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箕子朝鲜(第一更)

辽东如今被箕子朝鲜所占领。

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单以建国时间而言远胜赵国。

建立朝鲜国的箕子是商朝末期的重臣,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曾经做过《洪范》一书献给周武王,算得上是周武王在礼仪方面的老师。

不过和微子在中原商朝故地所建立的宋国相比,箕子所建立的这个朝鲜国就是比较弱小的国家了。

没办法,谁让这个国家位于这种苦寒之地呢?

几百年的时间过去,箕子朝鲜虽然一直生存下来,但却一直处在燕国和北方东胡等游牧民族的阴影之下。

由于燕国大将秦开击破了东胡的缘故,数年前箕子朝鲜曾经向燕国臣服,然后又在燕国被赵国灭亡之时捅了燕国一刀。

这一次,面对赵国征伐的变成了箕子朝鲜自己。

平壤城中,得知赵国大军前来的朝鲜君臣已经乱成了一团。

国君箕正坐在最上首,脸色难看一言不发。

在下首,一名忧心忡忡的大臣正在开口说话:“大王,如今赵国人横扫天下,其国势之强就连当年之帝辛、周武王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我们若是在辽东和赵国人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如将兵马撤回平壤,凭借平壤的山地作为防守,迟滞赵军的进攻才是上策啊。”

这名说话的大臣名叫李政,乃是箕子朝鲜的司寇。

李政的话立刻就遭到了反驳,一名年纪轻轻的贵族站起来沉声道:“李司寇此言,大谬!想当年我国初获封之时乃是位于辽西,后来燕国逼迫我们不得不迁移至辽东,然后又再迁至如今这朝鲜苦寒之地。若是依照你这般做法,难道等到赵国人占领了辽东打到朝鲜来之时,我们还要继续南迁到马韩去不成?”

年轻的贵族名叫箕旃,乃是国君箕正的亲弟弟,也是箕子朝鲜国的大将军。

李政叹了一口气,道:“大将军此话未免过于刚硬了。以我国如今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能够凑出五万兵马,难道能是赵人的对手吗?”

箕旃冷冷的说道:“赵国人都是骑兵,根本无力攻城。襄平城在我们这几年的经营下已经成为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完全可以据守襄平城来消耗赵国人的军力。只要坚守个半年时间,冬天一到赵国人就必然退军。这难道不比直接放弃辽东,任凭赵国人打到平壤城更好吗?”

李政道:“赵国人都是骑兵,根本不可能翻越山岭抵达平壤城!”

箕旃嗤笑一声,道:“简直是胡言乱语!平壤城难道是与世隔绝的吗?只要有道路骑兵就能通行!你给我三万骑兵,你看看我能否从平壤城抵达辽东?”

两人一番争执,谁也没有能说服谁,只能让国君箕正来做决定。

箕正沉吟半晌,咬牙道:“就依照王弟所说,集合大军前往襄平城吧!”

在箕正看来,两名重臣所说的话其实都有道理,真正让箕正做出决定的因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箕正不希望看到战火推到平壤城下。

如果可以的话,箕正宁愿选择在远离平壤的襄平和赵国人一决胜负!

做出决定之后,箕正发举国之师总计五万人,由王弟箕旃作为主将浩浩荡荡前往襄平城,准备在那里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阻击战!

赵何骑兵大军前进的速度并不算快,整整十天时间过后才抵达了襄平城。

赵何并不着急前进,既然这里将来要成为赵国的一部分,那么他作为国君当然要好好的观察一番这片土地。

和被东胡人搞得民不聊生的辽西郡相比,被箕子朝鲜统治的辽东郡简直就是天堂。

虽然距离中原更远,但辽东的人口显然比辽西多了很多。

一路过来,众多村落和小城都还算是井然有序安居乐业,而且看得出来对于箕子朝鲜的认同感也不低,赵军甚至还遭到了激烈的抵抗。

对此,赵何的命令很简单:“开炮!”

哪来的炮?

对于征服朝鲜,赵何事先当然也是做了预案的。

打朝鲜和打东胡完全不同,箕子朝鲜毕竟是商王朝的余孽,还得到过周天子的分封,属于正经的周朝诸侯一员,农耕民族建城狂魔。

攻城嘛,当然就要有炮才是最方便的。

但是重炮的运输是相当不方便的,那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造个轻的。

现在,赵何的手中就有五门“轻炮”。

这每一门的轻炮威力仅仅有原先重炮的不到六分之一,但胜在重量大大减轻,任何一辆普通的马车都可以把它装上并且运走。

轻炮的产生其实也是必然的。

在后世,炮之所以越造越重,那是因为城墙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在攻略中原的时候,赵国所面对的确实是又高又厚的城墙,可是得到将来西征的时候,那些西方小国有这里的国力和技术建造出像临淄、新郑、大梁这样的大城吗?显然是没有的。

所以,更轻便但依旧足以攻破敌人城池的轻炮才是赵军将来的好帮手,尤其是对于机动性有很高要求的赵国骑兵更是如此。

看着面前的襄平城,赵何想了想,道:“派一名投降的官员进去劝降。”

从箕子朝鲜对辽东的经营来看,赵何是愿意给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们一条活路的。

赵何甚至可以允许箕氏一族将来继续在赵国当官,算是对箕氏几百年来在这边兢兢业业传播华夏文化的一种嘉奖。

要知道其他六国的王族,至少一百年内是肯定和官职无缘的。

朝鲜国王弟,这一次襄平城之中的最高统帅箕旃看着面前赵何亲笔写就的劝降书,冷笑一声:“赵王的名声我也是听说过的,这般年轻而雄才大略的大王自然是不会欺瞒我箕氏小国。但箕氏虽然是小国寡民,但毕竟也是传承近千年的祖宗基业,我辈即便再怎么不才,又岂能坐视这些基业毁于我等手中呢?”

一个时辰之后,看着城墙之上高挂的使者人头,赵何摇了摇头,开口道:“赵奢,开炮吧。”

第511章 单单灭掉秦国好像没有什么挑战性(第二更)第188章 主父问乐毅,齐王问苏秦(第三更)第262章 白起觉得有些不对(第二更)第246章 齐国亡了(第二更)第23章 封赏大典,揭露间谍第204章 短兵相接(第一更)第71章 敌驻我扰第450章 韩王求援(第三更)第49章 哪个年轻人不犯错?第224章 尴尬的苏秦(一万五更新完毕,求订阅)第21章 黑火药第301章 赵何劝主父,楚王忙迁都(第二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374章 杀田文,振薛国(第三更,万更完毕求订阅)第274章 韩魏随于后第502章 赵何平楚国(第一更)第514章 追上去,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他们(第一更)第376章 薛邑平,诸侯未平(第一更)第356章 秦王昭氏各有计(第一更)第168章 韩王的最终决定(第六更,求订阅!)第333章 楚军换将,暴鸢震惊(第一更)第495章 寿春城之中乱成了一锅粥(第二更)第292章 秦开亡(第三更,一万三更新完毕求订阅)第524章 匈奴(第一更)第151章 狡兔三窟第496章 兵临寿春城(第一更)第195章 大王,这样下去不行啊(第二更)第185章 陶邑破(第三更)第86章 秦齐同盟,赵国危机?赵何有话说第304章 楚韩风云(第一更)第144章 神药人参。和齐国全面开战?第449章 荀况上任,新政暗潮(第二更)第187章 楚国之计(第二更)第307章 赵何的突然暗示(第一更)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第216章 主父和赵国的雄心(4.5K,第二更)第92章 乐毅,不过如此第143章 繆贤的现场监督第454章 我秦芈氏有子如此,足堪自豪(第四更)第457章 昭齐大逃亡(第一更)第234章 大朝议,统一宣言(第一更)第117章 赵王究竟想干嘛?苏秦很困惑第14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第73章 孟尝君来赵国为相?第182章 繆贤问苏秦(第四更)第263章 魏冉竭尽全力,赵何未雨绸缪(第一更)第391章 屈原的决定,赵何的信任(第一更)第417章 西羌乱(第一更)第96章 上郡战报至第330章 屈原夺宛城(第二更)第135章 邹衍的五行之秘今天的第二更会晚一些。第201章 骑兵,那是什么东西(第一更)第532章 班师凯旋(第一更)第58章 牛翦惊,秦王怒,苏秦今天要跑路第472章 攻占上蔡郡(第二更)第292章 秦开亡(第三更,一万三更新完毕求订阅)第21章 黑火药第202章 龙骧军发威(四千字二合一章节,第二更)第66章 赵国人究竟用了什么邪物!第455章 昭齐出兵,景阳问计,白起下船(第一更)第241章 大麻烦(第一更)第44章 韩魏联军,胜算八成第18章 韩魏两国必败无疑第40章 怼主父第418章 开战(第二更)第83章 赵何炼钢第20章 齐稳,秦出(求推荐票)第160章 说魏冉第241章 大麻烦(第一更)第263章 魏冉竭尽全力,赵何未雨绸缪(第一更)第436章 儒法争锋,迷途知返(第一更)第117章 赵王究竟想干嘛?苏秦很困惑第530章 战月氏(第一更)第300章 武阳降,燕国灭(第一更)第279章 新旧更替,苏秦使赵(第一更)第80章 穰侯定计,苏秦自得第274章 韩魏随于后第45章 十六岁的大王,懂什么兵事?第420章 赵何班师,白起辞官(第二更)第458章 傀儡政府,赵丹的应对(第二更)第287章 燕国墙头草,楚国大争吵(第二更)第134章 张魁死,燕王怒第200章 白起攻,秦开守(第二更)第238章 割让河东?(第二更)第373章 薛国乱(第二更)第223章 田单救危,廉颇斩将(6.8k章节,第二更)第403章 芒卯亡(第三更)第115章 签订盟约第84章 矛与盾,铁甲与钢甲第377章 寡人正愁找不到牌坊(第二更)第260章 白起又如何(第一更)第159章 使者请回吧第420章 赵何班师,白起辞官(第二更)第474章 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上一个时辰(第四更)第369章 与和氏璧齐名的垂棘壁(第一更)第243章 赵国人有阴谋!(第一更)第296章 廉颇北上,白起南下(第一更)第520章 箕子朝鲜(第一更)第456章 秦国人在搞什么鬼?(第二更)第4章 得先找个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