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

九月的京城,离着孟冬十月不远,但头顶上的艳阳依然高照。虽然热力不比夏日,但干燥尤甚。韩冈入京已经有半个月了,这段时间里,他别说没看到一滴雨落下来,甚至没看到一个阴天。

“又旱起来了!”

在相府的书房中,韩冈与他的岳父和大舅子坐在一起,为这个干燥的深秋而苦恼着。

京畿和河北,今年夏天整整干了两个月。直到六月下旬之后,方才有所好转。而在关西,今年夏天的雨水虽说也少,但还不至于到了滴雨未落的地步。但也不能确定说今年秋冬雨雪还会丰沛,关中的湿气,也多来自于东面。东部若是继续干旱下去,关西的情况也不会好。

шωш. ttka n. C〇

“幸好出关后,看起来今年情况不对,就通知了家中多囤粮以防万一。”韩冈心中想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下雨,如果拖到今年冬天,情况就会不妙了。很快就要下种了,再没降雨,明年不知道会有几分收成。”韩冈对王安石和王雱说着。

“中书过两日又要去祈雨了。六月两次祈雨,倒是下了一些,六月底的时候,还去了东郊登坛谢雨。”王安石道,“七八两月雨水的情况都不错,跟往年比起来,也不差太多。”

“这事小婿也知道。”韩冈点头,“但去年河北蝗灾很严重,今年四月又闹过一次,七月时,更是从契丹的南京道那里来了一片飞蝗,这情况不对啊。”

“……玉昆你知道得怎么这么清楚?!”王安石都有些惊讶了,韩冈分明才到京城没多久。

韩冈叹道:“外面都传遍了,只要在酒楼中一坐下来,不需要多打听就能知道。”他再叹一口气,问着王安石,“河北的常平仓怕是没有多少了。”

“三年耕,有一年之积;九年耕,方有三年之储。连续两年灾荒,河北的情况已经很糟了。”王安石心情也变得低落,同样叹着气。不过,很快就振奋起来,“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还没见到流民,河北的常平仓,还是支持住了。只要今冬明春雨雪依时,就可以安心下来。”

说是这么说,精神看起来也很好,但王安石眼中的忧心忡忡,却是瞒不了人。河北不是新党的地盘,每一项新法,推行的最为艰难的便是在河北,尤其是便民贷。

其实这跟民风也有关系。北方的百姓都不喜欢借贷,许多时候,宁可典卖家当,也不会跟人借钱。韩冈的父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只要家中还有产业,宁可卖产业,也不愿借下子孙几辈子都还不下来的高利贷。

而南方民风奢侈,对商业也不像北方有所歧视,金钱往来也是很平常。所以对于借贷便没有太多的心结。但这样的性子,多有还不清欠账而破产的情况出现。

河北便民贷的推行情况,在官吏、民风的相互影响下,在全国是倒着数的。

因为借贷少,所以河北常平仓不会因为大部借出出而无力救灾的情况。但百姓之所以要借便民贷,本也是为了救荒之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情况。

而且遇到大灾,朝廷也不会逼迫灾民还贷。维持国中稳定是统治者的第一目标,只要向上通报,基本上都能得到减免或展期。不会像地方上的富户,将债务人的妻儿都可以逼着去卖掉还钱。

不过朝廷也不会因此而亏本,这也跟保险差不多。如果遇上大灾,对于那个地方的保险公司来说,肯定是赔。但放到全国,总体上还是有赚,便民贷其实也是一般,除非是遇上了全国性的灾情,否则从总体上不会亏本。

韩冈摇摇头,这事想得偏了。

“说得偏了。”王雱也转开话题,“今天找玉昆你,是想商量一下,玉昆你的差遣。”

“不是军器监吧?”韩冈反问着。

韩冈抵京后的第一次入宫,天子话里话外都想将自己安排去军器监,盼着他能再拿出一件与霹雳砲相仿的兵器。而且以韩冈在治事上的手段,可以帮着整顿各地军备生产。

但内定的判军器监吕惠卿不干,“诸司之中,正官为朝官,而副职则为京官或选人。韩冈乃是太常博士,又有贴职在身。若自此为定制,恐为不美。”

吕惠卿看似是在说让韩冈来做副手实在是太委屈了,但实际上是在说,判军器监这个位置他不会让出去的——虽然一个字也没有提到,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韩冈那边,去军器监,他是愿意。但他决不愿意为人打下手。他若是在任上有所发明,功劳算是谁的?让给别人,韩冈可不干。若是枕戈待旦的时刻,大局观还算不错的韩冈不会讲究功劳谁属。但眼下事情又不急,内忧比外患更让人头疼的时候,有必要将自己稳抓在手的功劳送人吗?

两边都不干,这件事也就黄了。强扭的瓜不甜,想着将韩冈安排去军器监,那是让他去做事的,不是让他去赌气。

“不是军器监。”王安石摇着头,“一旦河北今冬灾情不减,必然会有大批流民渡河南下。需要得力之人将他们给堵住,决不能放流民进入东京城之中!”

“要小婿去河北?”韩冈面作难色,“以小婿资序,只够任通判的。上面若是坐着个知州,可是什么事都做不了。”

“不是通判……”王雱在旁摇头,“是知县!”

韩冈先是一呆,转而便笑了起来:“是白马?还是酸枣?”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王安石和王雱对视一眼,脸上也带起了一点笑意,韩冈脑筋转得的确是快。

此事当然也不难猜。

若是要自己以通判资序担任普通的知县,除非是要翻脸,才会如此安排。别说他韩冈,就是将新党中任何一个朝官,放到河北的哪个地方任知县,谁还会管你什么流民?帮你办事,为朝廷分忧,还得憋屈着来!世上哪有这等道理?更别说权力越大,能做的事也就越多,明摆着就是贬斥。

不过属于通判资序的知县职位也是有的。就像后世的直辖市,下面的区县都算是地市级。大宋的四座京城,下面的县治由于属于赤县或畿县,能担任知县的便都是通判资序。

大宋的县,也分三六九等。赤、畿、望、紧、上、中、下,按照重要性和户口多寡依次排下来。其中赤县只有两县,将东京一分为二的祥符和开封。畿县就多了,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北京大名,属于四座京城的县治,除祥符、开封外,都是畿县。

王安石会安排给自己的,当然不会脱出这些地方。

而且说起要想安置河北流民,就必须是在渡口边。黄河上的大渡口,就那么十几处。关中的风陵渡不提了。西京洛阳府有白波【孟津】。东京开封府,则是延津与白马津,大名府有马陵渡。再往上或是往下,当然还有,只是就跟风陵渡一样不搭界,就不用一一列举。

在这其中,只有大名府的马陵渡,北面是卫州的延津,以及位于安利军对岸的白马津这三处,才会有河北流民。白波渡由于离得远了,又直面河东,不可能会有。此外大名府由于是文彦博坐镇,王安石也不会让自己去跟他顶牛。一旦闹起来,就会如汪辅之的例子,将他这个小臣调任他处。

用着最简单的消去法,韩冈得出结论自然不难。

“是白马县。”王安石跟韩冈摊牌。

延津属于酸枣县,而白马津就在白马县中。酸枣县一直都属于东京,白马县则原属滑州。不过在去年,郑州和滑州都撤州置县,归入了开封府管辖,属于滑州的白马县,当然也成了畿县。

“也是前日得了玉昆你的提醒,回去后考虑了一番后的结果。”王雱道,“以玉昆你的治才,守在白马渡边,才能让人放心下来。”

“愧不敢当。”韩冈温文尔雅的笑容很是谦逊,心里却是在冷笑。

“根本是在扯淡……”最多三成是王雱说的原因,七成当是怕他在《三经新义》成书前再来捣乱。如今自己正得圣眷,天子时常见招。说不定哪天就封了一个崇政殿说书的经筵官,或是同修起居注什么的,可以天天进宫面圣。到时候,随便在天子耳边吹上几句风,说不定经义局中又要多生变故。

而王雱看着韩冈的笑容,心知以自己的这个妹婿的才智,当是已经猜到了真正的原因。

韩玉昆就是不肯跟自家父子一条心,总要想着他的格物之说。回京后的两次面圣,都没忘了跟天子提及。要不是这样,自己的父亲也不会点头将他给派出去。以韩冈的才智,以及他的治政水平,让人难以舍弃,新党中能比得上他的又有几人?不是因为他不肯顺服,何必这般浪费人才。

“其实,玉昆你缺乏的就是资历。只要在白马知县的位置上待上一年两年,做完这一任,回来后,就可去在京诸司中任正职了”王安石安抚着韩冈。

“岳父说得是,小婿明白。”

韩冈点头受教。对于这项任命,其实很符合他的心意。早一步经过第二任通判这一道关,将基础夯实,并不是坏事。拥有了知州资序后,不论是在朝中任诸监司的主官,还是外放任职,选择的余地都大了许多,而且头上也没有碍手碍脚的婆婆了。

就是因为是两全之举,所以才会给自己这个位置,若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王安石也不会拿出来破坏翁婿之间的感情。

韩冈起身,拱手致礼:“小婿必不负所托。”

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扑(下)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二)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迁(五)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下)第二百五十章 新议(十六)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五)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八十八章 尘嚣(十九)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三)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一十七章 夜顾茅庐访遗贤(下)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下)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变迁(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二)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下)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上)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二)第一章 巩州(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七)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上)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六)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并行(中)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二)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无妄(中)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下)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上)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六)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六)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四)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下)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二)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一十九章 波澜因风起(下)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