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五)

回到群牧司中,也不过是辰时。

处理了今日的公务之后,一摞抄件就送到了韩冈的案头上。

浅黄色的标准公文笺上,一列列端正的三馆楷书墨迹未干。每一份都是以某某官职加臣某开头,全都是奏章——而且是抄件。

这些奏章的抄件,全都是顶级的机密军情。除了两府和枢密、中书两处的寥寥数位高官以外,其他人没有资格查阅,只能依照职司不同,看到转摘出来的条目。

韩冈若还是仅仅是同群牧使,照规矩他就只能看到牲畜的损伤数字,其他数据只能通过传言得知。

不过韩冈已经直接参与到军机中来。为了能让他能尽早掌握最新的军事情报,免得上了殿后,还会因为情报不明做出错误的判断,或是耽搁宝贵的时间向他通报军情,韩冈在几天前便得到了同枢密院都承旨的差遣。

枢密使在职位上惯例是兼任群牧制置使,群牧使、副使则一贯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副都承旨。韩冈在担任同群牧使之后,却并没有得到兼差。现在的职位,本来就是一个让他歇歇脚的冰窖,但眼下的时局,却不得不让天子给韩冈更大的权力。

不过韩冈眼下只看送来的情报,至于枢密院都承旨的实际工作,那是韩缜的职权范围,韩冈无意去跟他相争。也懒得争,只看这半个多月,韩缜忙得都没有来群牧司衙门一趟,将衙中所有的事务都丢给了韩冈,就知道枢密院都承旨的差事可不是一桩轻松的活计。

送到韩冈案头上的文档,基本上囊括了昨日晨间到中夜,所有送进京城的紧急军情。大体的内容,韩冈其实在早朝前便已经在发给他的简报上有所了解,但细节才是关键。许多时候,细节上的些微助力,都有扭转局势的机会。

排在第一页的是泾原军上报的伤亡统计。

已经放弃宥州的一万一千余人战殁和行踪不明,轻重伤一万六千,伤亡近半。已入流品的军官则伤亡二十七人——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绝大多数统率一个指挥四五百人的指挥使也不过是个殿侍,基本上都不到从九品。失踪、战殁和重伤的将校总数为二十七人,已经达到了出战军官的三分之一,其中还包括苗授和其子苗履。一般来说,在战场上,官位越高,伤亡率就越小。从将校伤亡的数字来推算,泾原军的伤亡报告算是比较准确的。

看着表后列下的伤亡名单时,韩冈叹息摇头,上面有好几个姓名还是他有印象的,对他们的评价并不低,想不到就此毁于一旦。

就是三川口和好水川都没有这么夸张的伤亡比例,也就是当年定川寨之败,葛怀敏犯蠢,硬是往党项人的伏击圈中闯时,才有了这么大的将校损失。已经不是伤筋动骨这么简单了。还是深入敌境的缘故,一旦败阵,伤亡。如果换做是在境内失败,怎么逃都容易。

而环庆军的伤亡报告到现在还没有奏报上来,也不知高遵裕那边是怎么一回事,苗授重伤都没有耽搁,他倒好,比殿后的泾原军提前至少一天抵达韦州,动作却是慢条斯理。

高遵裕是完了。在兵败之后,他连连上奏本,弹劾苗授不从军令,疏忽大意,没有觉察党项人的奸谋。今天排在第二的抄件就是高遵裕兵败以来的第四份奏本,在弹劾随军转运使李察措置无方的同时,也没忘了再将苗授拎出来骂上两句。

其实朝堂上都看得出来,高遵裕是在推卸责任,天子也对此很是反感,已经到了下诏痛斥的地步,想来这两天就该送到高遵裕的手中了。但苗授也少不了要治罪,高遵裕的弹劾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苗授现在身受重伤,如果他就此伤重不治,不但不能加罪,还得加以褒奖,否则无意激励将校为国尽忠。只有等他康复才好治罪。

然后第三封则是高遵裕、苗授的联名奏请,请求朝廷允许他们放弃韦州,撤回境内,以免留驻境外,以至于军心不稳。

看到这一份奏章,便可知泾原、环庆两军算是废了。而且必须要及早遣官去前线安抚军心,否则下一封奏章上就不会是简单的军心不稳四个字。

而第四份还是来自于韦州,上奏本的是军中的走马承受。密奏称前日万余西贼追击而来,高遵裕在城中坐视不前,让贼军在城外耀武而去。而贼军的去向,竟是鸣沙城。

这分明是要抄截秦凤、熙河联军的后路!

幸好早上在收到简报时便有了点底,韩冈才没有跳起来。

而且昨日收到王中正发来的金牌加急,便已经说泾原、环庆兵败之后,西贼全师来攻,其所部与贼鏖战多日,杀贼数万,但折损亦多。已是独木难支,又恐有前后被夹击的风险,请求自葫芦河撤入泾原路境内。

王中正有临机决断、便宜行事的权力,必然是先行动然后才发奏报,眼下当是已经退入了泾原路境内。

不过这么一来,铁鹞子就能从应理城直插凉州身后,正在攻略河西的王舜臣可能会有危险,韩冈不能不为他担心。当然,王中正如今是无功而返,只为自己考虑,也会设法增兵凉州,应该会有人提醒他的。

然后是秦凤转运判官游师雄的奏折。他本来是负责熙河路方面的转运,不过当王厚在战前被确定主持了熙河转运之后,他就被调往泾原的渭州辅佐李察。这一个是因为他在环庆甚有威望,当年广锐军之叛,送给叛军的第一场败仗,就是游师雄在邠州指挥;另一方面,泾原路也是属于秦凤转运司的管辖范围,游师雄在两路都说得上话。

游师雄的奏折,是上报近日每天都有数十近百的逃兵逃入境内,请求朝廷对其人优加抚慰,不要依军律处置,以防兵变。从游师雄的奏折中看,他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一封奏报,从侧面解释了前一封高遵裕和苗授两人联名奏章的并非是杞人忧天。

后面还有鄜延、河东、河北等处事关军情的奏报,总共有二十余份。

将二十几份奏报匆匆浏览了一遍,韩冈从怀里的暗袋中掏出一本册子,对其中一些关键的信息进行简短的记录,以备使用。又与前些天收到的数据相对照。为了更加直观,韩冈前些天开始,就做了几份简单的图表,来加强对比,今天收到了新的数据,便动手在上面添了几笔。

将几张图表在公厅中张挂起来,韩冈搓着颌下短须,皱眉凝视着代表总兵力的那条下降坡度越来越大的折线,损失之大超乎想象,党项的铁鹞子在绝境中表现出来战斗力的可见一斑。不过在这几战中,他们的损失又该有多少?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橙红色的夕阳下,韩冈回到了家中。

迎上来的管家向他通报:“龙图,黄秀才来访,正在小厅中等候。”

黄裳今科又落榜,不过他在国子监读书之余,也经常上门请教格物之学。韩家的家丁都知道韩冈很看重这个屡考不中的福建秀才,待客唯恐有哪里怠慢。

“哦……黄勉仲来了。”韩冈点点头,“我换了衣服就去见他。”

换了一身家常袍服,顺便冲了个澡,韩冈来到接待熟客的小厅中。

厅内摆着冰块,阴凉得很,黄裳悠然自在地坐在厅中,手上拿着卷书册,慢慢地翻阅。

“龙图。”听到韩冈进来的动静,黄裳放下书,不徐不急地站起身,向韩冈行礼。

回过礼,韩冈与黄裳分宾主坐了,信口问道:“勉仲方才在看什么书?”

黄裳拿起小几上的书卷呈给韩冈:“是苏子容学士新近出版的笔记《思闻录》,里面有一部分关于天文仪象的内容。可惜印数甚少,费了好一番力气才借了出来。”

听了黄裳的话,韩冈微微一笑。大概是因为上次见面时,送了他一架显微镜的缘故,黄裳如今对格物学兴致盎然。就是没有后世扬名的道藏、武典,在格物学上有所成就倒也是不错。

“论起天文仪象法度,朝中当无人能及苏子容。”韩冈道:“他的这一部《思闻录》,我书房中也有,前些日子让印书坊制版成书后,就送了我一部。若勉仲有兴趣,借去也无妨。”

黄裳一听,连忙起身谢了。

应该是韩冈所著的《桂窗丛谈》的影响,现如今,有关格物的笔记渐渐地多了起来。沈括的新书正在筹备,而苏颂的笔记已经出版了。

和韩冈聊了一阵格物学术上的问题,黄裳忽然道:“龙图是否知道,余正道今天被捉去了御史台,他已经是第七个了,再过两日国子监就没直讲、教授了。”

“听说了。”韩冈点点头,“只是对其中的内情了解不甚深。”

“……不过这倒是小事。”黄裳见韩冈对此事不在意,也就识趣地不提了,转而问道,“黄裳在外听说辽人十万大军已至大同府,是不是辽人要南侵了?”

“哪有十万?契丹骑兵一人三马,十万骑,就有三十万匹战马,西京道可养不起那么多。要多打几个折扣。且说到他们入寇,也当不至于如此。撕毁维持了七十年的盟约,不论是在大宋,还是在辽国,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不是权臣说上一句就能决定的。耶律乙辛也不会愿意冒太大的风险。”

“西夏虽小胜,但官军犹占据银夏。唇亡齿寒,耶律乙辛难道不会出兵援助西夏?”

“这跟耶律乙辛何干?”韩冈笑道:“辽国还不是他的。一个谋国权奸,勉仲你说他是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权位考虑?还是会为辽国的未来考虑?为万世开太平的想法,会存在于耶律乙辛的心中吗?……不过话说回来,朝廷也不会将信心放在耶律乙辛身上,河东路是肯定要加强防备了。”

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变故(十一)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二百七十章 长风(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议(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九)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五)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九)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六)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一)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迁(八)第九十三章 尘嚣(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二百零七章 变故(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九)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下)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上)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中)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六)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六)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上)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十)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