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

垂拱殿的常朝,太后根本就没到,由韩绛押班,率领不厘务的朝臣进拜。

而在垂拱殿的常起居上,太后就带着小皇帝赵煦端严正坐,看着下面的群臣参拜。

常起居是内朝,都是有实务在身的文武大臣,议论的也是朝廷内外的事务。

军国重事,不能谋于众人。真正的国家大事,还是在崇政殿中讨论决定。

但今天不论是在垂拱殿上,还是在崇政殿上,都没有什么大事拿出来议论。

冬至后,年节前,也没什么事可以奏报。

之前东府三位宰执所议论的六路发运司的事,在政事堂内部就能解决了,用不着惊动到太后。而昨天韩冈奏报于太后的大小事务,也不需要在朝堂上再说一遍。就算是重要如天子赵煦的教育问题,也可以等到明年再说不迟。看了一眼比正常七岁儿童要小上一圈的皇帝,韩冈觉得最好还是不要那么早提经筵的事。

倒是吕嘉问上来说了一通西北盐税。

盐是朝廷专利,各路吃哪里的盐,朝廷都有规定。河南及河北一部,还有关西吃的是解盐,巴蜀四路,也就是益、利、梓、夔,是井盐的行销区。河东是土盐,剩下的地方,则全都是海盐——其中也分了广盐、福盐、淮浙盐、东北盐等分区。

不属于当地行销区的盐,决不允许在当地发卖。而且有的地方为了将官盐卖出去,各家各户在缴税时,甚至得将自家在盐上的份额给买回去,也就是强行抑配。

陇右路和永兴军路上盐池众多,解州盐池之外,还有银夏的青白盐池,旧熙河路上的众多盐池,在过去,私盐十分泛滥,价格高昂的官盐很难卖出去。现在官府采取了薄利多销的手段,也开始讲究质量,官盐价格比私盐还贱,朝廷的收入却没有减少。这是公私两便的好事,只是关西两路的盐价低了,弄得河东、京西的私盐贩子都是从陕西买了官盐来卖。

吕嘉问便是为此上奏,要么就是陕西抬高盐价,要么就看着京西、河东两地盐税大减。

来自陕西的大臣对此极力反对,都不用韩冈出面,吕嘉问的意见就被顶了回去。然后朝堂上定下来的方略,就是在出关中的道路上加派人手进行检查,捉到盐枭一律重惩。只不过按照早上在宣德门外三名东府宰执商议的结果,对盐枭的重惩最后只会以流放来处置,而不是过去的砍掉脑袋。

韩冈对当今的盐法早有不满,正考虑着该如何改,直接抽了三司的老底,所以对吕嘉问归班时投来的眼神根本就不加以理会。

自竞选失败后,吕嘉问颇受到了几次弹劾,但他硬是坐在三司的位置上不肯挪窝,王安石虽不理事,也始终保着他,所以一众御史也奈何不了他。

韩冈也懒得理会他。三司是为了分割宰相手中的财权才设立的,但现在政事堂的堂库中,有免役法、市易法等新法收入,加上来自内库的借贷,三司卡不了政事堂的脖子。

年初的时候,国库穷得叮当响,顺带将内库都刮了一遍。可在今年的夏秋两税入库后,加上新法收入与铸币局的铸币税,朝廷财计也就宽裕了许多。

尤其是铸币,铁钱看似价廉,可架不住国中多铁,今年各路一共铸了五百万贯铁钱,光是京中,就有两百万贯,这还是害怕铁钱贬值特意收敛的结果,否则再翻一倍都可以。铁钱五百万贯,五文的青铜钱和十文的黄铜钱,从面值上来计算,也有五百万贯了。除去原材料和人工,纯利超过三成。

而且这样的买卖,不用担心会做不长久,除了铁钱得稍稍收敛一点,铜钱想铸多少都没问题。这一年来所发行的青铜钱、黄铜钱,少说有四分之一被埋进了地里,市面上只会嫌钱少,不会嫌钱多。

铸币的量大了,也稳定了,铸币税也就能够旱涝保收了。其收入归入内库,政事堂开一张借据,就拿了六十万贯现钱到了手中。这就是国债。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给内库开单子,不过就是宰辅们签字画押嘛,动动笔就有钱,韩绛、张璪、韩冈,哪个会嫌写字累?

而太后那边,一边是新铸钱和新织的丝绢大批地送进内库中,一边则是给付百官、三军的赏赐,以及政事堂递过来的借据。再多的钱绢只能过过眼。不过政事堂拿了钱,至少还有借据,加上政事堂也不会将钱都借走,给太后留了不少。看到半满的库房,好歹心中不慌了——一年就半满,两三年后就要想着加修库房了。

既然政事堂与内库之间的交流更多一点,三司使在太后心中的重要性也就更低了几分,吕嘉问今日的质问,连一个泡都没冒就沉入了水底。

结束了崇政殿的议事,太后并没有留人说话。回到政事堂中,韩冈就与韩绛、张璪等人收到一份加急奏报。

这是一份来自雄州的密报。雄州知州探查到了辽国正旦使手中国书中的内容,以及另外负有使命,故而早一步派人将消息送到京师,好先行做好准备。

“明年的岁币将十万匹绸缎改成棉布……”张璪冷笑着道,“耶律乙辛是穿腻了绢绸的衣服了吗?”

“玉昆,你怎么看?”韩绛问韩冈。

“如果耶律乙辛愿意将二十万两白银都改为相应的银币,那倒是没问题。”

白银兑钱的比价,今年因为铸币的缘故,变得高了一点——为了供给日后的金币、银币,国库在慢慢囤积金银——基本上达到了一两兑三贯的水平上。不仅仅是白银,黄金兑换的价格也是一样上涨。韩冈估计,等到什么时候银币铸造成功,即将发行的消息传出去,银价和金价还会有一个跃升。甚至只要有一点苗头,就可以看到市面上的金银大量地减少,界身巷中各家金银交引铺挂出来的水牌上面的数字,打着滚儿地往上涨。

现下用银七铜三的银币代替岁币中的白银,肯定能省上一笔。

“铸币局已经能造银币了?”韩绛惊讶道。

他可记得,韩冈当年说铸币局事,除了已有的一文、五文、十文三色钱,还提到了要造大面额的钱币,百文的,一贯的,十贯的。但依照韩冈的说法,为了防伪,需要通过锻压来保证钱币无法仿造。所以一年过去了,依旧法铸造的钱币,填满了国库,而新法铸币却没有一点消息。

“要是锻轧造币的机器造出来了,铸币局就可以改名造币局了。”韩冈摇头,“还早得很。”

“那玉昆你怎么那么说?”

“只要耶律乙辛肯要,开炉铸钱给辽国也没什么,造个母钱也不费什么事。”

“这样啊。”韩绛摇摇头,“玉昆你真是让老夫空欢喜一场。”

“只是元祐重宝,怕是耶律乙辛不想要。”张璪说道。

“只要是真金白银,就是印上大康的年号,他都会要。”

听了韩冈的冷嘲,韩绛、张璪哈哈笑了起来,大康可是给耶律乙辛害死的那位宣宗皇帝最后留下的年号。

赔着笑了几声,韩冈收敛了笑意,说笑到此为止。他正色道,“辽人的要求甚为无理,还要挡回去吧?”

“当然。”

韩绛肃容点头,前面的话自是笑话,要是辽人想要什么,这边不论是一口答应,还是讨价还价,都是丢脸。清议一起,宰相的脸面往哪里搁?

张璪也冷声道:“耶律乙辛若是以为拿下两个小国,就能恐吓中国,那就未免太蠢了。”

已经定下的和约,要是能够这么容易改动,当初几番大战又是为了什么?

辽国想要将丝绢换棉布,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以岁币中的丝绢质量,也抵得过数量相当的棉布。

可哪个宰辅都不会答应下来,只因为那是辽国提出来的条件。

大宋这边怎么动脑筋钻空子都没问题,宰辅们也不在意,但辽人想要改,先打过一场再说。

将耶律乙辛的疯人疯语丢到脑后,韩绛旧话重提,“发运司的事怎么办?光靠严刑峻法非是治本之法。”

“因为薛向,发运司损失了很多有才干的官员,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得上的。”

“难道邃明想要将那些人调回去?”

“自然不是。”

“那邃明兄是何想法?”

“发运司中官吏如此猖狂,只是因为汴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就算再有一薛向,能整治好发运事,但十年后呢,百年后呢?那时又会如何?”张璪看看韩绛、又看了看韩冈,“吾等备位辅弼,当为百世计。”

“原来如此。”韩绛点头,视线转向韩冈,“不过此事得问计玉昆才是。”

韩冈心中一震,双眼微微眯起,从韩绛、张璪的脸上看过去,都是目光灼灼地望着自己。

真是图穷匕见了。韩冈想着。两只老狐狸这一搭一唱的,就是打着轨道的主意。

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一百三十章 后顾(下)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中)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一)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三)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一章 劫后梦醒世事更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议(二十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六)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下)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四)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三)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六)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七)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上)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六)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二)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六)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中)第七十二章 尘嚣(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一)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四)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九)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上)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六)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变故(十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八)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