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

当互为死敌的两方在出乎预料的时间和地点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无论是韩冈这边还是对面的党项人,作出的反应都完全相同。

不待韩冈命令,他手下的亲卫纷纷抽刀出鞘,卫队中最高大的三人,齐齐抢前两步,用自己的身体将韩冈挡在身后。而其他卫兵,则一下分散开来,围成了一个圆阵,连周围的青唐部族民也一起提防起来。在瞎药居城中见到党项人的踪影,传递进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是自投罗网、误入虎穴了。

惊讶的眼神闪出了凶戾的光芒,对面的党项人也几乎在同时把刀剑抽出。不论是抓了还是斩了一个宋人的官员,换到手的军功足以让他们这等小卒混上一个好官职,紧盯着韩冈的他们,就苍鹰见到了猎物。他们没有像韩冈的卫队一般,围成圆阵,把需要护卫的重要人物围在中间,而是头领在前的突击阵型。

看到党项人摆出的阵势,韩冈转头看着瞎药居住的主屋,如果他判断得没错的话,这些党项人的头领当是就在屋中与瞎药会谈。

双方隔着十步左右的距离对峙着,空气凝重得如同一根绷紧的弓弦。没人会怀疑,只要场中有一点异动,一场惨烈的厮杀就要展开。在杀机凝聚的战场边缘,青唐部的吐蕃人比两边的人数加起来都多,但没一个说得上话的主事者出头,让他们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机宜!”韩冈卫队的队正是个三十左右的老成汉子,不算聪明,武艺只能算中上,但他对韩冈把他提拔在身边感激颇深,故而忠心耿耿。他一边挺刀与对面的党项人,一面压低声音对身侧的韩冈道:“这里不能留了,俺们护送你冲出去。”

韩冈轻轻敲着挂在腰上的剑鞘,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没有干扰到他头脑的灵敏。插在华美的银边黑漆剑鞘中的不是装饰性的长剑,是一把良工打造的直刀。锋快无比的刀刃能轻而易举的斩断手腕粗的树干,乃是高遵裕前日送给韩冈的礼物。

不过若是在瞎药成了敌人的情况下,韩冈不觉得凭着这把刀,还有他手下的卫队能把他安全护送出去。如果瞎药还没有投靠到西夏一方,成为大宋的敌人,那他也没有必要把刀拔出来。

“别在人家家里打打闹闹,像什么样子?把刀都收起来!”韩冈下的命令让手下的亲兵为之愣然,但韩冈没有在意他们的惊讶,而是将身子转了个方向,面向主宅大门:“在主人家面前,不要让人说我们不懂礼数!”

韩冈的话一字不漏地传入耳中,瞎药却站在大门前纹丝不动。听说韩冈来了,他立刻就找个借口从野利征那里脱身。只是当他快步从屋中迎出来时,却发现韩冈竟然已经出现在宅院的门前,与野利征的部属面对了面。这一惊,让他脑袋顿时都懵了一下。

震惊过后,就是一阵狂怒充斥胸臆。瞎药带着杀意的眼神,如刀枪一般戳向陪同韩冈的一名军头,“怎么让两边见了面?!”只是当瞎药看清楚,究竟是谁人把韩冈引得跟党项人碰面的时候,他的眼神突然间就更加凶狠起来。

韩冈从瞎药的脸色中看出了一点名堂。回头瞧了瞧把他迎进来的那名吐蕃人。看来前面自己是想错了,并不是他在青唐部中的人望有多高,而应该是瞎药用错了人——“俞龙珂的手段也不差啊。”他暗自思忖着。

眼前的情况让韩冈也有些头疼。以他的经验来说,如果在无意中碰上了他人的隐私,如果不想跟人翻脸的话,最好的做法是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样至少可以在当面含糊过去。但这个经验,对于现在他所面对的局面,却又派不上用场。韩冈正想着解决的办法,注视着他的瞳孔却一下收紧。

从瞎药出来的地方,又走出来一人。穿着西夏的官服的中年蕃人,带着浓重口音的汉家官话,却不会让人误听:“原来是有贵客上门啊!”

瞎药被身后的声音惊了一下,身子又僵住了。他没想到,留下陪客的两个亲信竟然让野利征就这么走了出来。

野利征出来后,第一眼就看到了韩冈一众,暗道自己果然没有听错。他身份特殊,瞎药让手下的人把他安稳住,但他要走出来,就算是瞎药在场也阻拦不住。他走上前去,立刻就被他的部众被保护起来。隔着七八步的距离,与韩冈面对着面。

瞧着眼前在自己的城内对峙的双方,瞎药眼中凶光大盛,可转眼间便又深藏下去。他本想着在宋夏两边走着平衡,争取更多的利益。就像他一向瞧不起的兄长俞龙珂那样,在大宋、西夏、木征以及董毡四家之间来回摇荡,这样的做法,仿佛是在鸡蛋上跳舞,可十几年来,俞龙珂却一点也没出过差错。

如今轮到他自己来独立处置外事,却一下就变成了王见王的死局。瞎药明白,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只剩一条,不管是韩冈,还是野利征,总得挑上一边。两边的后台虽然都不是他能招惹得起,但事到如今,却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总要得罪一方。

韩冈打量着西夏人的使者,而对面也是同样投来审视的目光。

“韩机宜。”智缘的声音自他身后响起,低低的仅有韩冈一人能听见,“可记得徐令之子?”

“徐令”这两个字所能容纳的含义实在太宽泛了,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官名,还有可能是某个同音的辞藻——韩冈并不擅长猜谜,对一些典故也不甚了了,正常情况下他是猜不到智缘究竟在说谁。

不过依照眼下的局面,智缘会提到哪一位名人,韩冈即便是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想得到。而从结论倒推回去,徐令究竟是哪一位,那就很容易能找到答案了。

曾做过徐县县令的班彪,有着一对撰写史书的儿女,有着一个擅长辞赋的皇妃妹妹。但最重要的,是他还生了一个更为出色、千年以来始终受人赞颂的小儿子。

投笔从戎、远行万里、扬威西域的班定远,让千年以来的汉家士子,不吝用最热情的诗句去赞美。班超出使西域,在鄯善国中,以麾下三十六人夜袭匈奴使节,斩首而归,逼得鄯善王投向了中国。

在要招揽的对象的居城中,与敌国来的使臣狭路相逢,无论是韩冈还是智缘——不,只要稍稍读过史书——都会第一个想到班超这个名字。

智缘多读史书,作为一名侍奉佛祖的出家人,敢于来河湟争取边功,他的性子也与班超相仿佛。

只是韩冈比智缘要冷静得多,其中关节想得更为清楚。这里可是关西,直通着西域。作为关中出了名的英雄人物,班超的名字和事迹流传甚广,就算是蕃人,也只要稍有见识也都说出个门道来。想要夜袭党项使者,也得看瞎药答不答应。

韩冈摇摇头:“学不来的……”脸上浮现出的浅淡笑容中,有着让人无从揣摩的深意,“怎么也学不来。”

智缘的眼神黯淡下去,而野利征的视线却锐利起来。

野利征在武艺上毫无长处,身材又不高大,刀枪弓马都是平平,唯独听觉上的敏锐胜人一筹。站在七八步外,虽然没听到韩冈身后的和尚说了什么,但韩冈的回话他却听清楚了。

在野利征看来,汉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把所有的异族都看作是毫无头脑的蛮人。若他们党项人真如汉人们说得那样愚蠢,当年景宗皇帝【李元昊】也不可能把东朝派到关西的主帅耍得团团转。

野利征一向自负头脑,当他发现了韩冈身后的那个和尚在说话时,也不把盯着他的视线挪开,便心知那秃驴是在说着自己。再配合上韩冈的回答,他头脑中便灵光一闪,明白了他们到底在说什么。班超的故事野利征也是听说过的,汉人要向西开边收复故土,总是少不了要提到班超。

以三十六人就在一国之都中斩杀敌国的使者,野利征也挺佩服班超这样的英雄。对比起韩冈的怯弱,更是让他心生不屑。韩冈名气老大,却是个没胆子的主,也就是汉人才会把这样的书生当作宝贝,真的遇到事的时候,就见到真正的模样了。

野利征今次唯一的任务,就是把瞎药招揽过来。本来他只完成了最低程度的工作,让瞎药不去掺和渭源堡的战事。不过现在既然有宋官来找青唐部族长的弟弟,又正巧正面撞上,这对禹臧花麻交代下来的任务,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只要杀了韩冈,瞎药还能往哪里去?

想到这里,野利征随即上前几步,用笑容迎上韩冈的双眼,像老友见面一般打着招呼、行起汉礼,心中则是一片杀机:

“想做班超?我也一般儿想做啊!”

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八)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一)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二)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二)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中)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二)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二)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一)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长风(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二)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四)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一)第一百三十章 后顾(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一)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二十七章 虚实(七)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八)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上)第一十九章 波澜因风起(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上)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五)第二百四十章 新议(六)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一)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八)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九)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四)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