就敲定了全文。这时候,其他人都还在咬文嚼字,苦思冥想。

论文才,这里所有人加起来或许都不及王安石一个。

“太子还没到吗?”

王安石心中浮躁,急脾气的他放下笔。

“来了,来了!”

守在门口的杨戬闪了进来,太子赵佣终于到了。

衣服也拿来了,一个通天冠、绛纱袍,一个赭黄衫袍,还带了两个擅裁剪的宫女。

被抱过来的太子没戴帽子,刚剃的头皮泛青,剩下的头发撮了两个小角,眼睛迷迷糊糊的,显然是没睡醒。

“殿下,太子殿下。”宋用臣过去轻声唤。

赵佣慢慢张开眼帘,眼睛还没适应,就看着周围一群人,“天亮了?真早。”

“殿下。”宋用臣和声道,“请试一下衣服。”

宋用臣捧着通天冠和绛纱袍,赵佣就死盯着那件袍服。

“殿下,殿下。”见太子突然僵住,宋用臣害怕出了事,忙小声地喊着。

赵佣醒过神来,急着叫道:“父皇。父皇怎么了?”

“好聪明。”韩冈就听见旁边的章惇低声说。

的确聪明。韩冈也这么觉得。

看到了新制的天子服,一下子就明白出了什么事,应该可以说他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

“殿下,天子尚在安睡,殿下勿忧。”宋用臣劝道,“快点试下衣服,要拿去改。”

赵佣不理,扭这身子要下地,“我不要试衣服,我不要做皇帝,我要父皇。”

太子一闹,向皇后拿着手巾捂住脸,又低声哭了起来。王安石叹了一声,感觉又老了几岁。

身下的宰辅们各自有事,只有韩冈这个做老师的最适合开口劝说。

韩冈上前两步,叫道:“太子殿下。”

“韩先生。”赵佣不敢闹了,老老实实下地,想向韩冈行礼。

“殿下。”韩冈不顾仪态的蹲了下来,与六岁的赵佣对视着,“殿下可知陛下到今天,已经做了多少年天子了?”

“……十五六年了。”赵佣想要计算一下赵顼登基的时间,数着手指,用了不少时间。

“没错。这十五六年幸亏有天子,使得大宋比起太祖、太宗的时候,又兴盛了很多。西夏灭了,辽国败了,这在仁宗、真宗时,实难想像。但这都是天子的功劳。”

“嗯。”赵佣很高兴地点头,这是夸他的父亲。

“从王平章,韩相公,再到臣韩冈,无一不是得陛下所提拔,方能一展才华。如果天子的情况还能挽回,没人愿意放弃努力。可惜,不行了……”韩冈抬起头,对周围旁听的同事问道:“那张纸条呢。”

“玉昆!”韩绛惊叫,而在他的惊叫声用,也掺杂了皇后的惊讶。

“不用担心。”韩冈向所有人作保证,拿起纸条,放在赵佣手中。

赵佣果然认识字,“皇后害……”

“剩下的一个字是‘我’,陛下说,‘皇后害我’。”

“啊。”赵佣惊讶,看看赵顼,又看看向皇后。

“皇后是不可能害天子的。这点不用怀疑。”韩冈正色对赵佣道,“殿下!当今天子是史上难得的英主、明君。但现在的情况若是传出去,不说成了世人笑料,也会使天子过去十几年的辛苦全都成了泡影。太子,你能眼睁睁地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赵佣终究年岁还小,几句就绕糊涂了。他摇摇头,“不能!”

“所以我们也一样不想看到。”

顺利地跟太子沟通,所有人都放下心来。

“还真会说。”薛向咕哝着。

该怎么劝,薛向也知道。但他在太子面前出现的次数太少,留不下印象。见韩冈次数虽少,却肯定是印象深刻,皇后、王安石不说话,当然就只有韩冈出面。

章惇点点头,算是附和。

颠倒黑白是官僚的基本功。一件事,若做不到能正说反说,那就别写文章了。既然能将六岁的太子给说迷糊了,也肯定有这方面的特长。不过敢大着胆子直接将那张纸条拿出来,章惇自问也要多想一想,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陛下还能恢复。我们决不会这么做。但陛下的病,天下都没有能治的方子,都是能看天数。”韩冈叹息着,然后对赵佣正色道,“殿下,你愿不愿意为了天子分担一下责任?”

“知道了。”赵佣用力点头,小拳头握紧,“愿意!”

这并不是谎言,而且合情合理。当然能让人相信,不过只是小孩子而已。现在赵佣肯定是还醒悟不过来。等到他长大,如果没忘,则肯定会明白。但不论是忘了还是不忘,却又能如何?

赵佣被说服了。这算是最好的结果,否则小孩子闹起来,真的没有办法解决。

章惇就在韩冈身旁,安心地长叹了一声。

“啊”!来自内间的惊叫声打断了所有人的激动,“官家醒了!”

宰辅们一个个抢进内间,向皇后也跟着,只是进去后没走上前。赵顼已经睁开了眼睛。原本一直在手边的沙盘早被拿开,现在手指就只能在床褥上划着。

“什么时候醒的,汤药怎么没用?”宰辅们的心中乱作了一片。

“把沙盘拿过来。陛下有话要吩咐。”韩冈上前道。既然躲不了,就干脆正面迎上去。

拿到沙盘,赵顼开始在上面画字,“六,哥”。

是在叫太子。而且看起来很冷静。

“陛下。”王安石有些激动,又强自忍耐。

宰辅们都屏住了呼吸,只听赵佣大声道,“儿臣在。”

“改、名”。

啊!差点都忘了!

韩冈差点出声。

赵顼的名字就是登基时改的,之前叫做赵仲鍼。皇帝名字都要世人避讳,所以登基改名,基本上尽量用生僻一点的字,免得给世人添麻烦。

不过不管怎么改,终究还是会添麻烦。就是武瞾那样生造的字,也照样要避谐音的讳。比如山药,唐以前名为薯蓣,当唐代宗李豫登基后,就不得不避讳,改为薯药。到了上代的英宗赵曙为帝,又不得不改为山药。之后再没有改过,沿用到千年之后。

赵佣不太明白简单的两个字“改名”是什么意思。王安石拉着他,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并不狂躁的天子,各人望着无不心中生寒。

赵顼若是继续发狂,那还好说。现在一下就变得如此冷静,实在是出乎意料。毕竟是皇帝,纵使知道他再无爪牙可用,但积威尚在,不是寻常人可以轻辱。

只有韩冈放得开,他并不担心赵顼还能将他怎么样。安心地看着赵顼最后的表演。

“就是不能用旧名了?”赵佣点头,“儿臣知道了。”

他很机灵地跪下来,对赵顼道:“请父皇赐名。”

“‘煦’【注1】。”赵顼吃力地在沙盘上划着字,“早、已、定、好”。

“硬是留了一根刺下来呢。”韩冈想着。

注1:尽管现代,神宗、哲宗两父子的名字发音相同,只是音调不同。但在古代,赵顼的顼,在韵部中属于“入声二沃”,而宋哲宗赵煦的煦,则是属于“去声七遇”,发音相差很远。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九)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五)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十七章 虚实(七)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二百一十四章 变故(十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三)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上)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九)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百七十九章 变迁(六)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四)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九)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中)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九)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云(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澜(中)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三)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下)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