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三)

bookmark

“家叔祖吩咐景贤,如果侍制觉得推举宰辅一事有悖祖宗之法,那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

“难道郑公也觉得变法好?”

“家叔祖说了,潞国公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范纯仁思忖了一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正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何事不可预?”

这句话文彦博敢说,富弼当然也敢说。要不是嫌拾人牙慧,很多人并不介意多说个十遍八遍。

“这样啊。”范纯仁点了点头,“那如果纯仁决定参与推举,那郑公又有如何吩咐?”

富景贤顿了一顿,看了范纯仁一眼,沉声道:“请侍制推举韩冈!”

富弼对韩冈的欣赏,范纯仁很早就知道了。

主要还是当初韩冈在白马县,救治流民百万。富弼得知后便在家中说王安石为国抡才尽找些奸险之辈,为自家招婿倒是多长了几只眼睛。富弼次子富绍京曾经写信给范纯仁,将这件事当笑话说了一遍。

不过范纯仁对此评价也是深以为然。虽然说韩冈的卖力使得新党安然度过了危机,但百万流民的安危,远重于朝堂政争,若是流民救治不当,整个京畿之地都要陷入大乱,孰重孰轻,不可能不明白。

只是富弼如此明确地表态要支持韩冈,但韩冈本人会怎么做?

这么多年来,他对新党的帮助无人能否认。尤其是在军事上,没有对外战事上的成功,新党的根基不会这么牢固,而以富国强兵为名的新法,也会失去推行的正当性。这一切,韩冈在其中功不可没,他可能放弃之前的一切,转投到旧党的怀抱?

“不知贤侄如何看新法?”范纯仁问道。

当初王安石推行新法,派去洛阳的新任河南知府叫富弼家缴纳免行钱。钱是小事,但脸面丢大了。但那一位是吕夷简的女婿,与富弼早就结下了梁子。他上门让富弼家交免行钱,几分为公,几分为私,那是不必多说的。但富家对新法的态度,在李中师以权谋私之前,就已经是没有半点好感了。富弼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正是因为王安石进入了政事堂。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但积怨却不可能那么简单就消除。

富景贤的心情却是一松,范纯仁既然这么问了,也就是代表他已经意动。

“新法有其害,亦有其利,其攫取民利之本意,景贤一向不喜,但在役法上,却是要胜过旧日的差役。”

过去的差役法,由于残民过苛,一直为人所诟病,纵使司马光也曾上表要改革役法。但新旧两党分裂朝堂之后,还能坚持旧日态度的,却就只剩那么几个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要不昧着良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富景贤继续说道:“而且如今新法推行日久,民情惯熟,若遽然再改,就如当初以新法变旧法,百姓不宜再受如此苦……这也是家叔祖的教诲,不知侍制如何看。”

“贤侄回去后,请上覆郑公,纯仁的想法与郑公一般。”

富景贤深深低头:“景贤明白了。”

……

“包绶?”乍听韩冈提起一个陌生的名字,王厚疑惑的眨了眨眼睛,“是包约、包顺的人?”

包约、包顺都是曾经让王韶、韩冈和王厚绞尽脑汁去对付的蕃部大首领的名字,原名自不是如此,只是因为仰慕传说中的包拯包侍制,自归顺后便请求朝廷赐予他们包姓。

“不是。”韩冈摇头,“不过也有些瓜葛就是了。”

“什么瓜葛?”

“他是包孝肃的儿子,这不是瓜葛吗?”韩冈笑了,“……而且也是潞国公家的新女婿。”

“包孝肃都是多少年前的人了,怎么他儿子才被文潞公招了做女婿?”

“是续弦。”

“潞国公把女儿嫁过去当续弦?!”王厚惊问道。

如文彦博这样宰相、枢密全都做过的身份,把女儿嫁出去却不是元配,可谓是有失体统。正常来说,最多也只会是嫁出去的女儿早亡,将小女儿嫁过去做续弦,维持过往的姻亲,也可以保证外孙的安全。

即如欧阳修先以薛奎薛简肃长女为妻,丧妻后又娶了薛奎的幼女。所以同为薛奎女婿的连襟王拱辰就写诗取笑道,“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做小姨夫”。刘敞也拿他说笑话,说是先弄大蛇,在弄小蛇,当然,这里的蛇是“虚与委蛇”中的那个音——姨。

“不过包绶的年纪比你我都小,包孝肃过世时才五岁。听说是长嫂崔氏抚养成人。所以当初文潞公还特地上表,要为崔氏请封。”

王厚拿着包绶的名帖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字不错……只是递了名帖来?”

“已经足够了。”韩冈道,“我说过的……潞国公从不服老。”

王厚点了点头,但又道:“就文潞公一位?西京的其他元老呢?”

“还有郑国公。”

韩冈从厚厚的一摞名帖中找出一封来,王厚看了一眼上面的姓名,“富景贤?”

“郑国公的侄孙。不过听说因为郑公三子无子嗣,郑公准备为其将景贤过继来,跟亲孙子没区别。”

听到韩冈如此说,王厚心中惊异不已。韩冈与富弼议亲虽只是刚起个头,但能知道这些富家内部的隐秘事,韩冈私下里与富家的联系可见一斑。而且从这些事来看,富弼对韩冈的欣赏也是显而易见的。

“愚兄听说富郑公对玉昆你一向都很看重,现在看来是真的了。玉昆你到底是哪里得了郑国公如此青睐?”

韩冈哈哈笑道:“因为郑公与我都不擅诗赋吧?”

王厚为之莞尔。

昔年科举以诗赋取士,富弼若不是转从制科出身,一辈子都做不到宰相。之后富弼被招试馆职,仁宗皇帝还特地将原本应该考核诗赋水平的考试,改成了策论。

但若说富弼是因为韩冈也不擅长诗赋而对他另眼相看,那绝对是一个笑话,不如说两人的经历极为相似。

中制科入仕十三年而为枢密副使,是富弼。而特旨得官十二年后任西府副贰,则是韩冈。

“恐怕还有性格。郑国公敢对天子说伊尹之事臣能为之,而玉昆你,就干脆是当殿杀宰相了。”

韩冈摇头不语。他与富弼的性格还有些区别。

仁宗时,群盗犯高邮,知高邮军晁仲约无力御敌,便要求城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出城相款待,请盗贼们高抬贵手,去他处抢劫去。之后此事曝光,对这位无能的晁仲约,富弼要杀之以为后人之戒,而范仲淹则表示反对。事后还对富弼说,“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他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富弼则始终不以为然。

从韩冈的角度来讲,以公事论,晁仲约当然该死,但韩冈并不是朝廷的代表,也没有坐在御榻上,没有必要为王法的威信担心。换做他当年处在范仲淹的位置上,也只会将晁仲约远远地打发出去。就像这一次对待叛逆,能够免除一死的,就尽量保住他们的性命。

“这一位也是来递门贴的?”王厚又多看了几眼名帖,然后摇头,“字不如包绶。”

“不,昨天他已经来过了。他这一回入京,是为了迎接范文正公的儿子。”

“……是范纯仁?”

“正是范尧夫。”

这个时代,以尧舜为名为字的士人多如牛毛。这边有个范尧夫,而洛阳过去还有个邵尧夫。

这一位算是旧党之中,没有什么瑕疵的。司马光对新法的反对最为激烈,所以他才是赤帜。而范纯仁虽非赤帜,但刚正严毅之处,也让新党头疼了很久。 WWW ¸tt kan ¸C○

王厚隐隐记得将要入觐的侍制中有这个名字,但时间要差上几日,“他不是来不及了吗?”

“郑国公既然这么说,就可能有把握。”

“说的也是。但这一位范尧夫,玉昆你过去有没有见过他?”

“当然有过。只是谈不来。现在几年过去,说不定会好些……不管怎么说,都是文正公之后,我横渠门下得有一份敬意才合适。”

范仲淹于张载有劝学之德,说起来韩冈与范家也算是有一段渊源。当初范纯仁贬官京西,曾经特地绕路,去见过时任京西都转运使的韩冈一次。那一次会面,不能说是很愉快,两个对自己的道路坚定不移的人,道路又相背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合得来。

“仅仅敬意恐怕不够呢。”王厚道。

“君子和而不同。总是有相和的地方。”

韩冈从来都不是新党的一分子。若说让王安石头疼的次数,韩冈不比任何人稍逊。

新学、新法、新党,这是三位一体。再过几年,世人忘了旧法,那在台上的就都会是新党了。

韩冈与旧党,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在旧党元老已经无法翻身,而新人又难以出头,甚至因为刑恕而要翻船的现在,韩冈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而且韩冈一旦秉政,他肯定会学新党一样,从科举上着手来提拔人才。能多一个出头的门路,北方人都会趋之若鹜。

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五)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击(上)第二百三十章 变故(二十七)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六)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七)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八)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二百零七章 变故(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五)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三)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议(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一)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二)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第二十二章 虚实(二)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五)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九)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一)第一章 巩州(上)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上)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三百一十九章 无妄(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二)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八)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三)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四)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上)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下)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师(七)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六)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六)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四)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中)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