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

韩冈上京时曾听说过智缘的名字,也听说过他的手段。

三命僧愿成,医僧智缘,是大相国寺中声名远播的两位僧侣,总在豪门达官中行走,当时刚刚入京的韩冈无缘得见。

愿成善于算命,观人体貌便能断其三生休咎,说起人生过往能分毫不失,并言及前生后世历历如真,所以人称三命僧。而智缘的医术更为神奇,世传他只要只手诊脉便能知人贵贱休咎,甚至可以按父脉而知子祸福,所言精准如神。京中官宦贵人趋之若鹜,不是延请两人上门,便是亲自登门造访。

不过对于愿成和智缘两人的传奇,韩冈当时听了便哈哈笑过。三生轮回本是缥缈,诊父知子更是荒谬,他是半点不信。

但据说王安石却是真的相信智缘的本事,有传言他跟天子谈及智缘时,说道“昔秦医和诊晋侯之脉,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晋侯之脉,则诊父知子,又何足怪哉!”

但只是这个关于王安石的传言,韩冈却有些怀疑,一是天子与参政在宫中私下里的闲聊,怎么这么容易就传出来,在市井中被人口耳相传?第二,若是王安石真的相信智缘的本事,当智缘自告奋勇来秦州,当不会吝啬一件紫衣【注1】。

很可惜,当韩冈看到智缘的时候,他穿得袈裟还是赤色的。

韩冈与王厚并肩进厅时,王韶和高遵裕正陪着一为身穿赤色袈裟、五十上下的僧侣在说话。除了智缘,自不会由他人。

韩冈、王厚向王韶和高遵裕行礼如仪,直起身又转过去面向智缘。智缘大咧咧地坐着,王厚便欲作揖。可眼角看到韩冈直着腰纹丝不动,便也跟着停住了动作。

智缘没有官身,韩冈不会自降身份先向他行礼。尽管智缘是方外之人,不用俗家礼法。但既然要为朝廷拓边河湟,来西北边境追求名望功劳,就不要装出个高僧大德的模样来——当然,其中最关键的,是韩冈不喜佛教。若是面对饱学宿儒,即便没有个官身,韩冈也不介意谦恭一点。但对上吸民膏血、不事劳作的僧人,他可做不到恭敬谦卑。

对视了很短的时间,智缘见韩冈并不打算先见礼,脸色便是微变。他磨蹭了一下,终于还是起身向韩冈合十躬身,“小僧智缘,见过韩机宜、王机宜。”

智缘的声线浑厚圆润,如同禅唱。其声自丹田出,一张口,醇和的声音就在耳边回响。用这副声线向人解说经文,论人祸福,也难怪能挣下如许名头。

韩冈方才拱手回应,“大师善医之名,韩冈闻之久矣,如雷贯耳。素慕尊颜,却缘吝一面。今日得见,终遂平生所愿。”韩冈老于世故,这恭维式的套话说得极为顺畅,王厚跟着韩冈说了一通,各自哈哈笑了两声,重又坐下来说话。

虽然甫一见面,就有点不愉快,但韩冈并不否认智缘的魅力。这和尚相貌端正,阔面大耳,甚有佛象。身材虽不高大,但端端正正地坐着,如同一口青铜钟,身子毫无一丝偏倚,一看更是不脱高僧大德的形容。而且其说话间恂恂有儒者之风,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也是信手拈来,讨论起九经经义,虽无韩冈精深,但他旁征博引,把佛道两家的经文为儒学经籍做注解,却也丝毫不落下风。

等说过几句闲话,堪堪到了饭点,王韶使人布下宴席斋饭,将古渭寨中的大小官员如苗授、赵隆、杨英他们一齐唤了过来陪客,给足了智缘脸面。

坐入席中,智缘指着饭菜又说起了养生之道。凭着他医僧的名头,一番话说得王韶、高遵裕都心悦诚服。最后他甚至即席赋诗,与王韶这个进士相唱和,风头完全把韩冈盖了下去。

被智缘抢去风头,韩冈并无丝毫愠色。他本就希望智缘的本事越出色越好,这样才能为河湟开边之策去说服更多的蕃部。在大航海时代,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往往精通天文地理医学建筑,每一个都是多面手——只有过人的才能,才能让传教的对象信服。先让自己成为信任的对象,然后才能把教义灌输出去。而智缘的出色,也就让韩冈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智缘的才学的确过人,尤其是身兼三家之学,能让不少士人甘拜下风。不过这也难怪,如今的儒林风气,是儒释道三家互相印证,三教一家的说法,不论哪一派都有人提出过。儒释道三家,经过千年的并存发展,早就不复旧时的泾渭分明。许多时候,在民众中佛道与其说是教派,还不如说是民俗。

而从世风上,已经融入世俗的佛门道门都日益兴盛,信众无数。就算是崇儒排佛的士大夫,他们的家人也会到寺庙里烧上两炷香,比如韩冈的老师张载、还有程颐程颢,都是对浮屠二字深恶痛绝,但韩冈可是亲眼见过,张载的家眷、程颢的夫人去庙中烧香。

可能是酒喝多了的缘故,同时也是因为对智缘十分欣赏,高遵裕突然为智缘叫起屈来,“以大师之德才兼备,还得不到一件紫袍,实在是委屈……政事堂中诸公却是太吝啬了。”

智缘不以为意地笑道:“天子和王相公本是要与贫僧僧官之位,但贫僧心想未见寸功,非有长才,便以口舌得官,来秦州后却难以见人。故而对王相公推辞道,‘未见事功,遽蒙恩泽,恐致人言。等有功于朝廷,再与官亦不迟。’”

高遵裕愣了一下,立刻更加热情地赞扬起来,“视名利官位如粪土,大师果然德行高致!”

智缘口宣佛号,“钤辖过奖了。贫僧今次自请来河湟,也是不忍此地汉番之民再遭兵焚之苦。故而愿深入不毛,弘扬佛法,劝蕃人臣服于朝廷,从此共享太平之乐。”

“好个共享太平!大师以慈悲为怀,足以让朝中庸吏愧煞。”王韶轻轻击掌赞许,举杯敬向智缘。

智缘以茶代酒,与王韶对饮之后,放下茶杯,问道:“贫僧前日过秦州,承蒙郭太尉与燕太尉不弃,设宴款待。在宴上听说近日有一星罗结部屡有不顺,其族长别羌星罗结聚兵露骨山麓,意欲反叛。不知可有此事?”

王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确实有此事。”

关于别羌星罗结的种种不顺,秦州那里早就通报过了。只是郭逵和燕达会将此事告知智缘,让王韶有些不快。

见王韶没有否认和隐瞒,智缘就席上向王韶:“贫僧来此,便是为了规劝蕃人归降朝廷。如今有星罗结部不顺于大宋,却是再巧不过。等明日贫僧便去露骨山下,劝说。”

王韶脸色丝毫没有半点变化,仿佛前几天批准突袭星罗结部计划的并不是他。“大师初来乍到,对蕃部内情尚未了解。还请大师在古渭少待几日,先熟悉了这里的地理人情,再去蕃部不迟。”

智缘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道:“安坐古渭寨中,如何能熟悉蕃部内情。何况拖上一日,其不顺之心便盛上一日,若是拖延下去,说不定就有大战连连,死伤枕藉。”

“大师心慈,不忍见生灵涂炭,韩冈深为敬佩。”韩冈向智缘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的敬意。转过来对王韶道,“安抚,以下官之见,既然智缘大师一心想去,不如就准他去了。蕃人虔心礼佛,以智缘大师的身份,行走在蕃部之间,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王韶和高遵裕、还有所有知道即将实行的计划的官员,都惊讶地看着韩冈,这等于是把智缘往鬼门关里推。

王韶正要拒绝韩冈的提议,而韩冈却抢先一步道:“不过能否先请大师去纳芝临占部的吹莽城和青唐部的青唐城走一趟。托硕大捷和古渭大捷,得两家之力甚多,而战殁者亦多。大师若能去两城做一场法事,将之亡魂超度,其善莫大焉,亦能让两部更加恭顺于朝廷。”

智缘想了一想,点头道:“机宜有命,贫僧不敢推辞。”

“在下就为两部先谢过大师恩德。”韩冈起身向智缘行礼,“蕃人盼大师久矣。原本河湟一带最有名的僧人唤作结吴叱腊,在此地多有其弟子信众。其后因其不守佛门戒律,鼓动董裕在青渭残杀劫掠,在古渭一役跟着董裕一齐被斩杀,”韩冈指了指王舜臣,“这功劳还是他的。”

“阿弥陀佛。”智缘低头合十,对王舜臣道,“念佛而逆佛,口诚而心不诚,结吴叱腊死后必入地狱。斩杀此獠,王檀越阴德不少。”

王舜臣听得眉飞色舞起来,他杀人放火的事没少做,虽然为人豁达,平日里有时也担心死后会下地狱。但智缘说他杀人就救人,算是积攒阴德,让他放下一块心头大石,哪能让他不高兴,“多谢师傅,多些师傅。”

注1:宋代僧侣,如果译经之功,或是升任高位僧官,便能得赐一件紫色袈裟和法衣。名义上非高僧大德不与,但实际上,只要有亲王、宰执官或是地方监司官推荐,就能由中书门下颁下紫衣牒,可穿紫衣。

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下)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四)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八十三章 尘嚣(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八)第二百一十章 变故(七)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七)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下)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六)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一)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一)第一十二章 庙堂(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五)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四)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四)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四)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上)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二百六十章 新议(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上)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八)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四)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下)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三)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