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

五年离位。

韩冈的计划只通报到了宰辅一级,同时还有议政之中,属于章惇、韩冈的真正亲信,而且只是大略。真正的细节,则只掌握在寥寥十数人手中。

而他五年之后,不再担任宰相的想法,更是只告知了太后、章惇、苏颂、张璪和王安石五人。

当太后问起现任的宰辅该如何安置,谁都知道韩冈必然要给出一个看似公道的回应,才能让他的方案执行下去。

但韩冈主动承诺只做五年宰相便不再连任,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这下去之后,还能再回来吗?

卸任宰相过几年再卷土重来的事情很常见,但那都是皇帝想要用他才会再召回朝中。

若是韩冈五年后离任,必须再过五年才能回来。而那时候,即便太后还在,又有几位议政会推荐他进入两府?

韩冈现在才四十,以他的身体情况,至少还有三十年的时间。即使到了十年后,以韩冈那时候的年纪,在两府中,依然还有一个十五年。多了一个他,就少了好几人的位置,有几个议政能够容忍?

李清臣疑惑地望着韩冈,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有信心在卸任之后,还能掌控局势?这未免太渺茫了。

当他卸任之后,定然只能出典外郡——总不可能留下来给人做下属——留下来的章惇,他怎么可能会不乘机清洗韩冈在朝堂中的势力?没有一定的势力,怎么再入两府?

不过韩冈多少还有一些补偿。

一个就是韩冈既然现在就确定五年之后会空出这个位置,想必他那一系的议政们,都会期待到时候韩冈能推动他们进入两府。接下来的几年,必定会更加用心。

另外就是今日之后,韩冈的名望肯定比之前更胜一筹。

分明已经站在了臣子所能拥有的地位和权势的最高峰,但韩冈还是说放下就放下了。

他现在的承诺过两日传出去,他对权柄视若敝屣的形象,恐怕会在世人的心目中也越发地深刻起来。

名声愈大,声望愈隆,也许居于朝外,还是能影响到朝堂政事。

只是看着殿堂中央的韩冈,李清臣心中暗暗发誓,如果这一次的决定当真出自于韩冈本心,自己日后绝不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明明有机会可以直接控制朝堂,偏偏还选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想要立下百世之制。太过于理想化的一个人,性子比王安石还要强硬,为了达成目标,连自己的权势都能放下。这样的人很危险,就像一个清醒的疯子,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挨上他一刀,而且他捅出这一刀时总是有着最充分的理由。

“相公立身之正,确堪为万事之表。既然相公有此心,吾如何不成全。”

太后并没有挽留韩冈,但太后这个相当于宰辅辞位,天子一辞便允的态度,朝臣们却不会错认,这与其说是嫌弃韩冈,还不若说是早已商议好的结果,所以不必多费口舌。

“但还有一件事,还请相公为吾解惑。如今两府执政选举,是通过廷推选举待选之人,再由吾从中择其一人。宰相更是由吾自两府中选拔。日后吾难以理政,皇帝依然不成器,那时候该如何选举执政,又该如何自执政中选拔宰相?”

李清臣忽然又发现自己好像把韩冈想得过于理想化了。从太后这番话中,韩冈早就把卸职宰相后如何控制朝堂的问题一并考虑进来了。

不过更值得感慨的是太后的态度。太后一步步地为韩冈的计划做铺垫,原本应该由韩冈手下的亲信来完成的任务,现在都由太后做了。真不知韩冈是怎么讨好太后,让太后愿意如此被其使唤。

太后依先帝诏书假天子之权,其实就是当今的皇帝,而且是真真正正能够掌握权柄的皇帝,不是晚唐那等门生天子,但她却能干净利落的放下了。尽管其中固然有生病的缘故,可李清臣觉得,如果是自己,即使已经冰凉地躺在了棺材里,也会把一只手伸出来,紧紧攥着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的。

“世间皆云宰相权重,试问重在何处?”韩冈稍稍顿了一下,就接下去说道,“重在掌政务、预军事、进退百官、事无不统。尤其这个事无不统,朝廷立法,宰相掌之,要案难断,宰相决之,科举选萃,宰相问之,若议政、执政、宰相的人选,现任宰相仍可干预,其与天子何异,莫说十年,穷五年之功亦能谋朝篡位。”

政事、军事、人事、财税、律法、教育、建设这几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现有的所有统治事务,而这些事务,原本就都在宰相的管辖与过问范围之内,只是上面还有一个天子,还有一个用来遏制百官的监察体系。如今太后也要休养,可就连同监察也归属了宰相。将朝堂上下所有事务一把抓在手中,这就是皇帝了。

听韩冈这么一数,宰相的权柄的确是大得惊人。但韩冈为什么之前不说,偏偏刚刚承诺五年后卸任的时候才说出来?

李清臣轻轻咂着嘴,难怪韩冈甘愿只做五年宰相就辞位,原来是因为已经准备削弱宰相权柄,这样一来,日后即使不做宰相,也能遏制住东府之首。

他悄悄瞟了一眼最上首处的章惇,却发现在这位宰相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惊怒之色。

“看来两人相互之间做了交换。”李清臣心道。不让韩冈放心地走,他也掌握不了东府大权。

“还有太后。”他想,想要让太后放心,一个,要把皇帝死死摁住,让他永远都无法亲政,另一个,就是要保住赵氏江山。韩冈和章惇肯定都做了保证,所以太后才会配合。

“相公说的是。”太后不出意料地对韩冈的话大加赞同,“宰相、执政、议政,荷天下之重,不可决于私人。”

“故而依臣之见,宰相与执政的人选,可于京中设大议会,由选自天下各州的议员来投票决定。”

大议会……

又来了。

李清臣暗暗叹道。

州县设议会的诏书刚刚颁布不久,各地州议会、县议会才开始筹备,现在韩冈又弄出一个大议会来。

议会还没办,地方上已经被搅得一团乱,当时李清臣还庆幸韩冈没有在朝堂上办个议会的打算,现在一看,是自己庆幸得太早了。

在李清臣看来,韩冈的脑袋里面总是有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而且他总有是会想方设法、利用甚至营造形势,将这些奇思妙想付诸于现实。

有沟通天下的轨道,有泽被万民的牛痘,还有增强军力的飞船、火炮、板甲,更有惠及工商的钢铁、白糖、棉布,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但这些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改变朝廷法度的廷议和议会。

在所有人都习惯了韩冈在应对难题时,随手抛出的新鲜玩意儿,他更张祖宗之法的举动,就不那么显眼了。

相对于王安石从财税入手来变法,而韩冈则试图先从人入手来进行变法。

王安石因为他的法度被整个朝堂所抵制,而不得不引用吕惠卿、章惇这等新进,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党争。

韩冈则选择了先行拉拢朝野,等人心依附,推行起新政便轻松无比,比起王安石,韩冈的做法更加聪明。

只是他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需要丢出去的肉骨头要多得多。韩冈要收复这么些人,远比起当年王安石提拔章惇、吕惠卿、曾布等人所付出的好处要多。

在李清臣看来,韩冈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做着管家,可着劲地把主家的东西丢出去。

真要说起来韩冈所付出的代价本也不是他的,得到的好处去是实打实的属于他本人,这等买卖的确有得做。尤其是在主人家也不心疼的情况下,买卖就更好做了。

太后的确也不在意韩冈又要拿着天家的东西给外臣分红,饶有兴致地问道,“何为大议会?”

“县有县议会,州有州议会。用之于国,就是大议会。各州议会推举出两人,担任主持议会会议的正副议长,而这两人,便是大议会议员。大议会掌立法之权,同时执政、宰相的选举在议会中召开,究竟何人当选,也将由议会所有成员来决定。”

大宋四百军州,大议会议员总数八百。用大议会来代行天子之权,也就是说,只要说服了其中四百议员,就能将宰相的职位给预定了。

“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说到底,还是要靠势力。”有心再进一步的李清臣想着。

而太后还在那边继续问着,“县议员须是举人,州议会须是进士或诸科,那大议会议员呢?都得是进士?”

县议会是秀才有选举权,举人有被选举权,州议会是举人有选举权,进士和诸科有被选举权。以此类推,那大议会就该是只有一甲、二甲的进士才有被选举权了,最低也要是个进士。但不论李清臣怎么想,这个推论都不现实。

韩冈也的确没有这么定:“进士三年才三四百人,出仕在任的连三千人都不到,就连朝堂都尚有诸多阙额,州县亲民官也还有许多非是进士出身。大宋四百军州,大议会八百议员,若是只有进士才能成为议员,这一下可就要少了一半知县了。”

说来说去,还是诸科得意。八百议员,不知要有多少给诸科占去。

李清臣正想着,猛然间想到韩冈前面的话,心神一凛,慌忙出班,一下打断了太后和韩冈之间预演了多遍的问对,“相公之前所言,清臣有一事不明,敢问相公,如今天下四百军州,望州数万户,下州仅千余户,若四百军州无论紧望,皆有两人为大议会议员,岂是公平之举?”

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七)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五)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三)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三)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五)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变故(二十九)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百三十章 后顾(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四)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中)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三)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一)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五)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九)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上)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九)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三)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中)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二)第八十六章 尘嚣(十七)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四)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迁(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二)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