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

一般来说,能作为祭田,用来奉养祖先坟茔和宗祠的田地,都不可能太差,而且京畿一带的地价绝不便宜。韩冈年初时欲在京城买房,顺道问过开封周边的田价。普普通通的旱地都是十贯往上——这还是出产不丰、位置偏僻的下田。如若是靠近村庄、道路的上等良田,那价格更是要翻番了。当时韩冈打听过了开封府的田价和房价后,便收起了在京城置房置产的心思,老老实实地租了一间靠河的院子。

白马县这边,虽说离着京城稍远,但还是属于津梁重镇,现在又成为了畿县,地价不会比开封府周边低到哪里去。两百一十五亩田,韩冈估计着至少也有两千贯。

“这祭田分作几片?”韩冈追问道。

胡二越发的惊讶,韩冈的每一句都问到关键上,很少有官员会对田宅买卖的如此了解。低头答话:“都在一处。就在清水沟边,是一整片水浇地……”

那就更贵了!

宋朝不抑兼并,田宅买卖频繁,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说法。土地易手频率如此之高,许多时候,经常能看到将一片田七零八落地分卖出去。一顷的整片土地,几次转手之后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属于几十户不同的人家。

大户人家的田产也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甚至分散到不同的州县中。这样的情况下,越是完整的田地,卖的价格就会越高。而有些田主,为了能让自己家中的田地合并在一处,都是大费周折,陷人死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当初李癞子要强买韩家的三亩菜园,便是因为那三亩地,正好可以让李家的河滩田连成一片。

如今次这样两顷多的一整片地,而且还是灌溉设施良好的上等田,那三千贯那是没得跑了。

韩冈摇了摇头,一片价值三千贯的田地,难怪能打上三十年的官司。

“旧时的田籍,还有当年能作证的老人,难道都没有了?”韩冈继续问着。

“回正言的话。当年黄河决口,从东京一直淹到滑州。白马县的人不是死在洪水里,就是阖家一起逃难。等到水退归乡,回来的也不剩多少。加之第二年县中的田籍簿册因为县衙走了水,全都烧了个干净……”

听到这里,站在一边旁听的方兴就一声嗤笑,“这买卖做得漂亮!”

韩冈也是眼神变得冷了起来。这一干胥吏做得也太绝了,一下就让他想起了当年的陈举。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存档,几乎就是死无对证了。

此时的契约分为白契和红契两种。过户时在官府中登记缴税并盖了印后的田契称为红契。不经过官府,只是买卖双方私下里过户的田契,则称为白契——因为没有朱色官印的缘故。按照律条规定,田宅成交后,不及时去官府申报缴税,被查实后是要受到处罚的。但罚不责众,真正照着律条处罚的情况,其实极少见。

另外打官司时,两种田契都是合法的,都可以用来作为证据。而且当红契与白契相冲的时候,照律条来说,是该以红契为准,但官员们断案,往往都是以时间靠后的为准,并不注意是否经过官府。

所以烧掉了田契和丁产簿后,因为水患的缘故而没有了户主的田地,只要随便拿出一张白契,就能将合理合法的吞下。除非有人较真,去开封三司里的户部司,将县中上缴的田籍和丁产簿给翻出来,否则这份田就占定了。如果再交上一份税金,将大印盖上,基本上这个案子就翻不回来了。

“何家本来就不是大族,只有三房而已,一次洪水之后,几乎都不在了,只有何允文过了两年才回来。虽然手上没有地契,因为墓碑还有界碑上都留有田主姓名,加之何允文手上有系谱,又找了两个证人,便把这片田判给了他。后来又盖了印,将这份田契在田籍簿中给登记上了。”

“此中必然有情弊!”方兴低低评了一句。

“那是自然。”韩冈冷笑一声。证人好找,衙门难缠,这等不靠谱的证据,不知何允文花了多少钱才让田产给认定下来。

示意胡二继续说下去:“又过了三年,原告的何阗迁回本县。他回来后,就递了状子声称墓中的何双垣是他的祖父,要夺回这份田产。”

“他有什么证据?”韩冈问道。

“没有!没有田契,只有族中谱系。”胡二摇头,“两人身上虽说都没有地契,只有族中谱系,但何允文有证人啊!所以第一次判案就已经断了何阗输。”

“那这个案子怎么几经反复,整整拖了三十年?!”

“麻烦就麻烦在这里。证人虽然帮着何允文,但何允文家富裕,而何阗贫寒。谁都知道,这证人是怎么回事。”胡二叹道,“不过何阗是读书人,平时也作一些诗文,跟着一帮士子交好,帮他说话的有很多。所以重新递了状子到了州中,便发下来重判,这下子,结果就反了过来。只是但何阗毕竟没有证据,所以等到原任知州离任后,何允文重新递了状子,这坟和田又断回给他。”

方兴听着连连摇头,久讼不决乃虽是常见,但这个案子,能来回多少次,也的确是个奇葩了。

“刚种了一年地,输的一方再来打官司,结果又是反过来。为了这片田地,十几年中来回反复了三四次,县里闹过,州里也闹过,最后甚至闹到转运司和提点刑狱司。但两个衙门判出来的结果还不一样,之间又变成一番笔墨官司。现如今,当年作证的几个证人在十年前就已经死光了,从那时开始,这个案子就再也没判过,就是一任任的给拖下来,田也是给荒着。”

“原来如此。”

前面看过了状纸,现在又听着胡二的一番叙述,韩冈对于这个案子大体就有数了。

的确不好判!

官司打了三十年,水患还要在往前上溯五年。当初能出来作证的老人,早就死得一干二净。现在能拖出来作证的,当年也不过十几岁二十岁的样子,说出来的话,根本无法让人信服。原告何阗和被告何允文还活着,也都六十七十了,不可能给他们用刑来求个实证。

也难怪历任的白马知县都拖着,没有人证物证,要想让人心服口服,让原告和被告都不再上诉,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代可没有终审定案的说法,只要不肯认下判案的结果,就可以继续上诉。县里不行去州里,州里不行去路中,路中不行,还有东京城里的登闻鼓。而且官员流动得又快,前一任判下的案子,下一任也许会顾及前任脸面,不去改判,但也有可能会重新审理一番。韩冈可不想丢脸,让后来人耻笑。

方兴紧锁着眉头,他在旁边听了也头疼,根本断不清的案子。他上前半步,正想提醒韩冈不要贸然接下,就听着韩冈吩咐胡二道:“明天开审此案。你去通知何阗和何允文二人,本官要先看看人,将事情问个明白再说!”

胡二闻言便是一愣,明明都跟这位年轻的知县说了,这个案子没法儿断,怎么还不知道好歹。但他立刻低头应诺,一点也不拖延。心里则是在想着,吃点苦头也好,这样才会信重自己。

胡二离开,韩冈回到后厅。连同听到消息的魏平真和游醇也赶了过来,韩冈挑了陈年旧案作为他到白马县的第一个案子,作为幕僚都不可能坐得住。

就见方兴急着满头汗:“正言,怎么能这么快就开审?!”

韩冈慢悠悠地不在意,吩咐着下面的侍从端茶上来,“这个案子很难吗?”

“所有的田籍都是这些年新造的,追溯到最早也就三十三年。证人也几乎都死光了。什么凭证都没有,谁能断得了?而且当年又不是没断过,还不是给翻案了?日后再给翻案,可是要受罚的!”方兴提醒着韩冈。

韩冈满不在意地笑道:“不过是依律罚铜而已。又不是失人入死。家产析断的诉讼,错了也只是赎铜七斤。”

“还有展磨勘啊!”

就跟记过一样,赎铜罚俸不仅仅是罚钱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展磨勘的处罚。原本定例的三年磨勘,要拖到四年、五年才能迁官。对于减一年磨勘,“杀人亦可为之”的官僚们,这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不用担心。”魏平真拦着还要说话的方兴,他虽然还不清楚此案的内情,但看着韩冈的模样就知道可以安心了,“正言可是胸有成竹了。”

韩冈冲着惊讶地望过来的方兴和游醇微微一笑,“不用担心,这案子我还是能断的……”顿了一顿,韩冈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九月开犁。麦子种下去了有近一个月了,但缺水灌溉,出苗的情况并不好。而且还要防着明年的灾情,不能多费时间纠结在这等争产的案子上,要速战速决!”

韩冈上任的时间不巧,正好是秋播后最忙的时候。作为知县,他不能安坐在县衙中,必须去乡中查探灾情。什么事都不干的官员,官场上也是有的,但他们很快就会被上司、御史或是走马承受给弹劾,除非有文彦博那等资望,才能让天子反过来将弹劾者调离。

知县、知州之所以被称为亲民官,就是他们要直接面对百姓,一州、一县的生产生活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与千万百姓息息相关。比起那些幕职官、监司官来,身上肩负的责任要重得多。

韩冈自知身上重任,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威。通过一桩桩公明方正地断案,在白马县,立下说一不二的声威!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一)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三)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二)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中)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六)第四十三章 长风绕城遥相对(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三)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下)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九)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二)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四)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七)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九)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五)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一)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五)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三)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三)第一十章 庙堂(一)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九)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五)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八)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上)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百六十章 京师(二)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七章 君臣(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八)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