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

韩冈是在城门处与种建中兄弟分了手。同行半个多月,互相之间的交情又深厚了几分。与他们定下了过几日去种谔府上拜访的约定后,韩冈便动身前往王韶府上。

崇仁坊的王枢密宅倒是好找,几个月前宣德门前的献俘大典,让王韶的名号传遍了东京城。韩冈只让伴当对新郑门的租马人问了两句,那位四十多岁的老开封就很热心地给韩冈一行三人指点了一番。

到了王韶家的门前,新科枢密副使府邸前的街巷,也跟前两次上京时,韩冈在王安石家门前看到的情况一样。尽管数量上无法比较,但拥挤着大批等待接见的官员那是不会变的。

“炙手可热啊……”韩冈暗自感慨着。从偏鄙小臣一步登天,王韶如今可是如今大宋朝中,最让人羡慕的角色。

以王韶的年纪和功劳,只要不犯错,命再长一点,日后升任枢密使乃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再遇上北方边境起风波,需要重臣坐镇东府,王韶甚至有望一探宰相之位。要知道,韩琦也罢,富弼也罢,他们升任宰相时,所立下的功绩都远远不如王韶。

拥挤在王韶家门前的这些来干谒的官员,就算一时不能被提拔,可为了日后的前途着想,现在也要在王韶面前混个脸熟。

韩冈停在人群外,看着门外的这么多官员,王韶肯定是在家的。也不多话,直接遣了伴当上去叫门,以他跟王家的关系,递门帖什么的反而就生分了。

见着新来的年轻书生,下了马后,派了伴当去找王府的司阍。四周的官员都暗笑着,这个小子糊涂,哪有到执政家门前不亲自送门状的?

惹怒了守门的司阍,把门状放到最下面,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了。再看韩冈没有穿着官服,摇头的更是多了。

就在韩冈边上的一位官员踱了两步过来。他凑近了,对韩冈道:“这位秀才,你可是做岔了。王副枢家的大门,怎么能不自己去敲?”

韩冈正眼看过去,这一位四十多岁,身上的官服上带着油斑,恐怕有一年没换了。听口音当是江西人,跟王韶平日里不自觉地带出来的乡音很是相似。

见着这位应该是久迁不调的老选人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韩冈心中透亮。这哪里是好心的提点,根本是在试探自己的身份。

韩冈拱了拱手,算是道谢,“多谢尊兄提点,却是不妨事的。”

果然,见到韩冈如此态度,这一位的神色立刻就亲热了起来,“难不成兄台是王家的戚里?!”

“倒也不是。”韩冈摇了摇头。

来自江西的老选人心下一齐,正要再问上两句,王府门前忽然一片骚动声。

抬眼望过去,就见着王家门前的两个司阍,年长的一个如尾巴被烧着的兔子一般一下蹿进了府中,另一个则是挤过拥挤的人群,两步就在韩冈面前跪了下来,“小人拜见机宜。”

围观的众人齐齐一惊,这位不懂礼数的年轻人竟然是个官人。再听着王家看门人对韩冈的称呼,其中几个脑筋转得快的,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是韩冈韩玉昆!”

“是熙河经略司做机宜的韩冈!”

“推了上京的献俘大典,锁厅考试的。”

“想不到是他!”

韩冈的身份暴露众目睽睽之下,一片哗然之声猝然响起。韩冈全当没听到,他微笑着将王家的司阍,此前也是王韶的亲兵扶了起来,“早锁厅了,不是机宜啦。”

“是!是!”司阍头点得如小鸡啄米,为韩冈在前面引路:“机宜……官人且跟小人来,枢密和二郎听到官人到了,肯定欢喜得紧。”

韩冈冲着身边发着愣的老选人拱了拱手,便跟着司阍走进了王府中。

王厚这时正奉着父命过来迎接,见到韩冈,欣喜难耐。一边喊着,“玉昆,你总算到了!”,一边就拉着韩冈去见王韶。

先是畅叙一番离情,王韶便拉着韩冈,向他引见了自己的家人。除了次子王厚,王韶还有另外几个儿子,除了长子出去了之外,其他六个,都向韩冈一一介绍过,连同妻女都跟韩冈见过礼,全然没有把韩冈当外人避着。

一番纷扰之后,王韶、王厚和韩冈一起进了书房。说了几句别后的近况,王韶问着韩冈:“玉昆,你今天入城,可有去中书?”

“都锁厅了,进京难道还要去中书报到?”韩冈不解地反问着。

“这倒不是。”王韶向着韩冈解释,“但玉昆你不一样,你是简在帝心啊!天子若是知道你上京了,肯定要召见你的。但你也不去中书露个面,天子何从得知?”

韩冈摇摇头,“老是拒绝天子的诏令不太好,还是等考完后再去上书请对。”

“……玉昆,你难道不想诣阙?!”王厚惊问着,“你不想做官了?!”

“怎么会?一睹清光,聆听德音,做臣子的哪有不愿的?但礼部试之前就不好见。若是考前见了天子,未免会有瓜田李下的嫌疑。韩冈的名声倒没什么,若是让人误会天子处事不公那就不好了。做臣子的,岂能让天子受此污名。”

韩冈如此说着,他的话语中,听起来隐隐地有这股刚正严毅的傲气。

如此义正词严的忠良之语,王韶一听,却哈哈大笑了起来。王厚也在笑着,指着韩冈:“玉昆,你这终南隐士的手段,怎么做到朝中来了?”

韩冈先板着脸,却撑不住也笑了。自己的脾性王韶、王厚都清楚得很,丝毫瞒不得他们。

其实这是最朴素的饥渴营销法。

天子一直想见韩冈,却是阴差阳错,始终不能如愿。现在已经时熙宁五年,该诣阙的朝官们早轮换了一遍。如今满朝文武,天子没见过面的恐怕也就韩冈一人了。最年轻的朝官,又是屡立功勋,天子对于韩冈的期待之心,那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对于韩冈来说,既然吊胃口已经吊到了现在,那就干脆把皇帝的胃口再吊到进士科举时也没关系。保不准他在礼部试上出了点差错,天子一句“怎么不见韩冈”,就把他又拉回来了。要是先见过面,天子已经给了恩赏,礼部试时,再出手的可能性就要低上不少。

韩冈看似对即将到来的礼部试胸有成竹,但他其实还是战战兢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成功率。就算是再微小的助力,韩冈都会设法维持住。为了一个进士资格,就算是盘外招,只要有效,他都会用上。

“那王相公那边,玉昆要不要去见一见?”王厚又问着韩冈。

韩冈大摇其头:“天子都拒了,怎么能去见宰相?一切等考完试再说。”

“考完?……”王韶沉吟了一下,便单刀直入地问着,“玉昆,你到底准不准备与王介甫家结亲?”

韩冈笑了:“如今韩冈儿女皆有,家慈也不再催着了。”

韩冈文不对题的这句话,王韶听得明白。要想跟他结亲,不用去陇西找韩冈的父母,直接找他本人就行。

“玉昆,既然令尊令堂都不会干涉,此事当是得由你来决断。不过在我看来,你还是与王介甫结亲得好。”

“韩冈也没说不结亲啊……只是要到考完之后,再给个明确的回复!”

王韶摇摇头,“还是早点确定得好。可以先给个准信,等考上进士就娶。”

韩冈看出了王韶的态度与几个月前有了些变化,皱起眉来,“最近可是有什么大事?”

“最近东西二府加上御史台为了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这边也不得不与王介甫闹了一次。”

王韶也不瞒着韩冈,将这些天来,朝中发生的大事,向韩冈详细地说了一遍。

“让东府和御史台都吃了一个大亏,吴冲卿还真是本事!”听完王韶的一番叙述,韩冈啧了啧嘴,对吴充的手段很有些佩服。能跟王安石做亲家,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句没头没脑的流言就扭转了局势,难怪天子能放心的把文彦博请出朝堂。

“不过王相公就这么吃了个哑巴亏不成?”韩冈问着。据他所知,王安石的脾气可没这么好,不会左边挨了一巴掌,就把右脸送上去的。

“可不就这样吃了!”王厚挑了一下眉,冷笑着。

韩冈看看王厚,又望望王韶,眯起眼笑了起来:“这样情况下,枢密还要让韩冈娶王相公家的女儿?”

“要不是我这边没有好人选,怕日后变成冤家,怎么都不会让给王介甫的。”王韶很坦率地说着,“天子年岁渐长,王介甫不可能再像熙宁初年的时候那般得圣眷。他的宰相之位恐怕也做不了几年了。只是除了个别的法令外,新法还是会被天子推行下去。玉昆你也不用有什么避忌!”

“避忌?”韩冈呵呵笑道,“除非王家的女儿性格不堪,那才要避忌。如果三从俱守,四德皆备,韩冈哪又不愿的道理?!”

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一十七章 庙堂(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三)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中)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四)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一)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六)第八十章 尘嚣(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下)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迁(三)第三十二章 营中纷纷难止休(上)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中)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师(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二)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七)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九)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二)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长风(五)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八)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八)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四)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三)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