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

这一等就是五天,中间绥德城派了两队信使来查看和督促,到了第二次,甚至还带了圣旨的抄本,不过都给罗兀众官有志一同的拖了过去。

如果接受了命令,直接在数万敌军眼皮底下撤退,自己的小命能否保全还得另算,另外少说也要在路上丢下一半人马。回到绥德后,要么是官位降个七八级,要么就是调任南方闲职加以编管,肯定是要受重责的。而若是能把人顺顺利利地带回去,屁事都不会有,天子看到罗兀城中的士兵能囫囵个的回来,难道会不高兴?韩绛要担心的问题,他们却不需要考虑。

当然韩绛始终没有下达措辞严厉的正式公文,这也是张玉和高永能敢于把催促退兵的信使直接糊弄过去的原因。都是在官场上混老的,其中的问题一眼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到了二月朔日的这一天,终于到头了。宣诏使臣王中正竟然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快马进了罗兀城。

王中正这位曾经到过秦州体量军事、并送来擢韩冈官职诏令的大貂珰,与韩冈算是有点交情,王韶当初为了能直接跟天子搭上话,也考虑过请一名中使到秦州缘边安抚司任职,而来过秦州的王中正和李宪,就是他心目中的两位人选。

虽然韩冈知道,这个时代的宦官,每每有敢于上阵厮杀的勇武之辈,王中正也曾暗示过想到秦州镀上一层金,但韩冈绝没想到,王中正竟然敢于带着一百多骑兵,就这么径自进了罗兀城。

王中正的大胆,张玉虽然不喜欢阉人,却也不由得赞了两句。

王中正显然很受落,笑道:“中正既受天子之命,自无退缩之理。”

“赵郎中怎么不来?”

赵瞻的本官是祠部郎中,张玉故意问着他为何不来,完全不掩自己心中的怨气。张玉这几天两次收到赵瞻的信件,言辞间很不客气,地位甚高的老将当然看得不痛快。

“赵郎中坐镇在绥德城中,中正跑腿惯了,所以受了这件差事来。”

王中正微微笑着,但眯起来的双眼中,却是寒光隐现。他倒不是主动来罗兀,而是为赵瞻所逼。当文官和阉官同任一职,当然是文官在上,阉宦靠边站。赵瞻使唤得理所当然,却并不代表王中正会乐意。

“怎么能劳动到都知?”张玉看了看王中正的脸色,突然试探地问道,“是咸阳那里出事了?”

老将张玉不是能随便糊弄过去的人。王中正点头叹气,毫不隐瞒地回答道:“赵大观【赵瞻字】心忧王事,欲救咸阳百姓于水火,不意吴逵狡诈,让攻打咸阳的泾原军损失不小。”

“所以急着要罗兀城撤军?!”高永能问道。

王中正又再点头称是。

好了,这下众人都明白了。

这是来要兵将的!以便把纠缠在罗兀战事上的数万大军解放出来,好去平定叛乱。

罗兀城中的一万七八千人,是选自鄜延、环庆两路的精锐,而为了保住罗兀城的退路,绥德的种谔、细浮图城的折继世,他们手上的近两万人也不得不留在两座城池之中。少了两路四万精兵,吴逵尽管是被重重围困在咸阳城中,但光靠从秦凤和泾原赶来的军队,却很难打得下来——秦凤、泾原两路都要留兵防守,能出动的兵力不会太多。而且还因为赵瞻的催逼,不得不仓促上阵,吃了一个大亏。

王中正一番话虽然说得曲言宛转,但其实已经是很严厉地指责赵瞻在做蠢事,要不然不会把因为赵瞻才导致咸阳兵败的消息,在罗兀众将面前透露出来。

“这等文官,当真只会坏事!”

不知在场的有多少将领在肚子怨声连天。

赵瞻是陕西人,而且在关中的名气不小,韩冈听说过他。他为官的名声并不差,尤其在他曾经任职多年的河中府【今山西运城】有着很高的声望。但今次他做得就有些太过了一点,士大夫的脾气把王中正这位跟他一起来宣诏的中使,逼得没处站。看王中正的话中隐含的怨愤,就知道在赵瞻手上受得气不小。

张玉一切了然,便道:“现在是因为党项人在外围困,不得不谨慎行事。只要稍有机会,当会立刻退兵。还请都知少待两日。”

王中正没正面答话,只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张玉:“这是韩相公的手书!”

张玉微微变色,拆信而看。韩冈从张玉身侧瞟了一眼,只看到信笺的最后面是一颗鲜红的宣抚司大印。

看来因为咸阳兵败,韩绛也已经加入了催逼罗兀退军的行列。

韩绛是被逼的。罗兀城软磨硬泡地不肯立刻撤军,如果梁乙埋能在此时退军,而广锐叛军又被剿灭,事情说不定还会有点转机。但眼下盘踞在咸阳城中的叛军,让韩绛无法再等待下去了。

王中正等张玉、高永能等将领一一传阅过韩绛的手书,便又道:“中正今次还奉了天子下令弃守罗兀的诏令,这是赵大观于出行前转予中正的……在下并不希望用到。”

王中正虽然觉得张玉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他从天子那里接到的命令,就是让罗兀城撤军。与文臣不同,他这样的阉宦,根基来自于天子的信任,没有胆子去反抗天子的诏令。

张玉花白的双眉皱了起来,向王中正叫着苦:“可是数万西贼精兵就在几里之外虎视眈眈……并不是不肯从命啊!”

这时一名高永能的亲信冲进了帐来,很兴奋地叫道:“总管、都监,梁乙埋退军了!”

叫完之后,方才惊觉帐中的十几双眼睛瞪着自己,还包括张玉的。他的身子颤了一下,退了半步,仿佛落进了蛇群的老鼠,惊慌失措得瞪大眼睛。

韩冈在后面不由得苦笑起来,这未免也太巧了一点!

……

党项人正在大张旗鼓地从罗兀城外撤军,一支支队伍跟随着旗帜,消失在北方的山峦之中。但有四支铁鹞子的千人队分列守护,监视着罗兀城的动静,提防着城中趁机出兵。

张玉完全并没有追击的意思。宋军惯用的战法,本就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列阵而守,契丹铁骑也要绕行,但说起进攻,却是千难万难。不仅战术上如此,连战略上也是一般,要不然种谔突击罗兀城,也不会这般让人惊讶。

种朴和韩冈跟着张玉、高永能上了城头,望着向北方行军而去的党项军。

“果然还是那么老套!”种朴轻声叹着。

梁乙埋应当不会真走,而是暂时撤过横山,改在银州等待。像一只伏在树丛中的老虎,等待着扑击的机会。以战马的速度,追上泰半步兵的罗兀守军,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在山间多多放出游骑,宋军的斥候也很难越过山脉,打探得到山背后的消息。

但这话对王中正是没法儿说的,反而会让这位大貂珰认为城中诸将是欺他不习兵事。

不过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罗兀城中早有了预案。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张玉、高永能提要求,韩冈出主意,下面的幕僚再作出方案来,这已经有了一点参谋部的雏形。为实现顺利退军的目标,他们准备了多套计划,也对党项人可能有的反应,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和应对。

眼下党项人伪装的撤离,在预计中,其实是几率最大的一个。

以他们离开的速度,大约要一天的时间。故而到了明天,罗兀守军就不得不放弃他们坚守了多日的城池——当王中正听说党项大军需要一天才能全数撤离,他就是这么想的。

但高永能的做法却是与王中正的想法截然相反,在午后掩映在云翳之后的黯淡阳光下,他在城头上招来一名名军官,连番号令:

“你速去绥德城,禀报种子正,请他立刻北上接应。”

“你去通知细浮图城,让折继世盯着,别让梁乙埋绕道我们的前面去。”

“去把车马都准备好,随身带上五天的粮草。”

“带不走的军资,全都浇上油,待我的号令!”

“把城下的暗道好好封起来,不要让西贼发现了。”

“全军依照计划行事,两个时辰后,撤离罗兀城。”

高永能言出如山,城中的士兵如臂使指,依照他的命令,迅速地进行着撤离前的准备。撤退的方案,在多日的时间里,所有的环节都做了计划,传达到每一个指挥使手中。只要高永能或是张玉下令,所有人都会按照计划行事,直到主帅下令改变计划。

张玉和高永能眼下都不觉得有必要改变计划,他们只觉得这样指挥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并不需要多说废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只要得到命令就去做。

“难道现在就撤退?!”王中正终于反应过来,惊声问道。

“自然!”张玉微微一笑,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侧的韩冈。最好的方案是再拖上七八天,梁乙埋再有本事,也变不出来粮食,维持不了足够的兵力了。但眼下的情况,却是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既然如此,那就是以快打快,在无月的夜色下解决一切!

转回来,他对王中正道,“今夜就撤!”

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九)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中)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九)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九)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八)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一)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二百九十章 飞信(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一)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九)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二百三十章 变故(二十七)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一)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八)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五)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三)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二)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一)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九)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九)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九)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