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第631章 务使我得偿所愿

去岁初秋,李岁宁率四千骑兵深入北狄。

彼时在这几乎不被看好的大胆决策之下,此四千骑兵无不怀视死如归之心,决意蹚入火海,为家国行釜底抽薪之险举。

最终他们做到了,以千人伤亡为代价,扑灭了这场灼天之火,将丰功与太平带回了故土。

有军师言,这场深入北狄之战,免去了万万将士子民伤亡,斩断了本该数年鏖战不止的血腥罪恶之途。

它的意义是重大的,那些为此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名字将和这段光辉的战绩一同拓入史册,被后人铭记。

入北狄者如此,守关而亡者亦如此。

崔璟率兵行至半途,扎营于前线的北狄军开始有序撤退北归,双方兵马时而擦肩,北狄军遥遥屈臂行礼,这一礼间,有着免于无数血肉变白骨的生死意义。

王后让元利出动了千骑,跟从护送李岁宁离境,他们在后方驱赶着认降上贡的牛羊马匹与金银器物,浩浩荡荡,南行而去。

化雪后的路并不好走,又遇几场雨水,行军归程难免被拖慢,急也急不得。

在这缓慢的归程中,愈往南去,天愈暖,风愈和柔。

但从关山之后、大盛境内陆续传来的一封封密报,却满挟不安分的躁动与喧嚣。

那些密报每每先经崔璟之手,再送到李岁宁的车内。

战时异国之间消息传递极为不便,为了保证消息传达,许多密信是重复的,而所述内容最早距今已隔两月余。直到越往前去,随着传递距离难度被缩短,信件上传达的事件内容才逐渐变得相对及时。

那些一封封先后传来的急报,铺展开来,仿佛合成了一幅正在被野火烧燎着的万里江山图,图中每处局面在李岁宁眼前逐次放大。

有些消息在意料之内,有些变动却在常理之外。

去岁冬月中旬,吐蕃大军入境。

崔璟对吐蕃犯境并非没有防备,陇右与吐蕃北面接壤处一直留有兵力把守巡查,但吐蕃大军未从北面攻入,而是从东面的吐谷浑“借道”。

吐谷浑反了。

有吐谷浑为吐蕃大军大开了方便之门。

吐谷浑位于剑南道以北,那一带的防线一直由驻守西境的益州荣王府负责,但荣王府留守的兵力未能抵挡两日,吐蕃大军便势如破竹地攻入了大盛境内。

入境后,吐蕃大军未有攻往如今有重兵把守的京畿,而是选择直逼太原,这其中的用意权衡再明显不过——他们要借着北方兵力悉数用于抵御北狄的时机,一举趁虚而入,攻占大盛北方疆土。

彼时乃十一月,北境与北狄之战尚未透露出休止的信号。

而吐蕃集结大军也需要时间,他们动兵之初,大盛与北狄之战正处于最艰险的关头,每一场凶险的守关战役都有关口被破的可能,北境各处兵力相继前去支援。

在吐蕃看来,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

吐蕃突然来势汹汹,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北境局面雪上加霜,大盛举国恐慌。

值此时机,荣王李隐再次派出官员,去往危机重重的太原迎天子回京避险。

太原随时都有可能被吐蕃军攻占,荣王此举,谁人不道一声仁德。

腊月中旬,随着吐蕃军逼近,褚太傅做出了一个决定,“护送”天子离开太原,却非是归京,而是回洛阳暂避。

然而匆忙行至半途,突生变故。

随行的官员中有人生出了异心,与暗中设伏的刺客里应外合,刺杀天子。

病弱已久的女帝遇刺,与车驾一同坠入冰湖,尸骨无存。

马行舟为护驾而重伤昏迷,生死不知。

天子的死讯传入京城,监国荣王一声叹息,不顾那些历数女帝过失的朝臣反对,仍尊其为大盛皇帝,为其拟谥号,使其衣冠入皇陵,举国服丧。

在为女帝发丧期间,北面的战报一封封急传入京。

一次朝议,一名为女帝披素的官员出列哀哭国之现状,只道:【太平年间国尚不可一日无君,况乎此时?】

紧接着,骆观临出列,跪请荣王承继大统,以天下为重。

很快,群臣跟随叩请。

荣王未允。

接连数日,以骆观临为首的官员,于荣王府邸外长跪不起。

一日大雨,骆观临不为刺骨雨水所动,仍旧长跪雨中。

荣王终不忍,撑伞而出,骆观临仍不愿起身,直至荣王叹息点头,道一声【愿遵从先生之意,临危受命以安国朝民心】,骆观临复才起身含泪长揖一礼。

荣王与其深深还礼,亲自将一众官员请入府中。

至此,荣王诛杀卞军,入主京畿已有半载,而今天子驾崩,那个不被他承认的皇太女尚无音讯,他此时以“临危受命”为名登基,已然是名正言顺。

正式的登基大典在三月初三。

三月三,生轩辕,正宜君临天下。

消息迅速传往各处,李家宗室人员大多没有异议,许多节度使与藩将也相继俯首认同。

这大半载以来,荣王致力于招安各处势力,今已初见成效,随着他即将荣登大宝的诏令传开,内政人心渐有归拢之象。

只淮南道、河南道,以及河北道这些归皇太女管辖之地,尚未有归顺迹象。

同时,皇太女已葬身北狄的消息愈演愈烈,如此形势下,淮南道各处,尤其是江都之地,夜间常闻百姓啼哭声。

如此大势之下,从太原又回到洛阳的那些官员,得荣王相请之下,相继有人归京而去。

褚太傅仍居洛阳,天子遇刺当日,太傅奔波受惊之下一病不起。

荣王先后差遣医官前去为太傅诊看,屡屡相请,邀太傅归京主持大局,半点不曾计较这位老人先前在太原拥护皇太女之举。

太傅却依旧不为所动。

直到荣王百忙之中不顾自身安危,亲赴洛阳城外百里处,只求见太傅一面。

众人相劝之下,太傅终于前去相见。

这一场叙话中,荣王提到了已故的先太子效,自言愧不如侄,然而如今局势所迫,为江山大计,不得不受此命,自知不足,故请太傅伴于左右,教导劝谏,他无所能,惟愿尽心履行阿效生前之志。

先太子效乃是褚太傅最喜爱的学生。

这一席话,终究打动了褚太傅,很快被引为一桩美谈。

又有文人翻出了荣王多年前所作的《祭侄文》,时隔多年,读来仍叫人潸然泪下,感怀叔侄情深,心意相通,皆为同道者。

于是在世人的感慨中,带着对已故学生的遗憾珍爱,褚太傅终于认可了荣王,动身归京。

褚太傅此举影响颇大,天下名士闻讯,遂也先后入京。

而那些仍在犹豫观望的官员们也不再坚持,看一眼北境的方向,终也洒泪而去。

此值二月初,很快,洛阳城中的朝臣,只余下了寥寥几人,其中一个便是魏叔易。

在世人看来,这位魏相不是不想回京,而是回不得。

他曾是女帝心腹,之后拥护皇太女,更重要的是他的妹婿乃是废太子李智……纵横官场多年,归来立场不明。

皇太女虽多半死在了北狄,然而废太子却还活着,这位魏相即便归京,也很难取信于新帝,日后只怕亦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这样的人物都是有傲骨在的,想来也不愿自入难堪之境,坚守洛阳至少还保有一份体面尊严。

本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栋梁之臣,此刻却陷入这般境地,实也叫人欷歔。

但最叫人唏嘘千百倍的,还当数那位“皇太女”。

原本大好形势,偏要孤身入死境,如此胆魄决心叫人敬佩,也必当被铭记,但是同这些死后之名相比,她原本是有望与荣王相争之人……

她动身入北狄的时间,要比荣王入主京畿还要更早一些,至今都未有音信,只怕当真是葬身北狄了。

而史书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百年后,史书上只怕也不会承认她的李氏身份,就连功绩能否被如数载入,也要看当权者的气量和心情。

虽是初春,江都城中却一片萧索气态。

许多官员屡屡登门江都刺史府,只想求来一个皇太女安在的消息。

常阔已多日未曾出现在人前,据说是病了,悲怒攻心,触犯了旧疾,病得很重。

而与淮南道相邻的江南西道,宣安大长公主府中,已在准备动身入京事宜——外人看在眼中,明白这是形势所迫,纵然是大长公主李容,也不得不顺应大势了。

各处都在着眼于三月三的登基大典,唯独西北方的将士百姓顾不上去探听京师的热闹消息。

尤其是朔方的将士们,一切归拢向上的气象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抵御着吐蕃大军,未敢有丝毫懈怠,唯余满腔愤恨,愤恨来犯的异族,愤恨即将登基却与他们有血仇的伪君子李隐。

吐蕃军在关内道与河东道之间的地带受阻,眼见太原就在三百里外,大军大半月间却迟迟无法再前进半步,而抵挡他们的正是朔方军马,却不止朔方军。

此次进犯大盛,由吐蕃王亲征。

此刻他正质疑有人提早走漏了他行军的消息,否则他一路急攻而来,根本没有留给各处调布兵力的时间,此处又怎会布有这样的重兵把守拦截?这倒像是早有部署!

况且,不是说如今的大盛北部已是不堪一击的光景吗?

面对他的质问,坐于帐内的女子淡淡抬眸,反问他:“已然攻下三州,不过在此遇阻半月,王上便没有耐心了吗?”

吐蕃王走到她的案前,忍着怒气发问:“本王是想问一问公主,合作之人究竟是否可信?”

他只知道这个女人在大盛有内应,且是很厉害的内应,对方的确给他提供了准确的大盛西境布防图,若不然他也不能一路这么顺利地攻进来……

但这个女人始终不曾对他言明合作者的身份,这令他多少有些疑虑。

“王上,他是否可信已经不重要了。”系着湖蓝色披风的女子静静看着他,道:“我们已经来到了此处,接下来能取下多少疆土,便看王上的本领和野心了。”

“况且,北狄军凶悍,北境战事吃紧乃是实情。”她道:“吐蕃后方大军还在陆续赶来,面对前方这不过六万兵马,王上究竟有何惧之?”

吐蕃王定定地看着她:“本王只希望固安公主不要有所隐瞒——”

明洛微微一笑:“王上大可放心,我与王上生死相系,利益与共,自然无不为王上思虑之理。”

吐蕃王脸色阴晴不定地离开。

他和这个女子达成了一个交易,她为他敞开吐谷浑的大门,带他攻入大盛,取下大盛半壁江山,在那之后他会立她为王后。

二人相互皆有算计提防,但此时又都需要对方,吐蕃王很清楚,眼下尚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目送吐蕃王离开,明洛淡淡收回视线,继续翻看面前的公文信件。

慢慢地,她有些走神,目光移开,落在烛台上,忽然发出一声嗤笑。

她至今想来仍觉几分恍惚,她的姑母竟然就这么死了。

那样威严不可侵犯的天子,值此暮年,竟然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死在了逃亡奔波的路上。

不是说要留在太原,不是声称“朕与储君同归”吗?

应当留在太原才对啊,她这个做侄女的,原本还想去太原拜见请安呢。

明洛嘲讽的眼底有一丝未来得及宣泄的不甘,她当然不甘,她都没能让姑母好好地看一看,她这颗弃子是怎么回到大盛的……当初将她舍弃的姑母最应当亲眼看一看才对啊。

姑母为何要走呢?是因为她也再不相信那位皇太女、她的亲生女儿能活着从北狄回来,是吗?

想到“亲生女儿”四个字,明洛讽刺地喃喃自语:“我早该想到才对……”

这世上竟果真有复生之术,而姑母那样的人,怎会偏偏选择让一个没有用处的女儿活过来呢?姑母应当选择她的“儿子”先太子效才对啊。

去了吐谷浑之后,听着那位常娘子变成宁远将军,再成为江都刺史,淮南道节度使……

一次夜中,她自一场有关天女塔的噩梦中惊醒,联想到种种蛛丝马迹,心中终于有了答案。

和亲北狄的崇月长公主就是先太子效……所以崇月可于阵前杀北狄主帅!

这个答案让一切都说得通了……

所以,多年前,姑母撒了一个弥天大谎,骗了天下人!

多年后,又启动了瞒天之术,让那个人死而复生!

只可惜,死而复生的人仍是肉体凡胎,会受伤流血,也会再次死去……

都说那位皇太女死在了北狄……

往昔过节怨恨不曾化为云烟,她没办法忘记自己是怎么被舍弃被丢去吐谷浑那等蛮荒之地的。

所以,她倒希望对方还没死,至少要留一口气,回到此处……她会在这里等着,亲手送对方最后一程。

不然的话,回到故土,却一位“故人”都无法得见,岂不是很寂寞无趣吗?

643.第636章 原为女儿身第140章 除非你嫁给他第411章 可敢与某正面一战?510.第506章 毙命680.第674章 番外12做这世道的学生(全文完)第464章 我不能没有你(春节快乐!)第356章 “全麻宴”(打滚求月票第83章 不为人知的内情第360章 她这盏灯比谁都黑(求月票)第44章 正确的,客观的第340章 庸俗肤浅的快乐(求双倍月票)第658章 崔魏相谈第42章 牛嚼牡丹(四更)671.第665章 番外3儿女婚事(上)(群像)第343章 此乃喜丧!(求月票)第322章 殿下与阎王爷孰快(求月票)672.第666章 番外4儿女婚事(下)(群像)第413章 江都常岁宁,前来讨教(大章求月票第432章 你这颠婆!拿稳些!656.第650章 她还气上了593.第587章 昔日赠剑第316章 这一切都是他所为(五千字大章补更)第117章 外室爹第410章 没有运气,全凭实力(求月票)596.第590章 捍卫自己被骗的权力(求月票)第655章 盛大热烈第387章 如日月恒长而无伤第398章 一个杀十个(求月票)第199章 这不叫交易第363章 旧主之物再现(求月票)第121章 东施效颦第652章 是毁是誉皆随意第109章 他是为她而来第145章 不可窥测第2章 初来乍到第174章 自此将星凋零第164章 榴火一家656.第650章 她还气上了第201章 悔恨如刀634.第627章 倒像是灭门来了548.第542章 想磕一个(求月票)第482章 我的亲阿姊啊第654章 百年不遇情爱脑(含感情戏不喜勿入)第488章 祈神佑第286章 万人空巷(求月票)第280章 杀敌(求月票)第494章 身世之谜第445章 扬帆凯旋第204章 蝼蚁的道理第105章 先太子殿下很风趣第437章 真好,又见到她了第337章 刺史府不养闲人(月底求月票)595.第589章 迎天子,入太原第220章 宁宁糊涂啊(求月票)584.第578章 来看一看你第463章 唯有杀之(求月票)637.第630章 请荣王承继大统新年快乐第472章 让我看看你的刀(求月票)第116章 虎第484章 瘟疫第6章 勿要碎嘴556.第550章 轻率自大的资本第1章 魂归故土第392章 你少在那边叽叽哇哇(求月票)第83章 不为人知的内情第237章 如一颗珠,似一棵树第29章 有佛光,但不多653.第646章 杀人者长孙芙第224章 至宣州第96章 来了(月底求月票)第359章 我会青出于蓝胜于蓝第353章 出了些差池656.第650章 她还气上了第165章 大可来利用愚弄我第394章 大盛这是要亡了吗?(月底求月票)第358章 无二院(求月票)第245章 担心祖坟(五千字大章求月票)第253章 来者何人(打滚求月票)第175章 有人在帮她第296章 那便试试第149章 不愿冒犯于她532.第527章 崔家的决定第215章 赔罪555.第549章 你走好吧第219章 别演了,表舅(求月票)第169章 抱歉与多谢522.第517章 是否对吾主有心?第175章 有人在帮她563.第557章 很擅长活命请假一天,勿等第175章 有人在帮她514.第510章 最上等的风水第321章 他要的很多645.第638章 恶鬼本相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过年好!)第429章 他可以,但她不行(求月票)530.第525章 希望她不要回来第397章 从此刻起,此处由我接管595.第589章 迎天子,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