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乐毅VS白起?不如……

邯郸。

又是一次廷议。

“主父,是时候考虑让乐毅退兵了。”

赵何很认真的提出了建议。

对于这个建议,主父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思考了一番,然后问道:“为何?”

赵何道:“根据刚刚传来的消息,乐毅如今已经占领了整个上郡,并且已经南下占领了西河郡的衙邑,威胁到了白起的后路夏阳城。如果秦王不傻的话,一定会让白起退军的。一旦白起退军,就有可能对乐毅发动反击。白起麾下足足有十五万兵马,乐毅手中不过七万人,若是这样就交战的话,未免太过吃亏了。”

主父缓缓点头,道:“那么,若是寡父增兵上郡呢?”

现在这个局势,让主父有了新的想法。

秦国……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传言之中的那么强嘛。

看看魏冉、司马错,不是都已经被牛翦、乐毅打得满地找牙了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国只需要继续增兵上郡,把兵力拉到和秦国一个水平线上,应该是能打赢的!

主父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赵何的反对。

“主父,此刻并非和秦国大战的时机啊。”

主父眉头皱了一下,道:“为何?”

赵何道:“一来,大赵如今的核心地带乃是邯郸,从邯郸到上郡,需要穿过整个太行山,然后再渡过河水(黄河),千里迢迢长途征战,十分不利。即便是打赢了秦国,将整个上郡乃至西河郡拿下来,大赵也难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对这些地方进行防守。

二来,在大赵的东部还有齐国这般大敌,此刻若是将主力部队西调,岂不是让齐国得了机会,白白扩张?大赵如今的头号大敌,毕竟还是齐国!”、

肥义也道:“主父,大赵一直以来的战略都是争霸中原,若是此刻和秦国在西边大打出手,确实不符合先前国策。”

赵何看了肥义一眼,眼中带着笑意。

这位老师兼相邦,最近是越来越配合了。

主父沉吟半晌,长出一口气:“既然如此,那么先不增兵吧。”

对于秦国,主父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

几年之前,主父还曾经亲自走过一趟赵国西部,从九原郡渡河南下,先是跟林胡王会面,然后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觐见秦王,最后从晋阳回返。

这一趟路程下来,主父实地勘测了秦国的地形,确定了将来有一天以大兵团从北方南下直扑关中的灭秦策略。

牛翦和乐毅的两次胜利显然让主父想起了这个策略,不过在赵何一番劝说之后,主父也只能暂时将这个灭秦大计放回脑海了。

主父道:“若是不增兵的话,那么要如何解决白起回师的问题呢?”

司寇周袑道:“乐毅将军既然能够击败魏冉和司马错,想必面对白起也不在话下,即便白起势大不能得胜,乐毅将军固守上郡问题应当也是不大。”

周袑话音落下,得到不少赞同。

信心都是靠战绩来支撑的,乐毅的战绩显然已经能够支撑起人们对他的信心了。

主父看了赵何一眼,道:“王儿,你怎么看?”

赵何沉吟片刻,道:“主父,乐毅虽然赢了魏冉和司马错,但是想要在白起的优势兵力下守住上郡,难度还是不小。”

乐毅,确实是当世名将。

但,若是面对有战国时代第一名将之称的白起,乐毅究竟能不能赢,甚至于能不能守住,赵何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主父愣了一下,道:“难道在你心中,魏冉和司马错竟然还不如一个白起不成?”

不仅是主父,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多少也有些意外。

魏冉,虽然更多时候以权臣的身份为人所熟知,但那并不代表着他不会打仗。

秦国是什么国家?那可是由商君卫鞅变法之后,确立了军功爵制度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之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只能通过上战场打仗这条路来博一个出路和富贵。

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在这样的国家里,就算想要当权臣,你也得会打仗。

全民当兵,你一个不会打仗的人,怎么能服众?

事实上,魏冉多次出征,胜多败少。

至于司马错,那就更不用说。

秦楚蓝田之战,丹阳之战,秦魏、秦韩的多次大战,都有司马错的身影。

当然,更有名气的还要数秦灭巴蜀之战。

如今秦国大名鼎鼎的锐士军团,也是司马错一手建立的。

司马错一生征战,虽然并非全胜,但败绩屈指可数,少之又少,比起魏冉又要更胜一筹。

而白起呢?

虽然白起去年的伊阙之战一举成名,而且那一战之中的白起表现得也足够的惊艳,但……

那毕竟也只是一场战役罢了。

就好像乐毅,也是在接连打了两次上郡之战后,才被赵国群臣认可的。

而且,现在要是说乐毅超过了赵国大将军牛翦,依旧得不到在座大部分赵国大臣的认可。

从乐毅推及白起,说白起比魏冉、司马错更强?这……

牛翦咳嗽一声,站了起来,正色道:“大王,老臣觉得,白起虽然有一些名气,但还是比不过魏冉和司马错的。大王或许,对白起过于赞誉了。”

赵何缓缓摇头,道:“大将军,不是寡人危言耸听,白起此人,锋芒极盛,如鞘中宝剑,出必伤人。如今大赵之中能胜白起之人……不多啊!”

说是不多,实际上在赵何心中,赵国能够稳赢白起的,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

牛翦摇头,道:“若是他人,自然难胜。但老臣和乐毅将军共事过,深知乐毅将军之才。老臣认为,乐毅将军既然能够击败魏冉、司马错,那么对战白起,也是不在话下的。”

赵何有些惊奇,看了牛翦一眼。

想不到,乐毅仅仅用了一场战争,就折服了这位赵国大将军。

想到这里,赵何突然有些哭笑不得。

原本,是赵何对乐毅有信心,这些赵国大臣对乐毅不看好。

现在倒反过来了,赵何对乐毅打赢白起没有什么把握,这些赵国大臣们反倒是一个个的力挺乐毅。

……

就在此时,主父咳嗽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王儿,既然你说此刻不宜和秦国大规模开战,那也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乐毅以七万兵马,去和白起的十多万人对抗吧?”

赵何笑着点了点头,道:“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

赵何微微停顿了一下,双眼看着主父,正色道:“主父,是时候和秦国来一次会盟了。”

第163章 且让王儿去渑池走一遭(第一更)第344章 出人意料的高陵君嬴悝(第二更)第314章 赵王很轻松,秦王很苦恼(第二更)第378章 大王又要亲征?(第一更)第84章 矛与盾,铁甲与钢甲第202章 龙骧军发威(四千字二合一章节,第二更)第204章 匡章亡(4.6K二合一章节,第二更)第396章 屈原亡(第二更)第470章 围住宛城,看他秦王这一次怎么跑(第二更)第148章 齐国灭宋,秦王索玉第90章 赵何成人,孟尝君来访第463章 寿春破(第一更)第436章 儒法争锋,迷途知返(第一更)第237章 秦军出河东,孟尝入邯郸(第一更)第8章 如此,赵国中原霸主之位成矣第282章 战局定,太后逝,主父隐(第二更)第362章 赵何这个无耻之徒(第一更)第32章 发动第82章 看看王儿究竟搞的什么名堂第300章 武阳降,燕国灭(第一更)第391章 屈原的决定,赵何的信任(第一更)第234章 大朝议,统一宣言(第一更)第189章 聊城破(四更一万两千完毕,求订阅)第492章 廉颇定江汉(第一更)第396章 屈原亡(第二更)第130章 主父,给大秦一个面子第84章 矛与盾,铁甲与钢甲第120章 可恶的赵国人第380章 秦王出兵,白起定计(第一更)第202章 龙骧军发威(四千字二合一章节,第二更)第221章 田单,即墨(4.5K章节,第一更)第416章 继续打赵国!(第五更,求订阅)第98章 勾心斗角的秦国政坛第152章 寡人这个女婿怕是乱了手脚第53章 如何应对秦国的胜利第52章 正统和叛逆,两代人的交接第434章 老夫有一孙女(咦居然有三更)第323章 屈原立威,韩魏心计第340章 阴晋新郑大梁,赵王韩王魏王(第一更)第80章 穰侯定计,苏秦自得第329章 大梁惊变,君臣失和(第一更)第405章 白氏袭北关(第一更)第468章 今夜注定无眠(第二更)第430章 幸福的一天(第一更)第332章 关中秦王函谷,廉颇太后暴鸢(第二更)第420章 赵何班师,白起辞官(第二更)第292章 秦开亡(第三更,一万三更新完毕求订阅)第278章 魏冉罢相,苏秦复卿(第二更)第436章 儒法争锋,迷途知返(第一更)第102章 大王,必须要打败赵国,收复失地!第526章 马踏龙城(第一更)第18章 韩魏两国必败无疑第400章 炮轰大梁城(第三更)第303章 苏代使魏(第二更)第486章 白起的奇兵(第四更)第373章 薛国乱(第二更)第135章 邹衍的五行之秘第245章 午时已到(第一更)第504章 葭萌破(第一更)第277章 赵魏韩三王相会(第一更)第204章 短兵相接(第一更)第353章 盟会尾声,主父教孙(第一更)第416章 继续打赵国!(第五更,求订阅)第400章 炮轰大梁城(第三更)第453章 赌上大秦国运的冒险(第三更)第474章 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上一个时辰(第四更)第242章 彻底击溃楚军的时候到了第366章 肥义求见(第一更)第35章 大王,有主父之风啊第69章 敌驻我扰第364章 苏代必须死(第一更)第188章 主父问乐毅,齐王问苏秦(第三更)第116章 龙骧军的优劣,谁是蔺相如?第466章 大王快走(第四更)第508章 邯郸暗潮,绝望季节(第一更)第188章 主父问乐毅,齐王问苏秦(第三更)第154章 秦国危亡,便在大王一念之间第457章 昭齐大逃亡(第一更)第252章 乐毅白起各论兵(第二更)第492章 廉颇定江汉(第一更)第11章 太傅,你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第102章 大王,必须要打败赵国,收复失地!第223章 田单救危,廉颇斩将(6.8k章节,第二更)第489章 秦王之死(今天就三更了)第481章 宛城之战揭幕(第一更)第503章 廉颇退兵,乐毅进攻(第二更)第34章 赵何,你也该死得心甘了吧?第331章 屈原的建议,四国共分秦!(第一更)第215章 临淄破,齐王获(4.5k,第一更)第4章 得先找个帮手第134章 张魁死,燕王怒第114章 再见孟尝君第162章 完璧归赵第499章 葭萌关有点烦,寿春有点茫然(第二更)第66章 赵国人究竟用了什么邪物!第258章 问心有愧(第二更)第338章 秦王喋血(第一更)第415章 月氏侵赵(第四更)第247章 屈原献计,子兰受斥(第一更)第94章 破秦军