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第637章 不是希冀,是允诺

有宫人踏着夜色来到了京师荣王府内,送来了皇子冠服。

那宫人微躬身,恭敬地说:“王爷有言,若世子身体抱恙,明日可于府中静养,王爷不会怪罪。”

李录微微含笑:“请回禀父王,录自觉身体尚可,明日大典,必当到场为父亲庆贺。”

宫人便不多言,应声下来,行礼告退而去。

李录苍白羸弱的手指轻轻抚过那朱漆托盘上迭放着的皇子袍服,眼底仍含着笑意。

父王这场登基大典,也有他一份心血在……他怎么能不去见证呢。

作为新帝的儿子出现在大典之上,这是何等荣光……父王还有一个儿子,那个叫李琮的儿子,应当已随黔中道大军来了京师,但李琮甚至没有入京的资格,只能在城门之外为他们的父亲继续厮杀。

相比之下,他似乎是“幸运”的了。

若他是李琮,必然会嫉恨他这个兄长。

这便是父王的依仗吧?——即便明知儿子们会有生出不满的可能,却从不担心会危及他这个父亲,因为父王笃信他们做儿子的至多只会互相残杀,只会为了父王儿子的身份争夺到头破血流。

他们就像父王圈养的家犬,即便再不安分,也只会相互撕咬。

父王从不担心他们相互撕咬的结果,反正父王还会有很多儿子。

可现如今,他这只病犬不想去争了,也没命去争了。

但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去,他实在很难甘心。

数月前的某一日,他给李琮去了封信,言明了自己命不久矣的实情。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这个做兄长的,也该点醒那个陷入迷障的弟弟了。

所以,李录告诉李琮,他们的父王从不曾打算认回他,哪怕只是为了仁名……父王已对所有人否认了与段士昂的关系,一旦认回他这个儿子,便等同承认了当初指使段士昂掀起战乱的传言。

这一点,李琮不是没想过,只是难免仍抱有一丝父子之情的幻想,毕竟他的父亲向来慈爱宽容,他也情愿沉溺其中……而李录在信中与其明言了自己体弱患病的真相,那正是拜他们的父王所赐。

信中所言,皆为事实,李录从未这样卸下过一切伪装以“真实”示人,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还不错的兄长。

他这个将死的好兄长,邀他的弟弟来日入京后秘密一叙。

他该与李琮坐下好好地谈一谈,他愿将自己经营的一切交到这个弟弟手中,临死之前给他的弟弟指一条“明路”。

是,借此给父王留下一个隐患,将未完之事交到李琮手中,这并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报复。他固然也想要惊天动地一番,为此他试过,设想过,挣扎过,最终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单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撼动什么。

他们的父王从不担心他们生出异心,那正是因为于父王而言,父亲允许儿子拥有的一切皆在可控范围之内。

慈爱与宽宏,同样是源于绝对的掌控。

多么英明清醒的一位父亲。

李录看着眼前他耗尽所有,换来的这件皇子袍服,其上繁复花纹华丽到生出荼蘼之感。

他微微扯了扯嘴角——在这样一位如此英明清醒的父亲的掌控下,他拥有的则是如此无力的一生,就连死亡也注定激不起丝毫报复的波澜。

李录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可怜。

他拖着虚弱的身躯,慢慢走回内室,来到同样可怜之人身后。

马婉正坐在梳妆桌前梳着披散的发。

刚服侍她喝完药的婢女端着药碗退了出去。

李录的视线在一旁断裂残破的旧琴上停留了片刻。

那是一次夜中,马婉突然发疯,生生砸断的。

二人相识,便是源于乐音,她抚琴,他奏箫,和鸣间自有默契。

那一夜,李录静静看着马婉近乎疯狂地毁了这张琴,慢慢地叹了口气,几分感慨追忆。

那是马婉最后一次有过激之举,之后她每日都会被迫服下一种汤药,那汤药能让她安静下来,这安静渐渐成为了麻木。

如今她总是一遍遍重复着刻板的动作,呆呆地说着重复的话。

李录接过她手中的梳子,温柔地替她梳发,依旧唤她婉儿,对她说:“婉儿,明日与我一同去吧,我一人前往很觉孤单,但是你要听话。”

马婉怔怔麻木点头。

第二日清早,李录依旧亲自为她梳发,之后挽着她的手,登上马车,往皇城朱雀门方向而去。

李录体弱,大典无法全程随同,依照流程,他会提早在太庙等候。

大典的全部流程为,新帝仪仗自承天门而入,过承天门大街,入朱雀门,往东而行,过太常寺,至安上门,遂入太庙。

在太庙告祭天地先祖,完成祭仪后,新帝将率百官回到含元殿内,于正殿中践祚,授符玺,接受百官朝拜,至此方为即立登极,即可正式昭告天下,成为名正言顺的帝王。

此刻,李隐的仪仗正缓缓行经承天门大街,随行者浩浩荡荡,往太庙而去。

一切早在天色初亮时便开始准备了,在那之前,李隐彻夜未眠,确定了各处局面可控之后,将一切事宜交给了统领各卫禁军的心腹韩砥。

登基大典流程繁复,中途不容许被打断,这期间李隐无法过问事务,如有变故,便需要韩砥来做决断。

韩砥不敢有分毫大意,他召集了京中各卫大将军以及统领,分派事务,反复确认各处事宜。

城外之事自有其他人来负责,今日他的任务便是确保京师之内绝不出现任何差池。

各卫统领领命下来,先后离开。

韩砥点了一名中郎将上前:“鲁冲!”

鲁冲垂首抱拳行礼。

韩砥看着他,道:“今日由你随我巡逻皇城!”

鲁冲任职禁军,圣册帝在位时,他曾居左屯卫大将军之职,之后卞军破城,他勉强保下一条性命。

再之后,李隐入京,各处禁军重新被启用,他也回到了左屯卫,只是左屯卫大将军之位已换作李隐心腹,他暂时又做回了曾经的小小中郎将。

各处禁军再如何大换血,也需要保留部份有经验者慢慢替换,韩砥查过鲁冲的背景出身,其人家世十分贫寒,人际交往也很简单,是以韩砥便留其在手下做事。

鲁冲行事稳重出色,韩砥还算看重他,今日巡逻皇城乃是重中之重,需要这等顶用之人来盯着。

鲁冲跟随在韩砥身后,率领一支禁军,往安上门方向而去。

四下戒严肃穆,每人各居其位,宫人们有序地在各宫道之上垂首而行,接受着巡逻禁军们的审视。

城中也戒严着,处处可见禁军的身影。

这样紧要的日子里,城外据说还有兵乱,各茶馆酒肆中,百姓们皆不敢表露出太盛的热情,只低声讨论着,下意识地将敬畏的目光投向太庙方向。

与此同时,无数道目光都在注视着太庙方向。

从洛阳回来后,便一直留在国子监内的乔玉柏,坐在书房中,紧紧盯着窗台下的滴漏,手心早已被冷汗浸湿,眼神却无半分畏缩。

窗外晴空万里,风轻云淡,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

神圣禅意的钟鸣声,在太庙内缓缓荡开。

身着衮服的李隐跨入太庙大门,六部及太常寺的官员随行于侧,骆观临紧随其后,面孔肃然。

太庙中设下了祭台,负责主祭大事的褚太傅在此等候已久。

褚太傅立于祭案旁,下方是肃立的百官及宗室人员。随着李隐走来,闻听内侍的宣唱声,宗室与百官纷纷让至两侧,有序地站立,垂首恭敬地施礼相迎。

陪祀官湛勉也跟随行礼,但余光内却未见身侧的老师跟着躬身。

他的老师是主祭官,是百官之首,是最不会在礼仪之上出错的人。

湛勉下意识地微微侧过视线,却惊见身侧的老人端正地抬手,但非行礼,而是取下了自己的官帽。

太傅目不斜视,将官帽置于一旁。

湛勉不解之下险些惊呼出声,只因恪守大典礼仪,才未敢出声惊扰。

然而下一瞬,老人却做出了更加惊人的举动,自广袖中取出一截粗麻孝布,动作依旧端正地绕额而系。

“……老师?!”湛勉再忍不住,终于惊异低呼出声。

下首众人依旧维持着垂首行礼的动作,谁也未曾左顾右盼相望,直到湛勉失声而出,才有官员转头看去。

李隐在拥簇之下,刚行至祭台前,未及登阶而上,乍见此象,脚步慢慢停下。

四下顷刻间变得嘈杂。

无数双视线皆定在了那道苍老的身影上。

那身形清瘦的老人,身着绯色官服,但因官帽除去,现出银白发髻,额间系丧布,而与周遭盛大庆典之气格格不入。

风拂过其脑后垂落的丧布,他身躯笔直,风骨卓傲,立于祭案旁,纵不知其缘由,却予人几分【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孤绝之感,像极了一名苍老的侠客。

骆观临低声喝止了杂乱之音,立即令人维持秩序。

李隐将万千心绪猜测掩于不解之下,他先向褚太傅抬手一礼,刚欲出声询问,却见那老人向着上方天地端正拱手,扬声道:“天地神主为证,褚晦今日,是为大盛举丧而来!”

苍老之音掷地有声,似比钟磬声更加肃穆。

这“举丧”二字令四下无声惊愕震动。

李隐微微眯起眼睛一瞬,他分明可以断定,身处京中监视之下的褚晦绝无可能知晓李岁宁归来的消息……那么,对方究竟所图为何?

四下瞩目,李隐面色未改,只恭声问:“不知太傅何出此言?为何而举丧?”

褚太傅毫不退避地回望着他,与众人定声道:

“荣王李隐欺世盗名,怀豺狼之心,身负百宗罪而不容恕——任由此等恶贼承继大统,乃苍生社稷之祸,是为国之大丧也!”

李隐眼神微变。

四下哗然。

骆观临上前一步,目光如刀:“……王爷不计前嫌百般礼待太傅,委以重任信用!太傅却在此大典之上口出玷污之言,惊扰李氏神主,倒不知是受了何人驱使!”

“太傅年迈,近日又实在操劳……”李隐叹息一声,宽宥道:“来人,请太傅移步殿中歇息,请医士为太傅看诊。”

“王爷,不可!”骆观临断言阻止道:“今日乃新帝继位大典,李氏诸位神主在上,吾等百官在下,岂能任由此等不清不楚之言毁坏王爷声名!”

“太傅纵然德高望重,然而法不容情,天威更是不容诋毁!”骆观临抬手施礼,肃容相请:“请王爷务必降罪责罚,否则难以服众!”

他是皇权最忠实的拥护者,更遑论是值此等紧要场合,自然不肯让步。

而此言立即让湛勉等人如临大敌,在场者不乏太傅的学生,湛勉已经拦在老师身前,忙出言为老师求情。

老师年事已高,莫说稍有责罚,纵然只是被强行押去牢中,半条命怕也没了!

而就在这短短间隙,褚太傅已然再次开口,声音有力更添怒意:“李隐第一桩罪——是为十七年前,戕害先太子效!”

拦在老师身前的湛勉身形一震,旋即也觉得老师大抵是神智出问题了,不说其它,单说一点,先太子效去世似乎已有二十年了吧?

湛勉面色惨白地转过身,抬手欲相扶:“老师,您……”

褚太傅却猛然抬手,指向李隐:“是他李隐指使毒杀了先太子!”

“此言荒谬!”有资历的官员回过神,立时出声反驳:“先太子效去世时,曾有医官验看,确认乃是病故!太傅此言,是指当年先太子母明后,以及朝中官员皆在装聋作哑不成!”

“你口中所言,二十年前病故死去的李效,并非真正的先太子!”老人声音高昂:“十七年前,死于北狄的崇月长公主李尚才是真正的先太子!”

这又是什么糊涂话?

众人还不及反驳,那老人便已高声道:“世人眼中的先太子李效,一直是李尚假扮!她自八岁起,顶替其孪生幼弟身份,行走于人前,建功勋,封储君!”

“从始至终,我朝先太子效,皆是李尚!”

“老夫那最出色的学生,尔等口中的先太子效,一直是女儿身!”

“……”

此言激起千层浪,甚至比“李隐毒害先太子效”来得还要令人震惊百倍。

先太子原为女儿身?!这、这怎么可能呢!

骆观临同样脑中嗡嗡作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31章 豪门梦碎第410章 没有运气,全凭实力(求月票)第243章 自己不觉得荒谬吗?502.第498章 我有一个条件第107章 和他们一起散布第55章 天女像547.第541章 禁宫血光577.第571章 请将军肃清内乱第134章 雨夜琴声第342章 我喜欢读书(求月票)579.第573章 至亲至疏,外人活人第308章 我不同意此事!(五千大章求月票)606.第600章 天下祥瑞尽出第331章 “金山女郎”561.第555章 是否对乔大夫有意第68章 自诩多事之徒(求月票)508.第504章 栽在畜生窝里了第78章 是否有那种心思第251章 常副帅回来了543.第537章 绝处逢生(求月票)第407章 始乱终弃然后呢?新年快乐第397章 从此刻起,此处由我接管第224章 至宣州第312章 她缺德的很明显吗?(求月票)第374章 真相背后的真相(求月票)第141章 堂堂正正比一场第655章 盛大热烈第90章 扬名之捷径(求月票)第123章 让人知道常岁宁是谁569.第563章 惊天之秘第237章 如一颗珠,似一棵树第349章 两根拂尘第453章 哪家的漂亮显眼包(求月票)第303章 必遭天谴第455章 将我送给常刺史吧(求月票)第213章 让阿爹从了就是第393章 离奇荒诞的猜想516.第512章 亲自选定的家人第229章 哪一种喜欢?(求月票)672.第666章 番外4儿女婚事(下)(群像)第176章 她问,他都会答第327章 朕,只能答应她540.第535章 战鼓起(求月票)501.第497章 你被他骗了(求月票)第198章 来得刚刚好第73章 收获了新的胆子603.第597章 我想起来了第265章 见过总教头第107章 和他们一起散布第127章 圣人召见(渃清涵打赏加更1)624.第617章 死人和疯子第77章 早知他来,我便不来了第175章 有人在帮她第218章 陛下是否会强留?(月票清仓了)第242章 好刀好甲好崔璟(五千字大章求月票第448章 升任节度使第405章 天不肯赐,吾自造之第378章 他是个很好的人(求月票)第326章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师了?第109章 他是为她而来第401章 鼠辈安能杀我(求月票)第110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第299章 “不公的源头”626.第619章 朕与储君同归549.第543章 马婉来信第269章 可敢赌一赌(求月票)643.第636章 原为女儿身第173章 还做得成朋友吗第403章 她才是最大的杀器第81章 包杀包埋538.第533章 至贵之八字命格523.第518章 更大危机的预演第431章 偷狗贼元祥(求月票)第487章 一朝断前程615.第609章 守关血战580.第574章 愿节使夙愿得偿680.第674章 番外12做这世道的学生(全文完)第188章 阿兄绝不失约(求月票)第132章 阿兄与驴与狗575.第569章 不允许他出任何差池第362章 唐休困(大章求月票)534.第529章 洛阳城破第363章 旧主之物再现(求月票)第146章 是福是祸第271章 怎么还唱上了!(五千字大章求月票第394章 大盛这是要亡了吗?(月底求月票)528.第523章 她看重的人,她来护593.第587章 昔日赠剑575.第569章 不允许他出任何差池第152章 重见天日的机会(求月票)第360章 她这盏灯比谁都黑(求月票)第288章 不愧是她常妹妹第438章 一介武夫崔令安第57章 也该长一长记性第454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求月票)第211章 她也可以打出去(求月票)第454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求月票)第357章 1崔3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