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四)

当韩冈和章惇被熙熙楼的掌柜一脸殷勤地相送着从酒楼中出来,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

落日的余晖已然散尽,但西边的天空还残留一抹带着丝光的深紫,瑰丽的色彩犹如出自湖州的吴绫,不需要任何纹路花样,便堪于最上等的蜀锦相媲美。

熙熙楼楼外的街道,也是一处夜市,虽比不得州桥夜市的繁华,但人气也不输多少。当韩冈踏足楼外,就看到一盏盏灯高高地挑了起来,整条大街给照得犹如白昼,街上的行人反比白天还要多上几分。

就在酒楼门边的摊子上,一名身处褐衣、头戴毡帽的小贩,唱着货郎曲儿,向来往的行人推销着摊子上一支支铜质的梳子和发簪。这个时代的酒楼,对摊贩很是宽容,这个小贩就在门边不远处坐着,也没人出来赶他离开。身处市口,加之卖的货物有些吸引力,他的生意倒还不错,竟围了五六人。

韩冈踏着台阶与章惇前后脚走出,只是顺带地看了摊子一眼,脚步就顿时停了下来。

“韩孝,你去买一支簪子回来。”

被韩冈点了名的伴当有些纳闷,这里明显的就是几文钱一支的低档货,自家都没脸买给婆娘穿戴,怎么舍人要买给家里的夫人和三位娘子?但心中疑惑归疑惑,他还是乖觉地上前挤进人群,自掏腰包,拿了九文钱,一点也不还价地依言买了簪子,想了想,就又买了一把铜梳回来。

将簪子和梳子一起呈给了韩冈,韩孝还碎碎叨叨地说着:“这家摊子的铜簪怎么这么便宜?往常买少说也要十五六文才对。”

章惇正等着酒店的小二将他的马给牵来,回头一看韩冈,竟然是在命下人买着地摊货。

“怎么了?”他很奇怪地走过来。

韩冈没作声,先用指甲刮了刮簪子的表面,见上面的铜色依然灿烂。就将簪子交给了身后的另一个伴当,示意他在地上磨上几下。就这么磨了两下,当铜簪重新拿到眼前时,当即就见到了里面银亮的铁来。

“是浸铜法。”韩冈将簪子拿给章惇看。又掂了掂掌中的铜梳,果然重量似乎有些不对劲,远不如他旧时家里用的差不多大小的那一柄。

浸铜法,也就是用铁来置换出胆矾水中的铜,是基础化学中的内容。如今在南方的铜矿中使用的为多,南方诸路生产出来的生铁,有不少用此法来制铜。虽然此事世间有着不少人皆认为此种制铜法制造出来的是伪铜,但从三司流传出来的传言却说,浸铜法此后将会大力推广,如江西铅山等处的铜矿,都会陆续采用此法。

而另一个浸铜法用得多的地方,就是军器监中用来给铁器镀铜色。韩冈上元节时拿出来的板甲,便是给工匠镀上了一层铜。除此之外,就几乎没人用,甚至知道这种方法的都少,当初工匠给板甲零件浸铜时曾对韩冈说,除了军器监的工匠之外以外,东京城中找不到第二个明白浸铜法的匠人。

可现在才过去几个月,就连路边摊贩卖的器物都用上了浸铜法,究竟是巧合,还是从军器监中学来的?

韩冈的视线转到了章惇脸上,翰林学士明了一切的神色,说明了他想到得正与韩冈一模一样。

章惇咳嗽了一声,现在出现的这个东西,也确证了军器监已经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有些技术上的特色就立刻会被偷出去。方才他对韩冈的话,看来也不是白担心。“玉昆,愚兄今日所言,还望慎思之。”章惇沉声说道。

“学士放心,韩冈明白。”韩冈一声轻叹。

技术扩散是好事,但自己的压力可就要大了。但他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上,已经不需要顾虑太多,而且在飞船出现后,有点错处也是好事。且不管怎么说,他的一切发明,都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想仿效吗?看一眼实物就够了。唯一能让朝廷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就是规模。这也是韩冈一直以来告诉赵顼的道理。

道别之后,章惇向东,韩冈向西。

身下的坐骑,四蹄嗒嗒地蹬着地面,漫不经心地向前走着。这匹阉过的河西马肩高四尺二寸,刚刚过了军马的及格线,并不能算是好马——好马也舍不得阉割——但胜在老实温顺,甚至是迟钝,在熙熙攘攘的东京城中,不会像另外一些河西马一般容易受到惊吓。行走得平稳,让骑着这匹马的骑手,在驾驭时都不会感到吃力。

沿着南门大街慢慢向西行去,前方天幕上的艳紫在一点点地蜕变成墨蓝,天空中,稀稀落落的几个星子还看不分明,但天色已经差不多都黑了下来。

天色将晚,已经可以看到街边的巷子中,更夫在敲着梆子,每走上几步就敲上一回。韩冈轻夹马腹,往家中赶去。只是刚到浚仪桥,就见到了一个熟人。

是吴充的二儿子吴安持,另外,他也正是韩冈的连襟。

这吴安持从得胜桥上下来,眼睛在街边左右扫着。似乎在韩冈看到他的同时,也发现了韩冈。但看他的态度又好像并没有发现,反正视线是茫茫然的一带而过,就想转身上马。只是从吴安持匆匆忙忙的态度上,韩冈估计他多半还是看到了自己。

“仲由兄!”韩冈远远唤了一声。见面了就跑,吴安持的做法未免太不给他面子了。

吴安持这下子跑不了了,只得下马回头,脸上堆起了惊喜:“原来玉昆贤弟!”

“许久不见仲由兄,不知向来可好?”

伸手不打笑脸人,韩冈笑着走上来,吴安持也不好说两句就走,却是被他拉着在街边说了好一阵话。既要叠起心思应对韩冈,也要防着一不小心被诳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来,只寒暄了没几句,就是浑身是汗。

被韩冈耽搁了好一阵,甚至不由自主地答应下来改日一起喝酒的承诺,当吴安持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快要到二更天了。

走进房中向父母问安,吴充就不快地问道:“怎么回来得这么迟?可是去青楼了?!”

吴安持不敢隐瞒:“儿子是在路上遇上了韩冈。”

“韩冈?!”吴充不意从儿子口中听到了这个名字。

“正是韩冈。”吴安持低头道:“他上来跟儿子搭话,也不便不理睬他。”

吴充脸色沉了下来:“说了些什么?”

“没说什么,就是闲聊了一阵。”吴安持见吴充脸上写满了不信,连忙将跟韩冈说得那些话,一五一十地转述给吴充。

吴充听了儿子一阵絮絮叨叨的废话,不耐烦地往外摆了摆手,“你下去吧,以后见了韩冈离着远一点。”

“大人……”吴安持没有动,反而有些迟疑地在背后叫了转身准备入内间休息的吴充一声。

“怎么?”正如如今大部分做父亲的人一样,吴充在家中亦如严君,标准的严父慈母中的前者。只是微皱起眉头的回头一瞥,就让吴安持胆战心惊。

“为什么大人要一直针对韩冈,他不是只在安心地打造军器吗?”吴安持大着胆子问着,“大人的对手当是吕惠卿,何必与韩冈结下仇怨。也许现在韩冈只是直阁而已,可一二十年后,未必不能升入东西二府。”

吴充的眼神如刀似箭一般地变得锐利起来,使得吴安持的声音越来越小,但听着儿子的话,他却沉默了。过了好一阵,方才反问道:“知道为什么天子喜欢孤臣?”

“……不结党营私,忠心事上?”吴安持的回答说到最后又变成了疑问句。小心翼翼地抬眼看着吴充,等着对回答的评判。

吴充不置可否,只是再问了一句:“见过孤臣做宰相吗?”

“啊!?”吴安持闻言一愣。

“一个都没有。”吴充冷冷一笑,“韩冈甚至连新党都不亲附,朝中上下无人,日后如何能升入东西二府?王安石为官数十载,入朝任职虽然只有几年。但朝中亲厚之人无数,才学亦是一时之选。文宽夫、富彦国、欧阳永叔、包希仁,多少重臣元老看重于他?吕晦叔、吕宝臣、司马君实、甚至包括为父,又有多少友人与其来往唱和?其身在江宁,在今上耳边,还有韩维、韩绛为其做仗马之鸣。朝野上下无人不赞,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可你再看看韩冈,他参加过几次诗会?上京以来,又结交过多少士人?朝中的几名重臣,他亲附过谁?就连他的岳父他都不理会!这样的臣子,天子当然喜欢。但想要做到宰执,根本是休想。宣麻一事,可不是天子一人说了算的!”

“可两府之中还有王韶。在关西,也有关学一脉。”吴安持小声地争辩道。

“王韶功劳不小,但开疆拓土,枢密副使就到顶了,没机会再升上一步,能帮到韩冈什么?更休提若关学,但凡关学有点底蕴,张载也不会一直守在横渠。”吴充再一声冷笑,“要不是有韩冈这名弟子,他的名声一辈子都别想流传到京城中!”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上)第一十一章 庙堂(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五)第九十一章 尘嚣(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七)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上)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八)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八)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九)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变故(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扑朔(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变迁(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九)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四)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中)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上)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中)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一)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九)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五)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八)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二)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下)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