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一)

京师子民天然的就带着一种优越感,不仅是因为居住的位置,也是因为见识。皇城根下,车夫都能指点江山。外人所不知道的宫闱秘闻、朝中议论,随随便便都能从他们嘴里砸出来,让土包子晕头转向。

而县中、乡里的居民,相对京城军民而言,更是有一种自卑感。许多乡民,一辈子都不会走出百里地,对那些见识过京城繁华,敢于离开乡里的邻人,往往都会掺有一份羡慕和敬重。羡慕他们的经历,敬重他们的见识和胆量。

而现在有一份报纸,区区十几文钱,就能得到京师最近的大小新闻,这就不仅仅是买消息了,更是在买优越感。

“都没想到获利能有这么多。”蔡确感慨着。作为一名宰相,不可能避讳财利的话题。言谈中口不离财,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

韩冈奇怪的道:“虽然卖报利钱不少,可邮政局至少要分去一半,最后还不是要归政事堂?”

“说的就是邮政局。京城之外,一份报平均能收两文钱邮费,积攒下来可就不得了了。报纸说多不多,说重不重,上万份也不过一车拉了。”

蔡确大赞着韩冈。韩冈很多时候都能出人意表,总有些让人惊艳的想法。只看将事关国家命脉的驿传投入民用,就是到他根本就不是朝廷旧规能约束的开创之才。

其实现在除了信件、报纸和期刊外,已经有更多人利用起邮政递送来。过年送拜帖,这是京城年节时的风俗,都是帖子到就算是拜过年了。而在这一个正旦,已经有人用邮政来递送拜帖。

韩冈则觉得有些纳闷,蔡确前面的话和现在的似乎对不上。前面还在叹着朝廷花销多,打听报社赚了多少,现在又为邮政大唱赞歌。

“不过也要谨防涸泽而渔。”韩冈提醒道。

蔡确摇头笑道:“玉昆你终是要为那两家说话。”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降低运输开支,如此同样的收入,邮政局的净入也就可以更高。”

“……怎么降低?玉昆可有良策?”

“之前就想跟相公说了。过去是朝廷拿不出钱来,可现在不一样了。修建轨道干线,正是其时。”

“轨道……”蔡确笑了一声,道,“还以为玉昆你忘了。”

“轨道将会是国家命脉,与汴河一般沟通东西南北。军国重事,韩冈岂敢或忘?相公不也是没忘?”

“玉昆说的是,这可是忘不了的。”蔡确点着头。这么重要的事,他怎么可能忘得掉?尤其还有比几万亩良田还要重要的产业在里面。

“先修好轨道的纵横干线,再从干线中分出支线,就如同树木茎干,将根吸上来的水肥输送到每一片叶子上。轨道的速度和运载量都远超现在在官道上的车马。通过轨道来运送邮件,邮政驿传的开支就能减少许多。官员都坐有轨马车行动,就能节省驿站的开支。而各地商货,更是能由此流通。国家财计自然会更为宽裕,反过来也就能更加促进轨道交通的发展。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也不求那么多。”蔡确听着,却没有什么反应,喟叹道,“现在也只求能公私两便就好。”

韩冈应声道:“公私两便,本是应有之理,做事但求两全,岂能一偏?”

又说了几句闲话,韩冈起身告辞,却没有再提什么。

蔡确欲言又止,还是送了他出去,临别时,他对韩冈道,“本来还以为玉昆你今日来是为沈括做说客的。”

“有相公在,何须韩冈多言。”韩冈笑道,躬身行礼,然后辞别出门。

沈括从政事堂拿不到钱,转求到韩冈门前,知道韩冈与沈括关系的,不用亲眼看到都能猜得到他会这么做。但蔡确只是拿捏沈括而已,终究还是要给钱的。谁敢让京城乱起来?宰相也不行。所以韩冈没必要多费唇舌,过来一趟,不管提没提这件事,之后沈括都会如愿以偿。

韩冈并不像这么早来拜访蔡确,不过既然有个由头,那也就顺水推舟了。

从枢密副使退到宣徽北院使,再退到大图书馆馆长,再继续退下去,真的就有些麻烦了。

当然,就像韩冈常常说的,也只是有些麻烦。

皇帝有生杀予夺之权,的确是很危险。

可天子什么时候能做过快意事?有可能不经法司,就将一名重臣拉出去处斩?只要他有个动作,所有的大臣都会警惕起来。群臣联手,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

臣子们习惯了对天子的冒犯,日后也不会将手中的权力放下。十年之中,这样的胆量能不能培养出来?难说得很。但还是有时间去尝试。就算不行,事到临头,也轮不到他们再犹豫了。那时候只要有人出来领个头,还是都会跟着一起走的。

送了韩冈离开,蔡确的脸便沉了下来。

韩冈到底在想什么?真的这么有恃无恐?

蔡确发觉自己真的越来越难猜度韩冈心中的想法。

他知道章惇去过韩家,应该也跟韩冈谈论过皇帝的事。可转天过来,蔡确去问章惇,那位枢密使却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这样子让人如何有信心?

韩冈今天过来,蔡确本以为韩冈会交个底,可韩冈却只是东拉西扯,将过去的事都说了一通。

日本的金银,如果真的有《自然》中说的那么多,辽国几十年内都不会再为患中国。而国家财计,有轨道配合驿传,还能通过铸币来补足。财计充裕,商路畅通,加上对外以土地为目的进行开拓,保证天下不至为乱。

这些都可算是韩冈的谋划。

蔡确觉得,韩冈今天过来说了那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听他的不会有错。

蔡确知道韩冈这是为了他安心才来。沈括不去韩冈家走一趟,韩冈都会找个由头登门。但蔡确想听的可不是这些话,而是如何度过眼下困局的手段。而韩冈一个字也没有说,除非还有什么给他忽略了。

蔡确想着,重新开始梳理起他与韩冈的对话,分析着里面是不是藏了些了什么。

茶叶、辽国、日本、金银、西军……

西军!

蔡确脚步猛地一沉。

难道是要聚兵为乱,让皇帝拱手画诺不成?

这种没脸没皮的事要做出来,韩冈还有脸去教徒子徒孙吗?

完全没有。有的只是韩冈近乎自吹自擂的话语。

难道是说,他知道小皇帝活不长,根本不用担心。

“或许有那个可能啊。”蔡确漠然的望着前面的道路,“是啊,可能……”

蔡确脚步沉沉的回到厅中,就见有两人等在里面,一个是蔡渭,一个是刑恕。

“什么时候回来的?”蔡确停住了脚,问蔡渭。

“儿子和和叔到了有一会儿。知道大人在见客,就没敢进来。”

“都听到了?”蔡确沉声问道。

刑恕却笑道:“轨道通天下商货,其利百倍,就是刑恕,也不免心动。”

蔡确板着脸,冷哼了一声。

刑恕的挑拨粗浅得很,但却正中蔡确的心思。挑拨离间本就是看人下菜碟,精妙粗浅与否只是末节。

刑恕见蔡确的模样,嘴角微微一翘,“公私财利都给他一手抓了。朝廷、私人但凡有点好处,都是借他的光,要承他的情,还要赞他远见卓识。”

韩冈今天过来,从辽国说到轨道,从西军说到邮递,这分明还是在维护他的势力范围,要蔡确做一个表态。

在宰相面前都如此跋扈,刑恕不觉得蔡确有那么好的涵养。

“轨道一事,有政事堂居中主持,用得力之人,聚州县之力,也用不着闲官插手。韩馆长特特提起,却是笑话了,不关他的事啊。”

刑恕冷冷笑着。

韩冈此前在朝中的地位,本身的能力是一条,但更重要的是依靠种痘法和冬至夜定储之功,皇太后对他的信重也来自于此。

如今他在民间的地位没有变化,但在朝中的影响力随着他离开朝堂,而为之大落。

一个名号可笑的宫观使,莫说影响朝政,就是上朝也是笑话。有见过集禧观使、太一宫使隔三岔五的入崇政殿的吗?

皇宋大图书馆,看其心思,是想弄成三馆秘阁那样的储才之地。尽管韩冈设法掩盖他的心思,他作为先导设立的开封图书馆中,没有编修、修撰,只有管理。但这样的刻意远避,反而彰显了他的用心。

或许到时候,他会将图书馆变成向上晋升的跳板,将能搜罗来的人才都塞进去,其中的一名管理,都能有经天纬地之才,改天换日之志。

但那又如何?

过去朝廷还念着他的药王弟子身份,还需要他来保住小皇帝的福寿安康。就是当年先帝在位时,对他心生嫌隙,也没敢去动他分毫。只能忍着、看着。

但如今,就是原先最想要保住小皇帝性命的一群人中,大半都盼着幼主早日驾崩的,太后都少不了有这样一份心。韩冈还有用武之地?

不能顺应时势,却想着逆流而行,这是韩冈最大的错误!

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五)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四)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权相(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五)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三)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上)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三十章 虚实(十)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九)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二)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五)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十一)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十)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四)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七)第三十九章 追忆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变故(十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三)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三)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长风(十三)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议(二)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上)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二十六章 虚实(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二)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七)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三)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二十)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变故(三十)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二)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二)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九)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七)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