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第518章 更大危机的预演

江都刺史府,内院园中一角,塘中卷起的荷叶已显枯黄之色,风沙沙而过,带着秋日清早的丝丝凉意。

荷塘边,阿点和往日一般,正督促着无绝打拳。

不远处,同样身穿道袍的天镜,挽着拂尘,正盘坐在一块光滑的巨石上打坐。

巨石旁,蹲坐着的黑栗正在打盹儿。

木桥边,拄着拐的常阔则正在打转。

无绝抻长了脖子看向常阔,同阿点小声议论:“瞧你常叔,在那儿等谁呢?”

阿点看了一眼,摇头。

自开口起,动作便停了下来的无绝试图再往下说,但阿点的注意力半点不曾被分散,佯装生气地打断无绝的话:“你又想偷懒!再这样,我就向大人告状去!”

打盹的黑栗被阿点的声音惊醒,立刻也帮腔示威一般,冲着无绝“呜汪”叫了一声,吓得无绝一个激灵。

天镜见状捋着胡须笑了起来。

这时,一道丹橘色的高挑身影,带着一名婢女出现在木桥边的小径上。

常阔瞧见,忙转回身面向前方,佯装赏景。

直到那道身影在他背后开口,带着两分意外:“侯爷?”

常阔这才回头,眼中也带着演出来的意外之色,而后和气一笑:“是李潼啊。”

李潼露出笑意,福身行礼。

李潼在刺史府中有自己的一座小院子,每每出门时,多半会经过此处园中捷径。

常阔如山般的身形正挡在桥头正中间,此刻拄拐而立,没有立即让路的意思,反而笑着闲谈:“这么早出门,是要往作坊中去?”

“是,正要去作坊中将手上事务交接下去。”李潼道:“本打算从作坊回来之后,便去同您辞行的。”

常阔意外地看着她:“……要离开江都了?”

李潼点头:“晚辈欲明日动身回宣州去。”

听她这样着急,常阔不由正色问:“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尚无大变故。”李潼略压低了声音,如实道:“只是母亲在信中告知,圣人以太子婚期将定为由,留母亲在京中等待太子完婚,是以母亲短时日内无法返回宣州……”

这正是常阔近来最挂心之事,此刻他连忙问:“那你母亲她如今在京中具体情形如何?可有什么危险没有?她在信中还说了些什么?”

李潼轻眨了下眼。

常阔面色一正,握紧手中拐杖,将身形挺直了些:“……我代岁宁问一问!她近来事忙,只怕还不知此事。”

李潼心照不宣,只道:“母亲此时一切尚可,在京中也不算太过受制,只是太子每三两日便会前去登门请安小坐……”

常阔拧眉,低声问:“是圣人的授意?”

李潼轻点头:“应是如此。”

常阔的神色看起来不算轻松。

圣人这是想让李容表态“扶持太子”的意思了……且是要将人拘在京中慢慢“考虑”。

“母亲在信中说,她在京中暂时没有危险。”李潼道:“故而也请侯爷放心。”

常阔正要点头,又猛然收住,他放心……他放的什么心?他又有什么立场身份资格担心?

那女人可是连一封信都没给他写!

噢,若是他当面这样说,她势必会斜眼看过来,反问他怎不给她写!

单是在脑子里这样想上一遭,常阔就忍不住来气,但思及她此刻处境,那气焰还是很快被浇熄了,皱着眉道:“虽说暂时没有性命之危,但还是大意不得……如今这时局,想拉拢她的断不止‘太子’一方。”

待到诸王入京,形势只会更复杂严峻。

这世道,已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就算她先前没有入京,也避不开太子大婚相邀……

想到此刻李容已然处在漩涡中心,常阔心头不安。

听着常阔之言,李潼作出思索之色,片刻,试着开口:“母亲当局者迷,此时未必能将一切设想周全……如若侯爷能写一封信前去劝说提醒母亲,想来定能好得多。”

常阔神情顿时不自在起来:“我与她写什么信,你们多提醒着就是……”

“母亲性倔,轻易听不进我们这些小辈之言。”李潼煞有其事地道:“但侯爷的话,母亲想来总是愿意听一听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

那女人私下莫非曾表达过对他的狂热信任与崇拜?

否则李潼这孩子岂会无故说出这样的话来?

常阔一瞬间想了许多,身形不自觉都更显得高大了几分。

迎着李潼的视线,他神情看似肃然而矜持地轻一点头,算是答应了写信之事。

接着,又自然而然地问起李潼返回宣州之事:“如此说来,是你母亲让你回宣州去?”

李潼却摇头:“恰恰相反,母亲有意让我继续留在江都。”

她道:“是我昨日与常妹妹商议后,自己决定要回去的。”

起初她坚持留在江都,是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问。再之后,是因贪恋在江都的热闹日子。且她知道,彼时常妹妹是需要她的。

而今江都各大作坊早已有了成熟的秩序,各处井然有条,已然不缺她一个李潼。

至于回宣州的念头,则是上次母亲自江都离开时埋下的,那时宣州附近起了民乱,她便提起过想和母亲一同回去,但被母亲拒绝了。

母亲表面嫌弃她跟着回去添乱,但她心里清楚,母亲是觉得,如今这般时局下,让她留在江都更加稳妥。

这次也是一样,母亲依旧无意让她返回宣州。

可是于她而言,家中若一切都好,在外怎么玩乐都是安心的。然而如今母亲处境不定,家中无主……

她在宣州长大,得宣州百姓供养,却不该只受着这份供养和荣光——在江都停留这么久,李潼所见所感,最多的便是“责任”二字。

因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起庇护百姓的重担,方有今时的江都与淮南道。

常妹妹且比她更小三岁,她今年已二十有一,即便能力不如人,只说年纪摆在这儿,也断然没有于此等紧要关头,仍只顾躲在常妹妹身侧求生的道理。

就连岁安也在护卫着北境,她又怎好执意做个废物阿姊?

纵然旁人不嫌弃,她自己却也要嫌弃自己的。

所以她要回家去,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力所能及之事,让宣州百姓安心,也尽可能地帮一帮母亲……若之后母亲果真遇到了难以应对的困境,她不想自己只会哭着干着急,却什么事都做不了。

常阔神情几分感慨,几分称赞:“是个有主意的好孩子……有你母亲年轻时的样子。”不愧是李容一手养大的,倒也果真随她。

李潼一笑,道:“侯爷,您要多多保重身子。”

常阔点头,刚也要叮嘱李潼几句时,却听她道:“您和岁安是母亲最挂念的人,惟有您和岁安平安,母亲才能心安。”

常阔微微一怔之后,也只是叹喟一声,点了点头。

他一早就察觉到李潼也是知晓内情的,只是未曾如此时这般明着说过什么。

这般时局下,似乎每个人都在忧虑分别之后还有无再见的机会,一些本不打算说出口的话,再三思量后还是不愿让它就此埋在心底。

此情此景下,常阔也未再觉得哪里不自在,只最后温声交待道:“之后不管有什么变故或难处,都记得第一时间传信来江都。都是一家人,不必见外。”

听得这声“一家人”,李潼眼眶微湿,笑着重重点头。

目送着李潼的身影消失在桥的那头,常阔双手紧握着拐杖,心绪一时繁杂。

此时此刻,他倒是突然有些想自家那个臭小子了。

但一想到那臭小子上回来信,满纸都在紧张地问他妹妹的身世,问了一行又一行……第一次见谁写信也这么啰嗦的!

常阔被啰嗦得十分头痛,因此干脆没回信。

现下被勾起几分不贯表达的爱子之心,倒是想要回信问一问那臭小子的近况了。

常阔在心底叹息一声,看向无边天穹,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若能天下太平,这世上便不会有这样多令人牵肠挂肚的分别了。

而他与李容这般身份,纵有不得已之处,却也总好过万万千千寻常百姓……他们且如此,百姓们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

可时下这般局面,莫说太平了……若无人能够匡扶大局,他甚至不敢想象会迎来怎样的无边乱世。

所以,他永远对那些欲图让天下止戈之人,抱有最大的敬意与感激。

这便是他坚定跟从殿下多年的根本原因。

常阔看着天际,不知何时亦红了眼角,直到不远处传来无绝一声又一声的喊着“老常”,他才扭脸骂去:“……喊个没完,叫魂呢!”

无绝气道:“……好心问你吃不吃羊汤面!”

常阔闻言脸色顿时和蔼可亲起来,连忙哈哈笑着向无绝走去:“吃,怎么不吃!入秋喝羊汤,再地道不过了!”

“你想吃,我还不想做了!”

无绝甩着衣袖离开,常阔拄着拐在后面追赶。

天镜也笑着跟上前去。

待到晚间,无绝到底还是熬了两大锅羊汤。常岁宁忙完公务,刚回到居院,就见院子里一派热闹,老常招手让她来喝汤。

次日清早,常岁宁亲自送李潼出了刺史府,并让常刃带人一路护送。

临别之际,李潼抱了抱常岁宁。

常岁宁交待了几句后,目送着李潼提起衣裙上了马车,眼中有着几分冀望——当一个人担起责任时,也将是她获取掌控前路能力的开端。

她希望李潼此去能够振翅而起,即便遇挫却愈勇,早日与权力完成匹配。

一行车马出了江都城后,李潼放下车帘,未再回望。

这时,陪同在她身侧的摇金,取出一只匣子,递到她面前。

李潼下意识地接过,打开后,不禁怔住:“这是……”

摇金:“殿下交待婢子,若女郎坚持要回宣州,便让婢子将它们交给女郎。”

“这里有殿下的印信,各处府库的钥匙,以及宣州兵符——”

摇金正色道:“殿下说,她不在宣州的这段时日,接下来,您就是宣州的主人。”

李潼愣住半晌,缓缓红了眼眶。

母亲不愿她回宣州涉险,可当她做出这样的决定后,却又将一切都交予了她。

她想退,母亲便愿她平庸平安。

她想进,母亲便不吝交付一切。

母亲何其聪慧通透……在母亲眼中,唯有她主动承担起这一切,拥有独立决定的能力和胆量,才配成为那个适合代替母亲守护宣州的人选。

可她甚至并非母亲的亲生女儿……

李潼捧着那只沉甸甸的匣子,一时泪如雨下,心中却更添坚定与胆气。

在李潼抬手将眼泪拭去时,她的马车正与一匹迎面而来的快马擦肩而过。

这匹快马是往江都送信而来,此信来自肖旻,信中带来了一则捷讯。

肖旻重整兵马后,今已顺利取回潭州,卞军再次败退,只是卞春梁提前出逃,未能一举杀之。

卞春梁退至四百里后的衡州一带,肖旻已继续率兵乘胜追击。

常岁宁心下稍安些许,无论如何,眼下能定一方是一方,朝廷固然有失,但亦无法改变卞军作恶多端,卞春梁罪该万死的事实。

这封捷报同时也传回了京师,伴随着秋收的喜悦,朝廷许多官员生出了局面转好的错觉。

可很多时候,一时的曙光乍现,往往是更大危机的预演。

八月末,秋收落幕,至此距太子大婚之期,已不足两月。

有部分藩王和节度使在经过观望之后,已在预备入京之事。

但更快一步入京的,是一封十万火急的奏报——范阳王造反了。

范阳节度使被麾下行军司马段士昂毒杀,而段士昂早已暗中投靠范阳王李复。

李复出身宗室旁支,手中本无多少兵权,为人也一向谨小慎微,素日里很少被人提及,此番却突然趁乱掌控四万范阳军,又于幽州一带强行征军数万,赫然已成大患。

在朝廷尚未及做出应对之时,段士昂一路挥师南下,很快占据了瀛洲、冀州。

消息传到江都时,乔玉绵手中提着的食盒陡然跌落,于喧闹长街中,猛地转头望向北面。

冀州紧邻邢州,清河属邢州治下……而崔琅此刻仍在清河!

一阵秋风过,几片枯叶落在青瓦间,北面天际有乌云乘风而至。 

583.第577章 她向自己发愿(端午安康)第126章 闻有崇月之风(求月票)第465章 必让我儿认祖归宗第455章 将我送给常刺史吧(求月票)615.第609章 守关血战642.第635章 即将迎来新帝第238章 常阔非死不可第458章 幸福得有点歹毒了(求月票)第464章 我不能没有你(春节快乐!)第249章 常家养不出怪物(求月票)第445章 扬帆凯旋611.第605章 虽九死其犹未悔第366章 是否有不臣之心?(月底求票票)第49章 双向救赎第9章 崔大都督第290章 想有一技之长(五千字大章求月票)第195章 起猛了(等待也是行动 万赏加更)第479章 造反的好苗子(月底求月票)第113章 我与潘安情投意合第357章 1崔3金鸡第145章 不可窥测第183章 吓死我了639.第632章 务必杀了她519.第515章 无我常岁宁之名第134章 雨夜琴声第145章 不可窥测第310章 站起来跟我走(求月票票)第159章 起兵匡复(瓊如 万赏加更)第217章 赐封为公主(求月票)680.第674章 番外12做这世道的学生(全文完)544.第538章 帮你打回来(大章求月票)第24章 引蛇出洞第452章 璟渐贫,无力奉养第131章 成了!532.第527章 崔家的决定第114章 自证第75章 如此不守驴德(求双倍月票)第444章 当执利剑伐道618.第612章 破阵曲524.第519章 哭也将城门哭开第5章 病得不轻第455章 将我送给常刺史吧(求月票)502.第498章 我有一个条件第85章 养宜千日,用宜一时632.第625章 她即为国运第356章 “全麻宴”(打滚求月票653.第646章 杀人者长孙芙567.第561章 最后一击第466章 父母超额常岁宁第448章 升任节度使632.第625章 她即为国运627.第620章 尽全力求生路第326章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师了?第329章 哼!第469章 等大人践诺之日542.第536章 请他赴死(求月票)第473章 取荆州,破王庭600.第594章 李氏岁宁(求月票)第4章 赠品潦草第243章 自己不觉得荒谬吗?第240章 阵前相认第451章 全部的真相(含书友iampetty打赏加更第446章 刺史大人回城第171章 他一直有所隐瞒第255章 他也记挂身在江南的人第351章 阿无和它娘(求月票)第48章 脑袋很圆(感谢 春花秋月85 的打赏)第426章 雅,大雅啊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来讲第43章 擦擦口水吧(五更求月票)677.第671章 番外9娃娃们的事628.第621章 置之死地春节放(请)假通知第42章 牛嚼牡丹(四更)593.第587章 昔日赠剑631.第624章 求神即求己第27章 名师出高徒第172章 她只信自己第29章 有佛光,但不多第413章 江都常岁宁,前来讨教(大章求月票第149章 不愿冒犯于她第383章 你主内,她主外(曾浣荠菜群像,可第5章 病得不轻第305章 她会成为传说的化身(求月票)537.第532章 大义而体贴的造反第24章 引蛇出洞第426章 雅,大雅啊第417章 见着活的金山了588.第582章 朱门血第192章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第315章 别演了(六千字大章补更)第103章 道德底线有待降低第194章 杀机(求月票)第495章 创业未半而中道发家第434章 杀掉一个废物有什么好处?第206章 指一条生路第41章 虎落平阳(三更)第216章 他的“僭越之心”(求月票)535.第530章 师父定会救我第390章 躺得半生,终遇明主(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