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咸阳居大不易,云阳令有赵周(第二更六千字大章,万更求订阅)

岐山。

岐山并不仅仅有山而已。

在岐山以南有一片平原,由于是周王朝的发家之地,所以这片平原的名字就叫做“周原”。

在这里,曾经被犬戎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周部落安定了下来,并通过称臣和联姻的方式获得了东方中原强大的商王朝承认和庇护,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并发展壮大,最终趁着商纣王连年对东夷用兵导致商王朝实力大降兵力空虚的时候揭竿而起,取商王朝而代之。

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且不说周部落东迁,就是周朝代商都已经过去了整整八百年,秦国对这里的统治也已经持续了五百年,周人曾经留在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之中随风而去。

如今,这里是秦国和赵国两支加起来二十万兵马的大战之地。

双方的兵营都是依山带河,在平原之上而修建,无数旗帜在各自的大营之中挥舞,红黑双色隔原相对,泾渭分明。

乐毅静静的站在战车之上,注视着大营之外正在缓缓列阵而出的秦国军队,嘴角微微扯动:“白起果然还是这么着急……”

乐毅收回视线,对着身边的众多赵军将领说道:“秦国人即将发动攻击,都下去做好准备吧。”

乐毅并没有主动出击,对他来说也没有这个必要。

当白起的军队从故道之中杀出来并且进入关中的时候,无论是白起还是乐毅都很明白各自的想法。

秦军不但需要一场胜利,而且还需要一场时间尽可能短的胜利。

至于赵军方面只需要坚守即可,因为守下去不但能够让秦军的后勤产生问题,一个稳定的关中也能够让赵国在中原主战场的征战变得更加顺利。

白起要的是赢,而乐毅只需要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场并不公平的战争,但战争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早晨,岐山南岸的周原之上,秦军开始朝着赵军大营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秦军的攻势并不仅仅在前线,更在后方。

咸阳城之中,蔺相如看着面前这一封封地方官们上来的奏章,眉头紧锁。

三天,仅仅三天时间,关中就有十个县先后爆发了超过五百人的暴乱,在这其中甚至还有两座县城已经被叛乱的秦国人给拿下了。

蔺相如沉默良久,叹了一口气,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其实的过去的半年之中蔺相如最操心的就是这件事情,为了防止将来的秦国人叛乱,蔺相如可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里面的,现在看来显然这种策略并不算非常成功。

几名官员站在蔺相如的面前,有些不安的问道:“蔺卿,现在应该怎么回复下面这些郡县呢?”

蔺相如定了定神,道:“当地的郡兵不能组织起来围剿吗?”

官员道:“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大将军征兵的时候抽调了一部分,若是继续抽调的话春耕的人手就不足了,而且……这些郡兵的忠诚也是个问题。”

蔺相如微微点头,想了想之后道:“你们的忧虑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光未免短浅了一些。虽然现在确实有不少秦国遗老遗少选择了叛乱,可并不是每一名关中人都想要重归秦国怀抱的。大王早在离开关中的时候就已经对我们做出了指示,要我们团结大多数的关中人民,去打击那一小撮在我们对关中的改革之中利益受损的人。”

“那些失去了土地和爵位的人当然希望重归秦国怀抱,可是那些在我们改革之中获得了土地,生活变得更好的关中人民呢?这些人里有很多都是当年秦国还在关中之时的底层奴隶或者犯人和庶民,这些人会希望秦国人的秩序再次归来吗?我们要相信这样的人民,要向他们宣传秦国人卷土重来的危害,他们虽然是很朴实的民众,但是他们并不是傻瓜,要发动起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力量,明白了吗?”

“还有,我们在关中之中的那么多官员,难道他们都是摆设吗?难道他们在地方上做了这么久之后,当地的人民一点都感受不到吗?大王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官员真正的去做了事,那么无论是关中人还是邯郸人,他们都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庶民们当然不是贵族,但是他们是有眼睛的,是有感情的,他们不懂什么军国大事,但是他们更懂得谁对他好,这就足够了。明白了吗?”

蔺相如说完之后,几名赵国官员若有所思,纷纷领命退下。

等到所有人都离去之后,蔺相如沉默良久,长出了一口气。

突然,又是一名官员迈步而入,轻声道:“蔺卿,最近咸阳之中似乎有人也不安分。”

和其他官员不同,这名官员的神情看上去颇为阴鸷而冷厉,看上去就相当不讨喜。

因为他来自于对外情报处,曾经是赵国潜伏在秦国之中间谍的一员。

在赵国占领了关中之后,这些人就加入了赵国中尉系统之中,成为了监督当地官员民生的耳目。

过去的半年之中,杀人杀的最多的就是这批人,就连在咸阳城的赵国官僚系统之中,很多人见到他们都是绕道走的。

蔺相如微微点头,道:“有证据吗?”

官员道:“目前还没有,但是有一些蛛丝马迹。”

шшш ●тTk án ●¢ ○

蔺相如道:“蛛丝马迹来自于何处?”

官员道:“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家族。”

蔺相如笑了笑,道:“明白了,你需要得到我的命令才能对他们进行调查。”

官员点头道:“正是。”

蔺相如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道:“这些大家族都是被你们鉴别过的,对大赵忠心耿耿的,不是吗?”

官员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秦军重回关中,难免会让有些人心存幻想。若是置之不理的话,咸阳很有可能要出大乱子。”

蔺相如沉默片刻,在官员递上来的申请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记住,在我的命令之前,你们只能够暗中调查,不能公开抓捕任何人,明白了吗?”

“喏。”

等到官员退下之后,蔺相如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咸阳居,大不易啊。”

秦国,成都。

秦王和穰侯魏冉,新城君芈戎三人坐在大殿之中。

魏冉道:“根据刚刚传回来的情报,白起已经和乐毅所率领的兵马相遇在岐山之下,从时间上来推算的话,此刻应该已经开始交战了。”

新城君芈戎的身体不安的扭动了一下。

这一战对于秦国的意义在场的三人都很清楚,如果秦国能够成功反扑夺回关中,那么在这场争霸天下的棋局之中就还有能够继续和赵国对弈的资格,反之则是出局。

虽然早就已经有过心理准备,但是大殿之中还是安静了片刻。

秦王开口道:“白起还说了什么?”

魏冉道:“说有些人受赵国所惑,自愿成为了赵国人的走狗。”

秦王微微点头,道:“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骨头软的人,无妨。将来收回关中之后杀了便是。”

一旁的新城君芈戎听着这段对话,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

不用想也知道,在赵军进入关中的时候,肯定已经杀了一批忠诚于秦国的人了,如今秦国反攻关中又要杀一批忠诚于赵国的人,这杀来杀去的,关中还能剩下几个人呢?

在关中平原的北部,泾水中游,甘泉山和石门山以南大约二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叫做云阳城。

云阳城是一座县城,他也是云阳县的县治地所在。

赵国派到这里来的官员名叫赵周,今年刚刚三十岁,虽然也是赵氏中人,但他的祖上还要追溯到曾经的晋国上卿赵衰,和现在的赵国公室属于那种十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

赵周是邯郸人,在赵国学宫创立之后加入其中,成为了一名儒家士子,由于成绩优异,因此被赵国学宫之中的儒家祭酒推荐到关中为官。

在过去的半年之中,赵周在云阳县为官,政绩斐然。

由于最近是在春耕的缘故,赵周经常亲自下到下面的村庄之中,很多时候都是早出晚归相当疲惫,睡觉的时候也睡得格外的深沉。

这一天,赵周是从睡梦之中被惊醒的。

几名云阳城的属吏突然冲进了赵周的睡房之中,七手八脚的将赵周拉了起来。

“县尊,快逃啊!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句话顿时驱散了赵周的睡意,他吃惊的睁大了眼睛:“怎么了?”

一名平日里和赵周极为交好的属吏道:“县尊,李氏和陈氏两家造反了,他们打起了要反赵复秦的旗号,已经打进县城了!”

“什么?”赵周大吃一惊:“我前几日才从陈氏村子里回来,陈氏老族长和我相谈甚欢,这才几天便造反了?”

属吏十分着急的打断了赵周的话:“县尊,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半个县城都是李氏和陈氏的人,现在要是不走的话就真的来不及了。”

赵周脸色变幻不定,在面前的几名属吏身上扫了一下,突然对着其中的两人道:“你们不就是李氏和陈氏的人吗,为何会出现在此?”

这两名属吏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咬牙道:“县尊虽然是赵人,但是这半年多来为了云阳民众奔走做事,我等作为属吏都是看在眼里的。族中事务我等无法置喙,但是也不能够见到县尊惨死在此。”

另外一人也道:“县尊请走,不然的话等到我族长领着那些青壮杀到就为时已晚了。”

赵周深吸了一口气,突然道:“我不走了。”

几名属吏大吃一惊,纷纷出言劝阻。

赵周袖子一甩,沉声道:“我既然为大王委任来此为官,那么便是此地牧民之人,若是遇事只知仓皇逃窜,又如何对得起大王对我的信任,还有师长传授给我的仁义礼制!”

一刻钟之后,数百名青壮挥舞着兵器农具,呼喝着各种“杀赵周”“诛赵人”“光复大秦”的口号,冲入了云阳县的官邸大堂之中。

一入大堂,众多青壮突然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放轻声音。

在大堂之中,云阳县令赵周身着官服,不怒自威。十几名属吏各自肃立两旁,气势昂然。

所谓老百姓见官,低人一等。这些青壮们虽然早在事先就已经下定了决心造反,但事到临头见了县官赵周,依旧不免有些胆怯。

没等他们开口说话,赵周平静的说道:“如今乃是春耕,尔等不好好在田地之中耕作,擅闯县令大堂,当知何罪?”

众多青壮面面相觑。

突然,青壮之中有人道:“我们不就是来杀赵官的吗?如今他就在面前,直接杀了就是,何须和他废话?”

青壮开始骚动起来,渐渐往前。

赵周冷笑一声,突然抬高了声调:“尔等今日作乱,难道是想要被全家株连吗?”

人群突然平静下来。

赵周继续道:“尔等主事之人呢?李老丈,陈老丈,事到如今,难道连出来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吗?”

人群之中突然分出了一条路,两名年纪都在六十以上的老丈慢慢的走了出来。

这便是云阳县之中李氏和陈氏的族长了。

李氏族长的年纪看起来显然更加年迈一些,只见他朝着赵周拱了拱手,道:“赵县尊。”

赵周站了起来,拱手还礼:“晚辈见过两位老丈,不知两位为何受人蛊惑,竟然要行此犯上作乱,祸及子孙之举?”

陈氏族长身材较为高大一声,说话的声音也大:“县尊此话就有些差了,我等原本就是大秦子民,如今大秦雄师归来,我等率众重归大秦,何来的犯上作乱?”

赵周突然大笑起来。

过了好一会,眼看脸色不豫的陈氏族长即将爆发,赵周才止住了笑声:“陈老丈看来是被人迷惑得太厉害了一些,秦国白起所部远在岐山,距离此地还有上百里,我大赵大将军乐毅率军与其对峙不日便可将其击败,秦军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回到此地了!”

赵周话音落下,大堂之中突然出现短暂寂静。

李氏族长微微眯起了眼睛,道:“赵县尊说笑了,白起大将军乃是当世名将,至于乐毅大将军……名声倒是未尝被老夫等人所闻,他又怎么可能打得过白起大将军呢?”

赵周捧腹大笑。

“白起?粱沟之战中被乐毅大将军打得狼狈奔逃,函谷关之战中更是被杀得十不存五,甚至连关中都守不住,只能抛弃整个关中南逃,二三子真的以为这样的人能够击败乐毅大将军收复关中吗?”

李氏族长摇了摇头,道:“纵然县尊这般说也是无用了,不瞒县尊说,乐毅将军手中只有十万人,论数量也就是和白起大将军相当。如今不仅仅是云阳,周围的五个县之中也有其他至少十个以上的本地家族叛变了,整个关中之中想要背叛赵国重归大秦的更是不知凡几,纵然乐毅大将军再如何能征善战,没有了我关中父老的支持,难道他还真的能够取胜不成?”

赵周微笑道:“我也不瞒诸位,如今我大赵之王正在中原率领五十万大军,正在和韩魏楚三国交战,不日便可灭亡魏国。到那个时候,纵然白起能够击败乐毅大将军的十万人马,难道他还能够和吾王的五十万大军交战不成?”

赵周话音落下,大堂之中的众人脸色顿时都变了。

有人颤声道:“赵王又要来了?”

如果说乐毅大将军这个名号还不出彩的话,赵王的名字对于关中人来说绝对是如雷贯耳的。

伐齐之战在莒城击败楚军彻底灭亡齐国,粱沟之战打破秦国军神白起的不败神话,函谷关之战再度打得秦国狼狈奔逃放弃关中,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摆出来,尤其让作为关中人的他们印象深刻。

两名族长的脸色也是大变,过了好一会之后李氏族长才勉强笑道:“县尊何必编排谎言?关中终究是大秦的关中,不过念在县尊为云阳也算作了许多实事,老朽今日可以放县尊一条性命离去。”

赵周长叹一声,道:“李老啊李老,不是你放我的性命,是本官在救你们李氏和陈氏全族的性命啊!最多不出一个月的时间,我大赵在中原大捷的消息必然传来,那个时候且不说白起能否获胜,就算胜利了又如何?一旦吾王再次西进,李氏和陈氏到时候作为秦国的叛逆,免不了一个被举族株连的下场!”

赵周环视面前的众多青壮,高声道:“到那个时候,你们的妻子会被发配为隶妾,你们的儿子会变成奴仆世世代代养马,你们的脑袋会被挂在云阳城的城头作为警示!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生活吗?”

众多青壮面面相觑,大堂之中开始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赵周将目光转向了哑口无言的两名老族长,言辞十分恳切的说道:“两位老丈,我也知道你们只是被人蛊惑,在乐毅大将军出兵的时候你们李氏和陈氏也出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本官既然是云阳县令,也不忍看到作为本官子民的你们落得如此下场。这一次只要你们不继续这种愚蠢的行为,本官完全可以当做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你们觉得如何?”

李氏和陈氏族长同样也是面带犹疑,过了好一会之后李氏族长才道:“可是县尊,周围的几座县城都已经……”

赵周拍案而起,高声道:“这正是你我的好机会啊!诸位想一想,若是李氏和陈氏这个时候集合到本官的麾下,本官再募集一些青壮勇士,我们将其他的几座县城给收复了,那岂不是大功一件?本官可以承诺,这一次的功劳本官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隐瞒,说不得你李氏和陈氏就要因为这一次儿鸡犬升天,他日邯郸中枢也有你两家子弟的一席之地了!”

李氏和陈氏族长彻底愣住了。

突然,站在赵周旁边的一名属吏向前一步,朝着两名族长行礼,高声道:“大父,陈老。小子也跟在赵县尊的身边半年多了,初时也是心怀怨气,觉得赵县尊这个赵国人是来欺压我们关中人的。但是请各位好好的想一想,这半年来赵县尊带着我们重建家园,重新给我们划分农田,审理了许多冤假错案,春耕之时又下去了解民情,哪件事情不是为了我们云阳子民好?”

“和赵县尊相比,当年秦国的官员做了什么?动不动就是法,动不动就要上缴物资,动不动就是罚甲,要么就是连坐,要么就是杀人!我的父亲怎么死的?在粱沟之战时他负责运送粮食,结果因为路上受了风寒晚了三天,就被秦国人当场斩首!这样的秦国当真就是我们想要的吗?难道我们就不能跟着对我们诚心诚意好的赵县尊,一定要为了那个残暴不仁的秦国送掉自己的性命吗?”

这名属吏正是赵周身边属吏的李氏之人,也是李氏族长的嫡亲长孙。

这名属吏对于在场的李氏族人来说无疑是真正的自己人,于是嗡嗡的议论声瞬间放大了,甚至开始有人出声认同。

“是啊,李小子说的没错,吾妻去年难产,若不是赵县尊用他的马车把吾妻送来云阳,怕是吾妻和幼子要一尸两命了。”

“赵县尊分田的时候,给我们每家每户的田是之前的至少两倍,而且人人公平。”

“你们看赵县尊的官服都破了,还打着补丁呢。”

“赵县尊下面的袍子都有些发霉了,湿湿的。”

……

赵周咳嗽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然后缓缓开口:“李老,陈老,如何?如今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若是你等执意不从,那我赵周也无话可说了。”

两名老者对视一眼,突然同时点头,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陈氏族长沉声道:“县尊,之前是我等冒犯了。如今陈氏和李氏所有族人愿意奉县尊为主,继续效忠大赵,平定其他县邑的叛乱!”

赵周哈哈大笑,拱手道:“两位将来一定会知道,自己做了多么明智的决定!既然如此,还请两位先让族人们各自归家,先不要误了春耕的农时为上。等到本官派人打探清楚周围几个县城的情况,到时候便是我们出兵立功之时了!”

赵周既然这么说了,那么众人自然也就各自散去。

在场的十几名吏员看着赵周,眼神之中满是钦佩,均想:“赵县尊不但爱民如子,更是口才出众,区区一番话便说服了两位族长,将一场祸乱就此消弭于无形。”

但等了一会,又不见赵县尊起身,众人正在诧异的时候,才看到赵周缓缓开口道:“还等什么,把本官扶起来。对了,去给本官找一套新的袍子,动作要快!”

第276章 秦燕两王皆惊恐(第二更)第370章 薛公,我们赵国是讲道理的(第二更)第502章 赵何平楚国(第一更)第110章 秦国吃瘪第486章 白起的奇兵(第四更)第50章 大王,真当世兵家也!第298章 水淹鄢都(第一更)第130章 主父,给大秦一个面子第519章 东北都护府(第二更)第119章 秦国君臣的较量第306章 主父教子,四国合纵(第三更,万字更新完毕求订阅)第411章 白起动怒(第三更)第219章 赵王,这也在你的算计中吗?(4.8K章节,第一更)第361章 水落石出?(第二更)第413章 灭鲁国(第二更)第141章 和氏璧第413章 灭鲁国(第二更)第111章 秦王,咱们聊聊?第297章 白起攻鄢(第二更)第42章 收尾第155章 秦王的态度第486章 白起的奇兵(第四更)第54章 赵何的两个计策第522章 乐毅围成都(第一更)第159章 使者请回吧第316章 宜阳破(第二更)第382章 让秦国人永远回不去(万更完毕求订阅)第314章 赵王很轻松,秦王很苦恼(第二更)第289章 韩国千人主蒲杰(第二更)第274章 韩魏随于后第228章 神师,火牛阵(4K章节,万更完毕求订阅)第282章 战局定,太后逝,主父隐(第二更)第351章 就这么放过魏王了?(第一更)第434章 老夫有一孙女(咦居然有三更)第227章 田单将军,战吧!(6K章节,第一更)第67章 齐国撤军第448章 大赵明年先灭谁?(第一更)第279章 新旧更替,苏秦使赵(第一更)第299章 蓟都破,燕王亡(第二更)第44章 韩魏联军,胜算八成第322章 廉颇的惊人想法(节日快乐)第386章 关中不欢迎你们!第283章 双线开战,授计乐毅(第三更,一万三爆发完毕求订阅)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第149章 谁为大赵往咸阳一行?第28章 安阳君,完败第79章 秦齐各有心思第382章 让秦国人永远回不去(万更完毕求订阅)第440章 要不要趁机进攻楚国?(第一更)第499章 葭萌关有点烦,寿春有点茫然(第二更)第436章 儒法争锋,迷途知返(第一更)第113章 赵何的阳谋第137章 太后,苏秦,蔺相如第332章 关中秦王函谷,廉颇太后暴鸢(第二更)第251章 邹衍说苏秦,赵何见无忌(第一更)第399章 初攻城(第二更)第402章 芒相,想想办法(第二更)第164章 四王聚渑池(第二更)第344章 出人意料的高陵君嬴悝(第二更)第216章 主父和赵国的雄心(4.5K,第二更)第435章 荀况简直胡作非为!(竟然还有四更)第144章 神药人参。和齐国全面开战?第455章 昭齐出兵,景阳问计,白起下船(第一更)第137章 太后,苏秦,蔺相如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第198章 决战日第162章 完璧归赵第268章 打还是不打?(第二更)第295章 赵分兵,燕王狂(第三更,一万二更新完毕求订阅)第23章 封赏大典,揭露间谍第308章 咸阳殿中各惊惶(第二更)第410章 韩王和秦王的艰难决定(第二更)第322章 廉颇的惊人想法(节日快乐)第263章 魏冉竭尽全力,赵何未雨绸缪(第一更)第15章 安阳君的五百甲士第448章 大赵明年先灭谁?(第一更)第107章 赵何的谋划,齐王的怒火第416章 继续打赵国!(第五更,求订阅)第308章 咸阳殿中各惊惶(第二更)第487章 不愧是你(第一更)第3章 我没事,我真没事第352章 赵何的判决(第二更)第12章 安阳君第39章 主父,你养了一个好儿子第18章 韩魏两国必败无疑第409章 赵国太强,还是迁都吧(第一更)第490章 战后清点,三路进军(第一更)第534章 禅让大典(第一更)第84章 矛与盾,铁甲与钢甲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给惊到了第19章 寡父欲分封二子于赵、代第314章 赵王很轻松,秦王很苦恼(第二更)第201章 骑兵,那是什么东西(第一更)第484章 还要再等(第二更)第446章 楚国的战火(第一更)第435章 荀况简直胡作非为!(竟然还有四更)第426章 开科举(第一更)第1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503章 廉颇退兵,乐毅进攻(第二更)第222章 新齐王田法章,风云突变(5.5k章节,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