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明最后的精锐

山海关其实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关城,而是由数座城池以山海关为中心,形成的一个整体防御工事,相互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所以对于守军来说,要分兵驻防在各处要地,看似山海关守军有两万官军,可是要防守这么一大片地方,倒是也摊薄了不少兵力,所以整体上显得兵力有些薄弱,但是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想要打下山海关也不容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单单只击破一点,是无法攻破山海关整个防御体系的。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最东面是老龙头,长城延伸到了大海之中,而山海关则城高墙坚,在山海关之外还筑有东罗城、西罗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等卫星城环卫在山海关城周边,互为犄角之势,战时可互相支援,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之地,这里也是建奴军此次入寇,所要必取之地,所以三方的主要兵力,便都集中在了山海关内外,整整集中起来了十几万兵马,可谓是将这一带给堵得是水泄不通。

在吴襄和冯卫汉达成协议之后,吴襄便下令“抵抗”大中军对山海关一带的进攻,说是抵抗,其实说白了就是换防,吴襄令几个亲信手下接管了东西罗城和南北翼城的防务,一方面抵抗着关外建奴对这些要地的猛攻,一方面却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抚宁卫到山海关不过百里左右,骑快马的话,半天时间不用,便能赶到山海关,于是阎重喜为了防备夜长梦多,便先派出了王承平率领左路军七千骑兵现行赶往山海关,至于其他步军以及辎重炮兵等兵种,则随后赶至。

吴襄在先前左右摇摆的时候,为了防备大中军从背后进袭山海关,还从手头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调出了近六千官兵摆放在了山海关以南的石河一线,试图阻止大中军进犯山海关,所以使得他手头用来抵御建奴大军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可是现如今吴襄投靠大中军心意已决,这些放在石河沿线的官军,天不亮便接到命令,撤回到了长城沿线,并且被派驻到了山海关长城沿线的敌楼之中,顿时便大大增强了长城一线的守御力量。

天光一放亮,建奴方面多尔衮也已经意识到想要再劝说吴襄投降于他们建奴一方,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考虑到另一面还有一支大中军在觊觎着山海关,他生怕大中军抢在他的前面进入山海关,和吴襄的明军汇合,增强山海关一线的防御实力,所以早早便命麾下诸军起来埋锅造饭,四更造饭,五更出发,天一亮便出动了大批人马,开始对山海关沿线发动了极为猛烈的进攻,试图抢先夺占山海关,即便是最不济,也要先打开几个缺口,使得他的优势兵力可以先行入关,从长城内部对大中军以及吴襄麾下的明军发动进攻。

在这方面上,多尔衮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毕竟这些年的经营下来,山海关一带的守军之中已经有不少明军兵将表示愿意投降他们建奴一方,所以即便是打不下山海关,最起码他也能打开长城上的几处缺口。

但是多尔衮却不知道,仅仅是一夜的时间过去,山海关的形势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大中军情报系统的帮助下,吴襄就在下定决心投靠大中军的当晚,便在山海关守军之中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清洗。

吴襄毕竟是关宁老将,控制兵将还是颇有一些手段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乏杀伐果断之处,先前只是他没有能下定决心,但是一旦他下定了决心之后,动起手来却是毫不容情的,当晚便抓捕了几十个暗中联络建奴试图投降建奴的各级军官,半夜时分便将他们尽数处决,人头挂在了关城之上,以此来震慑诸军,虽然个别的军将发现势头不对,试图反抗,但是他们身边却早有大中军一方安插的细作和提前收买的内线,这些人不等他们兴兵作反,便痛下杀手,在吴襄派人前来抓人的时候,很快便配合吴襄控制住了这些反将的兵马,并且很快更换了主将,重新稳住了一些不太安分的部队。

等到多尔衮兴兵猛攻山海关一带的长城沿线的时候,却突然间发现,山海关沿线的明军抵抗的都十分激烈,各种炮火此起彼伏,打的进攻的建奴军伤亡惨重,没有一处抵抗有明显放水的迹象。

关宁诸军到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没落,但是毕竟是大明几十年来,集天下之力,供养出来的一支人马,现如今虽然凋零,但是镇守山海关一带的这些兵将的装备质量放眼天下,还是数得着的。

更加上山海关乃大明京师之北门,又是抵御建奴的最后一道防线,不管是哪一任蓟辽总督上任,都不敢对山海关一带的防御掉以轻心。

早先长城上是没有敌楼的,但是在戚继光北上入主关宁一带的防御之后,便着手在长城上开始每隔三里,便修起一座敌楼,除了可供守军遮风避雨之外,还可以增强长城一线的防御力量,所以山海关一带的长城除了坚固之外,守御功能十分完善,想要攻克这里的长城,不流足够的人血,是不行的。

现如今大部分关宁军早已不存在了,抑或是被建奴所灭,抑或是被朝廷调入关内一支支的覆灭在了各地战场之中,吴襄麾下的这两万多关宁军可以说是整个关辽诸军之中硕果仅存,但是这些山海关守军手中掌握的武器质量,也可以说是诸军之中最好的。

正因为山海关的重要性,使得明朝历代都这里的防御都十分重视,最好的武器往往都先发放到山海关一带,所以山海关一线的长城上,火炮密集度恐怕是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时代最密集的地域。

这些火炮式样繁杂,既有百年以上年龄的老家伙,也有近些年来新铸成的红夷大炮,这些炮之中,既有重达五百斤重的老式铜铁大发熕,也有稍微新式一些的各型弗朗机炮,更有不少老掉牙的碗口铳、灭虏炮,以及不少戚继光所创的虎蹲炮,总之林林总总,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长城沿线各处密密麻麻陈布了不少这样的火器。

至于这些山海关守军之中,也有大批操炮的炮手,虽说官军训练程度有限,但是相比之下,这些山海关守军们,隔三差五还是要操练一番的,所以使用这些乱七八糟的火炮,也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而且这些山海关守军手头上还有大批其它火器,最最普及的恐怕就算是三眼铳这种东西了,三眼铳在明朝普及起来,就是从关宁军普及开来的,为了加强关宁军的战斗力,从万历年间,到天启年间,以及近十几年的崇祯年间,大明为明军打造出了大批的三眼铳,装备到了诸军之中,而关宁诸军显然装备量远超过其它地方的明军,其次就是鸟铳这种东西了,在朝鲜战争之后,明军便发现小鬼子手中使用的铁炮身为犀利,在朝鲜战场上,给明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而明军的强项在火炮上面,最终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但是也同时发现明军的单兵火器,要弱于小鬼子不少,于是朝鲜战争之后,明朝便开始大批仿制小鬼子的铁炮,并且加以改进,生产出了明朝的鸟嘴铳,也就是鸟铳,并且开始大量在军中装备,而装备最多的自然也是关宁军。

故此山海关的明军,火铳手的比例之高,甚至可以说超出了大中军之中的火铳手的比例,火力是相当旺盛的。

本来这支大明的兵马,镇守山海关,应该在历史上对建奴入犯中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原来历史上李自成所犯的一连串的错误,最终导致吴三桂投降了建奴,这些吴三桂麾下的关宁军,转身便成为了建奴南下抢占中原的急先锋,本来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山海关防线,也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倒是吴三桂在山海关挡住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并且联合建奴大军,打的李自成的大顺军落花流水,从此一蹶不振,一败再败,连李自成最后也稀里糊涂的死在了湖广山中,让建奴钻了一个天大的空子,才入主了中原。

可是现如今的情况却不同于原来的历史了,吴襄最终被逼得只能投靠大中军这一方,督率着这些关宁军死守山海关,虽说多尔衮带来了七八万的建奴大军,并且对山海关一线发动了凶悍的进攻,可是这一动起手来,多尔衮才领教到了山海关以及这一带长城的厉害。

明军在冯卫汉配合着吴襄清理掉了其中的那些试图投降建奴的一批军将之后,便等于是统一了思想,军中虽然因为临阵换将也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有限的,比起让那些军将们临阵倒戈,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第181章 断然拒绝第26章 倒贴女奴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29章 再战石桥第114章 旖旎风光第1章 命如草芥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57章 袭破潞安第182章 不算劝降第73章 要死要活第49章 官军阻路第29章 转变第155章 星夜回援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58章 大中牌绞肉机第92章 双胞小萝莉第62章 整顿矿点第103章 庆捷第60章 反目成仇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5章 螳螂捕蝉第188章 进展顺利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8章 老调重弹第174章 好消息第157章 袭破潞安第123章 绝望反击第15章 较量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221章 定淮门第11章 托大第180章 招安风波第176章 贵客第95章 贺方第76章 需求、给予第49章 满门尽屠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72章 得胜还师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68章 再议迁都第48章 两强之战3第43章 救人第1章 困顿督臣第126章 无毒不丈夫第39章 奴酋的争论第179章 招抚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9章 官兵如匪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9章 绑票第90章 探视第47章 蛇鼠一窝第27章 小事一桩第195章 当头棒喝第163章 阳谷县第76章 受降第227章 大中国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62章 总结第59章 石桥攻防战、死神之镰第101章 以身涉险第138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第87章 激辩2第112章 大军来犯第11章 莫名其妙第168章 再议迁都第72章 得胜还师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8章 侥幸成功第152章 渐改第44章 标枪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61章 转怒为喜第118章 厉兵秣马第139章 红石山第28章 填鸭式训练法第49章 两强之战4第67章 纷杂局势第133章 朝议2第37章 划分守地第45章 偷鸡不成第38章 人才第27章 忠烈之臣第61章 决胜第1章 重磅炸弹第143章 纠结的郑芝龙第19章 厉兵秣马第191章 出关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131章 愧对家人第165章 冒险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234章 大阅兵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99章 夜袭2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战1第190章 坐等上门第94章 以汉制汉第43章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