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第619章 朕与储君同归

将众学子的激昂坚定看在眼中,郑潮离去时,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

读书人擅分析时局利弊,却也最知气节坚守,这二者相合之下,才是完整的文人。

比起阻止那名学子离开,他选择令其离去,才能真正有效安抚归拢那些处于动摇边缘的学子……这也是一种“欲擒故纵”与“变相胁迫”——以节使之恩义相胁迫。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此中果真有恩义可用。

节度使常岁宁也好,皇太女李岁宁也罢,她在这些文人心间所累下的恩义,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若非如此,任凭他再如何算计人心,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接下来必然还会有人离去,但是不要紧,最终留下的必然不在少数,且他们皆是可以一当十的赤心者。

皇太女她此去北狄,磨炼的不仅是自身,还有身边之人。

来日她若归来,便将成为世人眼中最出色的储君,其丰功伟绩甚至将盖过先太子效——当年先太子效对战北狄,至多也只是驱逐,而未曾踏足过那片大漠。

她做了先人不曾做过的事,倘若果真能够做到,待她凯旋之日,迎候她的便将是最赤诚紧密的人心。

郑潮眼中有着希冀的震动,仿佛从中看到了大盛的生机,到那时,黎民江河将走出浩劫,迎来真正的新生。

看到了此一面希望之墙的郑潮,走入秋色中:“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严冬已至,苍生是否能见阳春,便看那个人能否从北狄的严冬中走出来了。

个人生死事小,但有些人身系肩负天下生死。

江都刺史府也收到了来自京师的传书。

除了宣告京畿已定的消息之外,那封传书也邀请了江都官员前往京中共商安邦大计,好似根本不在意此处乃是皇太女所辖之处,俨然是一视同仁的大度气概,也未吝于展示这大度之下静水流深的心计城府。

王长史看到这封传书的署名正是那骆观临,想到此人这些时日以诗词文章大书特书荣王之仁德英名,不禁道:“倘若钱先生仍在,哪里容得下此人猖狂。”

要他说,钱先生虽未曾入仕,但其文彩与见识,远在这劳什子骆观临之上!

任凭他十个骆观临,也抵不过一位钱先生!

王长史并不知“钱甚”具体去向,仍在派人寻找其下落,而对此心知肚明的王岳,此时道:“伪善者才需要诗词颂赞,而殿下之德,天下已无人不晓,既不需要我等四处呼喝,也不再需要钱甚的诗词来表——”

说到后面,王岳的声音低下来。

若说是否怨怪好友的选择,王岳是怨的。

曾经他常将好友那“三年之约”挂在嘴边,也常调侃好友患有“易主之症”,更深知人各有志的道理,但真到了这一日,王岳却很难接受……无论真相是哪一种,他都难以接受。

骆观临临去前,曾给王岳写过一封信。

信中只言,洛阳已不再需要钱甚。

除此外再无其它,只托付王岳照料他家中人。

姚冉对此未曾发表看法,此刻,她只道:“此类传书,必然也送到了淮南道各州刺史府上,当务之急,需加强对各州的监察。”

王岳点头,神情渐肃正,看向其他官员:“殿下的战场在北狄,而我等也是殿下的刀兵,虽无需赶赴北境,却务必代殿下守好这后方城池家业!”

众官员无不郑重,应声下来。

接下来几日,来自各州的信件如落叶般吹入江都。

云回将京师荣王的传书一并转送江都,那封传书甚至未曾被打开过,就这样原封不动地被他送到了江都。

其他各州的刺史,也有将荣王传书一并送达的,更多的是在询问李岁宁的消息。

有好些探问的密信送到了常阔手中,有些询问略显直白,等同是在直接问“听闻太女殿下死在北狄了,不知真假”,常阔看罢,遂亲笔回信。

那名官员接到回信时,只觉虽只是信,却颇具杀伤力……那信间的骂声直将他的耳朵聒得生疼,且那些个字好似活了过来,从信纸上蹦出,化作大耳刮子,扇得他眼冒金星。

诸如此类回信,常阔先后写了十余封,主打一个谁问谁挨扇。

饶是江都刺史府对外的答复皆是太女殿下安然无恙,不日便将凯旋,淮南道各处却仍有人心在躁动。

荣王在四处招安,并有人不停散布李岁宁已葬身北狄的消息,各处人心开始向京师围拢。

许多淮南道的官员看在眼中,已是寝食难安,他们的立场本就与荣王相对,如若不趁早表态,日后万一荣王登基,他们即便再如何俯首称臣,纵能保下一条命,只怕也要终身被困于泥沼之中了……

有此种担忧的不在少数,因这份担忧而付诸行动的也不是没有。

譬如光州刺史邵善同,便收到了庐州刺史的密信。

庐州刺史梁坦之于信间试探并煽动邵善同一同上京。

邵善同当日便急不可耐地回信——【只你我二人,是否太过冒险?】

次日,即再得庐州刺史信,其曰,滁州刺史班润也有此意,其他人亦可试着劝说,且他已令人送信去往京师打点准备。

这一次,庐州刺史未再等到邵善同的回音,等来的是深夜登门造访的江都军。

庐州刺史既惊且恼——邵善同那厮竟出卖他了?!

做邻居多年,他最是知晓邵善同那不安分的德行,想当初李岁宁初上任时,就数邵善同反对声最大……论起歪心思,这位历来是元老级的人物!若非如此,他也不能想着拉上这厮啊!

很快,兵甲围了庐州刺史府,梁坦之被拿住,押在前厅中。

夜色中,一袭湖蓝色女史官服的高髻女子,身上系着披风,从外面走了进来。

其本为蒲柳之姿,此刻在这夜色中,却给人历久弥坚之感。

庐州刺史认得姚冉,他出言辩解而见姚冉不为所动,遂慢慢露出怒容:“……你一个小小女史,凭什么锁拿本官!”

姚冉示出一枚令牌,面色无波动:“我奉节度使皇太女之命,在淮南道内掌赏罚生杀之权,问罪梁刺史,应是绰绰有余。”

“什么皇太女!诓骗世人之言而已!”庐州刺史挣扎起来:“你又要拿什么罪名问罪本官!就凭本官意图上京吗?”

“罪名?”女子声音缓缓:“梁刺史果真忘了自己手上沾着多少肮脏事吗。”

“当初节使留你一命,让你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是要你乖顺做事的。”姚冉看着挣扎之人,眼中渐浮现轻视之色:“节使看重足下擅钻营,却不是要留你去钻营吃里扒外之道。”

她并不理会梁坦之,继而背过身去,环视被她召集而来的庐州官员:“诸位当知,节使只是人去了北狄,但淮南道仍是节使的。凡是想动异心之前,还需先低下头去看一看,脚下踩在什么地方!”

“——以免尽行蠢事,扰人害己。”姚冉言毕,即跨出厅门。

那些官员抖瑟着行礼之际,只听那女子道:“庐州刺史梁坦之私铸兵器,图谋不轨,即刻押往江都受审。”

兵士应下,梁坦之怒骂着,他何曾私铸了兵器!

他倒是想,然而淮南道被江都把控得这样死,他去哪儿铸?谁给他铸?带着夫人小妾躲在被窝里铸吗!

想到家眷,梁坦之猛地回神,怒容顿消,被拖离间,开始试图向前方姚冉的背影求饶。

姚冉恍若未闻,未曾回头。

罪名不重要,越是不切实际才越好,就是要让淮南道其他人心知肚明这罪名是胡乱捏造的,好叫他们看一看,生出异心的下场。

夜色中,姚冉登上马车。

她坐于车内,看着颠簸晃动的车帘,神情始终没有变动。

近来人心惶惶,侍奉她的仆妇也曾红着眼睛悄悄问她——若是节使果真回不来,女史当如何?

姚冉的回答是:【天地虽大,除节使外,却再无第二人值得姚冉效忠叩拜。】

【节使归,冉候之;节使死,冉随之。】

有幸跟从那样的人行事,虽死犹荣,而不为败。

姚冉怀此决然向死之心,行事便从不犹疑。

梁坦之很快被押着跟上。

光州刺史府,后院卧房中,邵善同狂打了两个喷嚏。

他身边躺着的妾室支起身来,将帕子递给他:“郎主,想必是那梁坦之在背后骂您呢。”

邵善同哼声笑道:“骂呗,他人头落地,换两个喷嚏,横竖我不吃亏。”

妾室去晃他臂膀,小声问:“郎主,您这回怎变得这样忠心耿耿了?”

邵善同“啧”了一声,枕一臂到脑后,望着床帐思索着道:“本官一时也说不大上来……”

“许是觉着梁坦之二人不甚可靠罢。”他嫌弃地道:“一个做假账的,一个好吃臭虫卷饼的,能可靠到哪里去?”

“妾身明白了,您如今呀,这挑人的眼光是被节使给养刁了,有节使这等日月之光般的人物,自然是瞧不上这些闲杂人等了!”

邵善同摸了摸脑门儿:“这话倒是有两分道理……”

片刻,有些感慨道:“岂止是养刁啊……本官常觉着,良心都被凭空养出二两来了,走路都坠得慌。”

“这些时日总想着,节使她去了那等九死一生凶险之地,万一哪日回来,却见家中人去楼空,岂不失落?”他叹气道:“每每这么一想,总觉得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就想替节使守着家中,顾好家业。”

哎,他本反贼,却被生生养做看家老仆了,这叫什么事啊。

妾室笑着撇撇嘴:“要妾身说,您还是怕得慌。”

邵善同反倒理直气壮:“她一个小娘子,能将本官养成这幅脱胎换骨模样,可见手段,怕也正常!”

不得不承认,对待这个“小娘子”,他是既服又怕。

邵善同还在砸吧着变身看家老仆的滋味时,忽觉身侧妾室的手钻进被窝里,抚上了自己的胸膛。

邵善同赶忙将贴上来的人推开:“去去去……”

妾室委屈:“郎主这是做什么呀。”

却见邵善同翻过身去,背对着她:“我近来在替节使斋戒祈福,休坏我正事。”

妾室大开眼界:“那您来妾身房中做什么?盖被闲聊呀?”

“你当我想来?夫人她提到节使就哭哭啼啼个没完没了……”

妾室不满地躺下去,赌气去扯被子。

邵善同用力拽过被子,没好气地道:“睡觉!”

一个只知道与他哭,一个净想他身子,烦!

明日去睡书房或佛堂好了!

……

淮南道千里之外的太原城中,人心同样浮动着。

面对族人们的不安,崔琅则在感慨:“祖父他老人家实在料事如神……如今这般局势,可不就是两注都下对了么。”

他还听说了,他阿爹如今在替荣王招安各方势力,这可是个累活苦活来着……当爹的总算长大了,虽说如今立场敌对,他这做儿子的却也欣慰。

“家主先别说这些无用的了。”一名族叔叹气催促:“现如今荣王要迎天子归京,我等如何应对才是最好?”

崔琅轻松一笑:“这还不简单?”

众族人向他看去,正要细听时,只见他站了起来:“自然是问太傅去啊!”

“……”族人们跟着起身,有人低声提醒:“太傅就一定可信?见到荣王传书之后,现如今那些官员有不少人都在摇摆不定……”

“太傅不一样。”崔琅道:“太女殿下说过,太原诸事都交给太傅定夺——有殿下这句话在,我等若瞎胡揣测,那便是庸人自扰!”

崔琅说着,已抬脚离开,前去拜见太傅。

待他到时,只见太傅书房内外已围满了神情焦灼忧虑的官员。

如此局面,大家都等着听一听太傅的意思。

太傅未有明言,只与众人道:“都先稳住了,再等一等……”

众人纷纷猜测着,等什么?等太女殿下的消息?等京师的局面变化?如此说来,太傅实则也并没有死守太原到底的意思吧?

崔琅听罢神情大定,只道自己明白了。

众人陆续离开时,有年轻的官员低声问崔琅:“依阁下看,太傅话中究竟何意?”

崔琅摇头:“我也不知。”

那人一噎:“那方才……”

“我装的!”崔琅神秘一笑,低声道:“太傅最厌蠢人,我若表现得未曾听懂,万一太傅嫌我蠢,下回不准我近前了怎么办?”

年轻官员愕然无言。

崔琅这话半真半假,他想让太傅觉着自己有脑子,是个可用之人是真。

且他大约能够猜到太傅的用意,但太傅未明言,他若说出来那不是捅娄子吗?

崔琅白日里插科打诨嬉笑从容,实则到了晚间,也时常独自坐于阶下,遥望北方。

除了至关重要的师父外,他最牵挂的两个人也在北边,又怎能不担心。

但师父也好,长兄,以及绵绵也罢,每个人都在狂风骤雨中各居其位,那他这根烧火棍也得立住了才行。

夜空之上,斗转星移。

金黄色的秋阳融于秋风里,于是风过之处,染黄了草木。

等到枯黄的草木开始结霜时,李岁宁戴上了那顶厚实的狐狸绒帽,踩着马镫跃上马背,抓起缰绳,继续前行。

第51章 一定要本人来吗第436章 让阿妮做您的刀吧第19章 哪里听来的第426章 雅,大雅啊第242章 好刀好甲好崔璟(五千字大章求月票614.第608章 明洛密信650.第643章 待我清理门户第46章 先太子“遗物”627.第620章 尽全力求生路第29章 有佛光,但不多646.第639章 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间人第307章 你时日无多了(月底求月票)第17章 有过节吗第471章 准备聘礼还是嫁妆?590.第584章 奸细竟是储君自己第443章 去问段真宜吧第230章 我可以喊你阿姊吗?516.第512章 亲自选定的家人第88章 是殿下回来了第468章 一心倒贴的外甥第125章 不是省油的灯第463章 唯有杀之(求月票)第226章 第二种可能(求月票)第441章 可曾被人背叛过吗第403章 她才是最大的杀器第157章 怕是出事了第191章 好,我答应了第333章 有望不必再与阿点一桌第75章 如此不守驴德(求双倍月票)第7章 难逃一疯第366章 是否有不臣之心?(月底求票票)569.第563章 惊天之秘第125章 不是省油的灯第99章 作废(iwannacola打赏加更春节放(请)假通知第207章 以她为饵第166章 她都知道什么630.第623章 此乃葬身处第274章 是要报复她吗?(打滚求月票)第278章 她自会守好(求月票)593.第587章 昔日赠剑第7章 难逃一疯第67章 还是先别出发了(求双倍月票)第274章 是要报复她吗?(打滚求月票)第455章 将我送给常刺史吧(求月票)第303章 必遭天谴679.第673章 番外11无悔(圣册帝)(下)第365章 重生并非偶然(求月票)第63章 玄策第一喷子第280章 杀敌(求月票)第205章 交情深到什么地步(补更)520.第516章 必不负相托第181章 失踪第369章 我这么有钱啊(求月票票)第425章 吓傻了吗?(年底求月票)573.第567章 剑锋(打滚求月票)第20章 她回家了512.第508章 无名之辈不足杀也第661章 我行我素第343章 此乃喜丧!(求月票)第440章 反骨上生了个情种第337章 刺史府不养闲人(月底求月票)第12章 归京第360章 她这盏灯比谁都黑(求月票)613.第607章 老夫代她讨还第197章 断臂求生586.第580章 “天谴神罚”650.第643章 待我清理门户第440章 反骨上生了个情种第303章 必遭天谴第44章 正确的,客观的第261章 “她不是我的,但我是她的”第284章 天爷哦!(求月票)第100章 争一个公正第468章 一心倒贴的外甥第33章 阿爹取之不竭545.第539章 六郎何时长进(求月票)第126章 闻有崇月之风(求月票)第421章 磨人的老来俏(常阔和大长公主群像第34章 昔日密友第487章 一朝断前程第100章 争一个公正第158章 不如指望峨眉山的猴子(求月票)537.第532章 大义而体贴的造反第194章 杀机(求月票)第15章 老常血赚第21章 或有蹊跷535.第530章 师父定会救我第93章 是你啊530.第525章 希望她不要回来632.第625章 她即为国运第365章 重生并非偶然(求月票)607.第601章 不要小看女子心意641.第634章 让我去吧第99章 作废(iwannacola打赏加更第335章 克主 旺主(求月票)584.第578章 来看一看你558.第552章 阴曹地府更适合阁下第142章 胜负第260章 只要能将他的学生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