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宫筵(二)

以平和的语气,委婉道出其实暗藏机锋的言辞,最不可思议的是此子的面色从始至终不起波澜,这即是宋王偃对蒙仲“言辩”的印象。

而在惠盎看来,他义弟蒙仲方才的“言辩”似乎是间乎道、名两家之间:道家的辩论主张“以理服人”,即用最朴素的道理说服对手;而名家则过于注重“辩胜”,可能有些话其实没什么道理,但就是说的你哑口无言。

就拿方才来说,蒙仲借宋王偃的“想法”来反制仇赫,其实是不合道理的,但乍一听却让人感觉:嘿,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这就是名家的虚辞之辩,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亦不难找出其中的漏洞。

这不,在愣了半响后,仇赫回过神来了,问蒙仲道:“你这小子好是无礼。你又不是宋王,哪里晓得宋王的心思呢?”

蒙仲立刻平静地回答道:“仇大夫又不是小子,又怎么晓得我不知大王的心思呢?”

“呵。”

惠盎在旁忍不住笑了出声。

他是惠施的族侄,又与庄子关系亲近,当然知道发生于惠施与庄子之间的“濠梁之辩”,非但他知道,宋王偃也知道,因此他二人皆忍不住露出了几丝笑容。

说实话,仇赫并非是以辩才著称的赵王重臣,但能将这样一位赵国的重臣逼到这份上,足可见蒙仲这位庄子弟子在“言辩”方面的才能。

可能是觉得与蒙仲似这般斗嘴般的辩论颇为掉价,仇赫抬手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对蒙仲说道:“在下素知惠子、庄子两位夫子善于雄辩,小兄弟乃庄夫子的弟子,又学了惠子的论著,自然善于雄辩,在下甘拜下风。……在下只是不解,庄夫子亦是宋国人,难道他不想宋国变得更加强大么?”

听闻此言,蒙仲平静地说道:“仅凭这句话,小子便知仇大夫不了解夫子。夫子乃‘求道之人’,追求的是天地至道,天道之下,皆是凡人,无有国界之分。在夫子眼中,只有两类人,即得道者与失道者。不凝滞于物,游心于德之和,方得逍遥。”

“……”

仇赫抿了抿嘴唇,没有说话。

说实话,蒙仲最后那句话,他是真没弄懂。

这就很尴尬,明明感觉似乎被人教训了,却又不知对方究竟说的什么,也就无从反驳。

而事实上,不单单是他,别说宋王偃,就连惠盎也不是很明白,毕竟惠盎学的太杂,道、名、儒、法、墨等各家学术皆有涉及,但并没有空暇深入学习道家的思想,不像蒙仲有庄子在旁授业解惑。

当然,尽管没有弄懂蒙仲最后一句话,但后者整段话的大致意思,仇赫还是能听懂的,即庄子思想境界高,懒得参与俗世的争斗。

于是他问蒙仲道:“既然庄夫子自己不愿参与俗世的争斗,而你作为其弟子,却服役从军,究竟是夫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呢?”

蒙仲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夫子乃得道之人,精神已超脱于俗世,自然不可再用‘宋人’束缚之;而小子尚未得道,未能领会夫子的思想,身为宋人,为宋国而战,名正言顺,这又有什么疑问呢?反观仇大夫,既已担任宋国国相,却屡屡为赵国谋利,小子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呐。”

仇赫再次语塞。

说实话,他担任宋国国相,其实只是赵宋两国的一场交易,但此刻偏偏宋王偃与惠盎都不及时出面解释,这就让仇赫显得很尴尬,显得他有点“吃里扒外”的意思。

仇赫不傻,当然明白宋王偃与惠盎没有及时出面为他解释,其实就是暗恼他最近一个劲地怂恿宋国与齐国开战,因此才乐得让他被年仅十几岁的蒙仲说得哑口无言。

他想了想,接着向蒙仲解释的机会,再次向宋王偃表明立场:“小子,你这话不对,在下受赵王之命促成「赵宋同盟」,乃是为赵、宋两国的利益,二十几年前,赵王初继位,诸国试图瓜分赵国,当时全赖宋王仁义相助,与赵国并肩而战,这份恩情,赵王铭记于心。赵王曾对左右言,秦燕韩等皆不可信,唯宋王仁义,赵国可予信赖。今齐国傲立于东,为赵、宋两国心腹之患,两国当精诚携手,若能如此,虽齐国势大,又何足惧哉?”

此时,惠盎突然插嘴道:“然而,我宋国攻伐滕国,死伤无数,可赵国却迟迟不攻伐中山,试图让我宋国全盘牵制齐国,这即是仇相所谓的‘精诚携手’?”

仇赫摇了摇头,说道:“惠大夫此言未免狭隘,战争之事,哪有不死人的,若因此便轻言放弃,如何铸成霸业?”

『反正横竖死的不是你赵人是吧?』

惠盎脸上露出不悦之色,旁边蒙仲亦皱了皱眉。

蒙仲淡淡说道:“战争之害,并非是一场战役死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母亲丧失了儿子、子女失去父亲、弟弟失去兄长,且这样的悲剧,又反反复复重复了多少回。仇大夫以「战争哪有不死人」一言蔽之,小子以为……相当不妥。”

顿时间,殿内鸦雀无声,惠盎惊讶乃至动容地看着蒙仲,仇赫则更多是惊讶,唯独宋王偃,深深看了一眼蒙仲,沉默不语。

待片刻的死寂后,仇赫问蒙仲道:“小子,你夸夸其谈,可有攻陷滕国之法?”

“当然有。”

蒙仲丝毫不怵仇赫的刁难,正色说道:“滕国乃仁义之国,当首用「文伐」。”

“文伐?”宋王偃亦产生了几许兴致,问蒙仲道:“何谓文伐?”

“因其所喜,以顺其志。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再者,离间其所亲,贿赂其左右,辅其淫乐,养其乱臣,此谓之文伐。”蒙仲平静说道。

“此……《周书阴符》?”仇赫在回忆了一下后,惊讶地问道。

所谓的《周书阴符》,其实就是蒙仲所观阅的《太公兵法》。

旋即他又笑着说道:“说了这么多,你却还没道出破滕国的计策。”

见此,蒙仲便淡淡说道:“「易地」即可。……用我宋国的陶邑,去交换滕国,滕国君主若允许,则我宋国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得到滕国。”

听闻此言,宋王偃、惠盎、仇赫三人皆微微一愣。

旋即,宋王偃颇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你要寡人用陶邑去交换滕国?你可知陶邑是何等城池吗?”

“陶邑乃曾经曹国的都城,极为殷富。”

“那你还让寡人用陶邑去交换滕国?”宋王偃乐了。

没想到蒙仲却说道:“若付出区区一个陶邑,就能让宋国以全盛的国力面对齐国;而滕国纵使易地得到陶邑,夹处于赵宋两国之间,亦只能与赵宋两国为盟。试问,为何不能?”

“……”

宋王偃闻言一愣,旋即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殿中,惠盎亦小声念叨着「易地」,脸上不由地露出惊愕、迷茫、懊悔等复杂的表情。

不可否认,用陶邑去交换滕国,那肯定是宋国吃亏,可反过来说,此计能让宋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交换到滕国,可直接将军队部署到「南湖」的北岸,既能威胁齐鲁,又能直接威胁到薛邑,简直就是上上之策。

“若是滕弘不肯交换呢?”宋王偃忽然问道。

蒙仲当然知道滕弘是谁,闻言回答道:“小子方才道出此计,大王难以置信,由此可见,滕国远不如陶邑,相信世人也如此认为。……这般优厚的条件,滕国君主仍不肯接受,那就是他理亏,此后大王声讨,可谓名正言顺。……再者,我宋国若提出此事,亦等同于向滕国释放善意,若最后仍难免战争,则滕人或会责怪其君主贪婪,而滕国君主,或亦会心中后悔,不像眼下,滕国自上而下万众一心,联合抗击宋兵。”

听闻此言,宋王偃面上闪过一阵青白之色,旋即低声对惠盎说道:“惠盎,这是你的责失!”

惠盎满脸羞愧,讪讪地点了点头:“臣惭愧……臣没有想到。”

见此,蒙仲心中暗自感慨。

他能理解宋王偃、惠盎这等人物竟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办法,其原因就在于人性想要“夺占”却难有“割舍”——谁愿意将自己得到的东西再让出去呢?

然而世上有很多事就是这样,只要稍稍退后一步,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就好比滕国这件事,若宋王偃能克制“夺占”的欲望,宋国可能不费一兵一足就能得到滕国那块土地,早早在那里部署好兵力,又岂会弄到眼下的下场,苦战两年余,却仍未彻底扫除滕国,甚至于,还促成了滕国上下一心抗拒宋国的局面。

“这就是道家的智慧啊。”

宋王偃感慨了一句,被蒙仲一番话说得心烦意乱的他,再也没有心情继续今日的筵席。

筵席结束之后,仇赫告辞离去,而惠盎与蒙仲二人,则被宋王偃留了下来,后者领着二人漫步走在夜空下的宫廷。

惠盎本以为宋王偃打算赏赐他义弟蒙仲什么,却没想到宋王偃将他们二人领到偏殿的走廊转角时,忽然转过身来问蒙仲道:“小子,据寡人所知,你祖父蒙舒、父亲蒙瞿、兄长蒙伯,皆亡于我国的战役,是故此番征兵才会由你前来……你,恨寡人么?”

惠盎闻言一愣,惊愕地看向蒙仲,毕竟蒙仲并不曾告诉他祖父、父亲、兄长皆亡于战役的事。

目视着眼前的宋王偃,蒙仲眼中闪过几丝复杂之色。

良久,他缓缓张开嘴唇。

“恨!”

第451章:诸国纷争(二)第25章:王欲兴兵伐国(二)第229章:兴师问罪(二)【二合一】第61章:战后(二)第324章:宛城遭袭【二合一】第340章:反击(二)【二合一】第417章:边境摩擦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143章:赌斗【二合一】第155章:沙丘事变(三)【二合一】第47章:抵达滕国第430章:奔赴宋国第117章:夜袭(三)第254章:应势而生,魏国骑兵(三)【二合一】第311章:十月末【二合一】为“杀神白起”单章解释一波第1章:宋国蒙氏第324章:宛城遭袭【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战第309章:阳关现况【二合一】第438章:五国伐齐第6章:庄子居第309章:阳关现况【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95章:点兵(三)第76章:赵王雍第291章:方城初战(二)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118章:夜袭(四)第62章:拜访孟子第60章:战后第85章:再往邯郸第390章:相互算计(四)【二合一】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161章:蒙仲与廉颇【二合一】第133章:蒙仲与赵王何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359章:出使赵国(二)【二合一】第406章:联军齐心第47章:抵达滕国第30章:兄长的信(二)第34章:两年后第182章:围困沙丘【二合一】第297章:大战前夕【二合一】第260章:暴鸢来援!【二合一】第325章:阳关攻防之战【二合一】第168章:蒙仲与廉颇(六)【补更2/4】第91章:阳文君赵豹第158章:各方事态(二)【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国【二合一】第191章:剧变的形势【二合一】第351章:齐军思撤【二合一】第162章:蒙仲与廉颇(二)【二合一】第401章:迹象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64章:激辩诸儒【二合一】第402章:大梁反应第334章:秦魏联合【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214章:初次接触【二合一】第223章:段干氏【二合一】第310章:弩阵守关【二合一】第383章:纠结【二合一】第410章:突围与阻截(二)第292章:秦之名将司马错第158章:各方事态(二)【二合一】第185章:最后的突围!(二)【二合一】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72章:前往赵国第183章:万分之一的机会【二合一】第326章:阳关攻防之战(二)【二合一】第161章:蒙仲与廉颇【二合一】第399章:秦军后撤第16章:出游(二)第231章:初会【二合一】第312章:破绽【二合一】第447章:故人第446章:赵国之行第220章:奔赴魏国【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计时两日】为“杀神白起”单章解释一波第236章:无形的交锋【二合一】第318章:骑兵与骑兵的捉杀(二)【二合一】第68章:入冬(二)第422章:七月第215章:广邀宾朋【二合一】第197章:蒙仲与田章(三)【二合一】第236章:无形的交锋【二合一】第320章:大战前夕(二)【二合一】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标!第44章:宫筵第16章:出游(二)第362章:同时展开的游说【二合一】第187章:抵达高唐【二合一】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67章:入冬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373章:正面强攻【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