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

为了能达成目的,人总是能变得明察秋毫起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不过徐禧的眼光也不差,这番话说得种谔和李宪一时间都难以反驳,甚至隐隐地都有些心动。

不过面临的种种难题,却让两人都不敢接口。秋凉时分,差不多就要到八月底九月初,十几万兵马的吃穿用度,要通过数百里危机四伏的道路来运送,试问后方还能坚持多久?征发的可都是民夫!而且大军在外时间长了,军心士气都是问题。

可当种谔和李宪看到了危机的时候,徐禧他却看到机会。

被堵在瀚海东侧的这些天,他心浮气躁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甚至后悔来了鄜延路这里,要是去了环庆路该有多好?

灭国之功,那是什么样的功劳?!

韩冈区区一灌园竖子,连诗词都作不得,可靠着军功随身,要不是有年纪挡着他,东西两府是摆在他面前任他挑选,但眼下也就只差最后一步了。还有王韶、章惇,两人一个接一个做了枢密副使。

眼下这一战最大的好处是完全没有文官统军,各路主帅都是武职,升官也是往三衙管军的序列去升,他这个担任体量军事的文官,与其他人没有冲突,只要能插手进去,就是仅仅推上一把,也能在通往宰执之路上,跨上一大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高遵裕和苗授的失败,其实不一定全然是坏事。

李宪无奈地摇头,打仗不能光看到好的一面,兵还是同样的兵,为什么会再而衰三而竭,气势弱了,士气衰了,想赢就只能是做梦了,“耶律乙辛到了鸳鸯泺后就没动静了。现在西贼好不容易赢了,肯定会派人去联络他。”

“讹诈而已!”徐禧神采飞扬,说到文采、辩才,朝中比得上他的还真没有几个,“难道他当真敢于挥师南下?想要耶律乙辛脑袋的人,在他身后的可比他面前的要多……”他上身前倾,着重语气强调道:“而且是多得多!”

“就是他分个三五万出来,都让人吃不消。粮道太长了。”李宪愁眉苦脸,面前的这一位应该先去看看沙盘,“钱粮都难以转运,要保住无定河的粮道不是那么容易。”

“盐州南下,可以直通环庆。”徐禧立刻回道,“想想盐州是哪一路拿下来的。”

当环庆、泾原两路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徐禧只觉得念头通达,思维也变得十分敏锐。

李宪面现难色,“要环庆路运粮给我们,这件事怎么跟高公绰说?”

“灵州一败,高遵裕还能留在鄜延路吗?何况盐州本就是环庆军收复的,还有环庆的五千兵马在,如果官军能守住盐州,日后攻下兴灵后,他也能分润到一点功劳,可以将功赎罪嘛。人同此心,难道说李都知就甘心于区区三百斩首的功劳?”徐禧微微一笑,这样舌辩群儒的感觉真的很好——尽管他辩论的对象一个是阉人,一个是武夫。胜之不武啊!他得意地想着。

李宪脸色发黑。他不知道该怎么说,硬顶天子派来的监军,文官可以、武将偶尔也可以,但他这个宦官,就不怎么方便了。

何况自从出兵以来,除了跟骚扰粮道的西贼打了一场,拿了三百斩首之外,别的功劳就什么也没有了。

从李宪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是希望能有所成就的,但眼下的情况并不是可以说稳拿稳地占据银夏,甚至可以说机会和高遵裕苗授战败前官军攻取灵州的几率完全相反,西贼远远强于官军。

李宪没办法,不得不又向种谔使眼色,让他出头来推脱。

种谔权当没看到。

他不是李宪,鄜延路的兵力远远超过河东,如果守住银夏的计划能成功的话,最大的一份功劳必然是他的。

依种谔的本心,自然是希望能领军直驱兴灵,独占全功。战前他对这一战的胜利没有任何怀疑,光靠鄜延路的兵马就足够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辽夏两国内部同时爆发内乱的消息,不仅仅诱使大宋起兵伐夏,同时也让西夏国内的部族开始分崩离析,只要攻得够快,一脚就能将这座破房子给踢垮。

可自己出兵后又硬生生被叫了回去,不仅仅将官军内部的分裂暴露出来,也给了梁氏兄妹收拾内部的时间,同时还让西夏国中部族看到了辽国对他们的支持——耶律乙辛清扫叛乱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就安定了国中,领军到了鸳鸯泺。

高遵裕和苗授之前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决堤放水的缘故。如果速攻的话,何须半月围城?就是放水,也可以找个高地避水,等水退了就再攻过去。以西夏人当时的准备情况,恐怕连地窖里的存粮都不会来得及掘出,而田中的麦子也正式收获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粮草和士气的问题。

种谔恨得牙疼。朝堂中就是一群白痴!

反对速攻的韩冈那时候还知道决不能撤军——这才是真正懂得兵事的文臣——可天子、宰相为了让所有人平分还不存在的伐夏之功,竟硬是将他逼回去。

种谔沉默着,李宪的眼睛都要抽筋了,都不见他出言反对。徐禧看在眼里,心中得意地暗自欣喜。

他不信种谔不想翻盘?!种家的老五可是出兵西夏的首倡者之一。外面都有传言说种谔不死,边乱不已。一旦种谔就此认命,事后算账,罪责包管跑不掉他的。

徐禧趁热打铁道,“子正,须知眼下官军并不是全师败绩,环庆、泾原两路的损失说不定也不会太大。这一战官军只不过是小挫而已。兵虽然少了,但粮草相对的也就多了起来。而且别看高、苗二帅惨败,西贼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加之坚壁清野的战策,从来都是先伤己后伤人,西贼的损耗只会在官军之上。”

徐禧口舌无碍,“即便与中国损失相当,但以中国之人财物,岂是偏鄙小国可比?富家翁丢个千八百贯也不会伤筋动骨,换做一个中户,可就要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了。”

种谔觉得自己可能的确是太小瞧人了,徐禧不完全是军事白痴,好歹也是赵括、马谡一级,口才足以打动人。

“的确官军比西贼更能撑得住,不过前提是要将银夏守住。可眼下士气都消磨光了,银夏之地本来就是利攻不利守,如果有环庆路与我摆开掎角之势,倒不是不能顶住,但眼下鄜延路独力难支,如果西贼猝然来攻,不是硬拼就能赢的。”

种谔不理脸色难看起来的徐禧,“现如今环庆新败,西贼气势正盛,如果他们不攻西夏,反而南下去攻打环庆路,围魏救赵的话,又该如何?万一王中正失败的话,鄜延、河东就要独抗西贼,就算我们有信心,可天子和宰辅们会答应吗?”

种谔不可能甘心放弃银夏之地,但他绝不会坚守盐州和宥州,后者粮道太长,前者是环庆军打下来的,坚守和夺占相比,功劳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至少要退回到夏州,乃至夏州和银州之间的石州,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兵力不能堆放太多,只能算是前出的据点。无定河畔、紧邻宋夏边境的银州,以及连接河东、鄜延两路的弥陀洞才是必须要保住的战略要点。

“行军、作战时的粮草消耗要远远超过大军驻扎下来的时候,而随着粮道的延伸,路中的损耗也会大大增加,运送到前线军中的粮草数量不断降低。试问陕西的储备够不够支撑到冬天?今年五月的收获季,由于陕西民夫的大量征发,据说让今年的收成降低整整一成还多。今年陕西的税赋可能会为此被减免,储备吃空了,到时候粮草怎么办?而且收获时节征发民夫运粮,到了初冬的耕种时节还要征发民夫运粮,能不能让天子和朝堂同意?之前没有问题,但现在高公绰和苗授之都已经失败了!只能先放弃靠近瀚海的盐州、宥州,保住夏州、石州不失。”

种谔一个借口接一个借口,但他的目的只是要挡住徐禧罢了。

种家的子弟可不是一点小挫,就会甘心认输的主。就像如今流行于陕西的蹴鞠比赛里的说法,眼下不过是上半场结束,还有下半场没开锣呢。只要能请动朝廷让自己指挥全局,只凭鄜延、河东两路的实力,依然能压倒西贼。

而且徐禧说的也没有错,西贼眼下虽然击败了高遵裕和苗授,但被打到了腹心之地,还要掘堤放水,实际上的损失比起大宋这里要严重得多。眼下就只要坚持下去,最后的胜利就像道边垂下来的梨子,探手就能摘到了。

徐禧算是确认了种谔的态度。同样是保银夏,但要保住的范围还是有所差别。

“子正的心意,徐禧明白了。”徐禧微笑道,“你我虽有分歧,但保住眼下的成果的想法别无二致,不如先搁置争议,将想法相通的地方奏上朝堂,免得有小人先行动手的,撺掇了天子退兵,到时候可就是难以挽回了。”

徐禧暂时不想跟种谔争了。先得让朝堂同意保住银夏,至于保住哪些地方,等圣旨颁下来再扯皮也不是不行,种谔胆子小,他手下可是有胆大的。

种谔也正要这个回答,“学士之言甚佳,种谔岂敢不从?……子范,你意下如何?”

徐禧、种谔同时望向李宪,河东路的力量,眼下缺不得。李宪的助言,也不能缺少。

李宪沉思着,徐禧的方案太过自以为是,但种谔的打算,倒还算稳妥。他微一欠身,“不才愿附骥尾。”

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五)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下)第一十二章 庙堂(三)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六)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话(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一)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八)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上)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下)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九)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议(十五)第六章 流水(下)第九十二章 尘嚣(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三)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一百八十章 变迁(七)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二)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二)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上)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上)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二)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五)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二)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