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六)

金悌眼睛瞥着韩冈,但韩冈身边的章惇却因金悌的胁迫之语冷笑了起来。

“两艘出使高丽的神舟,大使是忘了吧。中国所造海舶至大至坚,区区海商所用舟船,可能与我水师战船竞争于海上,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金悌转过视线,对着章惇道:“交趾,千乘之国,南海一霸,枢密举手灭之。以枢密之擅兵法,岂不知避实就虚,乃是北虏故技。”

高丽国使终于强硬起来了,章惇精神大振,“何为虚实?百人来袭,千人之守便为实,万人来攻,千人之守则为虚。虚实之变,只在敌我之别。区区海寇想乱我国中,莫说我禁军,就是巡检司也能将人给擒了。”

“下臣在中国,曾听闻民间有俗语,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海寇出没不定,纵有防备,终难免伤害地方。”

章惇冷笑着:“人之病伤,有要害之伤,有筋骨之伤,有皮肉之伤,还有毫末之伤。海寇为患海上,于高丽或为要害、筋骨,于我大宋,不过皮肉、毫末。”

“枢密!民伤当悯,可论轻重?”

章惇可不在乎这等迂腐之词,“乡中有保甲、巡检,州县有禁军、厢军。海上更有战船无数。贼寇若有伤我中国,纵使毫末之伤,也会拿他们的性命来祭!”

金悌叹了一声,章惇的话中问题很大,但抓住漏洞去攻击又能有什么好处?

并不是辩倒了他,就能拿到大宋的援助。枢密使掌握天下兵马,他只消动一动笔杆子,就能让援助的军器物资打个折扣,一句话就能打消太上皇后帮助大高丽国的想法。而且章惇还是殿上支持出兵相助的一方,跟他争起来,岂不是糊涂透顶?!

心中有了顾忌,金悌的辞锋也不再锐利,接下来除了恳求,还是恳求。

自始至终,韩冈都是一言不发。比较活跃的,也就是蔡确和章惇。一个主文争,一个主武斗,但即使是章惇,也没有说要立刻出兵援救高丽。

金悌几次想要将韩冈拉下来,但总觉得韩冈在殿上不主动说话,或许有其他的原因。好端端的枢密使辞掉,去做宣徽使,换做是国内,肯定不会是传言中的那么简单。

万一与他搭话,惹怒了其他宰辅,求援一事就会又平添波折。

心中几番反复,也难以下定决心。直到最后,金悌也没敢主动招惹韩冈。

结束了高丽使臣的觐见,目送金悌、柳洪被带了出去。蔡确、章惇等几位宰臣都摇了摇头,这两位国使实在是有些失望,连话都不会听。

好不容易教太上皇后怎么应对,宰辅们也是刻意引导话题,但这两名使臣却根本没听懂。一番辛苦,像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全成了无用功。

高丽的国使如果够聪明,就应该知道大宋朝廷需要的是什么?可惜他们没能在殿上表现出足够的眼光和见识。

如果他们能够打动殿中的宰辅,大宋也不介意帮他们一把,给辽国多添点乱。高丽立国数百年,又有百万丁口,周围大小岛屿无数,只要举旗招兵,不愁没兵。人心,地利都不缺,要是能有个有胆略、有能力的忠臣举旗招兵,拥立一两个王氏旁支,就算王徽、王勋都降了辽国又如何?

刚才金悌在殿上舌辩宰辅,只要说一句,“国中尚有兵马、船只,请为大宋守疆界”。早已准备好的支援,将会毫无保留地交给他。

可惜金悌只知道逞其口舌,柳洪更是废物。不知道自身努力,大宋虽然有心相助,可也不是将钱往水里砸。

“诸位卿家,下面该如何处置?”向皇后问道。

在邸报上公开朝廷的态度,派遣使者去辽国质询,就像当年辽国在大宋和西夏之间的调解一样。

之前国中内禅,朝廷已经向辽国派去了国信使,通报这一消息。但那一份国书中,不可能会有牵涉到高丽的内容。真正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辽丽战事,还是高丽国使奉国书抵达京城的现在。

可惜高丽太过无能,抵挡不住辽军,不然的话,还是有机会坑耶律乙辛一下的。

“高丽的事只能再等等看。”章惇叹道,“金悌、柳洪皆非可用之才。”

韩冈在殿上还是第一次开口,“才只两人而已,挑选的余地太小了。高丽国中百万户口,一二贤才总是有的。只要能与他们联络上,便可支援他们消耗辽国国力。至于金悌、柳洪,让他们居中奔走便是了。”

“也只能如此。”蔡确摇摇头,“得眼看着辽国吞并高丽了。”

“这一番辽国攻下高丽,高丽的海船都归了辽国。万一辽人渡海而来,江南可能抵挡?”

“殿下无忧。”蔡确回道,“海上风浪远过于江河,北人渡一长江都战战兢兢,何况大海?江面至宽不过十里,而海上,千百里亦是等闲。辽人上船前精神能如龙马,下船后却只会是软脚虾。妇人孺子亦可擒之。”

“这样啊。”向皇后放了心。

章惇却轻轻叹了一声,只有韩冈听得见。

当然要叹气。

就算仅仅一两千人渡海,只要没有事先防备,江南必然大乱。

江南诸路,禁军加起来有没有三万都是个问题,而且还是军籍簿上的数字,实际到底多少,就是章惇也不清楚。

关西、河北、京城、河东,四个地方占去了天下禁军的九成以上,剩下的就像烧饼上撒芝麻一样,撒到各路主城、要隘。

江南诸路远离国境,安享太平百多年,当然不需要精兵强将镇守,从禁军到厢军,上上下下都烂透了。

前几年福建有个廖恩的贼寇,不过带了几十个喽啰,就闹得天翻地覆,十几个巡检接二连三地被夺官罢职,最后不得不调了王中正领军去处置,兵马还没到福建,那廖恩就知机地跑来受招安了。

后来就有了个笑话,廖恩受招安后上京来三班院交家状,上面写了身家清白,“并无公私过犯”,而同一天还有个福建武官,是被罢职的,上书缘由,却是“因廖恩事勒停”。

江南诸路的战斗力,不是跟笑话差不多,而就是笑话。

“不过渡海的不一定是辽人,高丽国中定会有奸人投效,海上也要加强防备。”向皇后还是担心。

“江南亦有水师,可以巡防海上。不过船只多年未有检修,须要让明州、杭州等船场尽快打造新船。”章惇也是在搪塞。成立一支水师,行驶于内陆江湖上,与成立一支海军,航行在大海上,想也知道完全是两回事。

皇后不疑有他,点头道:“这两天就将札子递上来。”

章惇应了,曾布跟着道,“殿下,军器监的铁船最近似乎是有了些成果。”

“宣徽!可是真的?”向皇后惊喜地说道。

当年宣德门上,她就坐在皇帝的身边。亲耳听见韩冈说铁船需要几十年的工夫,不过日有所得,在研究铁船的过程中有了点进步——从此便有了板甲。之后数日,又有了飞船。

“陛下、殿下容禀。军器监归于中书门下,当问相公、大参才是。”韩冈一推了之。

韩冈当年不过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并不是当真要修铁船,但因为有了飞船和板甲,朝廷一直没有停过研究铁船的拨款。说到成果,的确有了一点。

向皇后顺着韩冈的话,向东首望去,韩绛纹丝不动,蔡确则出班转身。

曾布都能得到消息,蔡确只会更早。军器监于在京百司之中,地位能排进前五。自吕惠卿和韩冈之后,被历任宰相都视为禁脔,现在就被蔡确管着,不过他们也不敢去动里面各作坊和分局的人事安排,生怕出了事情难以担待。

“殿下。”蔡确说道,“过去造船,都要巨木为龙骨、桅杆。多不过两截三截。但从这两年开始,就有了用杂木做龙骨、桅杆,只要用铁箍箍起,就能与巨木一样使用。”

向皇后有听没有懂,她也不可能了解船只结构,只是从蔡确的答话中模模糊糊有了点感觉,“是不是比以前容易造了。”

“正是。”蔡确点头,其实这仅是小小的进步,而且过去也有,不过不如现在更能凑合。

但下一个就不是凑合了。

“此外,军器监正在试验铁龙骨和铁船肋,如今已有小成,造出了两艘来。若是日后铁骨船能通行海上,现有的海船,在铁骨船前,就如同蛋壳一般。”

“铁船!?”皇后惊喜道。

“是铁骨船……铁骨木壳船。”蔡确冷静地说道,“现在的水力锻机力道太过轻巧,只能打造板甲,打造不了幅面更大的船壳。只能用木板搭接为船壳。”

“已经是很好了。”向皇后兴致高昂,虽然龙骨、肋骨什么还不懂,但现有的船只在铁骨船前如同鸡蛋壳一般,只要想想就知道有什么样的价值,“军器监上下具当有赏!”

她看看韩冈,又看看蔡确,“宣徽首倡,蔡相公运筹,同有大功。”

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八)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七)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百三十章 后顾(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变故(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变迁(一)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击(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变迁(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俩(下)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上)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五)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中)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议(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下)第九十三章 尘嚣(二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下)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六)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一)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变迁(十一)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九)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十)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中)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九)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二百零七章 变故(四)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三)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上)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