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

韩琦终于死了。

在病榻上缠绵了数月,赵顼不停遣使送医送药,又以加封来冲喜,但最终还是没有能挽回这位相三帝、立二主的元老重臣的生命。

这个消息让朝中的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从欧阳修开始,从仁宗朝中叶开始引动天下变局的那一干名臣,终于一个个地退出了这个时代。

先是欧阳修,继而是吕公弼,现在又有韩琦,接下来,富弼、曾公亮、文彦博、张方平,这一干人都是垂垂已老,什么时候离开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已是新旧交替的时候了。

就算是王安石、韩绛、冯京这样的宰相,在韩琦他们的面前都是小辈。

已经故世的欧阳修是一代文宗。当代文学之士,无不出自于他的门下。而韩琦则更是持天下名臣牛耳。国有定规,为官者不得在乡中任官,只有元老重臣可以衣锦回乡作为朝廷的恩宠。而有宋以来,能三次守乡郡的重臣,就只有韩琦一人。

赵顼却是很有点伤感,没有韩琦的扶持,就没有他父亲赵曙登基为帝,当然就更没有他现在的位置。

赵曙不过是濮阳郡王家的十三子,没有得到皇储职位的时候,他就不过就是个团练使,甚至不敢去想郡公这样的爵位,一个县侯就能把他打发了。而作为郡王家不知多少个孙子中的一员,赵顼更是不敢奢求什么,他幼年时是在宫外长大,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储该有的教育和重视。而十四岁之后,能成为一国的重心,全是韩琦的功劳。

收到韩琦的遗表,两府重臣们也议定了韩琦的谥号——忠献,以及他的追赠——尚书令。

“从明日起,辍朝三日,为尚书令、韩太师哀。”

就在崇政殿上,赵顼吩咐下去,命翰林学士起草诏书,这是元老重臣都能享受到的恩荣。

“蓝元震,朕欲于后苑为太师发哀,你且速去准备。”

蓝元震领命后去后院,准备祭奠用的器物。而赵顼提起笔,亲自为韩琦撰写着碑文。

饱蘸了浓墨的毛笔在展开的纸面上只是稍作停留,便八个字一气呵成——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八个字用着篆字书就,赵顼书法上佳,写出来的时候,也是气度自蕴。李舜举在旁边为赵顼按纸磨墨,看到天子为所写的碑额,暗暗点头。

这八个字也只有韩琦够资格收受。仁宗传为英宗时他是首相,而英宗传位今上时,他也是首相。顾命、定策,两桩功绩韩琦都是排在第一。

题下了碑额,赵顼又亲撰碑文,不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代为起草。而是自己亲自来写。

赵顼并无捷才,远远比不上在几百万名士子中冲杀出来的翰林学士。当章惇已经将诏命用四六骈俪的文字写好之后,赵顼又用了半日工夫,方才写好了几百字的碑文。

放下手中毛笔,赵顼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待到纸上墨迹稍干,他拿起来对李舜举道:“传朕谕旨,赐太师家中银两千五百两,绢两千五百匹,李舜举,你代朕将这幅碑文连着赐予的银绢一起送去相州。”

李舜举连忙走下去,跪倒接了圣旨。

“张茂则。”赵顼又点起另一位内侍中的高官——入内都知张茂则,“太师的葬事由你管勾,不得有任何差错。”

张茂则叩首领命:“臣遵旨。”

“童贯。”赵顼接着再点起今天在殿上当值的小黄门,“去查一查安阳知县是谁?”

童贯连忙去查找名单,转眼就回来报告:“是嘉祐八年的进士吕景阳。”

赵顼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皱眉想了想:“再去查一查相州观察是谁?”

“是陈安民,于去岁上任。”

这个名字赵顼就记得了:“是文彦博的妻弟。”他又有点惊讶看看童贯,怎么这回不用查就能回答了?

童贯惯会察言观色,连忙道:“奴婢方才一起查看过了。”

“嗯,挺会办事。”赵顼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长相完全没有一般内侍的阴柔的小黄门,心思竟然这般细腻,“过两日去御药院听候使唤。”

童贯立刻跪下来叩头谢恩,脸上露着谦卑和感激,心中则已是欣喜欲狂。

想要在宫廷中晋升,除了跟对人之外,就是要靠运气,只要抓到一次机会让天子满意了,就能一举飞升。过去童贯因为跟随李宪,加上又曾经多次担任传诏使臣,在天子面前留了名,就进了崇政殿中服侍。但他的运气就此而止,一年多也没见动过,但今天终于时来运转,给他抓到了机会。

赵顼岂会在意一名小黄门的心思,提声对着另外一名翰林学士道:“命相州观察判官陈安民、安阳知县吕景阳及入内都知张茂则同管勾太师葬事,许即坟造酒,以备支用,”顿了一下,“再命同知太常礼院李清臣,往相州即其丧祭奠。”

回头再看看韩琦的遗表,赵顼又提起朱笔来批复。重臣死前都有资格上遗表,推荐族中的子弟任官。按照官职高低,推荐的人数也就不同。不论韩琦在遗表中推荐了谁人,赵顼都是毫不犹豫地写了一个“可”字。

慈寿宫中,曹氏也听到了这个噩耗——不过对她来说,韩琦的死也不算是噩耗了。

当初英宗即位后,曾因重病而让曹氏垂帘听政了一段时间,但赵曙病好之后,韩琦便以十分无礼的手段逼着她撤帘归政。而更重要的,还有濮议之争,到底要不要给赵曙的生父濮阳郡王追赠帝位,曹氏与赵曙对立严重,而朝堂上也吵成了一团,而在这番争执中,韩琦是站在赵曙的一边的。

因为这些事,曹氏对韩琦的感官一直都不怎么好,但他终究是大宋的忠臣。

“吕公弼死了,韩琦也死了。文彦博、富弼也都垂垂待老,没了元老重臣坐镇,日后这朝廷真不知会变得怎么样。”高太后就在慈寿宫中,对着她的姨母叹息不已。

“官家自有分寸。”

曹氏也自知时日不多了,已经没有多余精力去扭转她做着皇帝的孙子的想法。再说,如今的天子虽然一门心思地想着开疆拓土,但行事也随着年纪渐长而有了分寸,不会再偏听偏信,也懂得了该如何钧衡朝堂,作为皇帝,能做到这一件事也就够了。王安石虽然现今看似权倾朝野,但他对朝堂,再不会有熙宁初年那样的影响力。

韩琦死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韩冈觉得还不能这么说。

虽然韩琦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回溯数十年间的朝堂变局,都不能将韩琦排除在外。只不过韩冈毕竟没有在他浅薄的历史知识中,找到韩琦这个名字。论起对后世的影响,韩琦应该还远远及不上欧阳修。

他对韩琦的死没有什么看法,从别人的嘴里听到的传说总是隔了一层。虽然韩琦几十年前曾经担任过秦州知州,不过离着他的记忆实在太远,所以韩冈就不可能像王雱那样,连着几天都是喜气洋洋,虽然竭力装出悲痛遗憾的样子,却怎么也装不像,只是平平常常地度日而已。

辍朝三日,乃是朝会不用举行,并不代表天子和臣子不用做事。

王安石有他的事要做,王雱有他的事要做,韩冈当然也要操心着他军器监的工作。

这一段时间来,西方式风车的试作品断断续续地运行了一个月,终于确定了有效的结构。接下来就是打造更大的实用化风车,与中式的风车做对比,如果能成功的话,可以拿去抽水、磨面,当然,也可以用来驱动锻锤。

风车要想成功,还有一段路要走。但靠着军器监内外一起运作,轨道和有轨马车已经验证得差不多了。韩冈又上奏天子,在矿场推广使用轨道。节省下来的大量人力,可以投入到矿井开采中,也可以投入到生铁冶炼里,效率高上不止一倍。

剩下的且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焦炭。韩冈对炼焦的手段,只能让人用烧木炭的方法来烧焦炭。其间几个窑爆了好几次,最终确认了爆炸的原因,对窑口进行了改进,用竹筒释出煤气,并改动地面结构,用来收集煤焦油。不过要得到让人满意的成果,还要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确认实验。

另外,韩冈也没有忘掉,在给天子的报告中,对自己倍加称赞的那名走马承受。

他的身份已经确定了,是个内侍,而不是武臣,名唤马缄。在宫中混迹的阉人,不可能连话都不会说,至少有五六成嫌疑——对韩冈来说嫌疑的比例已经够高了——恐怕王安石和王雱心里也有点疑惑,所以没有说明是内侍还是武臣。

马缄受了谁的指派,韩冈一时还没有查出来,但根子不会脱离两府。高阶内侍过了内常侍这一级之后,都会转为武职。到时候他们的晋升,就免不了要受到宰执们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宋代的宦官们闹不出事来的缘故,有文臣将他们当贼一样的防着,前途又被人攥在手里,在宰执们面前,再受宠的内侍也硬气不起来。

默念了两遍,韩冈记下了这个名字。从今以后,只要留意此人的动向,要找出幕后黑手,也不会有多少难度。

韩冈有时候会很健忘,但有的时候,记性可是会变得十分好……

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议(十九)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二)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变故(二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一)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三)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中)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百二十章 变故(十七)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九)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四)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迁(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八)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九)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五)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四)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四)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中)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二)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六)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二)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三)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