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

对于程昉的事迹,韩冈知道的,在京城待了有一年的种建中,了解得更清楚。

所以他很纳闷,程昉既然在河北管着几千上万民夫和厢军,用了几年的时间在漳河、黄河边修堤淤田,为什么还弹压不住。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刚才几个士兵的举动,分明就是在试探程昉。而程昉一时不察,弱了气势,便让其肆无忌惮了起来。如果凭借着身份、地位,都震慑不住下任,为人所凌逼,也是可悲了。

程昉被韩冈帮了一手,压制住了手下兵丁,心情大好之下,便拿出钱钞向被伤到的几个百姓赔礼,然后让驿丞想办法腾出一个房间来。

做完了这些杂事,程昉这才跟韩冈、种建中正式叙了礼。

三人坐下来后,程昉便挑起话头,问着韩冈:“韩博士今次是准备去京城赶考的吧?”

韩冈上京赶考的事,京中知道的不少。毕竟河州大捷之后,王韶带着木征等一干俘虏上京,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韩冈却没有到场,基本上都会多问上一句,韩冈做了朝官后,还要考进士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只是程昉不知道韩冈怎么会跟种谔的侄儿走了一路。问话的同时,便下意识地瞥了种建中一眼。

“正是。”韩冈点头,“正好彝叔与韩冈分属同门,也要上京赶考,便一同出来。”

“原来如此。想不到种衙内竟然也是横渠先生的门下,今次一同上京赶考,当能同簪金花。”

“仅是明法科而已。”

高中之后,能簪御赐金花的,也只有进士一科。种建中用了七个字来更正程昉的错误认知。除此以外,他对程昉就没有别的话可以多说了。

种建中的态度,韩冈已是见怪不怪。王中正、李宪这些在宫中呼风唤雨的大貂珰到了地方上,当地的官员中,除了一些意图钻营的没廉耻的货色,也都是不怎么跟他们亲近。

士大夫与内臣之间的交往,肯定都会受到士林的诟病。外臣跟宫中走得近了,连天子都不会乐于见到——家奴与外人亲近,哪家主人都不可能乐意,而且对于主人来说,自身也会有危险。

文彦博当年第一次被罢相,就是因为他跟宫中走得太近,不但结交宦官,还给宫里的贵妃送了许多珍物,最后惹起了仁宗皇帝的不快——论起人品,文宽夫其实是完全没有资格嘲笑他人。

韩冈尽管对宦官们没有多少的歧视,可也不愿意跟内侍走得太近。王中正那是没办法,见得多了,熟人间总得讲些人情。板着脸,把宦官当贼盯着,那是包拯、唐介一流的名御史的工作。保持正常的往来,才能让工作顺利地进行。

至于萍水相逢的程昉,就也不必刻意去亲近,尽点人情,一起吃顿饭就告辞拉倒。

只是韩冈善于为人处世,照着礼节邀请程昉一起吃饭,一杯酒下去,几句话一说,却便是宾主尽欢,轻易地拉近了与程昉的关系。

摸着酒杯,韩冈问着程昉:“不知都丞西来,可是有何急务?”

韩冈问话没有稍作曲言,问得很是直接。程昉并不觉得有必要藏着掖着,到了华州之中,自己的任务自然要公诸于众。而且前面几个骄横的士兵,已经说出了口,就更不需要隐瞒了,“程昉是奉了天子命,来关西察访河州灾伤。”

“果然如此。”韩冈道:“这座驿馆里面,便有不少是河州来的流民。若是都丞能让他们安然返家,可谓是善莫大焉。”

“程昉西来,正为此事。”来自宫中的都水丞摇头苦笑:“不意在道上御下不严,差点坏了大事,倒让两位见笑了。”

“京营禁军嘛……”种建中语带不屑地摇头,心有所感的他终于插了口,“家叔这两年也没少因他们而置气。”

程昉与种建中一同叹起气来。

韩冈基本上能知道种谔为什么会被开封禁军给气到,也能理解程昉和种建中两人为什么要叹气。

京营禁军传承自后周,太祖皇帝奉周世宗之命统领,周世宗驾崩后,赵匡胤便是仗着兵权而黄袍加身。而河北、西军中的禁军,又有好些军额都是来自于京营。对于这样的一支近在京中的队伍,历任天子都看得很紧。

其实这京营禁军说烂也不能算烂,至少弓术表演还是很有些水准。王舜臣当年去三班院报到回来后,曾说遇上过一个箭术只比他稍逊的开封人——以王舜臣的性格,那名与他同时参加考试的京营军官,箭术当不会在他之下。

不过真正到了战场上,这些平日里水平看似很高的将校士卒,就会露了本相,现了原形。刘平、任福、葛怀敏这三个丧师辱国的大将,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程昉、种建中心头郁闷,一壶酒转眼就被他们喝光。

韩冈让驿丞再送一壶酒,转头却是一名班直护卫提着酒壶上来。他赔着笑脸:“都丞、博士、衙内请尽管喝,小人为三位倒酒。”

韩冈抬头就了瞪了那班直一眼,吓得他连忙放下了酒壶。

“你们是班直吧!?低三下四地服低做小,天子的脸面何在?!”韩冈厉声叱问着,眉心处的川字纹路,表明了他心头的火气有多大,“天子近卫是给人斟茶倒酒的?!做你们该做的事去!”

韩冈一甩袖袍,那位班直便讪讪地退了开去,与另一位同伴闪到了大厅一角去,不敢来触韩冈的霉头。连着神卫军的士兵都被吓到了,远远闪在角落里的身形皆缩了起来。

程昉在旁看到了这一幕,一边暗赞韩冈的谨慎——正如韩冈所言,天子近卫岂是能为人臣端茶递水?宰相都不能如此妄为。韩冈年纪轻轻,却是老成稳重得紧。不论那班直是真的想着过来讨好,还是另有图谋,韩冈都没给他半点机会。

另外,他更是叹着韩冈的威严。历经多次生死,在千军万马杀出来的气势,京中升上来的文官武将果然是远有不及。莫说是手上积攒了几千近万斩首的韩冈,瞪一眼,班直护卫都要闪一边去。就是方才种建中压着几名神卫军的士卒,可不是光靠着他叔父的名号,本身经过了多次战事后的气势,就已经先声夺人了。

外面的风雪越发的大了起来,吹得门扇哗哗直响,不过厅中的火盆更旺,透进来的寒风也吹不散听众的暖意。

种师中年纪小,需要顾忌的地方少,便被他的兄长唤过来倒酒。

韩冈接着种师中的斟好的酒,与种建中、程昉对饮而尽。

他敢于如此斥责班直,也是自有分寸。他占到了正理,并不是仗势乱压人,而且韩冈也知道自己能震得住这两名班直。文官,尤其是领过军的文官,基本上军中士卒们见了都是要怕的。

皇宋重文,文臣行事向来少受约束,若是哪一个武臣敢学着文官的行事,“肆无忌惮”这四字考评当场就能贴上去。而文官一旦领过军,杀人放火的事便也见多了,心狠手辣起来,再凶狠的将领都要瞠乎其后。

文彦博因为守夜的士兵拆了他的凉亭取暖,能一口气将几十人远窜蛮荒。韩琦为了能镇住狄青,硬是找了小借口,就杀了狄青的爱将焦用。

广锐军叛乱,环庆路经略使王广渊什么都没做的,便被吴逵赶出城去——他就是一个废物。但当广锐军南下,附近几支有些看似不稳的队伍,就被王广渊诳到峡谷中,一气杀了两千多。

而王韶在熙河,砍那些杀良冒功的士兵时,也从来不眨眼睛。韩冈还记得高遵裕的一名远亲,人称高学究的。被高遵裕放到斥候游骑中挣功劳,不知怎么就给一队的同袍给杀了,剥光了丢在草丛里。而后一个糊涂鬼出战没斩获,回来时正好见到了路边横尸,大喜之下,砍了首级就回来报功。

但首级的真伪向来要检验,吐蕃和汉人之间,光是发型容貌就有很大的差别,更有许多细微的地方,能够让人确认真伪。这一验,就验出了真伪,甚至在韩冈主持的复验中,给查明了身份。正好杀了高学究的凶手们回来报称高学究失足落下山崖,这样事情便被曝了出来。

冒功的糊涂鬼被杖八十,而六名凶手,全都给王韶下令在寨门前给碎剐了。最后悬在寨门边的六个首级下,就是高高的一堆碎肉。

这样的狠手,武将很少能下得了,只有文官能做得出来。

甩开几个不听话的士卒,三人喝酒聊天,一座皆欢。

韩冈并没有在程昉的任务上插话,虽然背后迷雾重重,但这不关他的事。只要知道此事,并加以小心的不去涉足,便是足矣。而程昉也没有更深的与韩冈等人结交的意思。

萍水相逢,结个人缘,日后也许有用到对方的时候,只是现在,却是各自睡去。到了第二天,程昉冒雪西行,而韩冈也同样东去。

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四)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上)第二十二章 虚实(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三)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上)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七)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五)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下)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上)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一)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百零七章 变故(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二)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九)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六)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九十三章 尘嚣(二十四)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二)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四十章 骤风(六)第一章 劫后梦醒世事更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中)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